嶺南,是中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佈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區交界處。在行政上,嶺南曾是唐代行政區嶺南道之名,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海南全境及曾經屬於中國皇朝統治的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後來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是廣東、廣西分治的開始。五代時期,越南獨立而分離出去。宋代淳化四年(993年)嶺南道之名改為廣南路。由於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三省二區,亦即是當今華南區域範圍。擴充套件資料嶺南文化嶺南文明史始於秦統一嶺南,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嶺南的開發。從秦代到唐代,廣州已成為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和外貿口岸,出現了楊孚、虞翻、葛洪、鮑姑、王範等知名人物,漢代廣州已出現了官學和“書館”、“精舍”等私學。但當時經濟和人口分佈的重心仍在粵北和西江流域,而珠三角地區和潮汕平原一直到唐代都是人煙稀少、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唐宋時期,粵北地區誕生了張九齡、劉軻、邵謁、餘靖等知名人物。史料記載,唐代賢相張九齡的書堂巖、始興的書堂石、晚唐詩人邵謁的書堂石室、北宋王安石在韶州九成臺下讀書的清淑堂、翁源青源山餘靖童年時讀書的耽石院,這些都是嶺南地區早期的私塾學堂。孔子第41代後裔孔潤於公元962年在韶關南雄創辦的孔林書院是嶺南最早的書院。近代,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1839年,中國近代第一所西式學堂--馬禮遜學堂在澳門成立。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康有為與梁啟超推動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嶺南文化始終是中國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新中國成立後,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國內各地方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條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東進入新文化時期,起飛的經濟與嶺南風格的粵語文化、粵式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嶺南文化的現代階段。
嶺南,是中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佈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區交界處。在行政上,嶺南曾是唐代行政區嶺南道之名,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海南全境及曾經屬於中國皇朝統治的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後來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是廣東、廣西分治的開始。五代時期,越南獨立而分離出去。宋代淳化四年(993年)嶺南道之名改為廣南路。由於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三省二區,亦即是當今華南區域範圍。擴充套件資料嶺南文化嶺南文明史始於秦統一嶺南,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嶺南的開發。從秦代到唐代,廣州已成為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和外貿口岸,出現了楊孚、虞翻、葛洪、鮑姑、王範等知名人物,漢代廣州已出現了官學和“書館”、“精舍”等私學。但當時經濟和人口分佈的重心仍在粵北和西江流域,而珠三角地區和潮汕平原一直到唐代都是人煙稀少、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唐宋時期,粵北地區誕生了張九齡、劉軻、邵謁、餘靖等知名人物。史料記載,唐代賢相張九齡的書堂巖、始興的書堂石、晚唐詩人邵謁的書堂石室、北宋王安石在韶州九成臺下讀書的清淑堂、翁源青源山餘靖童年時讀書的耽石院,這些都是嶺南地區早期的私塾學堂。孔子第41代後裔孔潤於公元962年在韶關南雄創辦的孔林書院是嶺南最早的書院。近代,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1839年,中國近代第一所西式學堂--馬禮遜學堂在澳門成立。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康有為與梁啟超推動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嶺南文化始終是中國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新中國成立後,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國內各地方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條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東進入新文化時期,起飛的經濟與嶺南風格的粵語文化、粵式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嶺南文化的現代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