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學硬筆
-
2 # 狂喜淡墨a
毛筆必須用繁體字麼?
事物沒有絕對,書法書寫時候因為臨摹過程,遇到很多繁體字,所臨摹的都是古代人書寫的作品,因此繁體字居多,因而就不自覺而侵淫了繁體字的書寫之味。
繁體字的豐富多彩,具有讓人有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一些筆法因為經常書寫使用,也就習以為常了,所以現在書者書寫時候自然流露。
繁體字的結構能夠在書法藝術作品中起著很大藝術效果。疏密得當,可以形成枝葉茂盛的視覺。蔚然而秀,因為筆法的存在與繁體字中,古人的行書纏繞及草化都是在繁體字中形成的,因此臨摹過程已經了掌於心,也學到了古人如何簡化而來的原因。
繁體字的簡化,即草化,很多是現在的簡化漢字。因此簡化漢字與繁體字有著密切的聯絡。學習過程注意辨別應用,這對年輕人從簡化字到繁體字學習,肯定陌生,對於識讀古人書法是一道牆,但是隻要學習積累,會有解決的辦法。
現在規範漢字,平常還是應用簡化版漢字。學書法可以使用繁體字。
-
3 # m簡單1
大部分簡體字(含部首)取之於傳統書法的行書和草書。寫行書與草書不是用簡體字而是原體。楷書還是不用簡體字為好。
-
4 # 麓風軒
毛筆書法非要使用繁體字嗎?不是的,可以都用繁體,也可以都用簡體,但是不能簡繁夾雜、不倫不類!涉及這個問題,常常會範兩點錯誤:一是簡繁夾雜;二是繁體字錯用。1、簡繁夾雜
一幅作品中,簡體繁體要統一,要麼都用簡體,要麼都用繁體,二者選其一。很多人一些字寫繁體,一些字寫簡體,這樣就不倫不類,參加各級展覽都會在第一關被刷下來,收藏作品時也會因此而掉價。
2、繁體字錯用一個簡體字可能對應有多個繁體寫法,不同的含義對應不同的繁體字,比如說:母后、王后、皇后、天后、影后的“後”字繁體簡體寫法都一樣,但是表示未來的、較晚的、末尾的、後代的,在背面的“後”字含義時候,“後”的繁體就要寫成“後”。類似的容易混淆的繁體字如:(豐)富,(豐)採;(發)達,頭(髮);(麵)粉(麵)條,當(面)表(面);(傢)具,(傢)什,(家)庭,(家)鄉,科學(家)......等等。
這一點要求比較高,要求全部掌握有些困難,但是常用的漢字不能用錯,否則貽笑大方,對於拿不準的,建議查查字典。
-
5 # 我就是竹韻
問題:毛筆書法非要使用繁體字嗎?
毛筆書法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並沒有硬性規定,也並非所有書家都用繁體字。但又不得不承認,毛筆書法一般都使用繁體字,或者說絕大部分書法作品都是繁字型。
為什麼呢?竹韻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供參考,也願意商榷。
1,由繁體字源源流長的歷史造成的。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之前通用的均是繁體字。那麼繁體字的歷史就遠長於簡體字,資歷更深,資格更老,尤其在中華文明歷史的考證和研究方面。
2,由書法學習的自身要求與規律造成的。我們知道學習書法第一階段必須臨帖,並且要求臨的是古帖,古帖中都是繁體字,長期的臨摹就形成了習慣,習慣就會成實際過程的自然。另外說句戲言,書者寫繁體字能夠標明自己是“正道"出師,當然要用繁體了。
3,由繁體字自身的結構特點決定的。在結構上,許多繁體字由於筆畫眾多,顯得字型結構豐滿充實,而相應簡體漢字由於筆畫較少,結構上顯得比較單薄,所以很多人願意使用繁體字。另外,一些繁體字在簡化過程中進行了合併,本來繁體字中是兩個不同的字,但在簡體字中變成一個字,如繁體中頭髮的“髮”與發財的“發”是兩個不同的字,但現在同為“發”字了。這一變化在特定環境中對語義的表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成為一些人在書法中偏好使用繁體字的原因。
綜合以上看,在書法作品中使用繁體還是簡體,視個人喜好而定。但是我個人認為,作為傳統的書法,其作品最好不要用簡體字。如果這個也守不住,那最起碼是不能簡繁混用,以免貽笑大方。
-
6 # 筆畫人生
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分怎麼看。很多人書寫毛筆作品的時候用繁體字,其主要原因是自身學習毛筆字的時候,臨的就是古代的碑帖,而古代的碑帖多用繁體字。所以對繁體字結構,寫法,章法處理上比較瞭解,寫起來也得心應手。使用繁體也體現了對古書法文化的一種傳承,寫起來更讓人覺得有韻味。也有部分人學習近代人書法,也有全用簡化寫法的,也慢慢的被大眾認可了。所以說很多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例如很多人說寫字一定不能簡繁混合寫,我認為這種說法不錯,但也不全對。如果你幫人家去題字,寫一副正規書法作品,或參加個比賽什麼的,不要這樣去寫。你自己平常在家練習,或者寫個便條什麼的,就隨便寫,怎麼寫都可以。我關起門錘兩下腿,總不能定我個故意傷害是吧。很多觀念都是會慢慢改變的,只不過我們是那種相對平庸的人,創造不了新又廢除不了舊,只能主流說去哪邊,我們就跟著後面跑就是了。
-
7 # 林慶逢358
毛筆書法非要使用繁體字嗎?是的。為了書法作品的統一協調,為了書法作品不產生磕磕碰碰的視覺效果,為了給書法藝術提供順理成章的書寫"生態",只有使用"繁體字"才是最科學的"書寫生態"。"簡體字"不過是對"繁體字"的小部份進行簡化,若書法時帶進這一小部份"簡化字",整副書作成了"繁簡"書體大雜燴,這書作勢必古古怪怪,雖掛靠不上"醜書",也與"醜書"為鄰。更何況,當年的"簡化"字實是"急就章",當年重視的是為了"掃盲",為"掃盲"提供易寫易記的"簡體字",而忽略了漢字幾千年積墊的文化內蘊,致使一此"簡體字"在"繁體字"面前是"醜態百出"。如"面"作"臉面”也作"麥面”解,"愛"而無"心"……等等,實讓人笑掉犬牙。使用"繁體字"統一書法作品,是對漢字的敬畏,是對漢文化的尊重。等到有一天,我們能全方位"簡化"繁體字",再提這"問答"。
-
8 # 千千千里馬
當時,我們已經沒有寫毛筆字的概念,起碼也有一代人的時間了。
而學習傳統書法上面的字,發現大部分是繁體字。
這就與我們提倡簡體字有一定的衝突,而且,文革時候寫毛筆字,也是提倡簡體字的。
例如啟功先生,也是帶頭寫簡體字書法的。
那麼,改革開放以後啊,學習書法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官方的直接倡導,而是順應人民群眾積極性,由民間自發組織學習的。
大概是1985年,中國成立了書協,然後帶動全國各地紛紛處理基層書法家協會。
這樣,學習書法就從組織上得到了保障。
所以,學習書法首先要敬畏書法,於是,對於學習書法與簡體字矛盾的問題,有人提出毛筆字以繁體字為準。這麼應該權益之計。
但是,從書法的深度與廣度來看,毛筆字就是繁體字,顯然是沒有任何論依據的。
首先,絕大部分簡體字,本來就是古代書法作品中存在的字。
例如歐陽詢的《由余帖》中,有兩個“亂”字,其中一個亂字就是簡體字寫出來的。
再比如說“萬”這個字的簡體字隸書,魏碑,唐楷都有這種寫法,蘇東坡也寫過。
簡化字在宋代書法作品中非常多。因此,說簡化字不能進入書法作品,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如果從中國漢字發展的長遠利益來說,書法最後一定會出現簡化字書法的。
只是簡化字書法的藝術創新影響力還非常有限,書法藝術與漢字實用,已經沒有直接的關聯。
書法作品是群眾自由欣賞文化藝術的需要,具有個體性,沒有公共影響力,所以,國家也不會限制書法繁體字的。
所以,書法不強制簡化字,不會影響國家出版以簡化字為標準的推進。
所以,不要把簡化字與書法看成是非常對立的。
事實上,書法用不用簡化字,我們個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藝術創作需要而定。
但是,那些反對書法作品有簡化字的說法確實沒有任何道理。
-
9 # 子衿書法
毛筆書法非要使用繁體字嗎?
肯定的說,不是。
古人都不全是繁體字,我們現在的書法作品,反而追求繁體字,不但繁體字,有人甚至特別喜歡用生闢的異寫字。
書法在古代是服務於實用。書法的發展也是隨著文字的發展而簡化。由繁碩的大篆進化為小篆,小篆簡化為隸書,隸書簡化為楷書。不但字型在簡化,筆畫也由彎曲越變越直,都是有利於提高書寫的速度。在書寫工具上,由原先的聿發展演變為毛筆,由毛筆發展成今天的硬筆,將來可能連筆都不用。從實用的目的出發,書法的發展突出的是書寫速度的加快。
今天的毛筆書法已經不再是日常辦公所用,速度由原來的首要位置變成了無關緊要。寫一幅作品突出的是藝術性。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筆畫稍多的字,要比筆畫少的字寫起來好看。最難寫的字往往是筆畫比較少的字。筆畫少,筆畫就要加長,加長的筆畫在結構上就很難找到平衡點,還有它的疏密也不好解決。大家於是便約定俗成的在寫毛筆書法時採用繁體字。我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出格的舉動。從觀賞的角度講,繁體字也確實比簡化字更具觀賞性。當然,有能力把簡化寫好看,是值得大家仿效的幸事!
-
10 # 馨泉丁毅書法工作室
答:
不絕對!但建議用繁體字,原因如下:
一、便於臨帖。學書法須臨帖,而古代字帖是繁體字,因其是古代通用字。如不會繁體字,讀帖太難!
二、更容易接受書法文化。中國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繁體字更加體現了他的演變過程。所以說練書法用繁體,便於更進書法文化。
但須注意!
書法作品中是能使用簡體字的,如啟功先生的一些作品即是。
但是
一幅書法作品繁簡要統一,也就是說不能繁簡混用。謹記。
-
11 # 沉著陽光W
書法是國粹。就毛筆書法而言,國家並沒有約法規定非要使用繁體字或簡體字,這問題最好的回荅就是:悉聽尊便。
毛筆書法沿襲傳統至今都是使用的繁體字,這無可厚非。以後將會繼續沿襲下去。雖然文字改革後有了部分簡化字,並提倡使用簡化字,但繁體字並沒有廢除,也不可能廢除的,現在中國港臺地區尚在繼續使用繁體字。在創作作品上,繁、簡體均可使用,但不要混用為宜,還是沿襲傳統為好。
回覆列表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軟筆為什麼要練習繁體字,首先軟筆要臨摹,臨摹就要學習古人的寫法,簡寫字是共和國解放以後掃盲運動的事情。古人書寫書法的時候沒有簡寫字,你怎麼臨摹。還有書法筆畫多一點容易寫,筆畫少的難度大,繁體字筆畫多,結構緊湊嚴謹就好看,那麼從這幾個方面就更要繁體字練習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