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一: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裡遊的,有在陸上爬的。下面我們就來大概認識一下它們吧。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釐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體形巨大的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海洋也同樣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佔領著。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這些爬行動物多多少少長得有些像今天的魚類,有人就認為它們是魚變的,也有人認為今天的魚是它們變的。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種類,像我們今天有的鰻、龜、蛇、鱷等等,過去也都有相似的種類。如鰻龍,如蛇頸龍等等。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幹的兩倍。
魚龍,簡直就和今天的魚一模一樣。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科學家們在發掘原角龍巢穴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具小型恐龍化石。它跑到原角龍的巢裡去做什麼?經過研究,原來它是一個專門偷吃恐龍蛋的小壞蛋。它的嘴裡沒有牙齒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來刺破並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陸地上的恐龍是我們最熟悉的了,這也許是因為它們的骨胳化石更容易被保留下來的緣故。現在發現的這類恐龍很多,有獸龍類,如異齒龍;劍龍類,如劍龍;甲龍類,如森林龍;角龍類,如三角龍;雷龍類,如雷龍等等。
異特龍是是一種兇猛可怕的食肉恐龍,它的一張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它的牙齒全都向裡彎曲,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
原角龍生蛋時往往是幾隻雌龍共用一個窩,大家輪流一圈一圈地產蛋。看來它們很講團結呢。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隻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武器。
櫛龍的頭上長著一個引人注目的管子,裡邊有細細的通道。空氣經過時就會發出低沉的聲音,可以用來嚇跑敵人。也有人認為,那是它們在潛水時用來通氣用的,究竟是做什麼用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這是甲龍的一種,它們的面板非常堅硬,像鎧甲一般。身上和尾部長著骨刺,像狼牙棒一樣,誰也不敢碰它們。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的一些恐龍化石,大多就是這種恐龍。
分類二: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溼,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幹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裡,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兇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隻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裡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採集到的化石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麼大、這麼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後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鑑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鑑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資料。
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係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係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故事
曼特爾夫人發現恐龍的故事確實很浪漫,曼特爾先生又能夠以一種嚴謹求實的態度來探索恐龍的歸屬問題,確實是邁出了人類科學地研究恐龍、認識恐龍的第一步。
但是在歷史上,人類早就發現過恐龍的化石,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不能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早在1000多年前中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英國裡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近宣佈他終於發現瞭如下的事實: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英華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裡,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很好的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即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絡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鑑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華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藥,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絡嗎?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型別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華人則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馬門溪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瞭解。
現在我們還知道,恐龍根本就不是蜥蜴。它們雖然都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在門類繁雜的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係相差得還相當遠呢!
從靈巧的始盜龍到殘暴的霸王龍
——食肉的獸腳類恐龍
侏羅紀早期的霸主——雙 龍
1942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了一種體形較大的獸腳類恐龍,因為其頭頂上有一對薄薄的V字形骨質 ,科學家把它命名為雙 龍。
雙 龍
雙 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 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 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 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雙 龍與古腳類恐龍
埋藏在一起
雙 龍的後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利爪,可以用來捕捉、撕裂獵物。2億年前左右的那段時光裡,雙 龍經常出沒在河流湖泊間的高地上或叢林間,追捕著各種各樣的素食動物。它們也可能喜歡孤獨地生活,有時也可能會隱蔽在不易被發覺的地方等待時機偷襲獵物,甚至它們還可能像現代的鬣狗一樣以由於各種原因死去的動物的屍體和腐肉為食。
中國在雲南省晉寧縣也發現過雙 龍的化石。
1987年8月,雲南省昆明市博物館恐龍發掘隊在晉寧縣夕陽鄉發掘出了一具屬於古腳類的雲南龍的化石。不徑而走的訊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前來觀看。這裡的老百姓都是彝族同胞,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恐龍。但是當他們看到一塊塊化石的時候,一些人覺得這種骨頭形狀的石頭似曾相識。有的人告訴發掘隊說,在夕陽鄉的木杆榔村的山坡上也見過這樣的石頭。
發掘隊跟隨著報信的人來到木杆榔村,那裡果然有一串恐龍的脊椎骨出露在一個小沖溝裡。他們決定在這裡進行發掘。幾天後,一個觸目驚心的場景出現了。原來這裡竟然有兩條恐龍!而且,是兩條完整的恐龍骨架扭在一起,其中一條是古腳類恐龍,而另一條卻是食肉的雙 龍,後者的大嘴正好咬在前者的尾椎骨上。科學家根據化石的這種埋藏狀況推測,這兩條恐龍的死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它們在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中兩敗俱傷而雙雙死去;再一種可能就是古腳類恐龍已經死去多日,屍體上的肉已經腐敗變質了,而飢腸轆轆的獸腳類只管填飽肚子,沒想到卻因吃了腐敗變質的古腳類恐龍肉而中毒身死。從二者平靜的姿勢來看,後一種可能性甚至更大些。
中國雙 龍是侏羅紀早期最大的食肉恐龍,身長將近4米,嘴巴又尖又長。它的上顎的前部有一個裂凹,使得前上顎骨能夠活動。科學家推測,它最喜歡吃的大概是其它動物的內臟,因為它的尖嘴可以伸進動物屍體的腹腔中,而頭頂上那兩塊薄板狀的冠狀 可以在頭伸進屍體的腹腔時起到支撐腔壁的作用。
雙 龍也是環特提斯海動物群的成員之一,因此全世界發現的種類都大同小異。它們的化石在現代的南極洲也有發現,說明現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當時可是一個溫暖的恐龍天
分類一: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裡遊的,有在陸上爬的。下面我們就來大概認識一下它們吧。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釐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體形巨大的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海洋也同樣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佔領著。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這些爬行動物多多少少長得有些像今天的魚類,有人就認為它們是魚變的,也有人認為今天的魚是它們變的。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種類,像我們今天有的鰻、龜、蛇、鱷等等,過去也都有相似的種類。如鰻龍,如蛇頸龍等等。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幹的兩倍。
魚龍,簡直就和今天的魚一模一樣。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科學家們在發掘原角龍巢穴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具小型恐龍化石。它跑到原角龍的巢裡去做什麼?經過研究,原來它是一個專門偷吃恐龍蛋的小壞蛋。它的嘴裡沒有牙齒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來刺破並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陸地上的恐龍是我們最熟悉的了,這也許是因為它們的骨胳化石更容易被保留下來的緣故。現在發現的這類恐龍很多,有獸龍類,如異齒龍;劍龍類,如劍龍;甲龍類,如森林龍;角龍類,如三角龍;雷龍類,如雷龍等等。
異特龍是是一種兇猛可怕的食肉恐龍,它的一張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它的牙齒全都向裡彎曲,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
原角龍生蛋時往往是幾隻雌龍共用一個窩,大家輪流一圈一圈地產蛋。看來它們很講團結呢。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隻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武器。
櫛龍的頭上長著一個引人注目的管子,裡邊有細細的通道。空氣經過時就會發出低沉的聲音,可以用來嚇跑敵人。也有人認為,那是它們在潛水時用來通氣用的,究竟是做什麼用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這是甲龍的一種,它們的面板非常堅硬,像鎧甲一般。身上和尾部長著骨刺,像狼牙棒一樣,誰也不敢碰它們。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的一些恐龍化石,大多就是這種恐龍。
分類二: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溼,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幹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裡,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兇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隻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裡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採集到的化石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麼大、這麼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後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鑑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鑑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資料。
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係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係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故事
曼特爾夫人發現恐龍的故事確實很浪漫,曼特爾先生又能夠以一種嚴謹求實的態度來探索恐龍的歸屬問題,確實是邁出了人類科學地研究恐龍、認識恐龍的第一步。
但是在歷史上,人類早就發現過恐龍的化石,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不能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早在1000多年前中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英國裡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近宣佈他終於發現瞭如下的事實: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英華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裡,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很好的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即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絡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鑑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華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藥,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絡嗎?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型別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華人則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馬門溪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瞭解。
現在我們還知道,恐龍根本就不是蜥蜴。它們雖然都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在門類繁雜的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係相差得還相當遠呢!
從靈巧的始盜龍到殘暴的霸王龍
——食肉的獸腳類恐龍
侏羅紀早期的霸主——雙 龍
1942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了一種體形較大的獸腳類恐龍,因為其頭頂上有一對薄薄的V字形骨質 ,科學家把它命名為雙 龍。
雙 龍
雙 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 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 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 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雙 龍與古腳類恐龍
埋藏在一起
雙 龍的後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利爪,可以用來捕捉、撕裂獵物。2億年前左右的那段時光裡,雙 龍經常出沒在河流湖泊間的高地上或叢林間,追捕著各種各樣的素食動物。它們也可能喜歡孤獨地生活,有時也可能會隱蔽在不易被發覺的地方等待時機偷襲獵物,甚至它們還可能像現代的鬣狗一樣以由於各種原因死去的動物的屍體和腐肉為食。
中國在雲南省晉寧縣也發現過雙 龍的化石。
1987年8月,雲南省昆明市博物館恐龍發掘隊在晉寧縣夕陽鄉發掘出了一具屬於古腳類的雲南龍的化石。不徑而走的訊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前來觀看。這裡的老百姓都是彝族同胞,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恐龍。但是當他們看到一塊塊化石的時候,一些人覺得這種骨頭形狀的石頭似曾相識。有的人告訴發掘隊說,在夕陽鄉的木杆榔村的山坡上也見過這樣的石頭。
發掘隊跟隨著報信的人來到木杆榔村,那裡果然有一串恐龍的脊椎骨出露在一個小沖溝裡。他們決定在這裡進行發掘。幾天後,一個觸目驚心的場景出現了。原來這裡竟然有兩條恐龍!而且,是兩條完整的恐龍骨架扭在一起,其中一條是古腳類恐龍,而另一條卻是食肉的雙 龍,後者的大嘴正好咬在前者的尾椎骨上。科學家根據化石的這種埋藏狀況推測,這兩條恐龍的死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它們在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中兩敗俱傷而雙雙死去;再一種可能就是古腳類恐龍已經死去多日,屍體上的肉已經腐敗變質了,而飢腸轆轆的獸腳類只管填飽肚子,沒想到卻因吃了腐敗變質的古腳類恐龍肉而中毒身死。從二者平靜的姿勢來看,後一種可能性甚至更大些。
中國雙 龍是侏羅紀早期最大的食肉恐龍,身長將近4米,嘴巴又尖又長。它的上顎的前部有一個裂凹,使得前上顎骨能夠活動。科學家推測,它最喜歡吃的大概是其它動物的內臟,因為它的尖嘴可以伸進動物屍體的腹腔中,而頭頂上那兩塊薄板狀的冠狀 可以在頭伸進屍體的腹腔時起到支撐腔壁的作用。
雙 龍也是環特提斯海動物群的成員之一,因此全世界發現的種類都大同小異。它們的化石在現代的南極洲也有發現,說明現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當時可是一個溫暖的恐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