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亙古懷念說史
-
2 # 榮耀歷史
這個問題提的角度非常刁鑽!我們先探討什麼是帝統,什麼是法統,然後再梳理李隆基上位的過程。
帝統和法統指的都是帝系傳承,但是兩者不同。帝統指的是帝系傳承的合法性,法統指的是繼任皇帝的合法性。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什麼是帝系傳承合法性?簡而言之就是劉邦打下的江山,皇帝都由劉姓子孫來做,王莽、曹丕都是國賊,篡奪了帝統。
古人有云:“自可王孫承帝統,寧容國賊篡神州。”
什麼是繼任皇帝的合法性?簡而言之就是這個皇帝上位是否符合禮法,即是否名正言順!太子繼任皇位,符合法統!先帝禪位,符合法統!拿到先帝遺詔,符合法統!
所以顛覆三觀的結論來了:
曹丕建立魏朝是篡奪了東漢的帝統,但是符合法統,因為他拿到了漢獻帝的禪位詔書,是”名正言順“登上帝位的!相反劉備稱帝雖符合帝統,延續劉姓江山,卻不符合法統,所以後代史學家一般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而蜀漢、東吳作為割據政權。
李世民殺兄逼父,但是他的上位既符合帝統,又符合法統,因為皇位還是在李姓帝統傳承,而且他是以太子之位接受李淵禪讓登基的,完全符合法統。只不過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是以下犯上,如果他是殺了李淵直接上位,那麼他的登基不符合法統,沒有拿到”合法性“證明!
另外提一下,雖然我們一直說封建王朝是“嫡長子繼承製”,然而這並不是封建王朝的“法”,用現在的話說並不是《憲法》規定的,而是儒家、周禮共同渲染下大家遵守的“規矩”。不過有一人用書面的形式將它做了規定,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皇明祖訓》中對後世朱家子孫的取名、娶妻等方方面面都做了規定,當然包括皇位的傳承,即“嫡長子繼承製”,無嫡子立長子,無子則兄終弟及。所有封建王朝中,明朝是對“嫡長子繼承製”執行最徹底的王朝,除了朱棣篡位不符合法統外,所有皇帝繼位都符合法統!朱厚照無子駕崩,從朱元璋定下的法統來看,皇位只能由朱厚熜繼承,只要楊廷和敢提出其他人選,他就是亂臣賊子,違背了大明法統!
回到李隆基身上,先說說幾人的關係,武則天有4個兒子,分別是李弘、李賢、李顯、李旦,其中李弘英年早逝,沒有兒子,所以武則天下令,將李旦的第三個兒子過繼給李弘,延續李弘香火。那麼問題來了,李隆基到底是以李旦兒子的身份還是以李弘繼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
答案很明顯,他是以大唐皇太子身份繼承皇位,不過他即是大唐皇太子,也是大唐義宗(李顯追尊李弘的廟號)的繼子,唯獨不是李旦的兒子!
自永昌年間武則天下令李隆基過繼給李弘後,從宗法上來說,李隆基就是李弘的兒子,和李旦已經沒有關係了,在祭祀的時候也是祭祀李弘,而不是李旦!
那麼為什麼李旦要立已經不是自己兒子的李隆基為皇太子,而不是長子李成器呢?原因就是李旦能登上皇位一大半功勞都是李隆基的。
唐中宗李顯駕崩後,韋后與安樂公主弄權,立唐殤帝為傀儡皇帝,欲效仿武則天臨朝聽政,謀取李唐帝統,在此情況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廢黜唐殤帝,擁立李旦上位。此時李隆基已經積累了豐厚的政治資本,李成器也知道事情不可為,乾脆順水推舟辭讓太子之位,李旦也就順水推舟立李隆基為太子。
李隆基登基之後,還是很感恩李成器的謙讓,因為他知道如果李成器硬要爭太子之位,自己在法統上是爭不過他的,無非是再發動一次“玄武門之變”把皇位搶過來,所以李成器去世之後,李隆基破天荒追尊他為皇帝,諡號“讓”,這是莫大的榮譽!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李隆基對他宗法上的父親李弘並不好,李弘去世時,李治傷痛欲絕,為表示對兒子的喜愛,追尊他為皇帝,唐中宗李顯上位後,為表示對大哥的追思之情,又給他上廟號“義宗”,然而到了李隆基時期,開元六年卻取消了李弘的廟號,背後有啥原因耐人尋味!
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回答下題目,李隆基繼承的是李唐帝統,以太子身份接受李旦禪讓登基,只能說繼承了李旦的帝位,符合法統,無法說繼承了誰的法統。
-
3 # 瘋言MAX
先亮明個人觀點:
李隆基是以皇太子的身份繼位的,那繼承的自然是先皇李旦的帝位;
李旦把帝位傳給了“侄子”李隆基,雖然按照血緣來說,他才是李隆基的親生父親。
帝位傳承法統高於世俗親情;宗法制度高於血緣骨肉。這是古代社會的行為準則。
正統的歸屬,無非是“繼、禪、革”三種途徑,且都與原先的皇帝有關:
繼:是原先君主把皇權,傳承給一個在皇位繼承序列內的角色;
禪:是讓原先的君主把皇權,交給一個原本不可能是繼承人的所謂“賢能”;
革:使用暴力的手段將原先君主、及其依託的統治集團給搞掉,讓自己坐上那個位置。
李隆基走的是“繼”的程式,這樣就很簡單了:他是靠著被李旦立為太子,才得到的皇位,那從法統上來講,他的帝位自然來自前者。
至於,他宗法上的父親李弘,生前連皇帝都不是,哪來的皇位傳承給他呢?
就算承認李弘追封的帝位,也不行呀。在其之後,已經經歷了李顯、李旦數朝天子了,就算能夠傳承皇位,那也絕不是傳給了李隆基。
天子是天下人的天子,皇位的傳承是一種國家行為,只承認第N任天子,傳承給第N+1任天子。與父子關係的聯絡性並不大。
在武則天的命令下,李隆基被過繼給了李弘。從這一刻開始,李弘才是他的父親,而李旦則變成了他的叔叔。
在宗法制度之下,這一點不會再有變故。就算他當了皇帝也無法改變這一點!要不然,一頂不孝的帽子扣下來,就算皇帝也扛不住啊。
要改變宗法擬製的血親,有辦法嗎?有,就是現在的父親寫下字據,斷絕父子關係,將其逐出家門。
這一點對於李隆基來說,相當於沒有。因為李弘已經是死人了啊。所以,他這輩子只能是李弘的兒子!
那麼這樣一來就很明顯了:
李隆基的皇位繼承自李旦,這是李旦代表大唐朝廷做出的選擇。從法統上毫無質疑之處;
李旦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侄子,雖然這個“侄子”是他和媳婦親自生的。從宗法上也毫無質疑之處。
-
4 # 芋頭170900173
玄宗以皇太子身份受禪登基,毫無疑問是繼承睿宗的皇位。也就是說,自玄宗以下,以睿宗為正統帝系,燕王、章懷太子、義宗和中宗的後代(如果還有的話),在繼承權上次於睿宗後代。後來李隆基甚至廢除義宗廟號,只保留諡號,充分說明他是不認義宗只認親爹睿宗的。這也很正常。李弘死於公元675年,李隆基生於685年。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李弘都死了十年了,兩人完全沒交集。
-
5 # 周柃利
這個問題值得深究,我們先來捋一下這幾個人的關係。
武則天一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李弘、李賢、李顯、李旦。
唐高宗李治因為有風眩病,所以朝政大事都交給武則天處理,當時長子李弘為太子,李弘是一位很好的太子,他孝順仁德,體恤百姓,李治和武則天都很喜歡他。
只可惜李弘年紀輕輕就猝死在合璧宮了,李治和武則天特別悲痛,因為不出意外,李治過世後就是這位嫡長子繼承皇位,可是如今他卻早逝。
於是,唐高宗就把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過繼給李弘,給他當嗣子。
這也就是說,李隆基是李旦的親生兒子,是李弘的嗣子。
值得一提的是,李弘雖然死得時候只是太子,但是他去世後,被追贈為皇帝,諡號為“孝敬皇帝”。
而後來,李隆基的親生父親李旦也是皇帝,李旦是唐睿宗。
這大概就是題主為什麼會問“李隆基是繼承宗法李弘的帝統,還是本生父親李旦的帝統”這個問題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的歷史:李弘雖然被追封為皇帝,但他卻沒有實打實地做過皇帝。
歷史上像他這樣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人其實有很多,比如曹操,曹操在世時只是魏王,他的兒子稱帝后,他才被追封為“魏武帝”。
李弘自己的帝位都是被追封的,傳不了帝位,也沒有帝位可以傳。
所以,李隆基在李弘那裡只有個嗣子的名號,根本得不到什麼。
況且,劉弘去世後,高宗還活得好好的,他只不過是高宗這一脈斷了的一個分支而已。
太子李弘去世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上位做太子。
李賢舉止端莊、才思敏捷,同樣得到高宗的喜歡和大臣的擁戴,但後來以謀逆罪被貶為平民,被幽禁,後來也死了。
李賢被廢后,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李顯上位做太子。
李顯比起他的兩位哥哥來說,運氣還算比較好,因為他順利渡過太子期,等到高宗去世,坐上了皇位。
不過中宗李顯做皇帝時,武則天臨朝稱制,大權在武則天手裡。
李顯短暫地過了把皇帝癮,沒多久體驗到期就被廢了。
然後終於輪到武則天最小的兒子李旦了,也就是李隆基的親生父親。
李旦上位坐皇帝,是為唐睿宗,不過還是不入武則天的眼,所以她乾脆自己改唐建立武周,自己做皇帝了。
說回我們的李隆基,李隆基出生在洛陽,他出生時他爹李旦正好已經坐上皇帝位,但是當時局勢還是很不明朗,李旦雖然是皇帝,年輕氣盛,卻依舊由年過花甲的武則天把持朝政。
武則天公元690年建立武周,到公元705年被逼退位一共做了15年皇帝。
武則天在位期間,復立李顯為太子,後來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
李顯繼位後,韋后和安樂公主弄權,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誅殺兩人,政變失敗反而被部下所殺,李顯又被母女倆毒殺。
韋后立李重茂為太子,這時候韋后雖把持朝政,但受到相王李旦的節制,還有太平公主,這時候也熱衷於玩弄權術。
出生在李唐政權中心的李隆基,從小就見識了各種權勢之爭,而等到唐隆元年(公元710年),李隆基已經二十多歲了,正是爭強好勝的年紀。
李隆基聯手姑姑太平公主,在唐隆元年發動政變,剿滅了韋氏集團勢力。
李旦坐上皇位後,立李隆基為太子,但名義上李隆基已經不是李旦的兒子了。
李隆基坐上太子之位後也不是高枕無憂,因為當時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不是個省油的燈,為了權勢和他鬥得很兇。
太平公主大概遺傳了她媽媽武則天貪戀權力的基因,她為了一直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勢,不惜一次次在李旦面前詆譭李隆基。
她一開始說李隆基不是嫡子不能成為太子(確實不是嫡子),後來還動員宰相們要廢掉李隆基,另立別人為太子。
李旦是一個比較軟弱的人,當時宋璟和姚元之建議他把太平公主和她老公武攸暨安置到洛陽去,可是李旦不忍心,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兄弟了,太平公主這個小妹不能那麼對她。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鬥爭還在繼續,不過好在李旦還算是個腦子比較清醒的人,他為了不生事變,直接把皇帝傳給了李隆基。
而太平公主,在李隆基繼承皇位後就被賜死了。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是從唐睿宗李旦那裡繼承的皇位,按理說他從宗法上已經不是李旦的兒子了,為什麼李旦還要立不是嫡子,還是過繼給別人為兒子的李隆基為太子呢?
原因無非是,李隆基雖然過繼,但不管是作為李弘的兒子,還是李旦的兒子,他都是武則天生的嫡子的兒子,繼承帝位具有合法性。
那為什麼不是嫡子還能繼承皇位呢?
無非是李隆基誅殺韋氏時功勞大咯。
-
6 # 林長風
李隆基到底是誰的兒子呢?你肯定會說是唐睿宗李旦。但其實不然,李旦只是李隆基血緣上的父親,而李隆基宗法上的父親,卻是李旦的大哥李弘。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武則天在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之後,她的兒子也就是高宗的嫡子,其中長子李弘就被立為了太子。
李弘在當太子期間,孝順仁德,體恤民情,朝廷上下稱讚聲一片,如果不出意外,將來定是一代明君,至少不會比他老爹高宗差。
但是,很不幸,李弘在二十三歲時,跟隨高宗出行洛陽,身染重病,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高宗非常悲痛,追封其為“孝敬皇帝”,開了老子追封兒子為皇帝的先河。
李弘死後,嫡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不過此時武則天已經逐漸掌握了朝政大權,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武則天誣陷李賢謀反,併力勸高宗大義滅親,使得李賢被廢為庶人,最終被酷吏丘神勣逼迫自盡。
李賢死後,嫡三子李顯被立為太子。公元683年,即李弘死了八年之後,高宗李治駕崩。李顯登基,是為唐中宗。
中宗雖然是皇帝,但卻完全是一個傀儡,政事完全取決於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李顯試圖反抗,結果在位僅55天,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武則天改立自己的第四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睿宗有前面三個哥哥的前車之鑑,自然不敢反抗,而武則天則變本加厲,使得睿宗不僅不能聽政,甚至連人身自由也沒有,和軟禁在皇宮差不多。
李隆基是誰的兒子李旦雖然是皇帝,但其實朝不保夕,心情非常苦悶。但也不是沒有高興的事情發生,比如在他當皇帝的第二年,即公元685年,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出生了,這個孩子的名字就叫做李隆基。
李旦是傀儡皇帝,但李隆基卻是貨真價實的皇子,所以在兩歲的時候,就被封為楚王。但在李隆基四歲的時候,武則天突然下令,將李隆基過繼給大伯李弘為嗣,繼承香火。
前文我們說過,李弘死的時候年僅23歲,沒有留下子嗣,其實他這一脈是絕嗣的,如今武則天格外開恩,將李隆基過繼到李弘名下,實際上是延續了李弘這一脈的香火,這在古代是一件大事。
不要以為皇帝的兒子,就不會過繼給別人,其實這種事在古代非常普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過繼自己的兒子給弟弟李元吉,雍正也曾過繼自己的兒子給八阿哥,乾隆也辦過類似的事情。
從過繼到大伯家的那一刻起,李隆基在宗法上就是李弘的兒子了,他從此要稱李弘為“先父”,而改稱李旦為“叔叔”了。對李旦來說,從此就沒有這個兒子了,李隆基變成了他的侄子。
所以,儘管在血緣上,李隆基還是李旦的兒子,但在宗法上已經成了李旦的侄子。而在古代,宗法關係要遠遠大於血緣關係,也就是說,李隆基在李旦眼裡,侄子的身份大於兒子的身份。如果李旦說了算的話,李隆基是絕對不會被立為繼承人人選的。
但好在,李旦說了不算。在李隆基被過繼的第二年,武則天正式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而李旦則被降為皇嗣,意思跟皇太子差不多。
李隆基的經歷唐朝對待皇子們的方式和獨特,既不是像明朝那樣封為藩王,也不是像清朝那樣圈禁在京城,而是小時候統一供養在宮中,長大到一定年齡之後,就可以出來做官,是否能有所成就,就看這名皇子以後的造化了,這就叫做“出閣”。
李隆基在七歲的時候,就出閣做官了,具體做了個什麼官不清楚,只知道同年八月,因為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私自謁見皇嗣李旦,被武則天知道後,殺死二人,並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公卿大臣,李隆基等幾個兄弟只好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
七年之後,李隆基才得以重新“出閣”,此時武則天年齡已經很大了,在狄仁傑的勸說下,放棄了傳位於武家的想法,準備還政於李唐,召回了廬陵王李顯,立為了太子。
而出閣後的李隆基,先在親衛府任右衛郎將,後任尚輦奉御,負責掌管皇帝的內外閒廄馬匹。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已經八十二歲的武則天讓位於李顯,當年年底武則天就去世了。
以上所有這些政治鬥爭雖然驚心動魄,但其實和此時剛剛二十歲的李隆基關係不大,尤其是現在,皇帝是李顯,從宗法關係上來說是他的三叔,而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是他的三伯,但無論哪個關係,都輪不到李隆基去考慮皇位繼承人這種大事。
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但是,歷史的發展往往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李顯在被貶之後,生活困頓,流離失所,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只有他的皇后韋氏,因此李顯曾發誓說,如果有一天他能重見天日,一定不會辜負韋皇后。
果然,李顯在稱帝之後,對韋后言聽計從,甚至讓她參與朝政大事,其情形已經頗有當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的樣子了。而韋后是一個野心絲毫不輸於武則天的女人,她時刻夢想著有一天能像自己的婆婆武則天那樣,坐上帝位,成為一代女帝。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她對外勾結大臣武三思,不僅給李顯戴上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還形成了一個勢力龐大的武韋勢力集團,幾乎掌控了全部朝政。
但是,韋后也有忌憚的人,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就是武則天的小女兒,也是李顯的親妹妹。這兩個人經過多年的經營,在朝政都有一定的勢力,李隆基的勢力主要在禁軍之中,因為他刻意與禁軍首領交好,在禁軍中威望很高。而太平公主的勢力主要在朝堂,當時朝中大佬很多人都是支援太平公主的。
707年,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了武三思,沉重打擊了武韋勢力集團,但卻並未動搖其根基。而李重俊最後兵變失敗也被殺。710年,韋后終於忍耐不住,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將中宗李顯毒死,立李重茂為帝,效法武則天獨掌政權。
當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李隆基引兵進入內宮,守衛內宮的武士紛紛倒戈響應,韋后、安樂公主皆被殺,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兒也死於這場政變。
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親自將侄子李重茂拉下龍椅,和李隆基一起擁立李旦為帝,李旦也像哥哥李顯那樣,第二次登基為帝。
該立誰為太子?李旦登基之後,就要立太子,但現在他面臨一個難題,究竟該立誰為太子呢?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應該立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況且在李旦為帝時,李成器就是皇太子。只不過後來李旦自己當了皇太子,李成器又降為皇太孫了。如今李旦重新登基,重立李成器為太子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但是,李旦之所以能再次登基,一大半的功勞都是出自“三郎”李隆基。如果不立李隆基為太子,是否會讓當年“玄武門之變”的慘案再次上演呢?當年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不就是因此兵戎相見、喋血玄武門的嗎?
更重要的是,李隆基早已過繼給了大哥李弘為嗣,從宗法上來說已經不是他李旦的兒子了,而是侄子。自己明明有兒子,為什麼要傳位給侄子呢?
在歷史上,並非沒有過類似的情形。曹魏時期,大權都掌握在司馬家族手中,司馬懿之後,司馬家族雖未稱帝,但其實已有稱帝之實了。
司馬懿死後,其地位由長子司馬師繼承,但是司馬師沒有兒子,只好從弟弟司馬昭的兒子中過繼了一個過來,叫做司馬攸。司馬師死後,由於時局比較混亂,如果傳位給司馬攸,司馬攸年齡還小,只怕無法掌握局勢,所以就傳位給了弟弟司馬昭,這也是能夠理解的做法。
但是,司馬昭臨死時,按說應該傳位給司馬攸,但他卻傳位給了司馬炎,也就是後來的晉武帝。這就是因為,雖然這倆都是他的親生兒子,但司馬攸從宗法上說已經是司馬師的兒子了。
李旦也面臨著這個問題,他從心裡來說,是很不願意傳位給李隆基的,因為李隆基已經不是他的兒子了,但是李隆基的功勞太大,勢力也很大,如果不立他為太子,將來如何真的無法預料。
好在,此時李成器站了出來,他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李隆基)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最終,在李成器的堅決辭讓之下,李旦立李隆基為太子。而後來李隆基登基之後,也追封了李成器為“讓皇帝”。
李隆基既然成為了太子,那麼在他成為太子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重歸了李旦兒子的身份,過繼給李弘的事情自動失效了。因為在古代,皇家最大,別說李隆基原本就是李旦的親生兒子,就算李隆基原本是李弘的親生兒子,如果被立為太子,也要改認李旦為親爹,這叫做“以小宗入大宗”。
因此,李隆基實際上是繼承的李旦的帝位,從法統上來說,和血緣關係上來說,都是如此。無論他之前是否有過過繼給李弘的經歷,是否是李旦的嫡子,只要他將來當了皇帝,那從法統上來說,就是傳承自李旦,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李隆基在登基之後,對李弘的稱號有過一點點調整。李弘剛剛去世的時候,高宗李治追封他為“孝敬皇帝”,中宗李顯又為其上廟號為唐義宗,神位祔於太廟祭祀。而李隆基在開元六年,停用了“義宗”這個廟號,僅稱為“孝敬皇帝”。
綜上所述,唐玄宗李隆基繼承的是唐睿宗李旦的地位。
-
7 # 會魔法的貓貓
李隆基是李旦生的兒子,但是李隆基自小就過繼給李旦的大哥李弘。
也就是說,李隆基見到李弘的牌位,得跪下喊爸。
按照禮法,李弘才是親爸,李旦則是叔叔。
-
8 # 晶叔聊文化
唐玄宗李隆基不是繼承誰的帝位,而是其機緣巧合見機行事挽救了大唐江山,被破格立為皇太子罷了,這無不跟武則天后宮干政所帶來的影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三個傀儡皇帝自唐高宗李治的蕭淑妃得寵,到王皇后引薦武則天進宮,協助自己打擊得寵的蕭淑妃起,唐高宗李治註定會成為武則天掌控之中的傀儡皇帝。李治始終沒有逃脫,武則天的嫵媚誘惑。
在顯慶五年(660年)以後,唐高宗李治經常頭暈目眩,不能處理朝廷政務,至此讓武則天代行君主權益。這才使武則天的權利慾望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李治駕崩,唐中宗李顯繼位,李顯仍舊是武則天掌控之下的傀儡皇帝。
話說到這裡,唐玄宗李隆基作為李顯弟弟李旦的三兒子,不論如何也休想繼承皇帝伯父李顯的帝位。再者李顯登基以後,便開始重用皇后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為大唐的宰相,人家壓根就沒想過,把帝位傳承給自己的弟弟李旦。
李顯如此操之過急的舉動,無不令權利慾望極強的武則天,備感危機四伏權利不保。才剛剛做了55天皇帝的李顯,便被武則天貶為廬陵王攆出長安。至此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就成了武則天控制之下的第三個傀儡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唐睿宗。這無疑為李旦再次登基為帝,埋下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伏筆。
李旦比哥哥李顯更加了解母親武則天的心思,他小心謹慎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直至武則天改唐為周之後,按理說李旦就徹底失去了繼承帝位的希望。但就是武則天改唐為周這個舉動,又為日後李旦的登基為帝,埋下了又一個不可更替的伏筆。
前車之鑑“無數個武則天”武則天只不過是唐高宗李治後宮得寵的皇后,其一躍成為大周的開國皇帝,無不給後來的大唐嬪妃,樹立起一個不可磨滅的榜樣。唐中宗皇后韋氏把持後宮,效仿武則天治理大唐江山,就是很好的例子。
韋皇后外戚一族,如韋溫、韋璿、韋播,都已把持住朝廷的重要職位,這無疑對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他們,構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脅。此時的唐朝後宮,其實潛伏著許多和武則天一樣有野心的女人。
如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無不都以武則天為榜樣。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的經歷很像,一樣都是才華出眾頗有姿色的女子。
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親生女兒,在武則天垂簾聽政改唐為周時期,就是武則天的貼心小棉襖,其對權利的渴望,絕不在武則天之下。
至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這對母女兩,無不是之前的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兩的翻版。這四個女人,如果串通一氣,把持住後宮和朝廷,那麼李旦、李隆基等人,必會死的很慘很慘。
至此,唐朝後宮這出政變大戲,就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誰先動手誰就可能贏得最終的勝利。如今想想,太平公主是李旦的親妹妹,李隆基的親姑姑,太平公主怎麼可能和韋氏一族一心。
所以李隆基就成為太平公主對付韋氏一族的殺手鐧,最終韋氏一族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被誅。但還有一個有武則天野心的女人太平公主,仍舊威脅著大唐江山。這才有之後,李旦禪位給李隆基的事蹟發生。
畢竟李隆基太過精明,太平公主想控制李隆基談何容易,所以太平公主想除掉李隆基,找個聽話的傀儡太子,為自己日後把持朝廷做好鋪墊。誰知最終事敗,太平公主被李隆基逼迫自殺,至此後宮中有武則天野心的女人,徹底被清除乾淨。
李隆基作為剿滅後宮韋氏政變中首當其衝的功臣,自然會是繼承帝位的最佳人選。此時李旦的長子李成器,自然不會愚蠢到去爭這個太子之位,畢竟李隆基手握兵權頗有威信。這無疑是拿雞蛋碰石頭,自找沒趣。
所以李隆基繼承帝位,就是順理成章之事。這也離不開,李旦做過幾年傀儡皇帝的功勞。李隆基之所以能成為唐玄宗,無不是機緣巧合之下,靠自己的膽識和謀略,成為最終笑到最後的贏家。
-
9 # 火之魂
唐玄宗李隆基法統上是繼承了唐睿宗李旦的帝位。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孫,其父唐睿宗李旦其母竇氏德妃,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唐睿宗李旦“三讓天下”。第一次讓皇位於母后武則天,第二次讓太子位於兄長唐中宗李顯,第三次讓皇位於兒子唐玄宗李隆基。
第二次讓太子位於兄長唐中宗李顯,發動迫使武則天退位的“神龍政變”中,李旦與妹妹太平公主出力甚大,形成了韋皇后集團和武三思集團三方平衡的微妙局面。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病逝,韋皇后在其子李重茂繼位後,妄想學做則天皇帝,臨淄王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助父親相王李旦重登皇位。
唐睿宗李旦復位後,議立太子時,由於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的功績,皇長子李成器主動退讓,李旦立李隆基為儲。其後東宮太子集團和太平公主府集團為把持朝政發生摩擦,最終太子李隆基發動“先天之變”消滅了太平公主集團。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讓皇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開闢了唐朝的“開元盛世”,也帶來了唐朝的“安史之亂”。
回覆列表
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是直接繼承其父親唐睿宗李旦而來的。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作為非嫡長子的李隆基為什麼能夠繼承大統呢?
這就不得不提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李旦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了。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第4個兒子,按說怎麼也輪著李旦當皇帝。
李旦的大哥李弘和二哥李賢都曾經做過唐高宗的太子,但都被自己的母親或廢或殺。
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旦的三哥李顯繼位為大唐新皇帝,但這位先帝指定的繼承人僅僅做了一個多月的皇帝就被自己的母親廢了。
老四李旦被自己的母親扶上皇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天子。直到七年後,即公元790年,武則天正式取代唐朝建立武周王朝。李旦重新又成為了親王,這是唐睿宗李旦做皇帝第一階段。
武則天統治晚期,女皇深感自己所建立的王朝難以為繼,所以聽從狄仁傑的建議將被自己廢黜的三子李顯迎回,成為武周王朝的儲君。
公元705年,李顯在群臣的擁護下發動神龍政變,女皇武則天黯然下臺,唐中宗李顯第二次登基為帝,恢復大唐社稷。
經歷苦難再次登基的唐中宗李顯對自己的原配妻子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十分縱容,以至於這母女倆喪心病狂用毒酒毒死了唐中宗李顯。
韋皇后企圖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則天成為第2位女皇,而安樂公主也想效仿自己的祖母和母親掌握帝國最高的權力。
公元710年,李隆基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在玄武門發動政變,一舉消滅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一黨,把自己的父親唐睿宗李旦再次扶上皇位。
唐睿宗李旦深感自己的這個三兒子能力出眾,野心極大。再加上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主動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李旦於是力排眾議,不顧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對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準備陰謀廢黜皇太子李隆基,結果被李隆基搶先一步誅滅。再次經歷骨肉相殘的唐睿宗李旦主動將皇位傳給李隆基,自己則成為了太上皇。
李隆基於同年正式登基為帝,改元開元,從此開啟了中國封建歷史發展的巔峰時代,史稱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