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和美河
-
2 # 吳抒文
戰國玉器有鬥志兇猛是真,當代玉器不能匹敵其神韻也是真,但是戰國戰亂250多年,人心浮動,各國割據以後經濟實力下降,藝術創新有限,文化內涵和宇宙觀看世界的題材減少。
在商和周,有一部分好的玉器能超過戰國,那個時候的題材的精神文化層面比較高。多天人合一,宇宙觀看世界,祥和和諧為主。當時加工效率雖然落後於戰國,但是從切片和溝槽,打孔等基礎加工手段反而高於戰國,這是奴隸制鼎盛的結果,人工不計成本。有個商周的管型玉器圖片找不到了,戰國也加工不出來的。附幾個上海博物館的普通商周玉器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
3 # 卓然堂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氛圍寬鬆包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藝術上擺脫了周禮的桎梏,許多領域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玉器製作也不甘落後。
傳承了西周治玉精細化的風格和技法,春秋早期基本延襲了西周玉特徵。但很快新的時代特徵出現,技法上也摒棄了西周特有的一面坡刀法。春秋玉素以細密繁縟的紋飾風格見長,刀工細膩,琢磨精緻,藏鋒蓄銳,選擇的玉料也多質優色靚。成器自然神韻俱佳。
戰國時期玉器風格迥異。紋飾疏朗俊逸,刀工峻峭挺拔,鋒芒畢露。戰國玉器存世量大於春秋玉,但與西漢早期的不易區分,有時統稱戰漢玉器,多少有點委屈了。
分享幾件春秋戰國時期玉器。
-
4 # 玉石文化傳承人
確實,春秋戰國時期古玉開始大量使用新疆和田玉,這一點就和以前古玉大多是地方玉種區別開來。
材質不同工藝必然有質的提高,因和田玉硬度更高,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要求必然提高。所以這時期的玉器工藝我們用眼能直觀強烈感受到工藝線條的卓越美感。
風格可以仿韻味肯定是無法仿的,現代加工工藝不同,就像鋼筆寫不出毛筆字一樣,你把鋼筆把字描的再粗也是和毛筆字不同的。
-
5 # 謝亞鐵
中國玉器史與華人思想史是有緊密關聯的,我一直有個偏執的看法,就是玉是開啟民智的鑰匙,玉器有一種能量場是不為科學所測定的,玉發出的光是世間最祥和的光,是我佛所說的無量壽光…玉器長期為帝皇朝廷所壟斷,民則懷璧其罪,尺璧價值連城…這些今人聽來簡直是兒戲,是今人不知玉乃百寶之王…古人所謂“玉德”又什麼“君子”之類,其於玉所見所解恐亦不得皮毛…春秋玉盛說天成亦無不妥,但亦為玉成人成…世入商周,美玉盡現,河磨藍田,山出瓊琚…冶鐵技長,及至春秋,去禮束縛,人智大開,百家爭鳴,道法繼出,乃人與玉智光四溢當來之世,萬劫一遇…
-
6 # 老吳談收藏
古玩圈子中有一種說法,就是描述古玉的,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沒有什麼古玉製品是不可仿製的,但是我們常說:”玉、魂器也,可仿其形,其韻不可複製也!“可見古玉的韻味是現代仿品不可替代的,既然說到戰國的玉器,我們就聊聊春秋戰國時期關於古玉的那點事。
春秋戰國玉器常見紋飾
春秋戰國玉器的花紋圖案樣式繁多,雕刻細密,抽象深奧,給人一種神秘感,從結構來看,紋飾有幾何形和動物形兩種,其中以幾何紋為多.
幾何紋中以圓形、弧形和方折形線條為主,對稱性強,既可看出單組紋飾,又能一組組連線起來,逐漸擴充為整體紋飾,動感極強,變幻無窮。
最常見的幾何形紋有谷紋、渦紋、雲紋、雷紋和勾連紋,裝飾在壁、環、璜和龍等玉器上。
谷紋 又稱穀粒紋,是以剔地淺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許多突起的弧形圓點,這些圓粒排列有序,經拋光後閃閃發光,十分悅目。谷紋的名稱是由它淺浮雕的半圓形凸起似穀粒而得來的,由於谷紋製作難度較大,所以它裝飾的玉器往往比較精緻,觀賞價值很高。由穀粒派生出來的紋飾中,一種稱為“蝌蚪紋”,就是在穀粒邊緣上琢出一道弧線,形似蝌蚪的尾巴。所琢刻的尾巴方向並不固定,似乎是玉工隨意雕刻出來的,但裝飾效果較好,它常飾於玉龍上,增強了龍的動感。
渦紋 是以陰刻手法雕刻的水旋渦形紋飾,形似蝌蚪紋。這種紋飾最早見於西周時期,但數量較少。春秋時期,渦紋的尾端拖得較長,形似彎鉤;戰國時期,渦紋成為千篇一律的旋渦狀。渦紋簡單、美觀,戰國時被大量華採用。
雲紋 狀如雲頭形,多陰刻或淺浮雕,每組雲紋是由兩個單體相對的谷紋或渦紋尾部相連構成。這種紋飾既有玉工有意刻成的,也有隨意刻成的。前者往往排列整齊,後者則常與谷紋、渦紋相雜,顯得富麗美觀。雲紋也是戰國時期常見的一種紋飾,由它派生出的變體雲紋,紋道長而細,富有飄逸感。
雷紋 是一種線條方華折的紋飾,以陰刻手法制成。單體雷紋呈S形紋,在裝飾上,每三個雷紋構成一組圖案,構圖對稱,較為細密。這是春博物秋早期特有的一種紋飾,具有斷代的意義。
勾連紋 源於雷紋和雲紋,陰刻,是春秋戰國時期圖案中最為繁雜的一種,由單體雷紋或雲紋相互勾連而成,不過線條已由方折變成圓弧。最早的勾連紋玉器見於春秋中晚期,雙勾線,婉轉流暢,時代特徵明顯。戰國時期的勾連紋集中了雷紋、雲物華紋和渦紋的特點,整齊平穩。派生出的圖案也很多,頗具特色的是勾連雲紋,將幾組雲紋對稱地勾連博在一起。戰國晚期和西漢早期,有的器物上出現了通體十分規整和細密的勾連雲紋華物,非常華麗。
為什麼在幾何形紋飾中很少見到直線形圖案呢?這可能與古人的審美觀有關。
春秋戰國玉器大多數作圓形或弧形,特別是裝飾品,即使是轉物折處也琢成弧角。這樣的玉器如果裝飾上直線形紋飾,就會影響整體美觀的效果,而飾以圓弧形為主體的紋樣,則顯得和諧統一。商周的圓形玉器璧、環等,幾乎看不到紋飾,這是因為當時的琢玉水平還達不到琢制細密對稱紋飾的程度,所琢紋飾以直線物或長弧線為主;而到春秋戰國時期,琢玉水平空前提高,任何紋中物飾都可以隨心所欲的雕琢出中博來了。
動物形紋飾有神獸和寫實動物兩種,最常見的是獸面紋和螭虎紋。
獸面紋又稱饕餮紋,用陰刻或浮雕手法琢出猙獰兇猛的獸首,常裝飾於各種小型玉飾、玉璧、玉劍飾之一的玉彘及玉鋪首上。獸面紋出現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時期,戰國至漢代很盛行。獸面紋玉器,後世仿造非常多,但都未把握住細部特徵。
辨認春秋至漢代的獸面紋,關鍵在於眉毛與鼻的刻線是粗連的,眼睛一般為菱形,抓住了這個特徵,一般很容易識別出仿製品。
螭是龍的一種,因形狀似虎而物稱為螭虎。
螭虎紋是戰國至漢代常見紋飾,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盤曲蜿蜒或攀援匍伏狀,裝飾玉璧、劍飾和玉印等器物。古人將螭虎作為天空遊弋的神獸,因此在塑造螭虎形象時,往往襯以雲紋。
寫實動物形紋飾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很少見,主要是沿用商、西周時期動物玉雕的造型。目前,見到的動物形紋飾有兩種:一種是虎皮紋,裝飾在虎形玉佩上;另一種是蟬紋,裝飾在玉管上。這兩種紋飾都僅見於春秋時期,迄今還尚未發現戰國時期的動物形紋飾。
頭部最常見的玉飾是玉玦,訣是耳飾,懸夾在兩耳上,常成對出土於人頭骨兩側。
春秋戰國時期常見的樣式有兩種:一種是沿用新石器時代的樣式,作扁平體形,大多數沒有紋飾,也有的雕琢龍紋、捲雲紋、勾連紋或缺口部作龍首。
-
7 # 東山草堂珍玩
戰漢古玉給人以美的感覺,不只是玉質方面,而是把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文化融入其中!技術上也是精益求精,刀刀見鋒,給人一種強撼視覺效果和藝術上的衝擊!
-
8 # 儒藝軒
高古玉以戰漢為頂峰,稱之為王者用玉。那個時候,手工雕琢。現代用機器雕刻,少了琢磨。就其神韻來說,是現代人所達不到的
-
9 # 研古辨今
每個時代的優秀藝術品都有其時代韻味,而高古玉當時的古人是以神聖虔誠的態度來制玉的,所以其時代韻味特徵明顯,但有些人一直看不到代仿品,也自認這就是高古玉的韻味。所以頭痛在這是。
-
10 # 老知青183633304
春秋戰國玉稱之為王者之玉,刻紋之繁細又對稱,題材規範又大氣,雖少有大神鵰器,但件件都凸顯君王之風格,國器!
回覆列表
贊同!由於特定的歷史人文環境,使玉器和琢玉人的智慧和靈魂完美融合,又經歷歷史長河的浸染侵蝕為其烙上難以磨滅的印記,這都是後時代人力所不能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