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某時某刻,如早上5.30說為卯時二刻。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給一天內的氣象配了代表詞。如早晨因太陽出來而植物啟動了生長,所以這時辰別名為“木”。
到了中午太陽最旺盛,空氣中、土地裡灼熱,所以時辰別名為“火、金”和“火、土”。下午5-7點最乾燥,果實糖份最充足,這時辰別名為“金”。到了深夜12點,環境一切冷靜,這時辰別名為“水”。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時段表述:
1、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登泰山記》)
2、旦:早晨.“旦辭爺孃去.”(《木蘭詩》
3、夙:早晨.“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出師表》)
4、暝:夜晚.“晻晻日欲暝.”(《孔雀東南飛》)
5、昏:天剛黑的時候.“自昏達曙,目不交睫.”(《促織》)
6、莫夜:晚上,莫通暮.“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7、夕:晚上.“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8、即夕:當天晚上.“即夕行步如平常.”(《獄中雜記》)
9、宵:晚上.“今酒宵醒何處?”(柳永《雨霖鈴》)
10、夜闌:夜深.“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參考資料:
說某時某刻,如早上5.30說為卯時二刻。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給一天內的氣象配了代表詞。如早晨因太陽出來而植物啟動了生長,所以這時辰別名為“木”。
到了中午太陽最旺盛,空氣中、土地裡灼熱,所以時辰別名為“火、金”和“火、土”。下午5-7點最乾燥,果實糖份最充足,這時辰別名為“金”。到了深夜12點,環境一切冷靜,這時辰別名為“水”。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時段表述:
1、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登泰山記》)
2、旦:早晨.“旦辭爺孃去.”(《木蘭詩》
3、夙:早晨.“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出師表》)
4、暝:夜晚.“晻晻日欲暝.”(《孔雀東南飛》)
5、昏:天剛黑的時候.“自昏達曙,目不交睫.”(《促織》)
6、莫夜:晚上,莫通暮.“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7、夕:晚上.“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8、即夕:當天晚上.“即夕行步如平常.”(《獄中雜記》)
9、宵:晚上.“今酒宵醒何處?”(柳永《雨霖鈴》)
10、夜闌:夜深.“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