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塔龍的體型比一些暴龍科恐龍較小,例如特暴龍及暴龍。成年的艾伯塔龍約有9米長。有幾項利用不同方法的研究,估計成年的艾伯塔龍體重在2到3噸之間。
所有暴龍科恐龍都有相似的外貌,包括艾伯塔龍在內。艾伯塔龍是雙足動物,具有長尾巴,可平衡頭部及身軀的重量。與巨大體型相比,暴龍科的前肢是極為小型的,且只有兩指。後肢極其長,具有四個腳趾。後趾很短,只用其他三趾接觸地面,而中間的腳趾較其他為長。艾伯塔龍可能可以每小時14到21公里的時速行走。至於艾伯塔龍的幼年個體,可能可用更快速度移動。
艾伯塔龍的頭顱骨很大,頸部很短呈S形,最大型成年個體的頭部接近1米長。頭顱骨上的大型洞孔減低了頭部的重量,並且提供肌肉的附著處,以及容納感覺器官。長嘴部容納者超過58顆香蕉形牙齒;較大型的暴龍科卻有著較少數的牙齒,例如蛇發女怪龍的牙齒至少有62顆。與其他獸腳亞目不同,暴龍科是異型齒動物,即不同位置的牙齒有不同的形狀。前上頜骨牙齒較其他的上頜牙齒為小,排列得更為緊密,及橫切面呈D形。如同暴龍,艾伯塔龍的上頜骨牙齒能有效抵抗側邊力量,例如嘴中獵物的掙扎力量。艾伯塔龍的最大咬合力約為8噸。在眼睛上方,有短的骨質冠飾,可能在求偶期間具有視覺辨識功能。
2001年的一項研究,認為艾伯塔龍牙齒的鋸齒狀邊緣,可能在進食時協助撕裂獵物的肉塊。在咬合時,牙齒鋸齒狀邊緣的形狀,可增加接觸肉塊的表面積、散佈咬合時所遭受的應力。某種植龍類、盤龍目異齒龍的牙齒也帶有類似鋸齒狀邊緣,但無法散佈咬合時所遭受的應力。暴龍科動物的牙齒是用來協助撕裂獵物的肉塊,而非單純切割裂物的肉塊。根據牙齒的磨損模式,顯示暴龍類在進食時會搖晃頭部,以咬下獵物。
艾伯塔龍的體型比一些暴龍科恐龍較小,例如特暴龍及暴龍。成年的艾伯塔龍約有9米長。有幾項利用不同方法的研究,估計成年的艾伯塔龍體重在2到3噸之間。
所有暴龍科恐龍都有相似的外貌,包括艾伯塔龍在內。艾伯塔龍是雙足動物,具有長尾巴,可平衡頭部及身軀的重量。與巨大體型相比,暴龍科的前肢是極為小型的,且只有兩指。後肢極其長,具有四個腳趾。後趾很短,只用其他三趾接觸地面,而中間的腳趾較其他為長。艾伯塔龍可能可以每小時14到21公里的時速行走。至於艾伯塔龍的幼年個體,可能可用更快速度移動。
艾伯塔龍的頭顱骨很大,頸部很短呈S形,最大型成年個體的頭部接近1米長。頭顱骨上的大型洞孔減低了頭部的重量,並且提供肌肉的附著處,以及容納感覺器官。長嘴部容納者超過58顆香蕉形牙齒;較大型的暴龍科卻有著較少數的牙齒,例如蛇發女怪龍的牙齒至少有62顆。與其他獸腳亞目不同,暴龍科是異型齒動物,即不同位置的牙齒有不同的形狀。前上頜骨牙齒較其他的上頜牙齒為小,排列得更為緊密,及橫切面呈D形。如同暴龍,艾伯塔龍的上頜骨牙齒能有效抵抗側邊力量,例如嘴中獵物的掙扎力量。艾伯塔龍的最大咬合力約為8噸。在眼睛上方,有短的骨質冠飾,可能在求偶期間具有視覺辨識功能。
2001年的一項研究,認為艾伯塔龍牙齒的鋸齒狀邊緣,可能在進食時協助撕裂獵物的肉塊。在咬合時,牙齒鋸齒狀邊緣的形狀,可增加接觸肉塊的表面積、散佈咬合時所遭受的應力。某種植龍類、盤龍目異齒龍的牙齒也帶有類似鋸齒狀邊緣,但無法散佈咬合時所遭受的應力。暴龍科動物的牙齒是用來協助撕裂獵物的肉塊,而非單純切割裂物的肉塊。根據牙齒的磨損模式,顯示暴龍類在進食時會搖晃頭部,以咬下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