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9825070119

    我學生時代的最後一站是固原民族師範學校。離開母校算來已經有12個年頭了。很多時候,一些印象總是在腦海裡浮現,揮之不去。

    2001年的秋天,因為新建的學生公寓延期交工的原因,我們這一屆新生的報到入學一直推到了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10月7號。正是秋雨連綿的季節。我們進入固原民族師範學校時,全國的中師教育已經面臨著轉型或合併的選擇,但是在師範的三年,我依然被母校團結進步,勤奮創新的風氣所影響,那時的母校,名師依然雲集,各種社團如火如荼,遍地開花,文學社、口語社、記者團、合唱團,社社有特色,團團有亮點。每個同學都能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找到發揮自己特長的社團。在師範的三年是我的一段黃金歲月。

    春花文學社歷史久遠,人才輩出。文學社的輔導老師馬正虎、虎西山、鄒惠萍、何泳本就是知名的作家。教學之餘,他們會對學生交上的稿件認真修改、點評。隔三差五,我們還會見到王懷凌、楊建虎、單永珍、楊鳳軍、李方等知名度很高的老師。他們經常在晚飯後來到春花文學社主辦的講座上。幽默的語言點撥,精妙的技巧傳授,讓身懷文學夢想的同學們都受到了啟蒙和影響。其時,高我們兩屆的馬金蓮、王佐紅正是春花文學社的骨幹成員。他們的作品已經在各種刊物發表,是大家熟知的校園明星。文學社主辦的校刊《春花》深受學生喜愛。很慶幸,我進校後投給《春花》的第一篇稿子就被採用。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是很受鼓舞的。

    伴隨著2003年春天一起來臨的是席捲全國的“非典”。固原民族師範的校園裡到處瀰漫著濃烈的消毒液的味道。全封閉的校園生活讓大家多少有些不適應。就連週末登一回近在跟前的東嶽山都成了奢望。每逢佳節倍思親,“非典”籠罩下的端午節很快就到來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低落。這天早上的文選課,上課鈴響過之後,精神矍鑠的何泳老師邁著大步走進了教室,不同往日的是,他的手裡多了一個裝著48個粽子的塑膠袋,在何老師慈父般的目光注視下,48個同學眼含著熱淚,默默地吃著粽子。這是一個個充滿濃濃師愛的粽子,這年的端午節是一個非比尋常的節日。

    何泳老師河南洛陽人,1965年支寧來到固原,他把青春和才華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多才多藝、率真樸實的他是同學們的崇拜者和忘年交。有一回作文講評課,先生一字一句聲情並茂地朗讀一篇關於父親的習作,中途他被學生作文中的情節所打動,聯想到自己去世的父親,不禁潸然淚下。他摘下眼鏡拭去眼角的淚水,深情地回憶起父親生前的一些事情。不少同學也是跟著抽泣,流淚。最後他不忘回到作文講評的主題,告訴我們作文要真,為人要實,盡孝要早!

    2003年的8月,固原民族師範學校和全華人民一道經受住了“非典”的考驗,但是,卻改變不了被固原一中合併的事實。暑假過後,師範和一中之間的圍牆被推倒,校園裡有著異樣的氛圍,我們的母校失去了原有的名字,被冠名為固原一中師範部。這讓我們多少有些不習慣,大家的心情就像隨著改嫁的母親要適應新家的孩子一樣。寧少敏校長在升旗儀式上說:“兩校原本就是一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時候,教育都要為社會、政治所服務,兩校的合併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話雖然這樣說,但是我們的心裡還是有點不大樂意。可有什麼辦法呢?

    兩校合併後的那年冬天,高我們一屆的老生即將畢業,馬正虎老師找到我,讓我擔任春花文學社社長一職。承此重任,我也算兢兢業業,四處約稿,但當時,師範部這邊的寫作愛好者已經寥寥無幾。況且,一中原本就有他們的文學校刊《苗圃》。很顯然《春花》將在我們的手裡終結。畢業前夕,校刊《春花》在完成第100期的組稿任務之後,畫上了句號,成為了永久的歷史。我也成了春花文學社的最後一任社長。這是多麼的遺憾和無奈的事呀!馬正虎老師在我的畢業留言冊上寫道:“《春花》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終結,這不是任何人的過錯,這是時代的選擇。春花文學社雖然成為了歷史,但是文學的道路依然漫長。”

    2004年的春天似乎來得更快了一些,校園裡桃紅柳綠,垂柳婀娜,花香瀰漫。春天來臨,我們畢業的時間也如期而至。這一別,我們將何去何從,大家心中都沒有底,就像還沒有成年的孩子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一樣,彷徨和傷感成了畢業前夕的主要情緒。固原一中的多功能廳內,學校給我們舉行了簡單低調的畢業典禮。班主任郭慧老師坐在主席臺上,眼角噙著淚水,像一位貼心的大姐,不捨地注視著即將遠行的小弟小妹。坐在臺下,看著一位位恩師,在校三年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我們不禁也是淚花婆娑。

    母校是溫暖的,母校是淳樸的。感謝母校,感謝恩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物發酵劑對人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