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十叨叨
-
2 # 日更達人
3歲以前的孩子,追求的就是安全感、價值感。這個時候父母的陪伴最最重要!
3歲以前,父母一定要陪伴在孩子左右;特別是媽媽要更多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最好自己帶孩子,不要把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如果有條件,可以全職在家照顧寶寶。
所謂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全身心投入,多與孩子呆在一起。與孩子一起玩,多聊天,多擁抱,多親吻,根據孩子的需求及時提供與滿足。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挫折時,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同理孩子的感受,並及時做好安撫與解釋,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問題與挫折,並教會解決的方法。
父母要多欣賞和讚美孩子好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從而樹立信心,提升自尊水平。
對於孩子的錯誤,要明確制止,但是要說明原因和危害,同時告訴孩子,即便做錯了,改正了就是好的,爸爸媽媽依然愛他。
小孩子的性格不同,安全感的感受也不同。對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多費心費力去陪伴和安撫。對於內向的孩子,不要強求他過早做一些他不願意或不敢做的事情,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速度成長。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比如孩子膽子小,孩子缺乏安全感等。其實,很多問題,隨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消失了。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愛的滋養,耐心陪伴。
-
3 # 豌豆老爹
孩子由於年齡小,發育還不完善,承受外界刺激,對於外界反應的承受能力欠缺,所以有時表現為缺乏安全感,與家庭、社會環境、成長經歷都有很大關係。一旦發現孩子有恐懼、缺乏安全感的情緒,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改善:1、從家庭內部找原因:包括家長對孩子的關懷、關注情況,家庭環境是否溫馨;2、孩子周圍的社會環境:是否存在不良、惡性刺激等,造成孩子的恐怖感。一旦出現這樣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是從家庭內部尋找原因,另一方面是找社會負面影響的原因。同時,建議家長帶小孩要到兒科心理門診,請醫師進行分析指導,得出正確結論,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避免依賴化學藥物,治療應該是綜合性的,尤其需要家庭和社會環境來綜合治療,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
4 # 倩倩健康管理師
孩子3歲前安全感的建立,比什麼都重要,而對於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呵護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安全感的重要性。要知道安全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
有安全感的孩子更能有自信和自尊,更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能夠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勇敢地對外探索新事物。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容易陷入封閉的自我保護狀態,不敢接觸新事物,不敢交流,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多地會:
1、感知到孤獨和被拒絕、佔有慾強、不自信、獨立性差;
2、對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敵視的態度,較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缺乏冒險精神,謹小慎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沒有建立好,4-6歲是一個補救期,只是走進孩子的內心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父母應當如何建立與呵護孩子的安全感呢?
1、有限時間內給予高質量陪伴。
很多家長看似在陪孩子,但精神、心思卻不在孩子身上,比如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等,跟孩子無交流互動。孩子只是小,不是傻,父母的所有冷漠、忽視、敷衍,孩子都能確切地感受到。所以這類的父母要注意了,請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所謂高質量的陪伴,其實就是父母全情投入。眼睛在觀察孩子、大腦在思考孩子的行為方式、心靈在體會孩子的感受,這個過程中父母是完全屬於孩子的,心無雜念,不被其他事情佔據精力。父母可以每天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專心陪孩子玩遊戲、做運動、講一個故事、哪怕只是單純聊聊天。不在乎時間的長短,多少,只在於心意和投入的情感。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充分穩定、安全的陪伴。2、少用威脅或拒絕教育孩子
孩子安全感的建構很難,要破壞,卻很容易。威脅、嚇唬孩子是損害安全感最簡單的做法。比如媽媽不要你了、不理你了、你是撿來的等等真的是對孩子來說殺傷力太大了,會讓孩子懷疑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容易產生被拋棄的恐懼感,安全感急劇下降。永遠不要用威脅、嚇唬、不理睬來讓孩子聽話。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父母要給孩子傳達的應該是“我們永遠愛你”的訊號。
3、孩子面前控制情緒穩定
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情緒不好就拿孩子當出氣筒,隨意朝他發脾氣,大吼大叫。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父母激烈的情緒吸引,常常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不懂得為何會招來嚴厲的責備。這種不確定性,就讓孩子茫然失措,內心安全感降低。
一個樂觀、平和、情緒穩定的媽媽,通常會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自在、樂於去向外界探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或者做錯事,那是對外探索必須經歷的事。家長不要過分斥責、打擊孩子,應該創造安全輕鬆的認知環境。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他不足的地方,接納他的失敗,多給予鼓勵和幫助,共同面對,解決問題。當父母能接納孩子時,他們才能表達真實的自己,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來活出自己。
所以要尊重孩子,多溝通多傾聽哦!
-
5 # 麒媽說寶
現在寶寶雖然兩歲了,但是也要媽媽的陪伴與呵護。除了媽媽以外,爸爸也應該經常抽時間多陪孩子。因為爸爸高大的身材,充滿力量的鼓勵也是給寶寶安全感的重要途徑。
除此以外
1、寶寶如果犯錯了不要對他大吼大叫,這會把他嚇壞。
2、不要過早跟寶寶分床睡,睡前給寶寶講故事,睡前聽到媽媽溫柔的聲音,也可以讓寶寶安睡。
3、多帶寶寶去外邊跟小朋友玩,鼓勵寶寶認識新朋友,這可以讓他自信而有安全感。
4、父母如果有分歧,不要當著寶寶的面說,父母的不和會給寶寶帶來安全感的缺失。
5、多跟寶寶一起做一些親子游戲或者帶寶寶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既擴寬了寶寶眼界,又增加了感情,寶寶還能在快樂中獲取安全感,一舉三得。
6、有些時候父母有事情要暫時離開或者把寶寶交給老人照看,一定要跟寶寶說清楚,而且要遵守約定,按時回來,不要悄悄離開,說清楚寶寶雖然會哭鬧,但是幾次之後寶寶就知道你是可以相信的,慢慢就不再哭鬧,也不會喪失安全感了。
7、不要跟寶寶說一些“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也不要讓你身邊的人這樣說,他們只是開玩笑,寶寶會當真的。如果之前有類似的行為,現在一定要告訴寶寶“媽媽最愛你,媽媽任何時候都不會不要你”。
8、孩子雖然小,但是也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有自主選擇權,你可以給兩個你能接受的選擇,但是不能什麼事都為孩子作主。
-
6 # 小小思維家
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樣細緻入微的母愛常常能給孩子最好的呵護。但很多情況是:孩子正慢慢長大,發生變化,可媽媽的狀態還沒有轉變,沒有成長。
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一個自己設定的狹小的保護圈裡。以為這就是愛,是孩子想要的安全感。結果反而給不了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除了愛,安全感還需要一個核心。
鼓勵孩子獨立面對世界
有很多媽媽說,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與獨立面對世界的表現大不一樣。“家裡的小老虎”出門變成了“畏縮的小老鼠”。
請積極地鼓勵孩子去獨立完成一件事。這樣做能讓孩子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因為在他們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與真正的自己在一起。
給孩子安全探索的空間
安全感還源自一個人本身的能力強弱。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到任何環境下都不會喪失安全感。而一個能力欠缺的人,卻要找一堆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恐懼和不安。
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盡情地探索。讓孩子自己做,他的能力會慢慢提升。
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共情
-
7 # 嘻嘻啊啊
很多成年人常常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會感覺沒有安全感,產生內心的波動。其實除了成年人會有沒有安全感的感受之外,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小孩子也會出現沒有安全感的情況,那麼2歲寶寶沒有安全感怎麼辦?
對於小孩子來講,安全感就是對人、對世界的最基本的信任。如果2歲的寶寶沒有安全感,那麼家長可以試著給寶寶多一些身體的接觸,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孩子。另外也可以給寶寶多一些撫觸、手拉手、親吻等。
在寶寶經常活動的地方需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這樣就可以磕碰的風險。家長也不會經常喊出“不要碰”、“不要動”等這類的否定性語言,讓寶寶認為到處充滿危險。不要經常嚇孩子,如“媽媽不要你了”、“大灰狼來了”等等。這些語言對於寶Bora講不僅是一種傷害,同樣也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
家長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如果寶寶平時不和陌生人交往,對陌生的環境和人感覺到害怕並且對新事物不好奇,那麼可能就是缺乏安全感了。應該要引起重視,寶寶如果長期缺乏安全感,對成長是件不利的事。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8 # 桃子的歡樂日常
孩子缺乏安全感,可以從兩方面找找原因,一個人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夫妻關係和諧。第二個是本身的性格,可能孩子比較內向,所以要做到在家少訓他,多鼓勵,幫助建立自信心,外面多帶她和其他小朋友玩,多親近大自然。做到這兩點,慢慢的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
9 # 洛洛果兒
加強陪伴加強幼兒心理建設,“孩子大了才需要陪伴”和“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是成人對嬰幼兒成長過程中心理需求的最大誤區,試想寵物尚且能有生理及心理的雙重需求,更何況是個孩子。幼兒時期的陪伴,往往能給予孩子在性格建立時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從此時此刻開始,以一個獨立人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我們的寶貝,給予他們我們最大的耐心,讓他們從點點滴滴中建立起應有的安全感吧!
-
10 # 龍城睿睿媽
安全感是重要的生命質量指標,也是衡量一個人幸福程度的最大要素,安全感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安全感更加重要。
社會文化精神分析代表霍尼認為:兒童在早期有兩種基本的需要,一是安全的需要,二是滿足的需要,這兩種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於父母,當父母不能滿足兒童這兩種需要時,兒童會產生焦慮。
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兒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孩子提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通常會缺乏安全感。
後來在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和雷諾做的實驗中證實了這一觀點:實驗物件是一個4個月男孩,起初玩白鼠時,男孩一點也不怕,後來實驗者在孩子玩白鼠的同時敲打鋼棒,發出猛烈的響聲,幾次後,這個孩子只要一看到白鼠,即使沒有響聲伴隨,也會表現出極度的害怕,以後甚至害怕與老鼠類似的物體,更不用說撫摸和認識這些動物了。
由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給兒童創造一個安全輕鬆的認知環境是培養孩子積極認知的探究傾向的重要條件。
安全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多地會感知到孤獨、被拒絕、對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敵視的態度,行為上更容易出現逃避、退縮或攻擊性的行為,一般很難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和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有哪些影響?依戀作為嬰兒與成人互相作用中產生的情緒狀態,不僅影響嬰兒的現實發展,還對孩子的人格形成、未來發展產生影響。凡是與情感體驗相聯絡的事件或經驗,都容易對人體產生明顯而持久的影響,對嬰兒也同樣如此。
在兒童早期形成的依戀關係和情緒狀態具有相當的穩定性。這些情緒體驗和情感記憶會轉化為孩子和外界發生聯絡、與他人相處的內在原則和行為方式。有了這種安全依戀感,孩子能在陌生的環境中克服焦慮或恐懼,從而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並嘗試與陌生人接近,這樣可以使孩子擴大視野,快速發展認知能力。
研究依戀的美國心理學家指出:在嬰兒期沒有建立強烈和安全的依戀關係的孩子,一生中都將缺乏與他人建立深入而親密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種論斷有些絕對,但是其他的心理學家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此觀點的價值,心理學家們透過實驗發現:在嬰兒時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到3歲半時,社交能力比未曾建立良好依戀的同齡兒童更為活躍,比較多的受到同伴的歡迎和追隨,富有同情心,表現出明顯的領導才能;而那些沒有建立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容易膽怯退縮,對他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緒不穩定,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並對環境的適應力差。
寶寶依戀心理的發展階段有哪些?當寶寶還未出生時,媽媽子宮讓胎兒獲得絕對的安全,胎兒還不知道自己有何需要,媽媽就已經滿足了這些需要,當寶寶出生後,離開溫暖、安全、舒適的地方,於是開始尋求新的依戀。
【心理學家將寶寶依戀分為四個階段】:
▶ 前依戀期(0-2個月)
寶寶用抓握、微笑、哭泣和凝視家長的眼睛等方式,開始與他人的接觸,一旦家長給出反應,寶寶會用微笑或全身性活動給予應答,這階段的寶寶可以識別母親的氣味和聲音,但還沒有實現對人際關係的客體的分化,所以對任何人都表現出相似的行為反應,可以接受來自陌生人的關注和愛護。
▶ 依戀關係建立期(2-7個月)
寶寶開始對熟悉的家人和陌生人做出不同的反應,渴望更多的身體撫摸和擁抱,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可以影響周圍人,當寶寶發出訊號時,期望家人給出反應,但仍然無法區別接受來自任何人的關注。
▶ 依戀關係明確期(7-24個月)
寶寶對家人的依戀變得很明顯,表現出分離焦慮,當家人離開時,寶寶會變得難過和焦慮,除了用哭聲抗議家人的離開,1-2歲的寶寶還會跟隨並爬到家人身上,這個階段,對寶Bora說,把家人當作安全基地,並從中獲得情感方面的支援。
▶ 互動關係階段(18-24個月以後)
語言的迅速發展使得寶寶能夠理解家人的來去,以及預測家人的迴歸,於是寶寶分離抗拒感降低,而且寶寶會與家長進行溝通,協商,使用請求和勸說來改變離去的現實,也就是說寶寶學會為達到特定目的而有意的行動,並考慮他人的情感與反應,如果哭泣不再是一種機體內部狀態的完全自動化反應,而是被寶寶用來作為召喚母親的手段,且寶寶可以根據母親的反應和自身的距離調整哭喊的強度。
孩子缺乏安全感有哪些表現?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至關重要,是一種最基礎的心理能量,表現為孩子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和應對處置時的有力與無力感(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好的安全感,有助於提升孩子對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尊、自信的基礎,寶寶如果缺乏安全感,會出現哪些行為和表現?
1、孩子吃手、咬指甲
正常情況下,口欲期的寶寶吃手,多是吸吮動作的鍛鍊和認知發展的需求,隨著月齡增大後,更多是出於一種自我安慰,所以如果孩子2-3歲後,仍然頻繁吃手、咬指甲,家長需要考慮孩子的安全感建構是否出現了問題。
2、在外人面前過度害羞
如果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容易引發自卑、敏感等心理問題,喜歡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哪都不行,非常不自信,這種心理造成的最明顯後果是孩子在外人面前十分害羞,無法大方的介紹自己,當別人問孩子問題時,也是回答的支支吾吾,讓人很著急。
3、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孩子在家裡喜歡用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情緒;在外面只要事情稍不順心,習慣用拳頭來解決問題……脾氣暴躁,喜歡使用暴力,這類孩子不能用壞來貼標籤,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氛圍不和諧,或父母經常對孩子使用暴力,會導致孩子對外界產生戒備、牴觸的心理,不輕易相信他人,用強悍的外表來掩飾自己脆弱的內心。
4、喜歡抱著被子或毛絨玩具睡覺
孩子睡覺時習慣抱東西,如被子一角、毛絨玩具或自己喜歡的物品等,睡姿經常是側躺、蜷縮睡,在心理學上這類行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5、貼著父母睡
孩子兩歲以後,睡覺還喜歡靠著或貼著父母睡,不論把孩子挪哪裡,孩子過會又會貼過來,或是孩子晚上睡覺必須要抱著睡。
6、過分依賴
孩子過分依賴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長過分溺愛,替孩子包攬一切,導致孩子獨立性差,過分依賴父母;另一個原因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依賴父母,害怕爸爸媽媽離開,建議家長觀察孩子屬於哪個方面,具體針對問題具體解決。
7、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
不善於交朋友,總是一個人玩自己的,一個人待著,上幼兒園不合群,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大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導致的。
8、開燈睡覺
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到了和家長分床睡或分房睡的時間,這時出現困難,讓孩子單獨睡覺,孩子會怕黑,必須要開燈睡覺,或非要媽媽陪著才肯睡,不然難以入睡。
導致孩子缺少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1、父母的陪伴太少
由於工作生活的各種壓力,而忽略對孩子的關注,孩子在幼兒時期最需要父母的陪伴,這一時期的孩子剛認知這個世界,孩子的依靠就是爸爸媽媽,如果父母的陪伴給予不夠,很容易讓孩子感覺不受重視,經常難過,都是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2、父母苛求完美
如果家長是完美主義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事事追求完美,經常要求孩子盡力去做,要做到最好,這些會給孩子成長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父母經常批評孩子哪方面做的不好,很少給孩子讚揚和鼓勵,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完整的愛,很容易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3、對孩子嬌慣溺愛
現在社會,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給孩子包辦一切,這樣教育的孩子獨立性較差,孩子會畏懼困難,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孩子知道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所以總要求父母給予更多的幫助,這些最後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4、觸覺過分敏感
媽媽在孕期太過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定,或孩子出生時難產、早產、剖腹產,沒能獲得正常的順產經歷,或過早被交給別人餵養,沒有獲得母親穩定而有規律的照顧,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家長保護過度或限制過度,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的觸覺體驗不足,最後出現膽小、粘人、缺乏安全感的觸覺過分敏感現象。
家長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1、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衡量寶寶的安全感被滿足的程度不能單純看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長短,而是要看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相處質量,關鍵家長需要全身心地關注寶寶,關注孩子的每一個舉動,瞭解孩子這些舉動後面的心理意義。
建議:對孩子發出的每個訊號,家長要有敏感,這樣會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安全,親子間也會形成基於彼此信任的默契。
2、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的個性
對孩子關心和寵愛都沒有錯,但過了頭,會變成對孩子的傷害,家長如果整天用禁止和不準的語言告誡孩子,會讓孩子的行動處處受限,造成孩子出現膽小、逃避的性格,不敢直面困難。
建議:不妨大膽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獨立,在接納孩子個性的同時進行正確的教育。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夫妻間的關係是影響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夫妻間偶爾的不愉快或爭吵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擔心父母是否因為自己的問題而發生爭吵等。
建議:美好的婚姻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僅直接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孩子的社會化、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發展也十分有好處。
4、感統訓練
對於安全感嚴重不足的孩子,單純陪伴和玩耍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讓孩子接受一定的觸覺減敏訓練,降低孩子對外界環境的反應敏感度,從根本上和內心裡,幫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的培養,需要父母多花時間去陪伴孩子,增進親子交流,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從而讓孩子更有力地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
11 # 一樹梅家長教練
第一,讓孩子有安全感,首先必須父母給他用心的愛,給他用心的陪伴。陪他一起玩兒各種玩具,陪他一起聊天,陪他一起去遊山玩水,看動物園博物館等等,讓他的生活豐富多彩
第二,每天睡覺前給他講一些繪本故事.從愛的故事,感恩的故事,做一個勇敢堅強的寶寶的故事,先從怎樣培養孩子性格方面去選繪本故事
第三,讓孩子晚上和父母一起睡覺,增加他的安全感
第四,要製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裡不能吵架打架,和和氣氣的,充滿正能量的語言
第五,家裡要有儀式感,注重節日的氛圍,比如中秋節,端午節國慶節清潔,還有家人的生日
-
12 # 悠然vs若雪
兩歲半寶寶沒有安全感家人要多陪寶寶和寶寶多接觸,經常做親子游戲,可以給寶寶灌輸一些正常的安全理念。平時寶寶在做錯了事情的時候不要對寶寶大聲喊叫,要正確的教導,平時不要讓寶寶接觸刺激性的環境,容易給寶寶造成危險的感覺。
-
13 # 飲酒人iiiii
平時爸爸媽媽多陪陪孩子,晚上儘量讓孩子與爸爸媽媽一起睡。爸爸媽媽出門時給寶寶打招呼,告訴他你什麼時候回來,比如中午吃飯時之類的,尤其是媽媽。幹什麼都給寶寶說清楚,不要看寶寶小,其實他什麼都知道,只是說不出來罷了。說的多了寶寶就習慣了,也知道了爸爸媽媽只是出去了,一會就回來了,而不是不要他了,慢慢的就好了。
-
14 # 試行者
我也有這樣的娃,我是怎麼做的:陪伴是最常情的告白。每天起來第一個微笑和擁抱。
開啟她每天生活我覺得是愉快的玩耍,安全感是怎麼建立的,我的理解是沒有壓力的呵護,她沒有警惕或者被傷害的狀態!
調皮搗蛋是每個小孩都會有的,正確的指引,當然她不會很好地執行,這個時候就要用武力征服她,同時要擁抱她!這是的教育方式。
-
15 # 美媽說
2歲寶寶沒有安全感這是需要家人尤其是父母的陪伴,一定要給寶寶灌輸正確的思想,在寶寶犯錯的時候不要對他大聲吼叫讓寶寶失去安全感。平時讓寶寶多與外界接觸,但不要幾次的環境,可以多和同齡人的寶寶多交往緩解沒有安全感的症狀
回覆列表
孩子缺乏安全感大部分是後天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能是:
1、家庭氛圍不和睦。如果家中總是充滿爭吵或者冷戰的氣氛,孩子內心肯定會產生恐懼和不安的。因為父母動怒後很可能會遷怒到孩子,所以孩子從小要看父母臉色行事,難免小心翼翼。這樣對孩子成年後步入社會也是不利的。
2、父親的陪伴太少。都說父愛如山。男性無論在家庭中還是社會中都是勇敢堅強高大Excelle的形象。如果一個孩子缺少父愛,那麼他身上會缺乏勇敢堅毅的品質。缺少“靠山”,自然缺乏安全感。建議父親應該多陪伴孩子。
3、孩子受到過驚嚇。想想孩子是否受到過驚嚇,例如天災、人禍等。如果是,建議帶孩子接受正規心理治療。
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會導致孩子焦慮、不自信、盲目相信別人等問題,要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