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季9527
-
2 # 廣元飛龍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的鐵騎進入巴黎,法國國王路易十八聞望風而逃,不敢迎戰,倉惶逃遁。跑到比利時尋求保護。拿破崙重新登上皇位,為他在一年前被迫退位,軟禁在地中海厄爾巴島的事件報了仇,雪了恨。拿破崙是歐洲凱凱撒大帝般的人物。兵峰所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天後,英、俄、普、比利時等國,抱團組成了“第七次反法聯盟”,拒絕了拿破崙和談,集結起了70萬人馬。準備與拿破崙一決雌雄。6月12日,拿破崙率近18萬法軍,火炮300門主動出擊,如餓虎般殺向英、普聯軍。戰役最後以拿破崙的失敗落下帷幕。戰神拿破崙最後被囚禁在聖赫拿。最後被毒死。今天看來拿破崙在滑特盧戰役的失敗。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1:天氣原因。6月17日天公不作美。電閃雷鳴大雨傾盆。使道路泥濘不堪,使法軍行動遲緩。也讓法軍疲憊不堪。暴雨造成的泥漿和溼地,給法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步兵難以前行。
2:、軍隊素質差,指揮員缺乏 儘管拿破崙任命名將達武元帥為陸軍部長,在2個月內組織了28.4萬軍隊,且部隊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個部隊畢竟是倉促組建,缺乏訓練,槍械、彈藥、馬匹也十分缺乏。
3:兵力分散,調動不及 拿破崙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此役卻奇怪的一開始就分散使用兵力。讓人不可思議。
4:戴爾隆軍團居然在戰爭緊要之際東竄竄西晃晃,竟然一整天沒放一槍。缺乏戰略眼光的內伊錯過了在英軍防守戰略重地四臂村極薄弱時佔領它!格魯希則率領著3萬大軍被一支普魯士偏軍引離了主戰場。讓拿破崙兵力減弱。
拿破崙在滑鐵盧慘敗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歸咎於拿破崙一人。有人說是拿破崙輕敵了。還有人說拿破崙不該與反法同盟決戰,而是讓敵人進入法國境內。各個擊破拖垮敵人。還有人說拿破崙得了性病。影響的他的判斷。總之眾說紛紜。
-
3 # 糯糯苡苡
先說說拿破崙,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島,他在巴黎軍事學校畢業後,任炮兵少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參加革命軍。他在收復土倫戰役中顯示了軍事才能,得到重用,獲得軍銜。
1799年10月,拿破崙從埃及趕回巴黎,依靠大資產階級與上層軍官的支援,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成裡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建立了資產階級軍事專政。
1804年拿破崙稱皇帝,把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一度成為了歐洲的絕對霸主。拿破崙一路東征西討,佔領了柏林,攻佔了埃及,又侵犯了葡萄牙、西班牙,最終在1812年,拿破崙進軍俄國,遭到失敗,俄國乘勢組建了“反法同盟”,第二年聯軍攻佔巴黎,4月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1815年逃出回到巴黎,恢復帝位,6月英普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再次打敗法軍,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滑鐵盧戰役。
失敗原因1.戰術問題:拿破崙分析了強大的對手,決定以攻為守,將兵力分散開來,達到逐個擊破的目的,就是這個錯誤最終導致他的垮臺
2.兵力問題: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拿破崙組織了28.4萬軍隊,但是軍中又不少老兵,加上組建倉促,缺乏訓練與默契,槍械、彈藥、馬匹也十分缺乏。
3.殲滅普軍:拿破崙計劃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普英聯軍,但因為1軍團迷路,沒有及時趕到戰場,6軍團又距離過遠,調動太遲,至使沒有完全殲滅普軍。
拿破崙在指揮上頻頻出現失誤,導致結束了自己的帝國,拿破崙戰敗後被放逐,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
4 # 蘭臺令君
拿破崙是世界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關於他的事蹟整理出來可能有1000頁書那麼厚。而他最失敗的原因歷來是眾說紛紜,至今依然沒有蓋棺定論,我在這裡也只是簡單聊聊自己的一家之言。
拿破崙與沙皇的蜜月期拿破崙兵敗滑鐵盧的原因應該從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衰落開始說起。那麼衰落始於何時呢?答案無疑是法俄戰爭。拿破崙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原本的關係還不錯,想當年兩人在涅曼河中游的木筏上可是相談甚歡,他們之間的《提爾西特條約》可以說是瓜分歐洲的協議,拿破崙對亞歷山大一世的評價不低,說他是一位極具吸引力的人。而沙皇也曾非常敬仰拿破崙,還放下面子向這位法國皇帝請教戰爭的藝術。這種由戰爭打出來的友好的關係維持了五年。
法俄關係破裂然而政治博弈中從來不講什麼天長地久,只有利益趨同。英法矛盾的升級影響了法俄關係。當時拿破崙為了反抗英國的海上封鎖政策並在政治上孤立英國,率領法國及其同盟國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政策。這也是法俄關係破裂的誘因,因為大陸封鎖政策雖然促進了法國工業的發展,但是並不能擺脫歐洲其他國家對於英國出口產品的依賴,對於沙皇來說這並不符合俄羅斯帝國的利益,因此壓力山大一世果斷地退出了大陸封鎖政策,而法俄戰爭正式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法軍慘敗,精銳損失殆盡1812年6月,拿破崙率領60萬法軍及其同盟國的軍隊遠征沙俄,以顯示法國在歐洲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然而天寒地凍的天氣、堅壁清野的戰術以及莫斯科的大火讓之前戰無不勝的法軍品嚐到了慘敗的滋味。在這場戰爭中,法軍損兵27萬,使得法國的軍事力量大傷元氣,要知道這些將士之前都是跟隨拿破崙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此外帶去的近千門火炮也折損殆盡。更為令人擔憂的是,此戰的失敗讓拿破崙苦心經營多年的“歐洲次序”發生了動搖,法國的軍事力量在於歐洲其他國家的軍事力量的對比中不再佔有絕對性的優勢,大家不再認為拿破崙和法國是不可戰勝的了。要知道無論是後面的萊比錫戰役還是最終的滑鐵盧戰役,這些後來的法國士兵從軍事素養上是無法與俄國戰場上犧牲的這些老兵相提並論的。
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的無奈之舉有了法俄戰爭的鋪墊,我們現在回來說滑鐵盧戰役。事實上拿破崙在復辟以後就宣佈他只想做法國皇帝,不再奢望玉成為全歐洲的主宰,什麼歐羅巴合眾國的夢想早已成為過眼雲煙。他本以為這樣可以與以英、普、奧、俄等國和平共處,但這些列強早已容不下這位法國皇帝的存在。沒辦法拿破崙再次被逼選擇了戰爭。
巨大的實力差距此時拿破崙面對的形勢是你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而且是打是輸,不打也是輸。因為此時的法國已經沒有值得信賴的軍事力量了,過去的驕傲早已不復存在。拿破崙能動員作戰的法軍僅有28萬,而反法聯軍的兵力達到了可怕的70萬,法軍連對手的兵力的一半都不到。儘管在尼林戰役中,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依然頑強的擊敗了普魯士軍,並擊傷了主帥布呂歇爾。但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迴光返照,曇花一現罷了。拿破崙依然難逃滑鐵盧的大潰敗。
奇蹟只在皇帝親臨的地方才會發生
此外,拿破崙兵敗滑鐵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終其一生他都沒有培養出能夠夠獨當一面的軍事將領。沒有人可以質疑拿破崙的軍事天賦和才能,甚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他面前也只能算作學生。但或許正是因為拿破崙的光輝太過耀眼,顯得周圍的人都相對比較暗淡。在滑鐵盧戰役中,他所信任的兩名元帥都沒有能出色完成他的部署,缺乏變通的格魯希元帥手握34000人的重兵,在聽到滑鐵盧的炮聲後,並沒有遵從部下的建議回援拿破崙,內伊元帥儘管在戰場上表現出了一往無前的勇氣,但他沉迷於和2萬英軍的廝殺,卻忘記了8萬普軍正在打擊法軍的有生力量,絲毫沒有起到任何牽制作用。平心而論,拿破崙在滑鐵盧的失敗並不冤枉。
或許還有戰略上的失誤最後要說的是,滑鐵盧的慘敗也有拿破崙自身的因素。因為拿破崙的軍事思想歷來是主張集中優勢兵力殲敵的策略,但在滑鐵盧戰役中卻鬼使神差的分兵拒敵,這不得不讓人有些匪夷所思。格魯希的沒有回援大本營固然是缺乏隨機應變的軍事素養,但他也是在之前遵從了拿破崙的命令去追擊去向不明的普魯士軍。
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對拿破崙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從此他無可奈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兵力懸殊(這一點無法改變),用人不當(事實上未必有人可用),戰術失誤(或許這也是不得已),但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那麼無疑是法俄戰爭的慘敗或許才是原罪。那近30萬的法軍精銳如果還在,或許拿破崙帝國依然還能馳聘歐洲,但上帝似乎並沒有眷顧拿破崙,他兵敗巴黎以後,法國失去了在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歐洲其他國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法國俯首稱臣,後來的萊比錫戰役和滑鐵盧戰役,只不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已。
-
5 # 十八星座
答曰,拿破崙軍事天才沒得說可是忽略了,長途跋涉,強弩也成了末,一路給養補給犯了兵家大忌長驅直入利於急戰,不利於長期戰,第二,俄國國大縱深大,不嶠消耗你以空間換時間,持久之戰笫三,俄羅斯戰術得當,堅壆清野,沒有什麼給法軍留下,第四,反擊果斷,一路反攻法大敗第五,氣侯幫忙,俄羅斯嚴寒法軍凍死第六,拿破崙太高估自已,忽略對方及對方戰場態勢,第七俄羅斯人反侵略人民支援所以拿破崙大敗僅兩萬多歸來,在徵俄羅斯中剛傷元氣,又以弱勢兵力,第一,高估自已,反法同盟人口軍隊經濟都多,第二,戰木失誤,錯誤的以過去經驗,第三,用人失誤所以兵敗
-
6 # 漩渦鳴人yy
原因是為什麼?其實之前我就做過一片問答,大致的原因已經說過,只不過重新再做一遍也沒啥壞處。
首先第一條原因,並不是像大多數人所說的那樣,拿破崙這個人過於自大過於傲慢,所以才導致了他滑鐵盧之敗,在當時拿破崙被流放了以後,他是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以後才選擇回到法國,為什麼因為拿破崙覺得一開始他不想回到歐洲,那麼強大的阻力在那裡擺著,他回到歐洲也無濟於事,結果沒想到她前腳剛剛離開歐洲,接下來整個歐洲都打成了一鍋粥,所以對於拿破崙來講,這個時候他回到歐洲還是有勝算的,拿破崙也覺得自己回到歐洲以後應該短時間之內不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可以在法國休養生息規定下一步的作戰戰略。
但是他並沒有想到,就是她一回到法國,結果所有的國家全部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法國,這是拿破崙沒有想到的,並不是說拿破崙自己沒有腦子,而是當時的歐洲對於拿破崙實在太過於忌憚。
那法國為什麼會在滑鐵盧失敗呢?一句話來總結,法華人的鮮血都已經流乾了,哪還來什麼新鮮血液給拿破崙所佔用。
拿破崙剛剛回到倫敦的時候,其實是志得意滿覺得自己回來了,大家肯定支援自己,因此去招龍自己曾經計程車兵,結果招攏了半天只有17萬人,他面對的對手有多少人?前一站是英國和普魯士的聯軍,一共有30萬人,後面還有沙皇俄國和奧地利集結起來的50萬大軍,這樣的一種病例上面的對比並不是說法華人不想打仗,法華人害怕打仗兒是法華人實在打不動了。
當時的滑鐵盧之戰,但凡拿破崙還有一點兒援軍也不會輸,他最後等的就是援軍,只要援軍到了,他就能立刻勒死正面的英國軍隊,可是援軍遲遲不來。
當然從更深的角度上來講,拿破崙之所以在滑鐵盧之戰裡面失敗,其實和他自己的既定國家策略有關,這一點他必須得向自己的後輩俾斯麥學習。
比思邁的國家政策是什麼?不是鐵血政策是賣萌裝孫子,也就是他明白他背後的老大究竟是誰,是誰一直支援他在歐洲內陸鬧事情,就是英華人只要不去挑戰英華人的權威,只要不去挑戰英華人的制海權,那普魯士或者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是安全的,在接下來的實踐裡面完全證明你是賣這條戰略思想的。正確性。
但是拿破崙不懂拿破崙獲取是一個偉大的戰術家,可他並不是一個戰略家,他或許是一個改革家,可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政治家懂得能屈能伸,能夠和自己最厭惡的敵人,合作只要能夠有共同利益,但拿破崙不行,拿破崙是一個深受革命思想薰陶的一個年輕人,他的身上有太多革命者所擁有的那些性格,也正是這些性格一步一步拖著它,這個法蘭西的皇帝進入了墳墓。
只要法華人不去挑戰英華人的制海權,只要法華人不去摘埃及這顆掌上明珠,那麼英華人就算是從你的土地上被你給趕走了,英華人還是會舔著臉跟你一起談買賣,這是英華人的習性和天性。
但是對於拿破崙來講,他必須得去和英華人作戰。並不是說他自己爭一口氣,而是他必須得為法蘭西的千秋大計做準備,因為當時的經濟就是殖民地經濟,殖民地越多經濟越好。
但是打著打著,即便法蘭西以異國之旅逆襲了整個歐洲,可法華人的鮮血畢竟有限,等到法華人鮮血真正流乾的那一刻,法國這個四戰之地又成為了像戰國時期的魏國一樣的窘境。
回覆列表
這個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會失敗、這個結果是必然的,主要分析,有以下幾點:
01我們先來分析拿破崙處於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環境: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我這裡也解釋以下,法國自路易十四末年開始,由於長期戰爭,財政已經十分困難。路易十五繼位後,又先後參與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及七年戰爭。七年戰爭的結果,美洲及印度等處的海外殖民地喪失殆盡,而他又揮霍無度,法國財政的困境遂愈陷愈深。
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02我們來說說拿破崙的個人成長:(主要是講他成人之後)
他觸及到很多國家當權者的利益,被歐洲各國視為敵人。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
下面的幾個時間線是他從創業開始到結束的過程: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
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
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
1799年,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所以,拿破崙被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
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佈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CROWN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后。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
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
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頒佈了《柏林赦令》,宣佈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
1808年英國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援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
1811年末,法俄關係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
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的血腥戰役後,進入莫斯科。
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確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
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
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3月1日回到法國,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百日王朝開始。
1815年6月18日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之役中全軍覆沒。
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
拿破崙後來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總結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時認為:
天氣不作美,將領不賣力,最終是命中註定的。他說:“就算有這一切原因,那場仗本來也是該我贏的。”我以為,這完全是敷衍塞責的搪塞。事實上,作為這場戰役的法軍主帥拿破崙,既沒知己,也沒能知彼,沒有及時殲滅普軍,拿破崙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此役卻奇怪的一開始就分散使用兵力,違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爭規律,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