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內蒙的兔子

    首先得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明末清初,漠西蒙古的貴族與西藏貴族透過聯姻以及宗教為紐帶,關係較為緊密。到清初,準噶爾汗國的王子噶爾丹少年在西藏達賴喇嘛處學佛,直到成年回國掌政。而方時的漠東蒙古卻與清滿蒙聯姻,名義上歸順了清國。實際上,蒙古也是出於分裂狀態。

    其次,當時的現實情況是,新疆準噶爾汗國逐漸壯大,除了西藏,已經開始擴張到其他蒙古地區,甚至到康熙,可以直接威脅到北京的安全,所以,處理新疆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有現實需求。

    此外,透過前期的休養生息,到康熙前期,先後平定了三藩和臺灣,國內基本穩定,有了進軍西北的條件。其實也是借平新疆之機也收復西藏打了基礎。

  • 2 # 史料不輯

    康熙可沒這個本事收復西域,他孫子乾隆撿了個漏,才收復西域的,也就是今天的新疆。

    “西域”在不同時期指代的範圍很大,為方便敘述,這裡特指天山以南的“南疆”。因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原因,南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邊緣零星的綠洲上。因為彼此孤立,很容易被敵人逐個擊破。

    天山以北的“北疆”是貫穿歐亞的茫茫大草原的一部分。單純依靠畜牧業,遊牧民族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需要從定居民族手中獲得必要的生活和生產物資。遊牧民族強大後,基本上都會越過天山,將南疆的各個小國逐一擊破。

    中原王朝強大後,為了孤立北方遊牧政權,同時也為了保障絲綢之路商道的通暢,通常也會將勢力擴充套件到南疆。中原和南疆都是定居民族,經濟上具有天然的親和性,只要中原王朝能夠提供安全保護,保證通往中原的商道通暢,他們樂於與其保持宗主關係。

    基本上來說,南疆不是被遊牧民族佔領,就是被納入中原王朝宗藩體系之中。所以清朝能否收復西域,主要根據他們與遊牧政權的對抗。

    唐朝以後,宋朝實力太弱就不說了,元朝有點特殊也不說了。明朝很猛,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但一直無法徹底對北元殘部保持壓倒性優勢。明朝僅在洪武和永樂年間把勢力延伸至哈密,但哈密只能算是新疆的東大門。

    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之間的鬥爭持續了三代人,前後打了近七十年。雙方都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盡,遊牧民族最先沒撐住,搞起了內訌。清軍果斷出擊,幾乎是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準噶爾的老巢伊犁。

    南疆是準噶爾汗國的後勤基地,而且又是中原故地,乾隆才進一步收復了西域。如果不是準噶爾汗國在於清政府的對抗中失敗,不管是康熙,還是乾隆都無法收復西域,所以很多人說西域是準噶爾汗國帶來的“嫁妝”。

  • 3 # 歷史課課代表

    西域地區脫離中國中央王朝的統治,最遠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準確的來說,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對於西域地區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了,西域地區至此開始脫離中央王朝的管轄,後來經過五代、兩宋以及元明時期,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西域地區脫離中央王朝統治已經將近千年了。康熙時期,清政府決定對實際上已經是半獨立狀態的西域地區實行武力統一,因為此時的西域地區存在著一個強大的準格爾汗國,準格爾汗國多次入侵清朝蒙古各部,對清朝西部地區穩定了領土完整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這是清政府決定收復西域的根本原因,清政府自身實力的強大是收復西域的客觀原因。

    一、準格爾部,屢次犯邊:

    經過清初的多年征戰,直至康熙時期,清王朝已經完成了對中原和江南地區的統一,而此時的西域地區卻被準格爾汗國佔據,相比其他臣服清王朝的蒙古各部,準格爾汗國顯得相當的不友好,不僅沒有向清政府臣服的意思,反而屢屢侵犯清王朝邊境地區,並對已經臣服清朝的蒙古各個部落進行打擊兼併,準格爾汗國的舉動讓康熙皇帝有所警覺,康熙皇帝看透了準格爾汗國的野心,於是決定以武力收復西域。

    二、收復西域,保衛蒙古:

    西域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向東連線河西走廊通往關中及內地,向西連線中亞地區通往歐洲。西域是清朝蒙古地區的屏障。我們都知道,清朝立國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滿蒙聯合專政。真正的滿洲八旗人數非常少,總共也就十萬人左右,想靠這麼少的滿洲人控制絕大多數的漢族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滿洲人就需要找自己信得過的同盟,而蒙古(主要指漠南蒙古)就是可靠的盟友。蒙古的歷史相對滿洲要悠久很多,社會發展程度也相對高於滿洲人,蒙古人的的人口、財力和軍力,也比滿洲人要多的多。再加上蒙古高原的地緣優勢,是滿清能牢固控制中原的支柱之一。所以歷代清朝皇帝才要不遺餘力的加強與蒙古各部落的聯絡,想方設法從上到下的嚴密控制蒙古人。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蒙古絕對不容有失。這也是康熙時期決定收復西域地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三、清朝盛世、軍力強盛:

    康熙時期,清朝結束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開始復甦,農業開始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清朝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清軍經過南下滅明、剿滅李自成以及平定三藩之亂等多年戰爭的鍛鍊,戰鬥力也獲得了很大提升,於是,於是清政府便想趁機西進解決準格爾問題,這樣既解除了清朝西部的威脅,打擊了分裂勢力,同時還能給沙皇俄國以沉重打擊。

    事實上,西域的統一問題在康熙一朝並沒有徹底解決,西域問題從康熙年間開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歷時一百五十多年時間才徹底解決。清朝徹底解決西域問題,對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促進多民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西域的統一也使新疆等廣大地區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中,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 4 # 紫禁公子

    為何清朝康熙要收復自唐代以來中原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區?

    對於清朝,有大部分人都對它的印象不太好,因為好多人都覺得是因為它,才讓我們中國落後一大截。其實這樣的想法對清朝來說不公平,畢竟人家真的對我們中國的貢獻頗大。像康熙,乾隆,雍正,這幾位無比傑出的帝王,都是出自清朝。就是現在咱們中國的領土板塊有如此的廣闊,清朝功不可沒。清朝皇帝康熙在位期間,就一直想要收復失去已久的西域地區。很多人就很納悶,為什麼呢?是因為西域地區的位置很重要,還是因為康熙本人很有雄心壯志呢,或者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現在咱們具體談談。

    我認為這裡面肯定有康熙本人的原因。要知道帝王的雄心和國家的實力,基本上是可以決定國家版圖的大小。很明顯,康熙帝本人是極有雄心壯志的,他也有這個能力,去把清朝江山給治理得很好,也有這個野心,想去把失去已久的西域給併入清朝版圖。正好當時的清王朝被康熙治理的是風調雨順,實力很是雄厚。所以最後康熙想去收服西域地區,也是很正常的。即使康熙做出這個決定,也有個外來因素,迫使他必須要把西域地區給拿到手。那就是虎視眈眈的葛爾丹,他對清朝本就不懷好意。

    當時的葛爾丹已經在內蒙古特別猖狂。如果清王朝再不做點什麼?很可能西域就會落到他的手裡,到時候等他實力壯大,他又會轉過身來對付清王朝。康熙那麼睿智的,怎麼會給他這個機會,當然是先下手為強,搶先收復西域地區。這樣一來,收復西域地區迫在眉睫呀。而且西域地區可是個寶地,人家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很多商人都會經過那裡,經濟潛力無限。而且西域地區已經失去近千年了,如果能夠把它收服,能讓邊境的其他國家知道清朝不是好欺負的,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

    毫無疑問要想收服失去已久的地區,難度非常大,可是康熙就是敢去這樣做。清王朝在擴張領土這方面,給中國帶來了很多好處。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當初清王朝,那麼很可能中國現在的領土並沒有這麼大。康熙會選擇去收服西域,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幸好他有這一偉大行為,才有了今天咱們的新疆等地區。

  • 5 # 衝動的懲罰1

    感謝邀請,首先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對海洋的認識不同於現代,不能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衡量當時的歷史條件,人們更偏重於土地,由於準噶爾不時騷擾,極大影響各民族的生息。同時康熙是一位開拓型君主,皇漢所謂的侵略也是滿清對土地佔有的慾望促使下,掠奪擴張領土更符合滿清帝國的稱謂。

  • 6 # 值得回憶的歷史

    不僅清康熙皇帝為收回西域地區,他的繼任者雍正帝,乾隆帝也在致力於收復西域。至於為何這麼執著,因為這至關一個王朝的興衰,乃至存亡。明朝國力強大吧,但是他對收復西域卻鞭長莫及,他沒有能力也沒有經歷去收復,因為北方不安寧啊,自從元朝覆滅後,北元殘存政權退回草原。終明一朝,北方的威脅一直沒得到解決,明一直在和韃靼死磕,哪裡有精力。

    然而,到清朝就不同了,清朝立國之本就是“滿蒙一體”,因為滿族人口遠少於漢人,而北方的蒙古人口也比滿族多,而且蒙古位於長城以北,對北京的威脅最大,也是最直接的等,原因很多,所以清朝立國之初就很重視民族政策,清前三位皇后都是蒙古族的,為了維繫關係,和親是常有的事,還不停的給蒙古貴族們王侯。

    康熙首先消滅了威脅清朝生存的葛爾丹,穩定了北方後,清朝開始向西發展,也就是西域,後來的新疆也只是當初葛爾丹汗國的一半而已。1757年,把西域的天山南北區域命名新疆,意為新的疆域。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

    保住了新疆,意味著保住了北方,保住了北方,整個中國才能安全。因為從古至今,北方民族一直威脅者我們的生存,五胡亂華的那段歷史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所以,必須在能經營西域的時候我們必定會把西域踩在我們腳下,只有這些地方匍匐者,我們才能昂首挺胸。

    唉,說到這裡,我必須提醒大家現在中國最大的威脅仍然在北方,那個擁有世界第一大國土,軍力數一數二的俄羅斯,他們才是真的吃人不吐骨頭,要謹記。

    憂勞可以興國,逸鬱可以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7 # 容我漫溯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漢代以後,狹義的西域,就是這連春風都難以眷顧的陽關、玉門之外,包括青藏和新疆南北直到蔥嶺的廣袤地界。

    題主說唐代以後便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權,我們來探究確是如此嗎?

    唐代平定突厥後,為了對西域諸部進行有效管理,設定了軍政合一的安西都護府,隨著對各國的諸部控制,逐步將焉耆、龜茲、于闐、疏勒四鎮隸屬於安西都護府,史稱“安西四鎮”。

    好景不長,“安史之亂”對唐王朝造成了致命的打擊,此後迅速失掉了對西域的把握能力。

    五代十國中原政權興替頻繁,往往自顧不暇,西域那邊的事情自然無力操心,甚至期盼他們不要過來添麻煩就求之不得了。

    隨後尷尬的宋朝來了——經濟空前繁榮,幅員領土卻如營養不良的少年早早的便停止了發育。不說對西域的控制,中間隔著一座西夏王朝,想走過去都難以做到。

    幾乎同時存在的遼金政權,也同北宋一般,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這裡卻出現了與題主主張不符的史實,蒙元來了,沒錯,元朝是中國歷史不可否認的有機組成部分。元的統治區域,涵蓋了西域所有部分,甚至一路延伸到了中東和歐洲的多瑙河流域——雖然是宗室分治,也應該算是中國政權統治之下吧。

    明朝初中期國力相對強盛,但始終沒有著手對西域各處收復管束,大小諸侯部落也就是納些歲貢。究其原因,大約那時西域各國百業凋零,環境惡化,絲綢之路的意義已經不再重要,再耗費國力去攻取、屯兵控制已經沒有了太大價值。

    直到清朝初期,世界形勢變遷,西域的戰略地位再次變得重要,俄羅斯虎視在側,同時,準格爾部的叛亂是直接原因,清王朝才不遺餘力進行了平定西北的戰爭,西域再次迴歸中原王朝。

  • 8 # 蒙塔基鋼蛋1

    理由很簡單,因為滿清就是少數民族,他懂得滿清女真是怎麼得的明朝天下,還有周邊的蒙古等少數民族是怎麼侵略騷擾明朝的,要想中原安定那就要打下週邊的廣闊土地!這就是為什麼漢人一直定不了少數民族這個問題!反而少數民族出身的滿清把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整的服服帖帖!

  • 9 # 軍刺565

    戰爭中對高地的爭奪決定著戰爭的勝負,而一個國家佔有高地則對周圍保持戰略上的威壓態勢。

    看下中國地形圖。青藏高原對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雲南形成戰略威壓態勢;黃土高原對華北平原,中原,華南地區形成戰略優勢;蒙古高原對華北形成戰略優勢。秦漢隋唐正是利用黃土高原區的優勢統領全國,北京則是北方遊牧民族攜蒙古高原優勢一統華夏,元和清說明這一點。這說明了中國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的重要性。失去任何一個都會威脅到中原政權的存亡。

    再看看從明未到清朝康熙皇帝時中國北方形勢圖。蒙古準噶爾部明朝時據有新疆北疆及阿爾泰山以北以西的地盤,其首領噶爾丹利用明末清初中原大地的混亂,大肆擴張。1678年,攻滅蒙古和碩特部;1679年,攻佔哈密,吐魯番,西藏達賴喇嘛封其為"博碩克圖汗”。1680年,應西藏達賴喇嘛邀請出兵新疆南疆,佔領喀什葛爾,擁有了整個南疆。

    此時,噶爾丹與西藏達賴喇嘛形成聯合,地域上擁有青藏高原地區,西域地區,蒙古高原西部。然後,噶爾丹兵鋒直指喀爾喀蒙古。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喀爾喀蒙古南部鄰近北京,北京滿清政權出現重大危機。而此時,沙俄也在侵略東北地區,佔領了尼布楚和雅克薩。

    康熙皇帝在1681年削平三藩使內部穩固後,又在1683年收復了臺灣,解除了來自東南的威脅。現在,康熙皇帝可以集中對付北方的威脅。1685年和1686年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北邊界。

    東北穩定後,征討噶爾丹也就提上日程。當時的形勢逼人,噶爾丹已嚴重威脅陝甘地區的安全,並且在沙俄的支援下向東進攻喀爾喀,揚言要打到北京。這也讓康熙皇帝下定決心,御駕親征,掃除噶爾丹這一最大危脅。康熙三次御駕親征,終於在1697年打敗噶爾丹,穩定了蒙古和新疆地區。此後也加緊對西藏地區的控制,1727年,清政府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達賴,班禪管理西藏。

    自此之後,清朝版圖基本上固定下來,西域地區緊緊與中原地區聯絡在一起,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0 # 蔣南強讀歷史

    一是噶爾丹試圖改變滿清和蒙古的主從關係讓康熙背上丟失領土的歷史罵名

    1、滿清和蒙古的主從關係

    元朝帝國垮臺後,在明軍持續的打擊之下,北逃的蒙古人逐漸分化為韃靼和瓦剌兩大勢力。

    其中韃靼的一支在現內蒙古草原東部,以察哈爾等黃金家族蒙古人嫡系部落形成漠南蒙古;另一支在外蒙古地區的韃靼部落,逐漸形成喀爾喀蒙古。瓦剌勢力衰弱後逐步西遷到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帶,形成衛拉特蒙古也被稱為漠西蒙古。

    公元1632年4月滿清皇太極率大軍擊敗了最後一代黃金家族的直系蒙古大汗林丹汗,征服漠南蒙古。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16個部49個封建主歸屬於清朝,喀爾喀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後向清朝遣使納貢。

    公元1635年,漠西蒙古衛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歸順後金(清朝),特別是順治三年(公元1646),衛拉特各部(包括準噶爾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命其統轄諸部,確定了主權關係。

    從此,蒙古後裔全部歸順滿清。

    上圖是身著盔甲手持弓箭在衛士簇擁下的康熙皇帝

    2、噶爾丹的準噶爾汗國的崛起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噶爾丹俘獲其叔父楚琥爾烏巴什,並擊敗和碩特部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汗,遂成為衛拉特霸主或汗,把衛拉特聯盟變質為事實上的準噶爾汗國。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個汗國。準噶爾汗國(西里爾蒙文:Зүүнгарын хаант улс;藏文:ཇུན་གར།;維吾爾語:جوڭغار)。獲得達賴喇嘛的贈號“博碩克圖汗”(蒙古諸部信黃教以獲得達賴贈號為榮)。他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雄西域。

    上圖是噶爾丹在第四世班禪喇嘛和第五世達賴喇嘛指導下在拉薩學習

    3、噶爾丹的東進政策將準噶爾與清朝的主從關係轉變成戰爭敵對狀態

    噶爾丹執政後製定了向外擴充套件的“東進政策”。

    噶爾丹“東進政策”的核心是與滿清爭奪對喀爾喀蒙古和漠南蒙古的控制權,實現其蒙古統一、建立大蒙古帝國的偉業。

    自元亡以降,統一的蒙古的願望,多少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付出了畢生精力未達此目標而遺恨終生。噶爾丹作為一個有政治抱負、又有軍事才能的衛拉特蒙古政治家,他確實嚮往締造一個如其光榮先輩成吉思汗那樣的不依附於任何政治勢力的統一蒙古帝國。

    接著,噶爾丹開始啟動他的“東進政策”。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進攻歸附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現外蒙古),繼而進軍內蒙古烏蘭布通,威逼北京,等於就是向滿清宣戰。

    噶爾丹試圖將蒙古與清朝的主從關係改變成國與國的關係。噶爾丹這樣做,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和歷史責任感,絕不會容忍噶爾丹的行動,祖宗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失。

    上圖是準噶爾汗國噶爾丹Galdan Boshigt(1644-1697)油畫,由D.Mishig繪畫,1994。

    二是噶爾丹與俄羅斯結成同盟造成大清在《中俄尼布楚條約》重大讓步,直接蒙羞康熙

    1、喀爾喀蒙古的共同點讓噶爾丹和俄羅斯成為同盟

    17世紀以來,沙皇俄國在遠東侵略擴張過程中,分三路侵入中國北部邊陲。西路,以託波爾斯克為基地,溯額爾齊斯河而上,侵入中國準噶爾部遊牧地區;中路,以葉尼塞斯河而上,侵入貝加爾湖和喀爾喀蒙古地區;東路,以雅庫茨克為基地,溯勒拿河而上,侵入中國東北的黑龍江流域。

    在東路滿清直接對俄羅斯發動戰爭進行抵抗。中路和西路,一直也遭到準噶爾和喀爾喀蒙古的反抗。

    噶爾丹要實施“東進政策”,進攻的目標就是與清政府保持主從與友好關係的喀爾喀蒙古。因此,噶爾丹認為和俄羅斯結盟才有可能征服喀爾喀蒙古,因而不再堅持其父兄原來的立場,對俄羅斯採取友好的外交活動。

    而此時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對俄國侵略者的強硬立場,也被俄羅斯視為眼中釘,因此噶爾丹的外交努力得到俄羅斯的積極迴應。

    在攻擊喀爾喀蒙古這一點上,噶爾丹與俄羅斯找到了利益的交匯點。沙俄想利用噶爾丹實現其侵略中國西北地區的野心,而噶爾丹則想利用沙俄力量來牽制清政府,實現其統一蒙古的政治圖謀。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俄羅斯的支援下,噶爾丹親率騎兵3萬自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佔領整個喀爾喀地區。

    2、影響了清政府和俄國在談判中的實力地位,參加尼布楚談判的清朝使團不得不中途撤回,使清廷作出在談判中對俄國作重大讓步的決策。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商討與沙俄談判方針時,索額圖提出:承認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是清朝領土,即“與之畫疆分界,貿易往來。否則,臣當即還,不與彼議和矣”。 康熙帝同意這一談判方針,遂命索額圖、佟國綱出發,前往色冷格,與沙俄使臣戈洛文談判。六月,索額圖等使臣行至喀爾喀地方,正值準噶爾領袖噶爾丹大舉侵犯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經中俄兩國代表重新商定,談判地點改在尼布楚。索額圖等人在出發前向康熙帝奏陳:“尼布潮(楚)、雅克薩既系我屬所居地,臣等請如前議,以尼布潮為界,此內諸地均歸我朝。”康熙帝指示:“今以尼布潮為界,則鄂羅斯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為避免兩線作戰,康熙皇帝在與沙俄劃定國界的條約上作出了重大讓步。這讓康熙倍感羞辱,讓康熙下定決心對付噶爾丹。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689年9月7日,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帝國全權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 月,康熙發動第一次征伐行動,與葛爾丹在烏蘭布通草原展開大戰,最終擊敗葛爾丹。

    上圖是清軍在烏蘭布通草原紮營

    三、噶爾丹主動進攻喀爾喀蒙古劍指京師直接向滿清宣戰,康熙絕對不能容忍

    漠南蒙古是通向北京的重要通道,滿清正式入關以前多次對明朝腹地的劫掠,由於無法突破袁崇煥防守的寧錦防線,都是借道漠南蒙古繞行到北部的雁門關進入北京腹地。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在俄羅斯的支援下,噶爾丹進攻侵佔喀爾喀地區,繼而進軍漠南蒙古的烏蘭布通,壓縮滿清首都北京的戰略屏障和縱深,直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全,向滿清宣戰。

    這是康熙絕對不能容忍的,康熙立即給與反擊。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 月,康熙決定親征,與葛爾丹在烏蘭布通草原展開大戰,最終擊敗葛爾丹,準格爾汗國的勢力退回新疆。

    上圖是1755年清軍在伊犁接受準格爾汗國首領達瓦奇的投降

    總結:原因是在康熙初期,原來依附滿清的蒙古後裔衛拉特蒙古(也被稱為漠西蒙古現在的新疆青海一帶)的準噶爾部落中出現了一位雄心勃勃首領噶爾丹。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他統一了衛拉特蒙古,1678年正式建立了準格爾汗國。

    噶爾丹準備實現一個統一的蒙古夢想,制定了“東進政策”。在俄羅斯的支援下,對已依附滿清的漠南蒙古和喀爾喀蒙古(也稱漠北蒙古)發動戰爭,直接挑戰滿清與蒙古的主從關係。

    特別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進攻喀爾喀蒙古(現外蒙古),繼而進軍內蒙古烏蘭布通,壓縮滿清首都北京的戰略屏障和縱深,直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 月,康熙決定親征,與葛爾丹在烏蘭布通草原展開大戰,最終擊敗葛爾丹,準格爾汗國的勢力退回新疆。

    清朝歷經康雍乾三代,到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歷時68年,徹底摧毀準格爾汗國,將西域完全納入滿清版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