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660108230151
-
2 # 楊個3
能用消費衡量嗎?給錢就一定能治好病嗎?給錢就能買到命嗎?本來醫生和患者是同一條戰壕裡面的戰友,共同的敵人就是疾病,你出錢醫生出力出治療方案方法這是合作關係,如果誰不喜歡這樣的合作,你就自己和疾病作鬥爭吧,醫生不會強迫和你合作的。
-
3 # 使用者97917978570
為什麼患者會認為來醫院是消費的?
作為人的正常思維,花錢就是消費,必定,(錢)就是要物有所值,可是作為患者或者是病人就不同了,身體並非是物,花了錢並不等同於價值,“健康”,要是以患者的思維來論證,去醫院是消費,那麼,是不是吃飯穿衣,也是消費,好,既然是消費,吃了不乾淨的東西,鬧肚子,是食物消費了身體?還是醫院消費了身體,就要區別對待了,俗話說: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首先,是先有病才會去醫院,既然有了問題,就需要專業的人來解決問題,這是價值與物的交換,還是物身體(錢)的對等,這就形成了等價交換消費屬於正常認知。
且話說回來了,來醫院並非物有所值,醫不能對等於健康,人們自然認為是消費,是消耗了他、她的價值,自然就是消費!
-
4 # Xrjs
消費可以買到物品,有病到醫院不一定買到健康,所以有病千萬不要說是消費,那是消費自己,醫生只是儘可能延長你到達死亡的時間,是天使,你一定要天使做你的服務員你就提前見上帝啦!
-
5 # 北冥有漁夫
醫療市場化的改革定位拉低了人們對醫療過程的認識,把醫療服務等同於菜市場的交易過程。國家對於醫療行業改革定位表述不清,在醫療改革發展方向上政策制定及表述前後矛盾,一方面定義為醫療行業是關係國家根本的特殊行業,國之重器,不能隨意市場化,但各地醫改在人員及醫院管理執行方面都在進行市場化的試水,有的地方市場部改革的步子大的嚇人,走在前面私立醫院目前基本遵從市場化的管理方式執行,現有國有醫院的改革最終市場化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加之媒體在這種大勢下推波助瀾,輿論誤導使患者對醫療過程的認識等同於普通市場交易。醫療過程本身的複雜及不可預知性使醫療過程存在較大的行業風險,一旦出現糾紛及責任認定往往需要透過曠日持久的調節與訴訟完成,核心解決辦法最終還是需要貨幣化的形式來解決,因為這樣最直接,最簡單。這與市場糾紛解決仲裁最終貨幣化解決方式相同,因此各方都可能把醫療過程定義為一種消費過程。這個觀點在一定語境中與現實並不不衝突。但從醫學發展史看,視醫療活動為普通的消費過程是對醫學本身的反動,因為它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這就包括醫學人文關懷的最終喪失,這是對醫學體系最危險的變革,華人會提前進入機器人看病的時代!
回覆列表
不叫消費叫什麼?治病不用消費嗎?(問題是消費也無活路)而且是人生最大的消費會讓人傾家蕩產的。就算活下來也會終身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