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56175603979

    意思是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裡,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出自《題都城南莊》,是唐代詩人崔護的作品,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此詩的創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原文如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如下:

    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裡,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詞句註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擴充套件資料: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抓住了“尋春遇豔”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豔若桃花的“人面”設定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

    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努力讀書的人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