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草堂

    先說一下餃子吧,關於餃子的發明人,一個最廣泛的傳說是和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河南人,曾做過長沙太守,在告老還鄉的時候正值隆冬。一路往北走更是天寒地凍。一路上,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因為寒冷把耳朵都凍爛了,作為名醫的張仲景心裡十分難受。回到家後,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因為是有感於耳朵凍爛而發明,功效也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而麵皮包好後樣子又象耳朵,所以張仲景就給它取名叫“祛寒嬌耳湯”。據說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張仲景讓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藥就是“祛寒嬌耳湯”。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後來,嬌耳被叫成了餃子,成為很多傳統節日的必備食品,那麼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其實,按照老傳統除夕守歲,最標準的食用時間應該是在除夕之夜的十二點前後。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對應的是子時,而除夕之夜的子時正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子時相交——交子——餃子,對於喜歡用諧音祈福(譬如蝙蝠=福、鹿紋=祿等等)的古人來說,吃餃子是不是再合適不過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萌星人成長記#第一次養貓,選什麼貓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