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愛吃炸雞

    《奇襲》是我小時候看過很多遍的電影,那時正值文革,大部分中國產老電影都禁放了,只有寥寥幾部還能公映,其中就有《奇襲》。所以,這部電影的情節我都熟透了,很多臺詞都能正背如流。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奇襲》,和小時候看個熱鬧不同,這次瞭解了一些歷史背景,於是有了一些新感受。

    《奇襲》是根據一段真實歷史改編的,它的原型是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38軍一支偵察隊奇襲武陵橋的故事。片中的5號首長原型是38軍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男主角方勇原型是38軍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張魁印後來擔任過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不同的是,奇襲武陵橋的偵察隊不是像影片中那樣只有區區一個排兵力,而是一個支隊,有兩個偵察連加兩個工兵排,還有十幾個北韓人,幾個翻譯,醫護人員,有300多號人。這十幾個北韓人和翻譯很重要。電影裡,敵我雙方交流都是用漢語,這是為了方便觀眾欣賞,作為文藝作品,無可厚非。但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行的。現實生活中雙方肯定要用韓語交流,方勇他們作為戰鬥部隊的官兵,即便會說幾句韓語,也肯定很蹩腳,就像我們平常聽外華人說漢語一樣,一聽就知道是老外。現實生活中如果像電影那樣,我軍偵察兵早被敵人發現了。

    這部電影非常精彩,情節緊湊,充滿懸念。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時最扣人心絃的有兩場,一場是阿媽妮在橋頭等方勇,但被南韓偽軍發現,蒙太奇顯示方勇此時就在離他們不遠的村子另一頭尋找阿媽妮,大家都很焦急,盼望方勇趕緊過來。當方勇他們終於趕過來並從偽軍手裡救下阿媽妮時,大家都很激動,每到這一段時,影院裡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另一場是方勇他們開車與敵軍周旋,在盤山公路上轉來轉去,最後安然脫險,小時候看這種情節這種場面覺得特過癮。

    影片音樂很出色,總能恰到好處的烘托氣氛。文藝晚會上一班長演小品那段音樂幽默風趣,康平橋展現在偵察員面前時的音樂則氣勢恢宏,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重看,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奇襲》很可能抄襲(說好聽點叫借鑑)了《渡江偵察記》裡的情節,從首長佈置任務,部隊渡江,與游擊隊聯絡,游擊隊負責人是漂亮姑娘,到最後飛車追逐,情節都很近似。南斯拉夫電影《橋》和《奇襲》大框架也差不多,都是到敵後炸橋,但人家的情節設計就截然不同,很多情節常常出人意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該如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