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共論矛盾

    西方文化,是對立文化,不會產生統一的概念。

    西方任何聯盟,其最終結局,都會走向解體。

    英國脫歐,只是開始。

  • 2 # 心有主宰33

    英國要脫歐,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英國民眾的歷史優越感,英國缺乏對歐洲國家的認同感,歐盟這個組織存在的問題,美國與歐盟關係發生變化等。

    英國民眾的歷史優越感。英國在歷史上曾經輝煌過,在世界上各大洲開發殖民地,財富源源不斷運送回英國,因此英國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雖然現在曾經的輝煌不在,但這種優越感已滲入國民的血液中。

    英國對歐洲缺乏認同感。英國的地理位置與歐洲是分開的,這導致英國的民眾對歐洲缺乏認同,同時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與英國有差距,以及英國輝煌的歷史,英國的民眾並不想將英國劃入歐洲。

    歐盟這個組織存在問題。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三大共同體納入歐洲聯盟,目前共有28個成員國。這個組織雖然名義是經濟與政治的共同體,發行了統一貨幣,但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在經濟上存在發達國家支援其他國家,而在政治上卻僅僅是一種形式,各個國家對歐盟的決定可以不執行。因此對英國這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來講,留在歐盟內義務大於權利。

    美國與歐盟關係發生變化。長期以來英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一直跟隨美國的政策。現在美國與歐盟存在矛盾,自貿易戰以來,雙方互不相讓,現在歐盟甚至要組建自己的軍隊,歐盟在努力脫離美國的影響,這讓英國處於尷尬的境地。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英國透過公投脫離歐盟。當然在這個脫離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矛盾需要解決。

  • 3 # 闊海6013

    為什麼英國要脫歐?

    英國脫歐,是在2016年舉行脫歐公投中獲透過的!最終脫歐,需歐盟各成員國,一致舉手表決才會生效!

    英國曾經是一個雄霸世界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二次世界大戰,以頑強抵抗法西斯德國軍隊之壯舉,而令世界矚目驚歎!

    歐盟是由幾十個國家組成的歐洲聯盟,決定一件事,須經所有歐盟成員國統一表決。由於各國利益不盡相同,同時內部又有很多法規限制,每次表決,難免有些機遇不得不被動放棄,甚至有些國家主權或利益要受到損害!

    一,曾經興盛的英國,慣於特立獨行,很不情願受歐盟法規的束縛,不願低下自認為高貴的頭顱,同時也意識到歐盟的法規條律限制了其國家的發展!

    二,歐盟內部,各成員國需繳納鉅額會費,英國現在仍然是一個先進發達國家,所繳納會費數額相對較大,這些會費大都扶植了歐盟內部一些弱小國家;脫歐後,這些錢不用繳了,可作為英華人的福利用途。還有就是歐盟一些貧弱國家的難民湧入,增加了英國的負擔…!

    英國本不是一個歐元區國家,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老牌貨幣,英磅。另外,英聯邦也是有生氣有潛力資源的,脫歐後,可以充分自由的,挖掘其潛力,發揮其作用。擺脫歐盟太多的監管法規,降低其生產領域的成本,使英聯邦經濟體系更有作為,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總之,英國脫歐主要源於,自身利益的權衡和考量,以重新找回當初的自信與強大!

  • 4 # 陶短房

    不怕長就慢慢看。

    2016年6月23日,英國時任卡梅倫(David Cameron)政府不顧強烈異議,強推“脫歐”公投,力圖透過“民意仲裁”的法定形式一勞永逸地解決“脫歐”爭議。

    不料事與願違,表決結果,登記選民投票率高達72.21%,其中選擇“脫歐”者高達51.89%,“脫歐”反倒成了“法定民意”。一片譁然中卡梅倫於當年7月13日辭職,特蕾莎.梅(Theresa May.)取而代之,並和歐盟開始了漫長的“脫歐”談判。

    難跳的“跳棋”

    不論執政的保守黨還是在野的工黨、自民黨,許多人都認定“脫歐”公投結果是卡梅倫“玩砸了”,希望“反悔”,透過另一次公投或故意拖延時間,讓英國在既定“脫歐”最遲時間——2019年3月29日前無法完成“脫歐”程式,從而不用“脫歐”,也就是說,這派人可以算“不脫歐派”,又可細分為“硬不脫歐派”(主張二次公投的)和“軟不脫歐派”(主張拖過期限的)。

    而一些原本在公投前就主張“脫歐”的人士,如時任內閣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David Davis,)和時任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等,則認為“脫歐”就爽爽快快脫,到點走人,一切不顧,付出點代價也是長痛不如短痛。這派人可算“硬脫歐派”。

    梅則屬於“軟脫歐派”,認為“脫歐”已是法定的既成事實,不可反悔,但應該努力和歐盟達成一個對英國有利的脫歐協議,從而儘可能地把“脫歐”所造成衝擊減到最低。

    2018年7月6日,在特蕾莎.梅首相的極力推動下,英國內閣拿出閉門數日、煞費苦心起草的,長達120頁的一份白皮書,這份白皮書是公認的英國“軟脫歐”綱領,內容包括協調統一本國對歐盟“脫歐”談判立場,將精力集中在與歐盟協商達成一系列關於工業品和農產品貿易、稅則、海關則例等的“共同規則”,以期在英國和歐盟間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或稱“共同市場”),同時相互間實行所謂“便利海關安排”,以避免英國“脫歐”後喪失稅務優惠和人員、貨物過境便利,等等。這一方案被稱作“跳棋計劃”(Checkers Plan)。

    對“跳棋計劃”,保守黨內“硬脫歐”的倡導者戴維斯和約翰遜十分不滿,認為“‘軟脫歐’等於不脫歐”,雙雙掛冠而去,即便許多不滿二人者也不得不承認,他們點到了問題的實質:梅首相及其支持者所希望的“軟脫歐”,實際上就是讓英國名義上脫離歐盟,但實際上仍和歐盟保持各方面、尤其貿易方面的、與現在大抵相近的特殊而密切關係,從而既兌現“脫歐”之名,又繼續享受“不脫歐”的好處。

    問題在於,“軟脫歐”碰上的歐盟及27個歐盟其它成員國近乎一邊倒的“硬送客”。

    長期以來,英國一直試圖在歐盟內部扮演“享受特權的VIP成員”角色,它享受著共同市場和“無邊界”的諸多便利和紅利,卻遊離於歐洲統一貨幣和“申根”政策之外,拒絕承擔諸如難民配額等各種歐盟成員國義務。事實上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當初時任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 )不顧一切地推動、甚至提前舉行“脫歐”公投,其目的並非真想公投,而是一方面藉此搪塞國內“脫歐派”,另一方面打算挾國內民意迫使歐盟對英國作更多讓步,使後者的“特權更特”——只不過弄巧成拙罷了。

    9月19-20日在維也納舉行的歐盟國家元首非正式峰會上,“脫歐”成為最核心的議題。儘管20日英國內閣辦公室大臣李登頓(David Roy Lidington)表示,英國和歐盟在“脫歐”問題上的談判“已走完85%以上的程序”,在確定“脫歐”協議文字方面共識超過85-90%,因此“儘管存在許多困難,但我對在10月或11月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表示樂觀”,而首相特蕾莎.梅則在抵達維也納前後多次呼籲歐盟“尊重英國意見,努力達成共識”,但結果足以令英華人沮喪:在非正式峰會閉幕時,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代表歐盟除英國以外的27個成員國明確拒絕了英國梅內閣所提出的、被稱作“跳棋計劃”(Checkers Plan)的英方建議。按照圖斯克的說法,“如果接受英方建議並建立相應框架,只會破壞歐盟內部市場的基礎”。

    沒有共識的共識

    然而談判還是要繼續,畢竟,如果能“軟”,誰也不希望“硬”。

    2018年11月25日,歐盟27國領導人在專門為英國脫歐問題召開的布魯塞爾峰會上達成一致,批准了此前一天歐洲理事會與英國達成的英國脫歐問題最終協議文字,和一份概述英國脫歐後與歐盟間關係的宣告。

    根據雙方於11月22日公佈的、長達22頁的宣言和長達585頁的最終協議文字,英國將如期於2019年3月29日脫歐,脫歐後雙方將努力構建“富有建設性的、廣泛的和平衡的貿易伙伴關係,包括自貿區和更廣泛的部門間合作,這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將確保歐盟和英國間在“所有領域”都不會設定關稅和配額。協議表示夥伴關係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且必須建立在“尊重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聯盟的完整性、尊重英國內部市場,及成人英國所制訂獨立商業政策”的基礎上;協議規定,歐盟和英國在保留各自經濟領域“監管自治權”同時,將努力制訂“旨在避免不必要貿易壁壘”的規則,“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將考慮在相關領域和歐盟規則相一致”;協議承認,脫歐後倫敦金融城和歐盟間的聯絡“不會像今天這樣密切”,雙方將努力協調政策,包括協調彼此間金融監管標準,爭取英國金融機構在英國脫歐後,能夠“在某些條件下繼續在歐盟範圍內開展業務”;協議明確表示,英國脫歐意味著歐盟和英國間人員自由流動的終結,雙方應考慮就提供短期旅行免籤待遇展開協商;協議並未支援英方某些人所堅持的、在愛爾蘭和北愛爾蘭間建立安全隔離網的意見,在直布羅陀地位問題上也堅持了布魯塞爾方面的意見;協議規定,歐盟和英國應簽署新的漁業協定。

    不難看出,這份最終的協議文字基本顛覆了2018年7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以120頁白皮書所表達的“軟脫歐”意願,根據那份被英方稱之為“跳棋計劃”的白皮書,英國希望與歐盟協商達成一系列關於工業品和農產品貿易、稅則、海關則例等的“共同規則”,以期在英國和歐盟間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或稱“共同市場”),同時相互間實行所謂“便利海關安排”,以避免英國“脫歐”後喪失稅務優惠和人員、貨物過境便利。新協議雖然談到了“自貿區”和“經貿夥伴關係”,但並未如英方所希望的那樣給予“永久性”的保證,更在諸如漁業、人員交流、愛爾蘭-北愛爾蘭邊界管理、直布羅陀問題等爭議焦點上幾乎如數回絕了英方的意見。

    當然,英方也並非一無所獲:歐盟表示,可以考慮在2020年12月31日原定過渡期期滿後,將過渡期再延長兩年。

    一言以蔽之,歐盟方面的讓步都是“有期”的,而英方的妥協退讓卻都是永久性的。

    說到底,梅首相及其支持者原本希望達成的“軟脫歐”,或其反對者所提出的“二次公投”,實質上都表達了一種類似的情緒,即希望讓英國要麼繼續留在歐盟但仍像以前那樣處處鬧特殊性獨立性,成為歐盟內部的特殊成員,要麼讓英國名義上脫離歐盟,但實際上仍和歐盟保持各方面、尤其貿易方面的、與現在大抵相近的特殊而密切關係,從而既兌現“脫歐”之名,又繼續享受“不脫歐”的好處。

    但歐盟其它國家早已受夠了英方這個“特殊”,自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以來,Continental各國一再明確表示,2019年3月29日期限一到,英國都必須脫歐——這本是英國選民自己的選擇,可不是歐盟逼的,哪有選了不認再選一回的道理?

    對於這項最終脫歐共識文字,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表示“這是最好的協議,也是唯一可能達成的協議”,而梅首相則稱“根據一份達成的協議脫歐總比毫無協議前提下被迫脫歐要好”。很顯然,歐英雙方在如何評價脫歐協議最終文字——或換言之共識——上並未達成共識:歐盟方面認為這是“最好的協議”,而英方即便支援協議的梅首相,也僅僅認為是“最不壞的”而已。

    然而就連這個“最不壞”,也幾乎鬧出了“最壞”的下文。

    下院驚魂——硬脫歐多少錢一磅?

    2019年1月15日,英國下院以432票反對,202票贊成的壓倒性結果否決了梅(Theresa May)內閣提出的英國-歐盟脫歐協議,這也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首腦在國會所遭受的最嚴重表決失敗。

    此時距離3月29日的既定英國脫歐日期只剩下不到兩個半月,如果這一僵局一直持續到那一天,屆時英國就將不得不面對尷尬的“硬脫歐”,這意味著雙方既沒有“分家”的關稅及公民旅行過渡協定,也沒有確保“分家”後英國與歐盟其餘27國保持適當相處關係的契約,正如英國汽車製造商及供應商協會(SMMT)所言,浙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很顯然,許多英華人正在反悔他們透過“脫歐公投”在2016年6月23日所作出的“脫歐單幹”選擇,而最大的反對黨工黨正試圖利用這種“吃後悔藥”的情緒,達到自己倒閣的目的。1月15日當天,工黨領袖科賓(Jeremy Corbyn)稱“這是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結果是災難性的”,翌日他就迫不及待在下院推動了一次針對梅內閣的不信任案動議,結果以306票支援、325票反對而未能成功。

    儘管如此,工黨內倫敦市長薩迪克(Sadiq Kahn),親歐企業家裡德(Richard Reed)和穆林(Charlie Mullin)等“堅決留歐派”連日來在倫敦和英國各大城市街頭不斷造勢,力推“二次公投”的實現,希望“二次公投”能成為一劑“後悔藥”,讓一切都回到“6.23”之前。

    時至今日大家即便再不情願,也必須算清一筆賬:“硬脫歐”多少錢一磅——也就是說,人們將為“硬脫歐”付出多大代價?

    先看英國官方的預估。

    2018年11月下旬英國政府和央行分別就“硬脫歐”進行了兩項評估,評估結果,英國政府認為“硬脫歐”將導致2019年英國GDP比不“脫歐”下跌7.7個百分點,“但長線會有所緩和”,理由是短期內“脫歐”會導致英國和歐盟間產生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並影響在兩地間自由遷徙者的投資和消費;英國央行同樣認為“短線悲觀、長線謹慎樂觀”,但認為2019年英國GDP會相比下降8個百分點。兩項評估均認為,如果“軟脫歐”2019年英國GDP增速僅會相比下跌0.6-2.5個百分點。英國政府評估認為,“硬脫歐”將在長線令英國經濟增速較留在歐盟中慢9.3%,15年內英國GDP增速將較不“脫歐”下跌9.3%。

    當前英國就業形勢良好,失業率僅4.1%,但如果“硬脫歐”成為現實,經濟和投資前景的不確定性、生產力的下降、供應鏈的斷裂和需求的減少等都會造成失業率增加。央行評估認為2019年失業率會暴漲至7.5%,但2020年會有所回落,至2023年“應該會回到5%以下。”

    央行評估認為,“硬脫歐”所帶來的關稅和採購方面障礙“至少在脫歐後最初幾個月”會導致通脹率漲至4.25%(目前為1.8%,不過許多分析家認為這不太可能),央行還估計“硬脫歐會導致英鎊貶值約25%。

    不論官方或商界,最擔心的莫過於貿易,這也是英國商界領袖普遍反對“脫歐”的關鍵所在,2015年英國55%的進口來自歐盟國家,45%的出口銷往歐盟國家,一旦“硬脫歐”,橫生的關稅、非關稅障礙,大幅增加的成本,都會令貿易大受影響。英國政府評估認為,“硬脫歐”會令英歐間貿易總量平均減少37%,其中英國出口下降12%,進口下降18%。

    央行和英國商會還擔心一些“未知和意外因素”,如統一市場破裂後可能出現的健康標準問題、產品質量認證問題、金融服務“准入”問題、許可證問題……運輸界則擔心“脫歐”會導致英歐間交通秩序陷入混亂,客貨運成本和不便增加。此外,“脫歐”還可能給英華人帶來諸多不便,如從Continental國家網購就可能面臨一系列成本和便利問題。

    房地產也將是“重災區”:倫敦房價已連漲了多年,但近幾個月已掉頭向下——不論哪一方的預測和評估都認為“這不過是剛開始”:三年內英國房地產價格可能跌掉25-35%之多。

    劍刃總是有兩面的:失去英國,歐盟也不會沒有經濟上的損失。

    許多嚴重依賴英國市場的行業對“硬脫歐”前景感到茫然。法國西南部葡萄酒業者指出,為了規避“硬脫歐”帶來的關稅恢復和價格上漲,英華人近幾個月來一直在搶購法國葡萄酒,但一旦“大限”到來,這個欣欣向榮的行業就將陷入絕境。近年來葡萄酒成為法國貿易順差第二大貢獻產業,僅次於航空航天業,2017年總產值高達130億歐元,其中10%銷往英國(13.4億歐元)。

    一些跨國企業則擔心產業鏈和交貨網路受到“硬脫歐”影響,配套成本和價格也會隨之增加,德國和丹麥兩國都呼籲“能不‘硬脫歐’就不要這樣做”,因為“硬脫歐”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威脅寶馬、大眾、馬士基這樣的行業巨頭,由此造成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歐洲許多分析家認為,部分與英國間貿易關係緊密且經濟結構單一的國家受“硬脫歐”影響會更高達,如愛爾蘭,其對英產品和服務輸出佔國內GDP總值比高達14%,“硬脫歐”將令這個小國元氣大傷。另外兩個對英產品和服務輸出佔GDP總值比達到兩位數的歐盟國家——比利時和荷蘭情況並沒有看上去這麼糟,因為它們對英出口的一半實際上是轉口貿易,產品來自其它歐盟國家,“硬脫歐”所造成的損失,當然用不著自家一個肩膀扛著。

    “硬脫歐”的前景究竟有多大?英國下院表決後資產管理公司Amundi認為是20%左右,信用保險專業機構Euler Hermes則認為是25%,這表明絕大多數“圈內人”還是對達成“好合好散”、避免“硬脫歐”抱有一定的謹慎樂觀態度——但很明顯,這種樂觀態度比去年底要謹慎得多,且僵局越持續,人們也就會越謹慎、越悲觀。、

    正如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L)首席經濟學家莫艾克(Gilles Moec,)所指出的,目前圍繞“硬脫歐”前景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所以“硬脫歐”究竟“多少錢一磅”暫時還很難準確計算出來。但時間不多了,真的不多了,如果各方仍然如此漫不經心、玩世不恭、“雞同鴨講”,“硬脫歐”的“單價”將註定越來越貴。

    最後的努力

    對於歐盟和Continental國家而言,“脫歐”已是板上釘釘的“不可逆事件”,“軟”或“硬”區別並不大,“到期走人”才是關鍵;但對特蕾莎.梅而言則大不然:她在擬定“B計劃”時煞費苦心搞了“七項分拆”,目的就是想減少“脫歐”對自己內閣政治前景的衝擊,不論“硬脫歐”或回到舊版“軟脫歐”,她和她的內閣、政黨都會被攻擊為“辦事不力”,並再度受到類似1月16日不信任動議的衝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她迫切需要達成個看上去像“改版協議”的協議——哪怕只是形式上和象徵性的。

    問題在於這並不好辦:漫長的拉鋸式談判早已耗盡了各方的耐心和互信,且讓特蕾莎.梅和英國“看上去贏了”,就勢必讓歐洲和布魯塞爾“看上去輸了”,這同樣是許多歐洲人所不願意接受的。

    正因如此,“脫歐”最新的英歐接觸才陷入這種“軟不得硬不得”的尷尬死局——更要命的是時間已所剩無幾了。

    然而哪怕為了自救,梅內閣也要做最後的努力。

    1月29日,梅內閣煞費苦心地將一份“B計劃”分拆成7個細則,捧到國會下院訴諸表決,結果是照例戲劇性的:總共7項細則中,僅有“必須排除無協議脫歐”(即所謂“硬脫歐”)和“必須刪除前述脫歐協議中有關‘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條款,而以替代規定替代”兩項得到透過,其餘各項(包括一旦“B計劃”不能透過則需做好“硬脫歐”準備、如果2月26日前“B計劃”不能透過就應引入新法案推遲英國“脫歐”時間,等等)都被否決——也就是說,英國如今既無法接受“硬脫歐”,也不願接受585頁版的“軟脫歐”方案,還不願把問題拖到3月29日之後。於是留給布魯塞爾的選擇似乎就只有一個:接受英國條件,修改“脫歐協議”直到英國議會滿意。

    2月7日,梅首相帶著這份“半生不熟”的議會表決結果動身前往布魯塞爾,先後和容克、圖斯克舉行會晤,以期確保在3月29日最後“脫歐”期限前讓英國和歐盟“好聚好散”。

    梅首相的目的,是希望歐盟(哪怕在表面上)為了“軟脫歐”能“退讓一步”,作出一個“我們部分接受了英國內閣意見並修改了協議”的姿態,因為不僅關乎英國利益和臉面,更關乎她及其內閣的政治前途。為此她甚至設定了“雙保險”:2月11日歐洲議會將在斯特拉斯堡召開全體會議,屆時她內閣中的“脫歐事務大臣”巴克萊(Steve Barclay)將和歐盟“脫歐”事務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將在此再談一輪。

    問題在於如前所述,歐盟、或乾脆說歐盟中絕大多數Continental成員國早就受夠了“處處講特殊”、“要最大權利卻只願承擔最小義務”的英國“夥伴”,並不打算接受英國這份看上去像最後通牒、事實上也的確像最後通牒的要價。

    不論容克、圖斯克或巴尼耶,他們在1月15日以後都一而再、再而三表示,“期限不可拖延”、“脫歐協議不可再修改”,2月7日的梅-容克會談雖產生了一份長達36頁的聯合宣告,但這份聯合宣告在幾乎所有問題上都語焉不詳,而態度更為直率的圖斯克同日稍晚則索性在推特上直言“仍然沒有突破”、“我們還在談”。11日的歐洲議會,英華人或許能從左派居多的歐洲議員們那裡聽到更多一些“暖心”的話,但也就只限於此——在歐洲,布魯塞爾的決定能力遠超過坐而論道的斯特拉斯堡,且更多的事要由27個歐盟成員國的首都說了算。

    一些歐洲分析家指出,如果英國自己不折騰“脫歐”,Continental各國即便再怎麼不滿也無可奈何;但這次是英華人自己用一個公投“玩砸了”,Continental國家自然不會手軟,正好藉著“尊重英國民意”、“尊重法制程式”的堂皇理由一路“歡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不願英國“脫歐”再生枝節,更不會有耐心陪約翰牛朝野一遍又一遍玩“刪檔重啟”的遊戲。正因如此,所謂“B計劃”其實不過英國方面的一廂情願,歐盟並沒有予以配合。

    無論如何,3月29日已一日近似一日,“軟”也好“硬”也罷,既然走到這一步,相關各方也就身不由己了。

  • 5 # 波蘭那點事

    歐盟是把雙刃劍。對於波蘭等新歐洲國家:加入歐盟代表著免費的歐盟資金投資於國內老化失修的基礎設施,要知道波蘭沒有加入歐盟之前國內連條高速公路都沒有,波蘭移民局裡的電腦都是歐盟資金贊助的;意味著融入了一個更大的經濟體系,波蘭的廉價的高素質的勞動力能成為西歐發達國家的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寶馬車最終組裝還會在德國打上made in Germany 的標籤銷往全世界,但是寶馬車的零部件可能就是在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生產的了。加入歐盟免除了邊界和關稅,中東歐生產的貨物可以更便捷容易的運往西歐。

    而對於英國等老歐洲國家,尤其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看到的只是自己交的稅,都去援助東歐的窮鄰居了。下圖的資料顯示,一七年英國為歐盟的預算提供了130 億英鎊,而只拿回了41億英鎊。老百姓的血汗錢白白貢獻了89億英鎊給歐盟。

    東歐的窮鄰居-波蘭,一七年從歐盟收到了119.21 億歐元的,而只貢獻了30.48億給歐盟。親兄弟還得明算賬,波蘭經濟快速發展和其從歐盟拿的免費資金不無關係。

    波蘭等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不單單受惠於歐盟的免費資金,也打開了人員自由流動的口子,大量的波蘭人去英國等西歐國家打工。筆者就遇到過會說流利英文的理髮師曾經在倫敦六英鎊剪一個頭,遇到過會說英文的波蘭電工。但是對於普通的英華人來講,這些外來移民打亂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奪走了他們的工作。彭博社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了英格蘭的一個兩萬四千人的小鎮塞特福德(Thetford),怎麼被8000人東歐移民(主要是波蘭人)變成小波蘭的。這個小鎮也是在脫歐公投中最支援脫歐的。

    小鎮上賣波蘭餃子的波蘭餐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3R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