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陽雅月
-
2 # 海浪30636993
謝謝邀請,對建盞的喜歡源於對宋史的瞭解,以及對宋代文人茶客對建盞的追捧。建盞的流行其實是一種文化傳承,宋代建盞拍賣價格高達幾千萬一隻,裡面蘊涵著一種中國文化的氣息,建盞的魅力在於每一隻建盞都是獨一無二,隨著歲月的流逝更加溫潤光滑而賦予變化,其中的美無以言表,特別是材燒建盞更是魅力無限,那種厚重感滄桑感自然美讓人愛不釋手,兔毫,油滴,鷓鴣,耀變等等紋飾色彩斑斕,耀眼奪目,如星光燦爛,浩瀚宇宙,又如行雲流水,層出不窮。人們喜歡建盞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建盞的工藝難度大,成品率低,一隻好的建盞實屬難得,名家建盞更是工藝精湛,價格不菲,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容小覷,那就是建盞含鐵量高,可以軟化水質,一樣的茶用建盞來喝感覺確實是不一樣。隨著人們到建盞的瞭解和建盞工藝的不斷突破,我相信喜歡建盞的人會越來越多。
-
3 # 文藏
建盞的美藏在深處,它極像人精神層面的美。老子說:“固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黑夜,萬籟俱寂處,萬物寡言,唯有星辰閃耀。猶如建盞,其地黑,卻有小而薄薄的星斑。宋徽宗必定是敬畏天的,相通道法自然。相信一定有一些東西是永恆存在的,它存在於建盞的美中。而觀望它的人,只是來了又去,死了又生。一盞黑釉中,變幻莫測的釉彩,如夜空中耀眼的星辰,神秘的光芒。難怪徽宗總是迷戀天空,在燒窯時,工匠問徽宗,應燒成何種顏色,徽宗不語,一指天。雨過天晴,恰好有一種淡雅而神秘的自然之天青色。
宋 建窯毫盞
燒盞時形成的斑紋,就像擊盞後形成的白沫子,此起彼伏,持續的時間很短,斑紋消失的速度很快,氣泡破滅形成的斑點很容易散開,在還原氣氛作用下,三價鐵迅速轉化為二價鐵,二價鐵是強氧化劑,很快就融入釉中,使斑紋消失。如果形成斑紋的這個動態被捕捉到了,它的跡象就儲存下來,否則就是一個黑釉盞。
宋 建窯油滴釉盞
僅僅是最簡單的黑釉本身,也是道的一種。表面漆黑似無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無,它那深邃莫測的空間,蘊藏著潤生萬物的基質。它可以變幻出耀斑,鷓鴣斑,褐斑等不同層次,形形色色的斑紋,又可以輕易地就將它們吞噬掉。越深層次的斑紋,變化越劇烈,形與色越收斂越隱,而蘊藏的活力越遒勁,越趨近“無一物中無盡藏”的境界。
隱,是建盞的美的秘密。是華人的審美。
建盞藝術是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是純粹的陶瓷藝術!
宋 建窯兔毫盞
建盞之所以受到茶家青睞,其魅力主要在於釉面斑紋。如果沒有斑紋,只是普通的黑釉盞,即使坯質再好,釉色再黑,建盞也不會有太大特色。建盞的製作工藝就是圍繞著斑紋進行,建窯的興衰和它留給後人的許多難解之迷,都隱藏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斑紋之中。
建盞的釉面斑紋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現代有些涉足者見到斑紋有點異樣的,就憑感覺起一個名稱,致使建盞品名越來越多。
中國宋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輿勝覽》,作者祝穆寫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又君謨茶錄‘建安所造黑盞紋如兔毫’。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
宋 建窯黑釉褐斑兔毫盞
日本古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文獻是《君臺觀左右帳記》(1511年),書中對建盞有這樣的記載:曜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中日兩國古代有關記載,毫變和曜變的對應關係一目瞭然。
真正認識建盞斑紋,不能只觀其表面,而應究其本質。斑紋的本質包括構成斑紋的物質和形成過程。兔毫、鷓鴣斑、曜變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其釉面斑紋是釉料在高溫階段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後,鐵氧化物在釉表面層析晶產生的,構成斑紋的物質是鐵氧化物的結晶體,這些斑紋是在窯火中天然形成的,沒有人工痕跡。
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褐色、灰色、銀色的斑紋明視訊記憶體在層次關係問題。銀色斑紋如同一片薄鏡,灰色斑紋就是落在薄鏡上的灰塵,灰塵積多就成了垢,這垢很迷人,它就是褐色斑紋。所以褐色斑紋較穩定。燒銀色斑紋就是對褐色斑紋的突破。褐色斑紋這層垢一旦觸動,薄鏡表面就雜亂無序,髒物灰塵粘附,難看極了。清除灰塵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求用力(還原氣氛)不能太重,太重會使薄鏡破損,(即銀色斑紋的形態被破壞甚至消失),也不能太輕,太輕灰塵就佈滿鏡面,所以只能適度地小面積(釉層厚薄不均之故)拂去,然而,這灰塵落得很快,你這邊拂,它那邊落,你怎麼拂都不會幹乾淨淨。
宋 油滴天目茶碗
這個拂灰塵的工藝過程和北宗神秀的偈語相符。“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銀色斑紋上的灰塵如同人心上雜念,一念未伏另一念就起。想擦亮明鏡何其難,灰塵多少總要伴隨。所以建盞中燒的再好的銀斑也有少量灰斑相伴,而且有些斑點不清晰。而褐色斑紋比較均勻,倒看不出毛病。看來精美是相對的。
深層次的斑紋處在險境中,極不穩定,變數多,落差大。深層次斑紋在小範圍內就存在優與劣,分寸之間就有天壤之別,優在小範圍內就會被劣所毀(變灰)或被吞噬(消失)。如建窯銀色油滴,斑點極易變灰或消失,陶藝家的目的,就是儘量使灰色的斑點少些,銀斑多些,清晰度提高一些,斑點的鏡面強一些等等。但是,不穩定因素太多,每邁出一小步都非常艱鉅,即使是最優秀的幾件作品也各有特點和不足,不同件作品就會有優劣之分,其個性也就凸顯出來。
宋 建窯油滴盞
淺層次的斑紋,穩定性好,落差小。如華北油滴,每個部位都一個樣,很均勻。還有一些結晶釉,斑紋分佈不均勻,其實它很穩定,小範圍內不存在優被劣所毀的因素,沒有多少落差。
層次越深的斑紋,落差越大,形與色越隱藏,越難完整顯現,這是客觀存在的。其原因就是不穩定,變數多。釉的劇烈變化以斑紋形與色的殘缺和不均勻表現出來。反過來,如果形與色很完整,很均勻,這種釉色就較穩定,燒就不難。但銀斑,曜斑畢竟是深層次的斑紋,它的真身深藏著,釉色的美也深藏著。建盞斑紋的特點就是“隱”,它的品質與美的本質都與“隱”密切相關。
深層次釉色與美有關的許多因素,正是在形與色“隱”的狀況下構成的,沒有隱,就沒有變化,也就沒有韻味,沒有內涵。例如,黑釉中鷓鴣斑存在清晰與不清晰,就有了深邃感,立體感。形與色不張揚,就簡素。斑點表面的毛刺宛如靜謐的夜空中星星在閃爍,靜中有動,日本也稱星建盞。佈滿釉面的針孔告訴人們,寂靜的“星空”正進行著激變。灰斑襯銀斑,貴與賤、潤與澀相諧,使銀斑更顯得珍貴和枯高。銀藍色斑似隱似現,不顯露,幽玄神秘,在Sunny下,會反射出攝人心魄的冥冥幽光……
宋 建窯油滴茶盅
鷓鴣斑釉色展現出來的美,主要是由釉的劇烈變化和落差形成的韻味美。其質感是:不均勻,自然,簡素,靜寂,深邃,枯高,幽玄,神秘,脫俗等。它高貴而不豔麗,表面很沉靜,實質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所以有滋味,很耐看。
曜變的美藏在斑紋深處,它就象夜明珠,當人們沉浸在“寶光”的美境中時,完全忘記了曜斑或夜明珠原本的形與色,它極象人的精神層面的美。這些寶光就是建盞的“魂魄”。曜斑反射出七彩寶光,銀斑是單色寶光。宋代鬥茶家就是“取其燠發茶采色也”。顯然,鬥茶必定在充足的Sunny下進行。
建窯蘆花坪窯天目曜變碗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4 # 西齋人56570186
我喜歡宋代老建盞。普通多見的是兔毫盞油滴盞,少見的是曜變天目盞。特色釉變盞更為稀少。我認為最高等級的建盞不是曜變天目盞,而是刻有供御和進琖的佛供盞。
-
5 # 中觀自在
我喜歡古代的建盞,因為這是一個神奇的瓷器門類,古人的那種純樸和審美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現代的古拙之器太少,精美之下無沉澱和內容,失去了建盞的大美之拙氣,沒有收藏的意義了,說白了,摔了也不心疼,而古法所做之器,用了你就知道有多神奇了。
-
6 # 南陽雅月
相對而言,個人此件喜歡兔毫盞。
建盞之名,宋代最響。伴隨著點茶的沒落,鬥茶的衰退,建盞基本退出茶器的歷史舞臺。
特別是明代的泡茶方法,幾乎淘汰了建盞。
因為好茶,附庸風雅,紫砂瓷器之類茶器不少。
個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入手建盞。提問的朋友,可否贈送一隻兔毫盞?
———南陽-古雅月
-
7 # 芒果街的小茶屋
這幾年建盞開始火了起來,去年廈門金磚會議,贈送給國家領導人的眾星捧月裡,就包含了一個建盞。
建盞有很多種:
1.黑色釉類
黑色釉類主要有黑釉、兔毫釉、鷓鴣斑(油滴釉)
黑釉,就是純黑色的釉,沒有斑紋,較為經典的釉色,也叫“紺黑釉”或者是“烏金釉”。
兔毫,建盞中最典型,產量最大的一種盞,兔毫盞也是建盞的代名詞。兔毫是指顏色青的底釉中析出一根根像兔毛一樣細密的條紋。
鷓鴣斑,極品都在日本,中國很少有完整的鷓鴣斑盞。斑點大小不一,有圓形、橢圓形,銀、灰 、黃等色系,斑紋像漂浮在水面的油滴,日本人稱為油滴。現在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樣的鷓鴣斑。
2.窯變黑釉
窯變黑釉有曜變釉和雜色釉
曜變世界現存3只,都在日本,連殘品都沒有。斑點以群落方式為主,分佈不均勻,大都是圓形的,在自然光下呈現七彩光,曜變是鷓鴣斑釉中的特殊品種。
雜色釉,數量最多。主要有:柿紅釉、茶葉末釉、青釉、龜裂紋釉、灰皮釉、灰白釉、醬釉。
目前我只見過黑釉、兔毫盞、油滴盞、雜色釉,比較喜歡兔毫盞和油滴盞,這也是比較常見的兩種。兔毫兩字確實是形容的很好,很形象。油滴在光下有色彩的變幻,很美。
-
8 # 蘭谷文化
個人喜好,只喜歡古陶瓷。建盞因鬥茶而生,底小口大,形如斗笠。宋代是建窯盞燒造的最高峰,窯變花紋很多,大致可分為兔毫、油滴、天目、鷓鴣等種類。
1.像兔毫盞油滴盞,大家耳熟能詳,市場見的也多,拍賣價格主要看其品相,價格幾萬-幾百萬不等。蘇富比在2016年春拍上拍出一件建窯兔毫盞,品相完美,金銅色的兔毫隱隱閃耀銀光,是兔毫盞中的極品,成交價500多萬。
2.天目盞,是我個人最為喜歡的建盞,被日本奉為國寶的存在,也是建盞中最為珍貴的品種。天目盞2016年市場上出現過一例,轟動一時,臨宇山人舊藏的建窯油滴天目盞,拍出來7800萬人民幣。
3.鷓鴣斑就是鷓鴣鳥胸前的白色羽毛,建窯黑釉鷓鴣斑盞也是建窯盞的名品之一。
-
9 # 三軒茶屋2018
我並不喜歡建盞,是因為建盞被炒作了,大家才漸漸地去關注它。他在被炒作之前,很少人有聽說過建盞。
隨著市面上有大量的建盞出現,而且也出現了收藏級的。我才開始關注它,因為自己喜歡喝茶,就開始研究它。它的釉比較特別,跟其他陶瓷的釉不一樣。從審美的角度上,它都是黑乎乎的,不覺得哪裡有特別好看的地方。
-
10 # 國際藝術品收藏家
約為1000年前,一件因茶而生的茶器——“建盞”橫空出世。
起初本為民窯,但由於飲茶習慣的改變,加上當時統治者與上流社會的喜愛,出現了“民轉官”的少有想象。
宋末元初之後,盛極一時的建盞被迫停燒和廢燒,建盞就此隕落。
直至1981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福建省輕工研究所和原建陽市瓷廠等大批機構的專家經數年研究試驗後,成功燒製出仿古建盞,失傳數百年的建盞古老工藝得以恢復。
要說起建盞別的地方就在於其斑紋的特殊,大致的釉色可以分為曜變、油滴、兔毫、黑釉跟一些雜色釉。
所以想跟大家聊聊在這些比較經典的器型中最喜歡的釉色是哪一種?
由於曜變建盞比較罕世,見都很難見到,所以這裡就不做考慮。
01:黑釉
建盞本為黑瓷,所以黑釉可以說是其最本真的面貌,另外也稱為“紺黑釉”或“烏金釉”。
其色澤黑而潤,釉面玻化效果好,而且上釉普遍較厚,底部露胎處有聚釉、掛釉現象,可以觀察到釉的流動,有部分還帶有隱約可見的斑紋。
黑,是深邃的,是最純淨的色彩,它象徵著黎明的到來。
02:兔毫釉
兔毫釉是建窯最為典型而且產量最大的產品,所以經常人們會把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
那麼何為兔毫?
其實是黑色的底釉中析出一根根細密的絲狀條紋,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
關於兔毫最經典的話,肯定就是宋徽宗講的: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03:油滴釉
說起油滴這個詞,其實是原因日本,國內普遍專家認為,油滴就是這鷓鴣斑。
北宋初年陶谷《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點試茶家珍之”,由此可見其的珍貴程度。
鷓鴣斑的斑點大小不一,形狀一般是圓形或橢圓形;
顏色有銀色、銀灰、黃色等,
分佈或密集或疏鬆,就好像是水面上漂浮的油滴。
04:雜色釉
除了以上的幾種經典釉色,其他的都歸於雜色又了。
大致的品種有:柿紅釉、茶葉末釉、青釉、龜裂紋釉、灰皮釉、灰白釉、醬釉等等…
回覆列表
建盞,是作為宋代點茶法而在當時被看重的。
準確說,建盞不過是福建當地的一個小品種茶器。
而經過歷史演變,就現在的泡茶方法而言,建盞並不見得比鈞瓷汝瓷青花瓷德化白瓷等更具備觀賞性。
個人而言,還是比較喜歡汝瓷鈞瓷等,便於觀察湯色。
———南陽-古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