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8年,恰逢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十週年,天貓上各種優惠力度也開始鋪天蓋地而來,領券,滿減,預付定金,不同的商品也會有各自的活動,搞得非常複雜,讓人看不懂。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5358475631

    感覺是數學題 哈哈哈,我比較簡捷明瞭一點的店鋪,目前就買了金字的金華香腸,還有前面10000名半價,要是可能搶到就美滋滋了

  • 2 # 遊民學者

    至於您所說雙11天貓優惠活動,您可以不要理會那些獎品。電商平臺每年交活動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群眾到其它的網店購物和電商平臺增高利益化,在生活中也亦是如此!

    很多中國商人就是弄五花八門神器爭取人氣和利益關係……,甚至有大部分坑蒙拐騙商家和不仁不義之財和不仁之道。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和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所以您不要太貪小便宜,貪婪之人只終一日會大吃虧和滅獄之災。

    中國有這一句顏語:無商不奸,貧富差異。還有一句俗語:無利不起早,貪則富獄之人。

    到此閣筆!——作者(佚名)

  • 3 # 李永樂老師

    一年一度的剁手大戲雙十一就要開始了,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每年雙十一,各種優惠方式推陳出新,從最初“打折”發展成“滿減”“返券”“積分送好禮”“跨店鋪”,各種名目讓人迎接不暇。有小朋友哭訴:商家為了提高我的數學水平操碎了心。

    大家有沒有想過,明明可以很簡單的優惠活動,商家為什麼偏要設定的這麼複雜呢?這實際上體現了一個非常常見的經營策略:價格歧視。

    需求曲線

    為了解釋價格歧視,我們首先來介紹一個概念:需求曲線。

    比如,一個村子裡有100個人,從富裕到貧窮依次編號為1,2,3,4…100. 他們都希望買同樣一部手機,但是每個人能夠承受的手機價格不同。

    1號村民最富裕,他能夠承受的手機價格是10000元,2號村民其次,他能夠承受的手機價格是9900元….,最貧窮的第100號村民能夠承受的手機價格是100元。那麼,手機定價的不同就會直接決定手機的銷量:只有手機售價低於村民的心理價位,村民才會購買。

    比如,如果手機定價為10000元,就只有1號村民會買,手機的銷量是一部。如果定價為9900元,1號村民和2號村民都會買,手機銷量為2部…如果手機定價為100元,那麼村子裡每個人都會買一部手機,手機銷量為100部。對於大多數商品都是這樣:價Grand SantaFe低,社會需求量越大。

    不過,每種商品都存在成本,如果商品定價低於成本,那麼商家就會虧損,一般而言沒有商家會生產。比如這部手機的成本是2000元,那麼定價一定在2000元以上,心理價位低於2000元的村民, 是不可能買到手機的。同時,手機的定價應該在10000元以下,以避免連最富裕的一群人都買不起這部手機。於是,2000元到10000元就是這部手機的定價空間。

    問題是:究竟如何定價,才能讓商家的利潤最大呢?

    利潤和消費者剩餘

    我們用更加學術的觀點把這個問題描述一遍。一個手機的需求隨著價格的變化關係如下圖:手機價格達到Pm就不會有銷量,而手機的成本價是P0,那麼定價的不同如何影響商家的商業利潤?

    假如商家把手機價格定為P1, 此時村民對手機的購買數量為Q1, 那麼商家的總收入就是P1Q1,由於這些手機成本有P0Q1, 所以商家獲得的利潤就是

    也就是圖中紅色區域的面積。

    我們注意到:村子裡最富裕的一批人購買了數量為Q1的的手機,是因為手機的售價低於他們的心理價位。但是,每個人的心理價位又是不同的。比如,手機的定價是6000元,對於1號村民來講,他的心理價位是10000元,他會覺得手機比自己的預想要便宜的多,甚至會感覺自己佔了4000元的便宜;對於2號村民,他的心理價位是9900元,他會感覺自己佔了3900元的便宜…對於心理價位是6000元的村民,他感覺手機價格剛好可以接受,自己沒有佔到便宜。我們把這些“便宜”加起來,會給購買了手機的村民愉悅的心情,在經濟學上叫做“消費者剩餘”。在圖中表示成藍色部分的面積。

    我們還可以發現圖中有一部分消費者,他們願意出2000元~6000元之間的價格購買這部手機,他們的出價已經高於商品的售價,按理說如果商家賣給他們手機,也是能夠賺到錢的,但是現在由於定價的原因,他們沒有買到自己心儀的手機,商家也沒有賺到他們的錢,在經濟學上把這一部分需求與供給的不匹配稱為“社會福利損失”,就是圖中綠色部分的面積。

    如何減小社會福利損失,讓更多的人高高興興的買到手機呢?有一個辦法是讓商家按照成本價來銷售手機,也就是讓P0=P1,此時消費者剩餘最多,商家的利潤為零。顯而易見,沒有任何一個手機廠商會做這種沒有利潤的買賣。商家所關心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利潤最大化。他們會想:有沒有這樣一種辦法,既能用高價賺到富人的錢,也能用低價賺到窮人的錢呢?

    價格歧視

    方法是有的, 那就是價格歧視:同一種商品,按照不同的價格進行銷售。

    也許有人很奇怪:如果同樣的商品價格不同,所有人都會去買低價商品,誰會去買高價呢?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確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人們明知價格不同,卻依然有人去買高價商品。

    我們還以賣手機為例。有一天這個手機廠商告訴村民:手機定價一萬元一部,但是可以討價還價。

    第一位村民走進了商場,因為他的心理價位是一萬元,所以很快就以一萬元的價格買到了一部手機,高高興興的走了。

    第二位村民走進了商場,因為他的心理價位是9900元,所以他就同商家討價還價,商家一開始並不願意以9900元的價格賣出這一部手機,這位村民十分失望,決定離開。商家突然叫住他,告訴他願意給他便宜100元,於是這位村民趕緊買下這部手機,歡天喜地的走了。

    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村民來到商場時,商家依然會有上面的套路,不停地試探每個村民的心理價位,並且以這個價位賣給村民。除非村民的心理價位低於成本,否則商家都是有利可圖的。

    在這種情況下,同一部手機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了不同的人,每一個消費者都以自己的心理價格拿到了商品,消費者剩餘為零。同時,只要心理價格高於成本,商家都可以賣給你手機,社會福利損失為零。圖中藍色部分的面積就是商家的利潤。顯然,這對於商家是一種最聰明的選擇。

    討價還價是我們在菜市場買菜時常見的情景:小販最初報一個很高的價格,與我們討價還價的過程就是一個試探我們心理價位的過程。其實人們都知道,如果在菜市場多磨一會兒,也許價格就能更低一些。然而時間也是有成本的,我們不可能為了幾分錢同小販磨上半個小時,所以大家的成交價格基本在自己的心理價位附近。我們以為自己砍了價佔了便宜,但實際上從一開始就落入了商家的套路之中。

    全都是套路

    剛才我們所說的價格歧視稱為一級價格歧視,是按照每一個消費者不同的心理價位給商品定價,但是這需要很高的溝通成本,效率很低。有沒有什麼更加高效的價格歧視方法呢?

    比如,常見的“多買優惠”也是一種價格歧視,稱為二級歧視,它是按照購買商品的數量進行不同定價的。我們在街上看到飲料促銷“1個五元,3個十元”,購買手機流量時“10G流量30元,100G流量100元”都屬於這種。

    更加常見的價格歧視方法是透過某種方式對消費者進行分類,按照每一類人的消費能力不同給商品定價,簡單來說就是“賣給富人貴,賣給窮人便宜”。這種方式稱為三級價格歧視。

    可是,誰也不會把“窮人”“富人”刻在自己腦門上。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上,商家對你是男是女都搞不清楚,如何看出你的消費能力呢?

    套路其實很多。

    比如,商家可以按照身份對消費者進行區分。同樣一款膝上型電腦,學生機的價格就比普通機便宜很多,但是配置其實相差無幾。但是要購買學生機,消費者必須提供學生證才行。這就是因為筆記本廠商認為:學生多數比較窮,消費能力弱,賣給他們更便宜他們才會買。

    再比如,商家可以按照時間成本對消費者進行區分:富人的時間更寶貴,窮人對價格更敏感。麥當勞一天到晚送優惠卷,但是很少直接打折,這是隻有窮人才會花時間去收集優惠卷,富人根本不屑於收集這種東西,這樣就區分了窮人和富人,實現了價格歧視。如果直接打折,就沒有辦法區分窮人和富人, 損失了自己的利潤。

    回到雙十一,之所以商家把規則設定的這麼複雜,基本原理也是如此。對於一個富有的人,心理價位很高,他需要任何商品都會直接下單, 而不會考慮價格,他更不會花時間去研究優惠的方式。相反,窮人對價格非常敏感,他們期待著雙十一能花更少的錢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會去研究各種優惠方式,從而找到一種最合適的購買途徑。而在這個過程中,研究優惠方式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著優惠幅度,於是最大限度的實現對不同消費者的區分。

    這實際上也是價格歧視:大部分時候商品價格比較高,賣給不在乎價格、更在乎時間的富人;偶爾商品價格比較低,賣給更在乎價格,而願意花時間等待的窮人。

    現在你明白了吧,雙十一就是給心理價位低的窮人準備的。對於富人來講,天天都是雙十一。

  • 4 # 蘇小妮

    複雜,看不懂就對了!

    有句俗話說得好,從北京到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不管是打折也好,送券也好,還是滿減也好,都要讓你好好動上一番腦筋。比如說天貓滿400減50,可是,你細看,會看到很多衣服是399,如果你為了那50元的優惠,就勢必要再買一件同時是享受滿400減50的商品,倘若你一不小心,加購了一件199的商品,而那件商品享受的優惠是滿200減20的政策,那麼就意味著你兩件商品都沒有享受到優惠。

    所以說,雙十一之前,如果真想享受所謂的優惠,得趴在網上做大量的功課,否則,你想要的優惠根本不會到你的碗裡來。

    更何況,如此瘋狂地營造氣氛,早就把大家的熱情給點燃了,頭腦一發熱,非理性消費的成分大增,可能會買下許多不需要的或者暫時用不上的物品,其實這才是最大的浪費。

    作為資深主婦,管著一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想來點琴棋書畫詩酒花,於是早早地將自己想要的必需品放入購物車,只待十二點鐘一過,直接將購物車裡的物品買單清空,此後再大的優惠也煩不了了。咱是理性消費者,不會因為你的各種優惠頭腦發熱。娃們如果數學不好,藉此練練功夫倒也不錯,誰讓雙十一又趕上大週日呢?明天又不要早起。

  • 5 # 我是杜佩玉

    雙11的優惠方式計算複雜,這是有區別。

    李永樂老師給出的是一個大資料的計算法則,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的中小賣家,他們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去核算平衡點,他們的原則就是很簡單,賺錢就行,如果實在賺錢可以少的話,那麼把自己的信譽度刷上去也是可以的。

    首先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所有的淘寶中小賣家也在考慮如何搭上雙11這條大的順風船,能夠提高一下自己店鋪的一切,最好是利潤翻番,如果實在實現不了利潤的話,那麼也要把自己的店鋪的星級還有信譽度都提高上去,我想對於很多中小賣家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而利潤這一塊能有則有,沒有的話少一點也可以。

    像雪崩一樣,所有的中小賣家就相當於一片片的雪花,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憑藉自己的實力把自己團成了一個大雪團,而有些中小賣家在裡面只是做了別人的陪襯成了電燈泡,即使這樣,每個人都有一種想法,總是有機會,就是這個道理釀成了轟轟烈烈的雙11的心理行為。

    那麼中小賣家的計算方式是什麼情況呢?我們在網路中可以窺見一斑,很簡單,先漲價再降價,讓你感覺到實惠,這就是他們的計算方式。

    說來說去雙11還是讓人挺心動的,我自己也花了一點錢,總是這樣,從眾心理過不去,如果不買點東西,對不起自己一樣。

  • 6 # 青青河邊遊

    雙11只買了一件衣服給孩子的,臨時想到地址點錯了,撤單重下沒有貨了,等了半小時好不容易有一件立馬下單了,也顧不上湊單送劵了。早上一看,商家又顯示貨源充足但放了要預售12月發貨的照片,不曉得是否會馬上發貨。淘寶上滿400減50,這件衣服雙11標價399元,當然實體店也沒有看到這一款。能不能來點實在的促銷。

  • 7 # 寒石冷月

    複雜,才會讓那些頭腦簡單,而又經營算計的人暈了頭啊。常言道,會買的不如會賣的。凡是參與雙十一的商家,沒有一家是倒貼錢賺吆喝的,皆有贏利,只是這贏利是建立在走量的基礎之上,積小利而賺大贏,這就是商家的不變法則。

    在人們的觀念中,去實體店你看到最多的是打折,事實上這種打折往往是把價格抬高之後再打折,而對購買者來說,目光所及之處是打幾折,很少有人去算這東西到底優惠多少,或者這東西到底值不值這些錢。打折裡面的學問也很多,這些年並不是最為吸引人的營銷方式,因此商家才會推出更多的“讓利”招數。

    不管用什麼營銷讓利模式,其實都是商家預先挖好坑,在鋪天蓋地宣傳模式這下,營造一種氣氛,讓人感覺哇,有太多的優惠的東西了,太值得去搶購了。事實上,你真沒有討多少便宜,真正大賺的是商家,紅火的是商家。

    如果你不明白滿減,你就不妨好好看看商家的遊戲規則,越看你會發現,你買的東西越多,數額越大就會優惠越多,而這優惠到底讓你撿了多少便宜呢?等過了雙十一,你再去看你買的商品價格,你可能會後悔。可是這世上哪有賣後悔藥的?只有冤大頭年年有,並且還越來越多。

    反正,我從來不湊這些熱鬧,因為我沒有精緻的利己主義思想觀念,凡是明明白白告訴你有便宜可佔的事,皆是圈套。

  • 8 # 鄉野風火輪

    其實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就是淘寶的廟會,人多熱鬧,看似便宜,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都懂,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敗家唄

  • 9 # 多元短課

    今天是雙十一,有人說天貓雙十一的優惠方式複雜,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講一些我自己的體會。

    消費都是不清楚商品的底,就有可能被價格歧視

    有這麼一句俗語“買的沒有賣精”,意思就是隻有賣家才知道商品的底(也就是成本或進價),消費者是不知道的。所以說即便你討價還價之後,也達成了商家的目的,將東西賣出去了。如是你討價還價的能力不行,就有可能支付更高的價格,比如我,就很多的時候感覺受到了價格歧視,有時買東西的價格過高,有時候喜歡的東西捨不得買。

    與其受宣傳影響,不如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是否需要這件東西

    比如一道小學題。一件東西進價10元,商家要贏利10%,因為要搞活動,需先提價20%,搞活動時要打八折。問搞活動時的售價是多少?

    可見搞活動也不見得便宜多少。

    比如你需要這件東西,並且接受10.56元價格,你就可以買。如果你不需要這件東西的話,就算是打一折我也不建議您去買。

    不要受所謂的抽獎誤導

    在一些商場,經常會買一些東西,會有人指引您去珠寶櫃檯抽獎。有一定的機會可能會抽到一個比較大的獎,比如“一折購珠寶”,有時候的說法是免費給您,但是需要您交10%的稅。我可以確認的是,這個珠寶的進價比一折還要低。如果你認為需要的話,不反對您購買,不過大多數的時候買了之後會後改悔,因為這裡面確實是中了套路。剛開始我也不知道,後來聰明瞭,知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脹冷縮是常識,那有熱縮冷脹的物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