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小布
-
2 # 開心豆的小宇宙
我家大寶四周歲了,從來沒有把尿過,現在自己想要大小便就去小馬桶,小寶五個月了,也沒有把尿。現在把尿主流是說對孩子不好,比如有引致脫肛的風險,越把孩子越不會表達便意,有很多的寶寶在被把尿後,對便意的感知並不強,不把就尿褲子,這與家長給寶寶把尿的目的明顯的背道而馳。寶寶隨著觸覺和身體感知的發展,對自己便意的感知也會越來越清楚。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大概在寶寶三歲的時候才能完全發育成熟,這是寶寶控制大小便的基礎。但把尿卻容易給到寶寶錯誤的資訊,讓寶寶認為我不應該在感覺有便意的時候排尿,而是應該在被把的時候排便,所以使寶寶對便意的判斷出現差錯,不是根據便意排便,而是根據“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的排便。
所以我是建議,如果寶寶沒有表現出很明顯的便意,大人儘量不要去把,等到孩子大約一兩歲了,每次出門前,或者睡覺前,我們會問她,要不要尿尿?要不要拉粑粑?她覺得想去才會去,不強迫不嚇唬。另外,如果擔心孩子外出的時候,容易尿溼褲子,可以多帶幾條褲子或者尿不溼,我們現在車上是常備這兩樣的,雖然基本上用不到了。
-
3 # 模式化
每個小寶寶的到來,給一個家庭帶來許多快樂,但同時也是個導火索,因兩代人不同育兒的觀念和方法,會經常引發婆媳之間的戰爭。給寶寶把尿就是婆媳之間經常出現的問題。
老人們一般都會過早給寶寶把尿,讓寶寶養成定時尿尿的習慣。不過過早把尿會對寶寶髖關節的發育不好,也容易造成寶寶脫裂等現象。
個人覺得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是在1歲半到2歲之間。相對來說,寶寶在1歲半至2歲之間,心理和生理器官發育逐漸成熟,比如寶寶的膀胱具有控制能力,能夠明白自己有大小便的訊號,並能夠聽懂和配合媽媽,這時媽媽可以給寶寶把尿,並適時地做出正確的示範。
寶媽們透過長時間觀察,總結出寶寶生活規律,找到了寶寶排尿的規律。當寶寶發出即將排尿的訊號時,這時媽媽可以讓寶寶坐到自己的腿上,讓寶寶的身體舒適的倚靠在你的腹部,雙手應從後面兜住寶寶的屁股,分開他的雙腿讓他小便,父母們可以發出噓噓的聲音引寶寶排尿,也可以為寶寶買專用的漂亮便盆,讓寶寶坐在上面,媽媽護住就可以排尿。
-
4 # 銀花育兒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幫寶寶把尿?需要注意些什麼?
把尿是中國的傳統,有多少人是把尿長大的?請舉手!支援把尿的人士往往會覺得我們矯情。但對於我們這代越來越重視科學育兒的媽媽來說,與其說是把尿有危害,不如說是過早把尿、強迫把尿的危害,把尿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噓,快尿,寶寶最乖了,快尿溼溼”,孩子大概被把尿超過了兩分鐘,終於不耐煩了。把尿的成人也是一臉的苦笑。
寶寶的括約肌一般要到3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在這之前孩子並沒有能力完全自我控制排尿排便。如果孩子在一歲前就訓練大小便,容易影響括約肌的發育,同時讓他形成“被把尿才需要尿”的習慣,即使真有尿也強憋著,分不清到底是該尿還是不尿。反而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入廁訓練。
我表姐家的人,是傳統把尿的支持者,他們家人看到我家孩子會走路了還穿著尿不溼,就說“孩子這樣捂著多難受”,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帶著孩子到她家去了,人家是為了你家孩子好,而你還總不改,是不是不識好歹。
孩子自己大小便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頻繁給孩子把尿,不僅讓成人緊張,也會讓孩子難受,孩子沒有需要的時候,強迫把尿把便,大人著急寶寶也抗拒,讓孩子頻繁用力掙特別容易造成脫肛、肛裂,長此以往甚至引發心理障礙,使排便更困難。
如果想給孩子把尿,請遵循不過早、不誘導、不強迫三大原則。
不過早:有少部分人甚至在月子裡就給寶寶把尿,這時候的寶寶都在睡眠,頻繁把尿勢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影響孩子的生長。15個月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白天脫掉尿不溼,但寶寶睡覺或外出時穿。
不誘導:當寶寶不尿時,有的家長會誘導孩尿,我們尿一下,尿給小公雞喝,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想尿,只是因為成人自己擔心孩子尿褲子,而頻繁誘導孩子。
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是件自然而然的過程,一般當寶寶自己主動不願意再穿尿不溼時,可以逐步進行入廁訓練了,但這個時間通常發生在1歲半以後。
同時可以給寶寶提前看一些關於入廁訓練的繪本,模仿是寶寶的天性,寶寶理解了尿尿拉粑粑怎麼做,當我們進行訓練時也會更便利。
回覆列表
不推薦把屎把尿哦,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一歲半以前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對排尿中樞的控制力較弱,對排洩肌的控制也不成熟。但等寶寶在1歲半到兩歲時,身體對膀胱和肛門組織的控制力趨於成熟,寶寶也會自發的有自己獨立上廁所的意識,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段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