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很多詩詞都是寫友人偶遇,這種偶遇的可能性大麼,有哪些原因可以促成這種偶遇?
12
回覆列表
  • 1 # 那些年最美的過往

    還是有這種可能性的。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一是移動的速度慢,另外一個是群體行動的方式居多,所以增加了偶遇的機率。

  • 2 # 雲淡滿天青

    古代詩人友人間偶遇可能性大又小。

    一,詩人是讀書人,大多數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師出名門。天下名校就那麼幾家,天下名師寥寥無幾。師出同門的偶遇很常見。

    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人學有所成,要遠行遊學。結交學友,拜訪名師,遊歷山川,增長見識。期間大家聚在一起吟詩作對,詩詞歌賦。偶遇友人機率很大。

    三,“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皇家”。學術大成,就要科舉高考,金榜題名。天子門生,同科之誼,同朝為官,你的交際範圍又大了很多。

    四,古代交通極其不發達,當官讀書人詩人大多都生活在城市裡,除非工作調動,直到告老還鄉那天。同門,同學,同鄉,同袍,來了這座城市,必定上門拜訪。

    五,名氣越大的讀書人,詩人,慕名而來的友人越多,他們的詩作經過學子們的傳抄,傳播得越遠,然後名聲又越來越大,拜訪的人就越多。

    有看官會問,那他們偶遇可能性那麼大,像鄰居串門一樣,還寫個P詩,無病呻吟。

    詩人的交際圈看似大其實也小,首先有錢讀書的人少,學有所成的人更少了,跟他臭味相投的友人更更少,值得為他們作詩的友人更更更少了。圈子那麼小,世界那麼大,茫茫人海中,他鄉遇故知,何等欣喜。

    詩人感懷心事,悲喜交加,偉大的詩作往往誕生於此。“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 3 # 林青木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古不變的道理。偶遇,奇遇不是沒可能的,只是當今世界交通發達,人的流動性強,不像古人,常年蝸居在自己家鄉範圍之內,很少去外面走動,所以出了門看到什麼都新鮮,遇到投緣的人動不動就吟詩作對,交朋結友,桃園結義。而現代人絕大部分人為了生活四處奔波,來去匆匆,對人,對事早就不在有多大的新鮮感了,再有現代網路這麼發達,不出門就能交朋結友,吟詩作對。因此我認為現代人寫偶遇的詩詞的可能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起俄羅斯,你的第一反應是出國留學還是旅行?是著名的芭蕾舞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