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地刻畫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的音容笑貌、喜怒悲樂。奶奶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因為年輕縴夫的無理,她大打出手,趕得縴夫紛紛落水。她那剛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濟的性格,透出了莊稼人的凜然正氣。這種女中豪傑的形象,與《水滸》中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爺爺何大學問的外號帶有戲謔的性質。他貌似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鬆,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於講故事,想象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何大學問”的外號。而為了和這一外號相稱,他還真穿起了長衫,說話也咬文嚼字起來,讓人忍俊不禁。
奶奶:“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嗓門也亮堂,罵起人來,方圓二三十里,敢說找不出能夠招架幾個回合的敵手。一丈青大娘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掄圓了”“扇過去”充分寫出了奶奶的怒氣和力氣,潑辣無比的性格躍然紙上)
“一丈青大娘折斷了一棵碗口粗細的河柳,帶著呼呼風聲揮舞起來,把這幾個縴夫掃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
爺爺:“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
“他這個人,不知道錢是好的,夥友們有誰家揭不開鍋,沿路上遇見老、弱、病、殘,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給多少,也不點數兒;所以出一趟口外掙來的腳錢。到不了家就花個精光。”
小說的語言運用非常有特色。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時,一方面,作者採用了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並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押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如:“何滿子的爺爺,官諱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號,北運河兩岸,佔北口內外,在賣力氣走江湖的人們中間,那可真是叫得山響。”句中“官諱”是書面語,“叫得山響”是民間口語,二者結合給小說增添了幽默詼諧色彩。 首先,從人物形象來說,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這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乃至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小說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佔北口等傳奇筆墨正是典型的佔典傳統的繼承。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說的結構得《水滸》神韻,即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後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人物串聯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中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總之。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是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作者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地刻畫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的音容笑貌、喜怒悲樂。奶奶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因為年輕縴夫的無理,她大打出手,趕得縴夫紛紛落水。她那剛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濟的性格,透出了莊稼人的凜然正氣。這種女中豪傑的形象,與《水滸》中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爺爺何大學問的外號帶有戲謔的性質。他貌似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鬆,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於講故事,想象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何大學問”的外號。而為了和這一外號相稱,他還真穿起了長衫,說話也咬文嚼字起來,讓人忍俊不禁。
奶奶:“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嗓門也亮堂,罵起人來,方圓二三十里,敢說找不出能夠招架幾個回合的敵手。一丈青大娘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掄圓了”“扇過去”充分寫出了奶奶的怒氣和力氣,潑辣無比的性格躍然紙上)
“一丈青大娘折斷了一棵碗口粗細的河柳,帶著呼呼風聲揮舞起來,把這幾個縴夫掃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
爺爺:“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
“他這個人,不知道錢是好的,夥友們有誰家揭不開鍋,沿路上遇見老、弱、病、殘,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給多少,也不點數兒;所以出一趟口外掙來的腳錢。到不了家就花個精光。”
小說的語言運用非常有特色。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時,一方面,作者採用了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並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押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如:“何滿子的爺爺,官諱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號,北運河兩岸,佔北口內外,在賣力氣走江湖的人們中間,那可真是叫得山響。”句中“官諱”是書面語,“叫得山響”是民間口語,二者結合給小說增添了幽默詼諧色彩。 首先,從人物形象來說,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這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乃至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小說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佔北口等傳奇筆墨正是典型的佔典傳統的繼承。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說的結構得《水滸》神韻,即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後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人物串聯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中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總之。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是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