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艾山山

    心流的時空關係。最早時期用於構字法,後來用於原巫的猜想人與時空關係,到孔子攥辭傳後陷入後巫神棍主義混亂疊加無序。

  • 2 # 唐壁虎

    連山,歸藏,周易,都是易經的一種,易是講變化更迭,興衰成敗,講萬事萬物從無到有從生到死如何演變!是一本大道簡樸的哲學書籍

  • 3 # 掛在明堂射古今

    看這個問題,我又想到了《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在第七章《孔子數學論》中作者提出“《易》之源是出於中華古天文歷律規律的。”作者還引用多位學者的觀點“如趙定理先生說:‘我認為《易》的源頭,本為古曆法所得到的自然規律。’黎子耀先生說:‘《易經》之作模仿曆法’,‘《易經》出自天文曆法家之手,曆法研究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關係’,‘《易經》的筮佔,屬於月佔法,故以日之易月所成四象為佔,反映曆法家以日之易月所成四象定時制歷。’張漢先生也認為,太陰、月亮、地球‘三個天體是組成《周易》的基數,中國古代天文學是中國古代人文學的外衣,不懂古代天文學,就不能高談古代哲學史,就不會明白《周易》。’張今先生認為,伏羲八卦主要是應用於曆法,是八月太陽曆,《易經》卦序是古陰陽曆曆法的規律。沈文基先生認為,‘《周易》筮法算之於數,識之於象,乃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九宮歷演算法。’李文炳等人也認為‘河圖來源於天文。’因此,我說《周易》是一部天學書。”

    這些引用的觀點都出自出版社公開表的學術專著,作者還提出自己的研究觀點“《連山》《歸藏》《周易》三《易》均屬古代曆法。《連山》即‘夏道’之‘夏時’之曆法,從《夏小正》知夏代曆法年首在寅,寅連屬於後天八卦圖中的艮卦,艮象山,故曰《連山》的。《歸藏》首坤,即‘殷陰陽之書’,是商代的歷法,商代曆法有‘建未’之說,未連屬於後天八卦的坤卦,故曰《歸藏》。”

    再聯絡作者引用學者的還有他對《周易》的觀點,可以看出《易經》《周易》都是古人對天文學的認識。再透過顧炎武說的“上古三代,人人皆知天文”看,就可以很好的認識《易經》《周易》是研究什麼的了。

    再看這本書的第三章《孔子觀天——天道論》作者說的“我們還證明了太極圖也是來源於日月運動的軌跡,所以由伏羲八卦方點陣圖生成的伏羲六十四卦圓圖和太極圖組配成的太極八卦圖就更能顯示出日月運動規律了。而日月運動是制定曆法的基礎,所以伏羲六十四卦圓圖實際上就是一種古老的卦歷,這種古老卦歷顯示的是一種古老的十月太陽曆。”

    從這本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看,可以看出作者說明《易經》《周易》都是古人對天文學的認識,我覺得這也是古人的生產需要分不開的。

    也可以說,人類的所有文明都是透過對天文曆法的認識來認識世界的,如古埃及人對天狼星的認識,還有《中國科學思想史》透過對仰韶文化發現看,來說明華人對二十八星宿的認識要比巴比倫人早。

    這些年買了好幾本從科學技術角度對《易經》的研究,如中國華僑出版社的《周易與曆法——週期迴圈的奧秘》,這位作者還有一本《周易與漢字》,在《周易與曆法》中作者還論述了“波浪理論與《周易》之關係”和“《周易》與江恩理論之關係”。

    瀋陽出版社的《易學與科技》論述了《易學中的科學原理》、《易學的符號學特徵》、《易學與傳統科學》、《易學與近代科學》、《易學與後現代科學》。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還有《周易·科學·21世紀中國》。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洛書·宇宙模式圖論》。還有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博士,英國Sussex技術學院博士焦蔚芳的著作《周易宇宙代數學》和《周易宇宙物理學》。

    在《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還介紹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焦蔚芳的著作《河洛易數學體系——周易宇宙代數學》、《河洛易物理體系——周易宇宙物理學》。

    作者說“一談起邏輯學,就說那是西方哲學,中國沒有邏輯學。即便有人說中國有邏輯學,也認為只是語言邏輯學,沒有數理邏輯學。是這樣嗎?不是的。河圖、洛書就是陣列成的圖,其中含有中國的數理邏輯學。美藉華人焦蔚芳博士就以河洛數理邏輯學為指導,建立了《河洛易數學體系》和《河洛易物理體系》,獲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古人在河洛數理邏輯指導下建構了先天八卦方點陣圖模型。

    在這些書中還有他們引用的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一顆新行星的預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太極太玄體系——普適規律的易學探奧》。

    從這些學者的研究中,我覺得可以讓我們瞭解學者們是怎麼研究易經的,看了這些書,我覺得應當對《易經》有深入的理解,特別是學者們提出的科學易還有自然國學角度去理解《易經》。

    這對我們全面認識《易經》是大有裨益的。

  • 4 # 嘉會天下

    《易經》即《周易》,《史記•周本記》言周文王“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後孔子加以整理而成《易經》,漢時列入太學,後為“十三經”之首,向為人文社科學者治學之基。很簡單,春秋戰國講究占卜,諸子百家以易說理,不通《易經》,文不可解,義不可通。而且成為儒家經書之後,漢唐清註疏較多,也為研究詞義、訓詁古籍提供了便利。

    《易經》分為《序卦》《說卦》《雜卦》等篇章,主要闡釋易理、六十四卦卦辭及其卦象。有古文基礎,並不難讀,也並不神秘。毫無疑問,《易經》為周時占卜經驗的總經。但能否占卜呢?需要說明的是,《易經》並不載占卜之法,且周人筮法早已失傳,故《梅花易數》等筮法,包括明清以後批八字、六爻、奇門遁等,皆與《易經》無關。因為周人怎麼起卦,怎麼解卦,後人無法得知。

    再說,即使周太史復活,傳下筮法、解法,靈不靈呢?可以肯定的是,那是瞎蒙,因為科學發展的今天,很多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都可做出精準計算,比如導彈軌跡、物理構造、化學反應、經濟模型等等。

    筮、占卜,或稱數術,俗稱算命,其實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搞法,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秦漢出土很多筒帛,筮法也各不相同。

    但現代算命的,都愛掛個《周易》的招牌,其實他們是研究看相看風水批八字搖銅錢卦的,與《易經》沒什麼關係。如果是斂財為生,就淪落為殘疾人糊嘴的營生。如果人生有惑,可諮詢社會賢達甚至心理醫生。如果自娛自樂,淺嘗輒止即可,畢竟科學存在的地方,沒有迷信的空間!

    弱者信命,強者信運。禍者福之機,兇者吉之端,趨利避害是人之共性,但恐怕也會錯過很多機遇!

  • 5 # 寶樹光茂

    探討“迷信”的外殼、研究“哲理”的核心、、、、、、

    “河出圖、洛出書”。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祥瑞”之兆。如同麒麟和鳳凰鳥出現一樣、視之為“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治世徵兆。

    傳說古遠時代,黃河邊上出現了一匹神奇的“龍馬”,還從河中托出一塊玉板給伏羲。這塊玉板就是“河圖”。伏羲就是根據它推演出了“八卦圖”。

    文王則據此寫出了“周易”。其實河圖與洛書分別是中國古代的天文與地理方點陣圖、是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河圖、洛書的神秘世界直到現在我們仍沒有完全揭開,還有待更深的考證。

    在古代研究《易經》的最要是“象數”與“義理”。因為象和數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即象是形狀,數是數目和計算。

    《易象》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狀。

    《易數》也有三層的含義,一是表示一卦中各爻屬性的數,二是表示爻位順序的數,三是表示占筮求卦方法。

    象數學注重於對《易經》的卦象、卦變的研究、以其理解的道理而推道人事的吉凶。

    義理學則注重發掘《易經》的卦名,卦爻辭和卦爻象中所蘊含的意義和道理、、、。

  • 6 # 太愚

    解析《易經》要注意的問題

    用一句話來概括,《易經》(《周易》)是用周易模型來抽象概念,並將這些概念形成文字,用來解釋一切,此所謂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

    《周易》的主體內容包括《卦辭》《爻辭》《象辭》《彖辭》,在此統稱為《易經》,其他內容統稱《十翼》(《象辭》《彖辭》納入《易經》,但為方便起見,《十翼》名稱不變)。《十翼》的主要作用是介紹《易經》的演繹原理。

    一,要非常重視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

    八卦被賦予了多層概念,歸納起來有:

    1,數的概念。如周易模型所示,艮一,兌二;坎三,離四;巽六,震七;坤八,乾九。

    坤卦代替五數(五鬼),乾卦代替十數。

    2,人倫概念。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子,巽為長女;坎為中子,離為中女;艮為少子,兌為少女。

    在文字演繹中,坎為子,離為女。

    3,自然概念。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4,五行概念。乾、兌屬金,其色為白;坤、艮屬土,坤卦之色為黃;震、巽屬木,震卦之色為青,巽卦之色為碧;坎屬水,其色為黑;離屬火,其色為赤。

    5,方位概念。

    l)震為東,兌為西,坎為北,離為南;乾為西北,坤為西南,巽為東南,艮為東北。

    2)乾為上,兌為下,坤為下。

    3)震為右,兌為右。

    6,四季和時間概念。特別提出,離為日(太陽),坎為月(月亮)。其他詳見周易模型。

    7,政治性概念。乾為王,為君子,坤為後。等等。

    8,抽象性概念。

    1)乾為大,兌為小。

    2)乾為剛,巽為柔,坤為順,為方,離為明。

    3)乾為始,為終。

    4)坤為厚,為載。等等。

    7,特指概念。

    l)乾為大人,艮為小人。

    2)艮為往,坤為來。

    3)乾為內,坤為外(源於天盤是內盤,地盤是外盤)。等等。

    9,星象概念。星象與八卦的對應關係詳見周易模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星象概念與物象概念可透過卦位關係作轉換。例如,角宿位於巽宮,而畜類一般有兩個角,兌卦之數為二,又兌為羊有兩角,圖1得巽兌相蕩,故角這個概念一般用來指兌卦。

    10,其他物象概念。諸如巽為股,艮為手,等等,詳見《說卦傳》第十一章。

    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周易模型是破解周易之謎的總鑰匙,那麼,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就是周易的敲門磚,同時是漢文字的裝配構件。可以這麼說,僥倖復原了周易模型,若忽視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周易》依然無解,漢文字也無解。過去,周易研究陷於陰陽五行和用純文字註釋《周易》,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得不到重視,這就成為周易之謎遲遲無法破解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透過舉例以證概念與八卦對應關係的重要性。

    例1,雷天大壯卦三爻有云“羸其角”,而四爻卻說“藩決不羸”,這是用表象羸的離卦(《說卦傳》第十一章:“離為羸”)和表象角的兌卦發生相蕩關係以表象羸其角,以表象羸的離卦和表象角的兌卦處於對宮關係以表象不羸(具體解釋詳下)。

    例2,反字。這個字是圖5天盤乾卦居於地盤乾卦的對宮演繹出來的,其中,乾卦的天干為乙,反寫為廠,地盤乾卦為又,故圖5的兩個乾卦進行概念組合,演繹出反字(以表天盤乾卦居於地盤乾卦的反位)。若拋棄乾卦的上述這些概念,反字如何造得出來。

    例3,正字,從一止,這是乾卦(天也道也一也)與艮卦(艮為止)發生相蕩或相對演繹出來的文字。

    例4,坤字,從土申。以圖1的天盤坤卦為土,地盤坤卦的地支為申,二者進行概念組合,是為坤。

    例5,畺字,圖2得乾坤相蕩,乾為十,坤為口,是為田;圖3得乾、坤相對,是為田;乾卦的簡象為三,故畺。

    例6,威字,從戌女,這是乾卦和離卦發生相蕩或相對演繹出來的字,例如圖4得乾離相蕩,乾卦地支為戌,離為女,是以威。

    由上述這些例子可知,《周易》開列出八卦和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不齊全),不是可有可無的,若撇開這些概念,《周易》就無解,中國的文字也無解——當然,死抱邵雍的“先天八卦”大腿不放的大師們,大可把當年編寫《周易》的人視為神經錯亂,他們把那些多餘的概念胡亂寫入書中,目的是專門為難後來的大師們的。

    懂得了八卦與物象(概念)對應關係的重要性,就要把這種關係熟記於心,這樣,當你看到一個文字時,就能夠自然地把構成這個文字的偏旁部首與八卦聯絡起來,諸如,白是指乾卦或兌卦,己是指離卦,七是指震卦,等等。這樣,對於理解《周易》大有幫助。比如說“柔進而上行”,柔是指巽卦,其進,是指天盤巽卦隨天盤旋轉而行;上是指乾卦,上行是指天盤乾卦執行(由於“上”又用為動詞,故“上行”又可指天盤順旋使某卦往上行)。

    二,乾-兌(乾·兌)組合和坤-艮組合在抽象概念和演繹文字中的重要作用

    1,乾-兌(乾·兌)組合和坤-艮組合的概念

    天盤乾卦和兌卦相對,稱為乾-兌組合。

    地盤乾卦和兌卦相鄰,稱為乾·兌組合。

    天盤(地盤)坤卦和艮卦相對,稱為坤-艮組合。

    乾卦是最大的陽卦,兌卦是最小的陰卦,所以,乾-兌(乾·兌)組合是用最大的陽卦和最小的陰卦配對。

    坤卦是最大的陰卦,艮卦是最小的陽卦,所以,坤-艮組合是用最大的陰卦和最小的陽卦配對。

    2,乾-兌(乾·兌)組合和坤-艮組合的共性

    乾為天,天為道(道是天盤產生的概念),道為一(l);兌為二,則乾-兌(乾·兌)組合表現為“二+一”的組合;艮為一,坤為八,八字為二畫,故坤-艮組合也是表現為“二+一”的組合。

    兩個組合的共性表現為二者能夠抽象為相同的符號。例如,以乾為l,兌為二寫為八,則乾-兌(乾·兌)組合可抽象為“小”字,以表兌卦是小卦。以艮為l,坤為八,則坤-艮組合可抽象為“小”字,以表艮卦是小卦。

    3,在抽象概念中,乾-兌(乾·兌)組合為主,坤-艮組合為輔。漢文字的許多字根,都是用這幾個組合來抽象的,而《周易》之中的許多概念也要用這些組合來表象和演繹(要用許多手寫字元才能解釋清楚,故不詳述)。

    三,特定的卦象和某些特定的概念存在對應關係

    《周易》之中有許多特定概念,諸如“元亨利貞”“有無”“悔”“咎”,等等。這些概念都是由基本卦象或連山象抽象出來的,而其中的一些概念,存在特定的對應卦象。舉例。

    例如,有字,篆文從又從月。乾為又,坎為月,則乾卦和坎卦發生相蕩或相對,是為有,這樣的基本卦象就有圖2、圖3,圖6、圖7。

    例如,“無”的概念。既然乾卦和坎卦發生相蕩或相對錶象“有”的概念,那麼,乾卦和坎卦之間不發生相蕩或相對,就表象“無”,這樣的基本卦象就有圖4、圖5,圖8、圖1,比如,圖8得乾震相蕩就稱為天雷“無”妄。

    為什麼把乾卦和坎卦相蕩或相對用來表象“有”?乾卦和坎卦相蕩或相對,是天空中掛著月亮之象,是以為有。圖4、圖5和圖8、圖1,表象天空中什麼都沒有(連月亮都沒有),是為空,空者無也。

    四,卦義決定爻義

    前文已介紹過這個內容,再重複一次。

    卦義是指重卦所蘊的內涵,例如,澤風大過卦,其義是指大卦(大者,乾卦)越過,這是卦義,是大前提。這個大前提決定該卦《爻辭》的內容。換句話來說,重卦的《爻辭》的內容不是隨機的,它必須與卦義相貼切,——否則,周易的八個基本卦象及其所組成的連山象,能夠演繹所有漢文字,這樣豈不是用某個重卦的卦象就可以演繹出一篇批判孔老二的文章了,但這樣的文章顯然就與卦義無關了。舉例。

    雷地豫卦二爻雲,“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畫也,即界畫,引申為界限,限於。因此有人就把“介於石”翻譯為“處於兩石之間”,這就脫離了卦義。豫是指享樂,“介於石”當與享樂有關,故整句話應當翻譯為“玩石限於娛樂,不作為終生的追求。貞卜吉利”。這樣就與卦義相吻合。

    五,《爻辭》的翻譯要考慮前後意義的連貫性

    《爻辭》是用歸藏演繹原理抽象和演繹出來的概念和文字的堆砌,因此,只有把歸藏演繹原理搞懂,才能解析《爻辭》(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初爻是這樣說,而二爻三爻諸爻卻是那樣說)。

    懂得歸藏演繹原理之後,要注意的是,有些卦的《爻辭》,是透過抽象概念和演繹文字的方式,演繹出一個故事來闡明某些道理(以達到解釋概念的目的),這樣,在翻譯時就要注意前後意思的連貫性。以雷天大壯卦三爻至上爻為例。

    六,必須掌握八卦概念的“轉代”在演繹文字中的應用方法,才能準確解析文字

    準確理解《易經》必須建立在精準解析文字的基礎上。要精準解析文字,則要掌握“轉代”的概念。

    八卦概念的“轉代”與許慎所謂“六書”的的轉註、假借是不同的概念。比如說,剝字從錄,乃是轉註或假借祿的概念,以祿者可剝奪來喻剝的概念。“轉代”則是指文字之中與八卦概念相對應的偏旁部首,不直接反映這個卦的字根的本義,而轉指這個卦的第二或第三層的對應概念。透過舉例加以說明。

    例1。空字從穴從工,巽為工,所以,空字從工,表巽卦。但是,“工”字用在這裡,不是指工作、工人。巽為風,故工字在此“轉代”風的概念。風者氣也無蹤影也,家中只有風,故空。若撇開八卦的轉代概念,何以為空!

    為什麼要用“轉代”關係來造字?

    第一,“轉代”八卦的對應概念可以簡化文字的偏旁部首和筆畫。八卦的對應概念往往被抽象為字根,而文字是由字根構成的,故用轉代關係來指代八卦的某個對應概念以賦予字義,可以減少文字的筆畫。比如說,空字從工而不從風,工字就是字根,用工字轉代風的概念,就達到了簡化文字的目的。

    第二,一些具有多種含義的文字,惟有透過“轉代”關係才能達到賦予多重字義的目的。舉例。

    例3。安字。如前文所述,安字從女表離卦。其一,女為卑為下,下為地,故家在地上謂之安,安置是也。其二,女為離卦是天之位,故家得天佑謂之安,平安是也。其三,安字又表女子待字閨中,安靜是也。如此複雜的含義,從一個女字就搞定,妙哉也者!

    例4。吝字,從文口。坤為文,兌為口。所以,坤卦和兌卦發生相蕩或相對,二者進行概念組合,演繹出吝字。從口,表兌卦,轉代小的概念。這是以身上長有小黑點(痣)以釋吝的概念——小毛病、小麻煩、小煩惱是也。又文為坤為女人,兌為最小的陰卦,故吝字蘊小女人的概念,是為吝嗇。

    所以,要精準解析漢文字的字義,必須掌握“轉代”的應用方法,而這就需要熟練掌握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

  • 7 # 愛易理愛國客家人乙乙

    周易研究者,如果不是以從事算命占卜為業者,其他的人都是為周易而浪費一生時間精力。我所知道的什麼周易專家大師,其一生都一事無成,有成者反而是把周易當作預測技術,為人算命為人占卜,有這方面有所建樹,但就我所知,真正用心去研究周易者,沒有一個大學者去研究占卜,他們都研究那些什麼數啊,爻辭啊,為之浪費一生,最後呢,出一兩本書,正而八經地淺譯一下爻辭的意義。就這樣交待了一生。真正把周易當占卜的,一個人也沒有。而在占卜方面取得成績的人,都不是大學家而是在民間為了謀生又對周易感興趣者,這些人不是本科出身,這一部分人是真正把周易的價值體現出來的人。那些把周易當天書,一生就掉進那個圓圈裡面去了。

  • 8 # 艾山山

    心流的時空關係。最早時期用於構字法,後來用於原巫的猜想人與時空關係,到孔子攥辭傳後陷入後巫神棍主義混亂疊加無序。

  • 9 # 唐壁虎

    連山,歸藏,周易,都是易經的一種,易是講變化更迭,興衰成敗,講萬事萬物從無到有從生到死如何演變!是一本大道簡樸的哲學書籍

  • 10 # 掛在明堂射古今

    看這個問題,我又想到了《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在第七章《孔子數學論》中作者提出“《易》之源是出於中華古天文歷律規律的。”作者還引用多位學者的觀點“如趙定理先生說:‘我認為《易》的源頭,本為古曆法所得到的自然規律。’黎子耀先生說:‘《易經》之作模仿曆法’,‘《易經》出自天文曆法家之手,曆法研究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關係’,‘《易經》的筮佔,屬於月佔法,故以日之易月所成四象為佔,反映曆法家以日之易月所成四象定時制歷。’張漢先生也認為,太陰、月亮、地球‘三個天體是組成《周易》的基數,中國古代天文學是中國古代人文學的外衣,不懂古代天文學,就不能高談古代哲學史,就不會明白《周易》。’張今先生認為,伏羲八卦主要是應用於曆法,是八月太陽曆,《易經》卦序是古陰陽曆曆法的規律。沈文基先生認為,‘《周易》筮法算之於數,識之於象,乃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九宮歷演算法。’李文炳等人也認為‘河圖來源於天文。’因此,我說《周易》是一部天學書。”

    這些引用的觀點都出自出版社公開表的學術專著,作者還提出自己的研究觀點“《連山》《歸藏》《周易》三《易》均屬古代曆法。《連山》即‘夏道’之‘夏時’之曆法,從《夏小正》知夏代曆法年首在寅,寅連屬於後天八卦圖中的艮卦,艮象山,故曰《連山》的。《歸藏》首坤,即‘殷陰陽之書’,是商代的歷法,商代曆法有‘建未’之說,未連屬於後天八卦的坤卦,故曰《歸藏》。”

    再聯絡作者引用學者的還有他對《周易》的觀點,可以看出《易經》《周易》都是古人對天文學的認識。再透過顧炎武說的“上古三代,人人皆知天文”看,就可以很好的認識《易經》《周易》是研究什麼的了。

    再看這本書的第三章《孔子觀天——天道論》作者說的“我們還證明了太極圖也是來源於日月運動的軌跡,所以由伏羲八卦方點陣圖生成的伏羲六十四卦圓圖和太極圖組配成的太極八卦圖就更能顯示出日月運動規律了。而日月運動是制定曆法的基礎,所以伏羲六十四卦圓圖實際上就是一種古老的卦歷,這種古老卦歷顯示的是一種古老的十月太陽曆。”

    從這本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看,可以看出作者說明《易經》《周易》都是古人對天文學的認識,我覺得這也是古人的生產需要分不開的。

    也可以說,人類的所有文明都是透過對天文曆法的認識來認識世界的,如古埃及人對天狼星的認識,還有《中國科學思想史》透過對仰韶文化發現看,來說明華人對二十八星宿的認識要比巴比倫人早。

    這些年買了好幾本從科學技術角度對《易經》的研究,如中國華僑出版社的《周易與曆法——週期迴圈的奧秘》,這位作者還有一本《周易與漢字》,在《周易與曆法》中作者還論述了“波浪理論與《周易》之關係”和“《周易》與江恩理論之關係”。

    瀋陽出版社的《易學與科技》論述了《易學中的科學原理》、《易學的符號學特徵》、《易學與傳統科學》、《易學與近代科學》、《易學與後現代科學》。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還有《周易·科學·21世紀中國》。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洛書·宇宙模式圖論》。還有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博士,英國Sussex技術學院博士焦蔚芳的著作《周易宇宙代數學》和《周易宇宙物理學》。

    在《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還介紹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焦蔚芳的著作《河洛易數學體系——周易宇宙代數學》、《河洛易物理體系——周易宇宙物理學》。

    作者說“一談起邏輯學,就說那是西方哲學,中國沒有邏輯學。即便有人說中國有邏輯學,也認為只是語言邏輯學,沒有數理邏輯學。是這樣嗎?不是的。河圖、洛書就是陣列成的圖,其中含有中國的數理邏輯學。美藉華人焦蔚芳博士就以河洛數理邏輯學為指導,建立了《河洛易數學體系》和《河洛易物理體系》,獲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古人在河洛數理邏輯指導下建構了先天八卦方點陣圖模型。

    在這些書中還有他們引用的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一顆新行星的預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太極太玄體系——普適規律的易學探奧》。

    從這些學者的研究中,我覺得可以讓我們瞭解學者們是怎麼研究易經的,看了這些書,我覺得應當對《易經》有深入的理解,特別是學者們提出的科學易還有自然國學角度去理解《易經》。

    這對我們全面認識《易經》是大有裨益的。

  • 11 # 嘉會天下

    《易經》即《周易》,《史記•周本記》言周文王“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後孔子加以整理而成《易經》,漢時列入太學,後為“十三經”之首,向為人文社科學者治學之基。很簡單,春秋戰國講究占卜,諸子百家以易說理,不通《易經》,文不可解,義不可通。而且成為儒家經書之後,漢唐清註疏較多,也為研究詞義、訓詁古籍提供了便利。

    《易經》分為《序卦》《說卦》《雜卦》等篇章,主要闡釋易理、六十四卦卦辭及其卦象。有古文基礎,並不難讀,也並不神秘。毫無疑問,《易經》為周時占卜經驗的總經。但能否占卜呢?需要說明的是,《易經》並不載占卜之法,且周人筮法早已失傳,故《梅花易數》等筮法,包括明清以後批八字、六爻、奇門遁等,皆與《易經》無關。因為周人怎麼起卦,怎麼解卦,後人無法得知。

    再說,即使周太史復活,傳下筮法、解法,靈不靈呢?可以肯定的是,那是瞎蒙,因為科學發展的今天,很多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都可做出精準計算,比如導彈軌跡、物理構造、化學反應、經濟模型等等。

    筮、占卜,或稱數術,俗稱算命,其實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搞法,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秦漢出土很多筒帛,筮法也各不相同。

    但現代算命的,都愛掛個《周易》的招牌,其實他們是研究看相看風水批八字搖銅錢卦的,與《易經》沒什麼關係。如果是斂財為生,就淪落為殘疾人糊嘴的營生。如果人生有惑,可諮詢社會賢達甚至心理醫生。如果自娛自樂,淺嘗輒止即可,畢竟科學存在的地方,沒有迷信的空間!

    弱者信命,強者信運。禍者福之機,兇者吉之端,趨利避害是人之共性,但恐怕也會錯過很多機遇!

  • 12 # 寶樹光茂

    探討“迷信”的外殼、研究“哲理”的核心、、、、、、

    “河出圖、洛出書”。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祥瑞”之兆。如同麒麟和鳳凰鳥出現一樣、視之為“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治世徵兆。

    傳說古遠時代,黃河邊上出現了一匹神奇的“龍馬”,還從河中托出一塊玉板給伏羲。這塊玉板就是“河圖”。伏羲就是根據它推演出了“八卦圖”。

    文王則據此寫出了“周易”。其實河圖與洛書分別是中國古代的天文與地理方點陣圖、是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河圖、洛書的神秘世界直到現在我們仍沒有完全揭開,還有待更深的考證。

    在古代研究《易經》的最要是“象數”與“義理”。因為象和數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即象是形狀,數是數目和計算。

    《易象》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狀。

    《易數》也有三層的含義,一是表示一卦中各爻屬性的數,二是表示爻位順序的數,三是表示占筮求卦方法。

    象數學注重於對《易經》的卦象、卦變的研究、以其理解的道理而推道人事的吉凶。

    義理學則注重發掘《易經》的卦名,卦爻辭和卦爻象中所蘊含的意義和道理、、、。

  • 13 # 太愚

    解析《易經》要注意的問題

    用一句話來概括,《易經》(《周易》)是用周易模型來抽象概念,並將這些概念形成文字,用來解釋一切,此所謂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

    《周易》的主體內容包括《卦辭》《爻辭》《象辭》《彖辭》,在此統稱為《易經》,其他內容統稱《十翼》(《象辭》《彖辭》納入《易經》,但為方便起見,《十翼》名稱不變)。《十翼》的主要作用是介紹《易經》的演繹原理。

    一,要非常重視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

    八卦被賦予了多層概念,歸納起來有:

    1,數的概念。如周易模型所示,艮一,兌二;坎三,離四;巽六,震七;坤八,乾九。

    坤卦代替五數(五鬼),乾卦代替十數。

    2,人倫概念。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子,巽為長女;坎為中子,離為中女;艮為少子,兌為少女。

    在文字演繹中,坎為子,離為女。

    3,自然概念。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4,五行概念。乾、兌屬金,其色為白;坤、艮屬土,坤卦之色為黃;震、巽屬木,震卦之色為青,巽卦之色為碧;坎屬水,其色為黑;離屬火,其色為赤。

    5,方位概念。

    l)震為東,兌為西,坎為北,離為南;乾為西北,坤為西南,巽為東南,艮為東北。

    2)乾為上,兌為下,坤為下。

    3)震為右,兌為右。

    6,四季和時間概念。特別提出,離為日(太陽),坎為月(月亮)。其他詳見周易模型。

    7,政治性概念。乾為王,為君子,坤為後。等等。

    8,抽象性概念。

    1)乾為大,兌為小。

    2)乾為剛,巽為柔,坤為順,為方,離為明。

    3)乾為始,為終。

    4)坤為厚,為載。等等。

    7,特指概念。

    l)乾為大人,艮為小人。

    2)艮為往,坤為來。

    3)乾為內,坤為外(源於天盤是內盤,地盤是外盤)。等等。

    9,星象概念。星象與八卦的對應關係詳見周易模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星象概念與物象概念可透過卦位關係作轉換。例如,角宿位於巽宮,而畜類一般有兩個角,兌卦之數為二,又兌為羊有兩角,圖1得巽兌相蕩,故角這個概念一般用來指兌卦。

    10,其他物象概念。諸如巽為股,艮為手,等等,詳見《說卦傳》第十一章。

    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周易模型是破解周易之謎的總鑰匙,那麼,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就是周易的敲門磚,同時是漢文字的裝配構件。可以這麼說,僥倖復原了周易模型,若忽視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周易》依然無解,漢文字也無解。過去,周易研究陷於陰陽五行和用純文字註釋《周易》,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得不到重視,這就成為周易之謎遲遲無法破解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透過舉例以證概念與八卦對應關係的重要性。

    例1,雷天大壯卦三爻有云“羸其角”,而四爻卻說“藩決不羸”,這是用表象羸的離卦(《說卦傳》第十一章:“離為羸”)和表象角的兌卦發生相蕩關係以表象羸其角,以表象羸的離卦和表象角的兌卦處於對宮關係以表象不羸(具體解釋詳下)。

    例2,反字。這個字是圖5天盤乾卦居於地盤乾卦的對宮演繹出來的,其中,乾卦的天干為乙,反寫為廠,地盤乾卦為又,故圖5的兩個乾卦進行概念組合,演繹出反字(以表天盤乾卦居於地盤乾卦的反位)。若拋棄乾卦的上述這些概念,反字如何造得出來。

    例3,正字,從一止,這是乾卦(天也道也一也)與艮卦(艮為止)發生相蕩或相對演繹出來的文字。

    例4,坤字,從土申。以圖1的天盤坤卦為土,地盤坤卦的地支為申,二者進行概念組合,是為坤。

    例5,畺字,圖2得乾坤相蕩,乾為十,坤為口,是為田;圖3得乾、坤相對,是為田;乾卦的簡象為三,故畺。

    例6,威字,從戌女,這是乾卦和離卦發生相蕩或相對演繹出來的字,例如圖4得乾離相蕩,乾卦地支為戌,離為女,是以威。

    由上述這些例子可知,《周易》開列出八卦和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不齊全),不是可有可無的,若撇開這些概念,《周易》就無解,中國的文字也無解——當然,死抱邵雍的“先天八卦”大腿不放的大師們,大可把當年編寫《周易》的人視為神經錯亂,他們把那些多餘的概念胡亂寫入書中,目的是專門為難後來的大師們的。

    懂得了八卦與物象(概念)對應關係的重要性,就要把這種關係熟記於心,這樣,當你看到一個文字時,就能夠自然地把構成這個文字的偏旁部首與八卦聯絡起來,諸如,白是指乾卦或兌卦,己是指離卦,七是指震卦,等等。這樣,對於理解《周易》大有幫助。比如說“柔進而上行”,柔是指巽卦,其進,是指天盤巽卦隨天盤旋轉而行;上是指乾卦,上行是指天盤乾卦執行(由於“上”又用為動詞,故“上行”又可指天盤順旋使某卦往上行)。

    二,乾-兌(乾·兌)組合和坤-艮組合在抽象概念和演繹文字中的重要作用

    1,乾-兌(乾·兌)組合和坤-艮組合的概念

    天盤乾卦和兌卦相對,稱為乾-兌組合。

    地盤乾卦和兌卦相鄰,稱為乾·兌組合。

    天盤(地盤)坤卦和艮卦相對,稱為坤-艮組合。

    乾卦是最大的陽卦,兌卦是最小的陰卦,所以,乾-兌(乾·兌)組合是用最大的陽卦和最小的陰卦配對。

    坤卦是最大的陰卦,艮卦是最小的陽卦,所以,坤-艮組合是用最大的陰卦和最小的陽卦配對。

    2,乾-兌(乾·兌)組合和坤-艮組合的共性

    乾為天,天為道(道是天盤產生的概念),道為一(l);兌為二,則乾-兌(乾·兌)組合表現為“二+一”的組合;艮為一,坤為八,八字為二畫,故坤-艮組合也是表現為“二+一”的組合。

    兩個組合的共性表現為二者能夠抽象為相同的符號。例如,以乾為l,兌為二寫為八,則乾-兌(乾·兌)組合可抽象為“小”字,以表兌卦是小卦。以艮為l,坤為八,則坤-艮組合可抽象為“小”字,以表艮卦是小卦。

    3,在抽象概念中,乾-兌(乾·兌)組合為主,坤-艮組合為輔。漢文字的許多字根,都是用這幾個組合來抽象的,而《周易》之中的許多概念也要用這些組合來表象和演繹(要用許多手寫字元才能解釋清楚,故不詳述)。

    三,特定的卦象和某些特定的概念存在對應關係

    《周易》之中有許多特定概念,諸如“元亨利貞”“有無”“悔”“咎”,等等。這些概念都是由基本卦象或連山象抽象出來的,而其中的一些概念,存在特定的對應卦象。舉例。

    例如,有字,篆文從又從月。乾為又,坎為月,則乾卦和坎卦發生相蕩或相對,是為有,這樣的基本卦象就有圖2、圖3,圖6、圖7。

    例如,“無”的概念。既然乾卦和坎卦發生相蕩或相對錶象“有”的概念,那麼,乾卦和坎卦之間不發生相蕩或相對,就表象“無”,這樣的基本卦象就有圖4、圖5,圖8、圖1,比如,圖8得乾震相蕩就稱為天雷“無”妄。

    為什麼把乾卦和坎卦相蕩或相對用來表象“有”?乾卦和坎卦相蕩或相對,是天空中掛著月亮之象,是以為有。圖4、圖5和圖8、圖1,表象天空中什麼都沒有(連月亮都沒有),是為空,空者無也。

    四,卦義決定爻義

    前文已介紹過這個內容,再重複一次。

    卦義是指重卦所蘊的內涵,例如,澤風大過卦,其義是指大卦(大者,乾卦)越過,這是卦義,是大前提。這個大前提決定該卦《爻辭》的內容。換句話來說,重卦的《爻辭》的內容不是隨機的,它必須與卦義相貼切,——否則,周易的八個基本卦象及其所組成的連山象,能夠演繹所有漢文字,這樣豈不是用某個重卦的卦象就可以演繹出一篇批判孔老二的文章了,但這樣的文章顯然就與卦義無關了。舉例。

    雷地豫卦二爻雲,“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畫也,即界畫,引申為界限,限於。因此有人就把“介於石”翻譯為“處於兩石之間”,這就脫離了卦義。豫是指享樂,“介於石”當與享樂有關,故整句話應當翻譯為“玩石限於娛樂,不作為終生的追求。貞卜吉利”。這樣就與卦義相吻合。

    五,《爻辭》的翻譯要考慮前後意義的連貫性

    《爻辭》是用歸藏演繹原理抽象和演繹出來的概念和文字的堆砌,因此,只有把歸藏演繹原理搞懂,才能解析《爻辭》(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初爻是這樣說,而二爻三爻諸爻卻是那樣說)。

    懂得歸藏演繹原理之後,要注意的是,有些卦的《爻辭》,是透過抽象概念和演繹文字的方式,演繹出一個故事來闡明某些道理(以達到解釋概念的目的),這樣,在翻譯時就要注意前後意思的連貫性。以雷天大壯卦三爻至上爻為例。

    六,必須掌握八卦概念的“轉代”在演繹文字中的應用方法,才能準確解析文字

    準確理解《易經》必須建立在精準解析文字的基礎上。要精準解析文字,則要掌握“轉代”的概念。

    八卦概念的“轉代”與許慎所謂“六書”的的轉註、假借是不同的概念。比如說,剝字從錄,乃是轉註或假借祿的概念,以祿者可剝奪來喻剝的概念。“轉代”則是指文字之中與八卦概念相對應的偏旁部首,不直接反映這個卦的字根的本義,而轉指這個卦的第二或第三層的對應概念。透過舉例加以說明。

    例1。空字從穴從工,巽為工,所以,空字從工,表巽卦。但是,“工”字用在這裡,不是指工作、工人。巽為風,故工字在此“轉代”風的概念。風者氣也無蹤影也,家中只有風,故空。若撇開八卦的轉代概念,何以為空!

    為什麼要用“轉代”關係來造字?

    第一,“轉代”八卦的對應概念可以簡化文字的偏旁部首和筆畫。八卦的對應概念往往被抽象為字根,而文字是由字根構成的,故用轉代關係來指代八卦的某個對應概念以賦予字義,可以減少文字的筆畫。比如說,空字從工而不從風,工字就是字根,用工字轉代風的概念,就達到了簡化文字的目的。

    第二,一些具有多種含義的文字,惟有透過“轉代”關係才能達到賦予多重字義的目的。舉例。

    例3。安字。如前文所述,安字從女表離卦。其一,女為卑為下,下為地,故家在地上謂之安,安置是也。其二,女為離卦是天之位,故家得天佑謂之安,平安是也。其三,安字又表女子待字閨中,安靜是也。如此複雜的含義,從一個女字就搞定,妙哉也者!

    例4。吝字,從文口。坤為文,兌為口。所以,坤卦和兌卦發生相蕩或相對,二者進行概念組合,演繹出吝字。從口,表兌卦,轉代小的概念。這是以身上長有小黑點(痣)以釋吝的概念——小毛病、小麻煩、小煩惱是也。又文為坤為女人,兌為最小的陰卦,故吝字蘊小女人的概念,是為吝嗇。

    所以,要精準解析漢文字的字義,必須掌握“轉代”的應用方法,而這就需要熟練掌握八卦與物象概念的對應關係。

  • 14 # 愛易理愛國客家人乙乙

    周易研究者,如果不是以從事算命占卜為業者,其他的人都是為周易而浪費一生時間精力。我所知道的什麼周易專家大師,其一生都一事無成,有成者反而是把周易當作預測技術,為人算命為人占卜,有這方面有所建樹,但就我所知,真正用心去研究周易者,沒有一個大學者去研究占卜,他們都研究那些什麼數啊,爻辭啊,為之浪費一生,最後呢,出一兩本書,正而八經地淺譯一下爻辭的意義。就這樣交待了一生。真正把周易當占卜的,一個人也沒有。而在占卜方面取得成績的人,都不是大學家而是在民間為了謀生又對周易感興趣者,這些人不是本科出身,這一部分人是真正把周易的價值體現出來的人。那些把周易當天書,一生就掉進那個圓圈裡面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吉思汗是戰爭罪犯,還是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