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園康養
-
2 # 普濟
準確的說,“過午不食”算不上養身方法,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可以算上“具有東方農耕文化特色的”生活習慣。有記載的,老百姓主要的餐飲時間,基本都是一日兩餐,尤其是農閒季節。就是文化物質最豐富的宋朝,也只是一部分人有一日三餐,晚餐還是象徵性的。直到解放後,蘇聯老大哥熱心,看不下去,強烈建議要一日三餐,於是,有了新的飲食習慣,延續至今。
最早的“過午不食”提法,是釋迦牟尼佛祖定的規矩。那時還沒有堂皇莊嚴的廟宇,一眾信徒在郊區竹林裡,結廬而居,遠離人家,又不開伙。每天早起功課以後,九點左右結伴去駐地人家,化緣飯食。一天之內,僅此一頓飯,還不一定能夠吃飽。
晚飯不吃,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但是要注意掌握三點:①不論一天吃多少頓飯,總體的營養攝取和付出要相對平衡。晚飯不吃,早、午兩頓飯的營養要足夠一天的消耗;②夜間工作量大或經常要熬夜的人,最好吃晚飯;③即便是晚飯不吃,最好的要有水果、牛奶什麼的墊吧墊吧,提防胃壁摩擦出問題。
-
3 #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目前各路專家眾說紛紜,各說各有理,都不知聽誰的,我個人認為“過午不食沒有科學依據,”根據書籍記載,還有養身專家的多年的研究,還有考察全國長壽村,長壽老人飲食習慣,沒有說誰是不吃晚飯而能養身經驗,只要一日三頓不要吃的太撐,太飽,按時吃飯,晚飯半小時後散散步,每天開心快樂,忘記憂愁這就是最好的養身。
另外,對於減肥人士來說,不吃晚飯有利於減肥,下午16.開始到凌晨4.點為止,人體得新成代謝逐漸下降,期間進食人體就會把它們變為脂肪使人發胖,因此不吃晚飯可以減肥。
在律部中正確的說法叫"不非時食"。也就是說不能在規定許可以外的時間吃東西。這個時間就是在太陽到正中午後,一直到次日黎明,這段時間是不允許吃東西的。但是身體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點,是以太陽昇到正中天為準,而不允許吃的喝的還有很多詳細的劃分,建議根據自身健康情況而定。
回覆列表
那些專家或者前人總結出來的養生方法,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我們這些上班的,勞動的,過午不食能行嗎?和尚道士可以過午不食,因為晚上再吃飯就消化不良了。養生界公認的晚餐少吃到是可以接受,畢竟吃多了也不舒服。
就說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