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太太元元
-
2 # 末末地讀書
1.親子閱讀很重要。家長領讀有助於提升興趣和閱讀意識。
2.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籍。
3.一本書反覆讀,一定能從中提出問題。
4.最終讓孩子能複述或者講述內容。
-
3 # 生命中的無限風景
以身作則去引導,
互相交心朋友找。
彼此深交知心語,
因材施教良方好。
-
4 # Johnny英語
在教寶寶閱讀方面我還是根據自己教孩子英語閱讀方面的經歷跟你交流吧。
1.親子閱讀,在教寶寶閱讀之前,需要較長時間做親子閱讀,也即是找一些繪本或者簡單的故事書給寶寶讀,這個時候寶寶就是傾聽者,你是講故事的人。這個從寶寶還是幾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比如說鍛鍊寶寶的聽力能力,用故事去滿足寶寶精神世界的需求;讓寶寶熟悉書,從小養成一個愛書愛讀書的習慣。
2.幫寶寶識字,在寶寶差不多讀幼兒園階段,可以適當教一些常用字,這些在簡單故事裡面都會有。我在教寶寶讀英語繪本的時候就是慢慢讓她開始獨立去讀,不會的教她,這樣從簡單的句子開始,隨著時間積累,寶寶就可以讀一些東西了。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是會認錯讀錯,要很有耐心去教,不要因為幾次還是讀錯就去責罵寶寶。堅持下去,一個月,半年之後變化會非常大。
3.難度遞增挑戰,在寶寶可以閱讀一些簡單東西之後,可以慢慢加大一些難度進行挑戰。比如書的厚度從10多頁變成20多頁,每頁的字數從幾個變成十多幾十個(差不多兩三行),很多常用字其實是經常重複的。 一套書讀完之後就接著讀另外適齡的書。
4.做好一個長期閱讀計劃。比如說每天讀最少一兩本,週末可以讀至少兩三本。千萬不要說平時不讀,到了假期大量讀,這樣寶寶不喜歡而且效果也差。如果有些書在第一次讀的時候效果不好,可以在後面一兩天繼續讀,直到過關再換書。還可以把讀過的書做一個reading log(閱讀記錄),記錄好日期,書名,作者等等資訊。
5.閱讀反饋,這個閱讀反饋其實可以採用一些靈活方式來檢查寶寶閱讀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比如你可以針對閱讀材料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果寶寶可以回答,說明寶寶基本讀懂了故事。
-
5 # 會講故事的餘漫
個人經驗,可以借鑑一下。
平時有帶他一起看繪本故事的習慣,講睡前故事,所以他特別喜歡聽故事。關鍵是他還不聽別人的語音,就想讓我講,經常會感覺到累。
每次看到他翻書的時候,我都會想:要是他自己會讀就好了!
1、識字圖片。買了一些識字圖片回來,帶著他讀,發現小豆丁興趣滿大的,只要他學會的字,特別喜歡當老師來教你。
我想,他大概到了該認字的階段了。
一連幾天他都玩得很開心,後來我就訂了這個軟體的識字教程。雖然沒有天天讓他學,但是偶爾當遊戲出來翻翻,算是他的平板遊戲時間。
後來還買了一本識字的書回來,他自己翻了一下,認識很多字,特別開心。
3、語音掛曆。發現他有學習的興趣,英文字母兒歌也唱得熟溜了,就買了一套語音掛曆回來,讓他自己有事沒事按著讀一下。
表示,什麼時候學會拼音字母的,我也不知道。至於怎麼拼讀,還沒有教他。
4、語音筆。我說的語音筆是那種點讀語音筆,已經在考量中,就是還沒確定選擇哪一種。自己教太累了,他自己又有學的想法,我覺得可以配一個。
-
6 # 小奇學數理
首先沒有什麼是正確的引導,只有"最適合的引導。到適合自己的辦法就是最適合的。
想要引導孩子閱讀,可以從孩子的興趣點切入。這興趣什麼,那他所興趣的領域裡找到一些書籍資料,引導孩子去閱讀。孩子在自己興趣的領域,透過閱讀書籍的方式發現了樂趣,自然就會對閱讀產生興趣。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樣,希望孩子去閱讀的時候,首先你自己要有一個這樣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模仿你的行為。孩子是有非常強的模仿和學習能力。只要你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孩子一定會跟著學。
以上兩個方法會幫助你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進行閱讀。
關注小虎爸家庭閱讀,一起用閱讀讓家庭變得更幸福!
-
7 #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培養孩子閱讀首先應當尊重孩子的閱讀權,有些孩子愛看圖畫書,有些孩子喜歡看故事書等,應當鼓勵孩子去看自己愛看的書。
當然,前提是要先完成好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方面的作業,也就是要有主次之分。培養孩子閱讀從孩子喜歡的書開始,比如童話、圖畫書和故事書等,千萬不要讀難懂的哲學等書籍,但唐詩宋詞也有難懂的,但不影響可以讓孩子背誦為好。另外,還可以讓孩子玩閱讀軟體工具,比如有個精英特速讀記憶工具安裝於電腦上讓孩子玩,裡面有許多舒爾特表、記憶圖片訓練遊戲很好玩很有趣味性,還可以提高注意力,孩子會喜歡在玩的過程中學會閱讀和記憶,不知不覺對閱讀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8 # 育鄰人
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和諧社會的根。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閱讀?這是很多家庭所面臨的難題。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無法用一套,完全“標準化”、“正確”的方法一統所有家庭。
1、父母與孩子共度 孩子成長很大一部分行為習慣,都是模仿父母、學習父母的【也就是行為遺傳】。
2、情境化引導 場景化、有畫面感、能互動的學習方式孩子學習的更快、記得更牢,能夠更好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要求孩子對長輩禮貌,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對長輩有禮貌,遇見老人帶頭以孩子的口吻問候爺爺奶奶好;看見有路人需要幫助時,主動幫助他們;旅行途中,與鄰座分享食物、友好聊天......
3、挑選積極Sunny的片段做角色扮演 孩子的學習、記憶具有短期時效性,他們能夠記憶的更多是快樂的事物,由於他們自身的是非辨別能力尚在發育中,所以對於長的“反正”式的教法,對孩子會適得其反。
有一個週六,我和孩子在家,孩子自己做作業,他的畫筆亂畫了一個地方【畫的比較多】。我問她是怎麼回事,他說是他同學給他的本子上畫的。
我:今天星期六,你們沒有上學,我們在家裡呀!
孩子:就是同學****畫的
我:剛剛書本拿出來的時候可是沒有被畫成這樣哦,你同學也沒有來我們家
孩子:那是我不小心畫的
我:那你為什麼要說是同學畫的呢?
孩子:這個做的不好,所以不想是我做的
我:你這個叫“說謊”,是從哪裡學的呢?
孩子:前幾天看故事書,從放羊娃的故事裡學的
我們一起找來故事書,孩子說:“放羊娃說狼來了,很多人去幫忙,他很開心。我也想你開心,不說我”。
我:寶寶說實話,大人才能幫助你。你看,放羊娃說謊,最後羊真的被狼吃掉了,多可惜呀
孩子:我知道了
現在很多兒童畫本,內容很豐富。但是有些很大篇幅是講的反例,孩子看故事,都還沒到故事本意就不看了,即使看了,孩子也無法選擇哪個行為。孩子的選擇,肯定是能使他感覺到快樂的那個。
有鑑於此,建議給孩子選擇積極Sunny、直接的故事繪本。作家也有必要調整故事內容,使內容更具積極意義、更符合發展和諧社會的需要。
希望對您有幫助!
-
9 # 聰哥房
在多年教學中我發現,有80%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保持了關注,而不是專注。所以有很多孩子因為關注了不同的話題就買回去了不同型別的書,卻因為沒有關注,所購買回去的書沒有一本從頭到尾真正閱讀完過,更別提把書本中所述的內容複述出來了,很多孩子把書當成了鎮靜劑——在失眠和無聊時候才用到,這是一種極度的浪費。更悲哀的是,有超過95%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閱讀,更別說分享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和收穫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在日常閱讀中除了要熟練掌握超級思維圖卡之外,還需要問自己四個問題。經過這四個問題的自問自答,就可以改變你的閱讀習慣,讓你可以從被動閱讀的思維轉換到主動閱讀的思維。到這時,你在閱讀時就不只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了,而是透過全腦閱讀,增進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得到豐富的知識資產。那麼到底問自己哪些問題呢?
1、閱讀這本書出於什麼目的?
這個問題是閱讀一本書的核心問題,很多人在購買書籍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因此買回去的書籍堆在書架上成了展覽品。我在課堂上問過很多孩子,得到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但是經過梳理之後,你會發現其實無非兩種理由:一種是跟風購買,另一種就是想從書中尋求答案並解惑,為我所用。
2、這本書講了哪些內容?
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弄清楚這個問題,弄清楚這個問題,你就瞭解了大概框架,閱讀起來就容易得多。
3、這本書的要點,哪些對自己是重要的,哪些對自己來說是不重要的?
這一點直接關係到閱讀這本書的速度和效率。一本書中有許多要點,也正是因為這些要點會直接導致每個人閱讀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如果某一些要點是你必須掌握的,則需要重點學習,就必須採用精讀的方式。如果有些要點不必要掌握,只要稍加了解就行。
4、能否對自己閱讀的內容做個清楚明瞭的闡述?
在閱讀的時候,不管是什麼型別的書,都會傳遞給我們一些資訊,這些諮詢內容和意義好、建議、啟示在閱讀後是否能夠清晰明瞭地闡述出來,是衡量一個閱讀者對圖書內容有沒有掌握的唯一標準。
以上這四個問題是對一個閱讀者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閱讀一本書的最基本規則。
在學習運用自己製作的超級思維圖卡之前,還需要花時間把一本書的整體骨架找出來。這樣就可以在還沒有仔細閱讀一本書之前,依照這個找出來的骨架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透視這本書。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自己的過程。
俗話說得好:“讀書,必須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穫。”要讀出言外之意,對於閱讀者來說,就必須擁有一雙像X光般的透視眼,快速掃描出一本書的骨架。那如何快速找出一本輸的骨架呢?總結了兩個方面,一是要清楚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意圖;二是仔細閱讀書本的內容提要。
第一個方面:要清楚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意圖。通常在快速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不需要僅靠自己的理解去發掘書本的骨架,只需要仔細閱讀一下這本書的前言或者後記部分就可以了,因為在前言或者後記裡,作者都會把寫作這本書的意圖和對你的幫助說清楚。但這裡所說的清楚並不一定是直截了當的闡述,有可能是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來輔助你尋求或者說得到這本書的意義。
第二個方面:仔細閱讀書本的內容提要。一本書的內容提要,其實就是隱藏的骨架。一本書的內容提要是否條理井然,其實就是衡量一個作品優秀與否的基本準則。但凡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書是沒有內容提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從一本書的書名入手進行閱讀。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看這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的內容了。
找出了圖書的骨架,我們還必須透過這些骨架去把握這本書的知識網路結構。不管怎麼樣,首先必須在中心主題的周圍確立好每一個主幹分支,這些主幹分支就是中心主題的延展。透過這些分支,我們就可以把這本書的知識網路結構一一呈現出來。要完整構建一本書的知識網路結構還是有難度的,所以必須掌握下面三個技巧。
第一個技巧:仔細瀏覽書本的目錄部分
一本書的目錄部分就好比是一個人的骨骼,這個骨骼支撐起這本書的全部內容。書的目錄就好比一棵樹的枝幹,目錄中的每一個章節看似分散,各不相干,但從整體來看,它們又是相互融合的有機體。如果沒有這些目錄內容的相互聯絡,這本書一定不會形成整體。
第二個技巧:運用導讀
這個技巧只適用於對一本書的外在閱讀。什麼叫外在閱讀呢?現在很多出版社為了保證書本的整潔性或者其他原因,常常把印刷出來的新書用塑膠薄膜或者其他材料密封包裝起來,這樣就會導致讀者在購買之前無法直觀地翻閱書本的內容,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出版社就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針對這本書出一本閱讀手冊或者閱讀指南,上面的內容就是導讀。雖然導讀的內容非常少,但還是可以透過這些導讀發現這本書的一些重要內容。
第三個技巧:瀏覽別人的讀後感
這個技巧適用於沒有購買紙質書時,在網路上了解一本書的主要內容。不管哪一型別的書,只要有人閱讀後寫出了自己的感想,就是我們瞭解這本書知識結構網路的一個視窗。因為讀後感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能夠概括作品的主要內容。高水平的讀者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般會採用邊讀邊議的寫法,一邊引用書中某些精彩的詞句,一邊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甚至有些人還會揣摩作者的表達順序,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的讀後感給我們的幫助就很大,因為真實自然。
-
10 # 快樂小鑫願
1/6 分步閱讀
端正閱讀動機。我們做一件事首當其衝的是要知道為什麼要去做。明確了目的才會真正有動力去實踐。閱讀也是如此,我們得知道自己給孩子讀書究竟是想幹什麼?提高作文水平?打發無聊時間?增強文化素養?
2/6
篩選合適的書籍。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喜歡的書目。不管是歷史的還是文學的。只要不是那種垃圾的地攤讀物,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桌旁讀物。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的閱讀體驗代替孩子的閱讀體驗,強迫他們去讀我們認為好的書。
3/6
制訂閱讀計劃。合理的閱讀計劃絕對是監督孩子讀書的利器。相信不少孩子存在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入手一本書,先是興致勃勃地翻上幾頁,然後漸漸再也翻不動了。因此,合理的閱讀計劃至關重要。它能促進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平穩地走下去。
4/6
適當開展一些分享閱讀的活動。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吐納。光是一天到晚地讀不是辦法,我們讓孩子閱讀很多時候都是想讓他們成為一個“開口能說,下筆能寫“的”牛人“。因此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是個重要的步驟,
5/6
針對不同書籍選擇正確的”開啟方式“。世上的書籍千千萬,沒有哪一本是必讀的。而且每個孩子對於不同的讀物表現出來的耐性是不一樣的。因此有必要分門別類地對不同的書籍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四大名著需要反覆細讀,而一些相對晦澀的著作略讀即可。
6/6
不要一次性閱讀時間太長。任何事情都有乏味的時候。閱讀也是如此,對於孩子讀書,應該像平時上課一樣,每讀一段時間就必須休息一段時間。不能死死地壓著孩子強制閱讀,那樣只會事倍功半。
回覆列表
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這樣一個環境,一個有書的家,一個或多個時常捧著書的家人,最好是爸爸或媽媽。你自己看書肯定是培養孩子看書的前提。不是說你想別人怎麼樣,首先自己得先那樣麼,讀書也一樣,你想孩子讀,你自己先讀。當然了你那樣了,他不一定那樣,但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別的誰你都無法改變,哪怕是你的孩子。所以,首先培養你自己的閱讀習慣。不要說自己沒有時間,這世上從來就不存在沒有時間做的事,只有你不想做的事。你有空讀我這篇廢話嗎?你有空看劇、網購、逛朋友圈、刷微博、微信聊天嗎?再說了,要上班要帶孩子要做家務,我們都這樣,這就是生活,你只需要再加一條——要看書。
其次你要端正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其實太多家長都太功利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有目的的,似乎也是為了以後的學校學習做準備。而實際上,我覺得閱讀的目的不在於學習,而在於享受。書籍是開啟另一個更廣闊世界的鑰匙,我們需要做的是給他們這把鑰匙,讓他們能自由往返這個奇妙的新世界,讓他們享受精神的愉悅。對於我們自己也一樣,找你想讀的書,沒有負擔的讀。
關於讀書的環境,家裡肯定得有書架,得有書。你只要保證在他的那個時期,他的身邊有適合他讀的這類書籍就好。
在前面黑體的兩個大前提下,說說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方法吧。
選適合他的書。應該每個孩子的興趣都不一樣,需要結合自己對孩子的瞭解,進行一些嘗試。買回來他不喜歡也正常,不要強迫他讀或讀給他聽。貼近他們的生活的應該會比較受歡迎,小學生好像都蠻喜歡馬小跳的,於是馬小跳就在他們之間流行起來,我們家孩子小學二年級,他自己是特別喜歡科普類書籍,可是他同學中好多喜歡馬小跳的。
在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之前,我覺得還有一樣很重要,那就是:不要提問!不要定任務!很多媽媽會急切地想了解孩子有沒有聽懂,所以讀了書就提問題。你小的時候是不是被要求寫讀後感的時候特別希望沒有去讀那書?如果看一部肥皂劇卻被告知你看完一集有幾題必須回答,而且不回答好,你最在乎的人就要生氣,你還想看劇嗎?讀書就是為了開心嘛,,哪來那麼多工?放鬆放鬆。
有時候孩子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帶著問題閱讀也許更有效果,但對於這個問題的把握就需要你花點心思,通讀他的書後,提一些引起他的好奇心的問題。
在閱讀之後,天馬行空地添上自己的胡思亂想也是很好的,但不要要求孩子這麼做,你自己這麼做,如果他有想法,他會主動加入的。這都不需強求,你的樂趣才有感染力,如果你是勉強的,目的只是引導他,可能會適得其反。
有時候如果有本書你覺得他肯定會愛,可是他卻沒有興趣開始讀,你可能是需要做一些引導的。我家孩子讀《八十天環遊世界》就是這樣,我真心覺得他不喜歡這書才怪,可是他讀來讀去讀不到這上頭,有天傍晚他說肚子疼,老早就上床了,我給他貼了兒臍貼又倒了暖水袋捂肚子,一會兒他說不疼了又睡不著,為讓他開心,好久沒給他讀過書的我找了這本書給他讀,讀了兩章我嗓子冒煙了,他把書從我手中奪走了,可見確實是愛。孩子有時候可能不願意去嘗試新的,也可能被書面圖畫等各種因素影響而不知怎麼去分辨哪些好玩哪些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