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哎呀吳小豆
-
2 # 十一與姐姐
出去轉一圈吧,來說說我姑娘,四周半,問他沙子個水泥加什麼能粘在一起,跟我說石子,等封,路上遇到個沙堆,帶她去看,幹沙和溼沙,哪個是粘在一塊的,回答溼沙在一塊的,問她為什麼粘在一起,“因為有水啊”,然後又問她,沙子和水泥加什麼能粘在一起,想了一下,回答我,“磚頭”又重新問她沙子,之後問了幾遍,給我來就不知道,下午她爸跟她聊天,中國說中文,那英語是哪國說的,想了下,“美國”,她爸想了下,沒毛病,但不是他爸想得到的答案,又問她一邊,想不到,我說,中國說中文,日本說日語,法國說法語,泰國說泰語,英國說什麼,“英語”,很好嘛!中國說中文,英語是哪個國家的語言,“不知道”!我跟她爸都好糾結,這是像誰,傻姑娘!
-
3 # 科幻迷電影俱樂部
這就是“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的典型案例!
孩子寫作業不會,家長教了很多遍,孩子還是不會,控制不住情緒和孩子大喊大叫,更有甚者對孩子拳腳相向!
停!我們來分析一下,你教孩子,孩子不會!問題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嗎?因為笨學不會?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講明白呢?
作為一個家長不是應該去學習如何控制情緒,而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輔導水平吧!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勝任輔導老師的角色,不會輔導怎麼辦?
01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孩子在學校就沒有學會這部分知識,一個原因可能是溜號了,再一個就是根本沒聽懂老師的話,孩子自覺理虧本身就很膽怯,你的大喊大叫只會讓他更懵!
拿起課本的時候,就要記住你不是他的家長,是他的老師,你要教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學生!
02注意觀察孩子聽講狀況,不要做悶頭講的老師。你輔導孩子是一對一輔導,優勢就是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狀態,不要浪費了資源,講到每一步都要和孩子對視,理解了、跟上了再接著往下講。
好多家長講題就是頭也不抬對著卷子講,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自己是都明白了,孩子跟上了麼?
03講題時適當借用道具。在給孩子講題時,有些題比較抽象孩子理解起來有困難。記住生活處處是學具,比如所在教學低年級口算時,撲克牌就是很好的加減法學具;再講多邊形時身邊的書本、文具盒、書桌都可以用上。
04放慢節奏,控制情緒你想馬上把作業講完,孩子比你還著急呢!
學習的問題著急是不行的,家長要學會放慢節奏,孩子才能穩下心性。孩子知識掌握不紮實,好多是因為耐心不夠,學學就偷懶了急於求結果,作為家長給孩子講題時一定要有耐心,你的耐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心得: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陪伴,輔導孩子作業只是其中的一種.記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放慢節奏、穩住心性做孩子合格的良師益友!
-
4 # 教育有故事
最近網路上有句話非常火:“平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這可能是目前很多家庭裡,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場景。很多孩子寫作業喜歡拖拖拉拉,或者寫作業時,父母怎麼教,這也不會那也不會,搞得最後父母各種暴跳如雷。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確實無法冷靜下來,早就被氣得腦袋短路了。但是,如果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天天雞飛狗跳顯然不是辦法。一般來說,孩子寫作業,家長教了很多遍,仍然不會,家長情緒變壞,有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基礎差可能是主要原因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上學後,他們其實也知道,做作業是跑不掉的,因為第二天還要到學校向老師交差。現在的孩子在家可能不怕父母,但是在學校,一般還是怕老師的。而且,現在的孩子自尊心一般比較強,別人的作業都完成了,就自己沒有,大部分孩子還是覺得很沒面子的。
所以,雖然孩子做作業可能比較慢,但在家裡就算怎麼拖,最後應該都會完成,無非就時間問題。但如果確實不會,這個可能就是孩子基礎太差,在學校裡沒聽懂,對知識點沒有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可能會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在內心深處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會這麼笨,有點扎心的感覺,特別是教了很多遍還是不會,脾氣自然就上來了。
第二、家長講的方法可能不對很多家長輔導作業,由於自己沒有當過老師,題目可能會做,但不一定會教。而且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小學生的作業實在是太簡單了,當他們輔導作業的時候,自認為自己講得非常清楚,孩子應該能聽懂。但孩子的知識結構跟大人差距太大,大人覺得簡單的東西,孩子理解起來可能非常困。特別是當孩子幾篇之後,仍然覺得不會,家長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可能真的沒聽懂,只是在找藉口。
第三、孩子太小,可能學習的習慣有問題很多孩子從小可能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平時在家庭寫作業也是吊兒郎當,對於家長的輔導,根本聽不進去。這種問題一般出在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家長可能沒有嚴格要求,在內心裡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做作業不認真或者斷斷續續的,也沒關係。總是欺騙自己,覺得孩子以後長大了懂事了就好。然而並非如此,其實很多小孩的習慣都是在幼兒時期就養成的,我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就是,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優秀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和興趣,遠比真正學知識更重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終生受益。
第四、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濃由於孩子年齡太小,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總是想著玩耍,他們意識不到學習到底是有用還是沒用,或者有多重要,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只是一種負擔,一種找不到樂趣的東西。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過早地讓孩子去學習各種知識,填鴨式的教育讓他們從小就產生了厭學情緒,等到真正上學後,內心會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自己孩子的作業總是不會,肯定會心情不好,有時候發脾氣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個人可以給你幾點建議,幫助控制輔導孩子作業的時的情緒,供你參考。
第一、降低對孩子的預期很多人說過,在很多家長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也應該是最好的。這是由於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著較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誰都有。但聰明的父母一定是在對待自己的孩子問題上,是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不能總是“我以為”。
那麼,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想要不發脾氣,就得降低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預期。老師在佈置家庭作業的時候,是會控制難度的。家庭作業只是用來鞏固課堂知識的掌握,並不是考試,都是比較有針對性,難易適中。正常來說,一個孩子在學校裡,只要認真聽講,單獨完成家庭作業的問題應該都不大。如果孩子真的沒法自己完成作業,有可能就是孩子的基礎確實不好,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
第二、學會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在人與人交往交流過程中,我們經常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換位思考。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家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一下,可能會好很多。比如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可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小學生作業基本上是不可能難倒他們的,他們覺得太簡單了,兩句話就搞定了。
但是,孩子往往聽起來是一臉茫然,顯然是父母在講解題目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也沒有站在小孩知識層面上去看待這個問題。在家長看來,這麼簡單的問題,孩子應該能懂,而且自己又講過幾遍了,孩子應該理解了。就是由於這種“應該”的想法,孩子往往越講越困惑。
第三、注意輔導方法其實避免輔導作業發脾氣的一個很重要方法就是,改善輔導作業的方法。很多家長可能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學歷高,知識水平都很厲害,教自己的小孩肯定沒有問題。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以前新聞上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研究生家長都無法解答小學生作業。
我們就舉個例子說明,比如數學裡的應用題。解答應用題,我們都知道,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算術法,二是列方程法。對於學過方程式的人來說,覺得列方程是最直接明瞭的,思路清晰,而且簡單。但對於小學生來。他們要是沒學過方程式,只會算術法,家長要是不注意輔導方法,顯然孩子是完全聽不懂,而且可能越聽越糊塗。
所以,需要家長用孩子能夠聽懂的方法,而且一定是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範圍內,越詳細越好,千萬不要是用自己的方式跳著講。
第四、輔導作業還是需要耐心很多人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做不到,但是還是得提。對於低齡化的小孩子,他們小時候你們都是有耐心地帶大了,如今輔導作業卻雞飛狗跳了。在小孩子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他們的知識水平有限,思維方式也過於簡單,很多時候可能會有理解障礙。
如果真的是脾氣上來了,建議家長深呼吸一下,或者先出去稍微離開兩分鐘,平息了再回來。暴跳如雷,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想想孩子是親生的,做家長的還是忍忍吧。 -
5 # 陪讀的瑋媽
家裡有學生的家庭,都會面對孩子寫作業這樣的問題,大部分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都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但是學習成績好,學習習慣好的孩子,家長應該特別幸福。
我家孩子一年級,學的也是比較費勁,輔導作業也讓我傷透了腦筋。有時候再想,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上學的時候,父母根本沒時間輔導我寫作業,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學習卻讓父母們傷透了腦筋。怎麼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
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放學後,不要著急讓孩子寫作業,應該先把白天所學的知識再複習一遍,看看有沒有不懂的,不懂的及時輔導,等他都會了再寫作業。
其次,遇到孩子不會的題目,切忌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要一步一步引導他自己思考,也可以舉例,但是不建議講解原題,等他學會了再做作業,這樣就不會出現孩子總不會的現象。
最後,為什麼同一道題講了好幾遍孩子學不會,我們要分析一下,是不是我們家長的問題,是不是把題目講複雜了,孩子不理解。我建議家長輔導孩子的同時,請每天看看他們的課本,學到哪裡了,儘量把題目講的通俗易懂好理解。其實,有時候是我們太著急了,要求太高了,做錯了就要打,導致孩子怕出錯,但是越怕錯越出錯,我們要適當的允許孩子自己獨立做題,哪怕出錯了,也不要嚴厲指責他,應該好好幫他分析,哪裡做錯了,然後再教他,多教幾遍。
-
6 # 專注兒童情緒管理
特別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是孩子剛上小學的母親,也同樣面臨情緒失控的時候,事後又後悔。
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認識情緒的來源,孩子反反覆覆都教不會,這時我們會著急上火,這是一個行為的事實,背後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個人梳理有一下幾點:首先我們對孩子要求過高,心理認為孩子是聰明的,但是結果告訴我們孩子不會做,你潛意識告訴自己“我的孩子很笨”,你不能接受這樣的孩子,所以你發火,其實是不接受自己認為的“笨小孩”,投射在孩子身上,不接受這樣的孩子,我這裡所說的“笨”不是真的“笨”。
其次,可能我們都過於要求完美,站在大人的角度對待孩子,要求孩子有大人一樣思想,行為,一旦孩子表現跟我們想發有差距,我們就忍不住發火,這跟上一條淺層思維邏輯差不多。
還有我們可能在小時候的原生家庭中父母也是這樣用發脾氣的方式對待我們,導致我們出現問題沒有尋求更有效的方式處理,而掉進了自己的情緒裡面。
解決方式:1.接納允許一切的發生,在情緒要上來時,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放鬆,冷靜下來以後在去面對孩子。
2.放下所有對孩子的期待,允許孩子有不懂,有犯錯,陪伴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順便幫助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
3.接受自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用目標左右自己的心態行為,每次情緒要上來時問問自己要的是什麼?是發洩情緒,還是解決問題,自己不同的行為會給孩子怎樣的影響?
-
7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預期差導致情緒。孩子寫作業,如果老是不會,家長肯定會有情緒。
因為,家長對孩子是有期望的:第一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上完課就懂了,而且會寫。
第二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自覺地寫作業。
第三層期望:家長希望自己講一遍孩子就能懂。
第四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聽懂了就能做對。
第五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這次懂了,下次還能懂。
第六層期望:家長希望自己反覆講了之後就理解了,而且有融匯貫通的能力。
以上是家長心理的一些常見的預期。一般來說,家長不會輕易地發脾氣,只有層層期望被打破時才容易控制不住。
比如:
孩子上完課回家,有一半作業不知道如何寫。這是打破家長的第一層期望,但是一般家長還能忍受。
但是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你不催他,他就根本不動。這是打碎你的第二層期望。
萬般無奈,你給孩子講解,但是講了一遍之後發現孩子一臉懵,你會覺得孩子沒有認真聽。這是打破第三層期望。
好不容易你看到孩子好像聽懂了,於是你給孩子做些題目鞏固,結果發現換了個題目孩子又錯了。你會覺得孩子死腦筋,不靈活。
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孩子上次會的題目又做錯了,問孩子怎麼想的,結果ta似乎什麼都忘記了,一點思路都沒有了。
這些問題都很常見,因為,隨著你的聲調的提高,孩子的情緒也在起變化。孩子觀察到你的變化,結果ta就從題目本身,轉移到如何抵禦你的脾氣上面來了。
孩子的注意力不強,一旦ta開始思考如何對付你的脾氣,那麼就無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思路更開闊,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輕易地起情緒。
控制自己的脾氣,需要注意孩子發展的特點,ta之所以不會做,有可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一般我們都要一一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
1、孩子上課聽講能力差有些孩子上課老走神,無法有效吸收知識。這些知識實際上不多,家長只要給孩子輔導一下一般都能懂。但是家長輔導只是短期辦法,提高孩子的上課能力才是關鍵。
孩子坐不住,走神,可能是上課的內容孩子不喜歡,也可能是孩子聽不懂,基礎太弱。試著給孩子預習一下,教會孩子如何聽課,否則光靠家長課後輔導是無法穩定提高成績的。
2、孩子貪玩,不願意寫作業這也是常見的一種情況。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生活中減少誘惑,儘量家庭中減少看電視,玩手機等行為,否則孩子很容易被吸引。
給孩子多看一些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榜樣不是看幾個就能讓孩子迅速轉變的。孩子的內心變化很慢,需要長時間地接觸才能形成穩定的影響。
給孩子定規矩很重要,寫作業有寫作業的規矩。什麼時間寫,做到什麼程度算符合要求,這些都是要有個大致的規定。
3、讓孩子獨立,更有責任感很多孩子就是因為欠缺做事的機會,生活中都是玩,完全喪失了該有的責任感。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責任意識,孩子覺得自己的學習是為了家長,而不是為自己,那麼就容易陷入非常被動地學習。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孩子有為家庭服務的意識。同時,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任務儘量要自己完成。
4、輔導作業講方法方法一:儘量不要在原題上講
孩子有習題不會的,我們儘量不要直接給孩子講。如果你把這道題給孩子講了,那麼對她就沒有太大練習的價值了。因為孩子就是記住了,但是不是真的學會運用了。
比較好的方式是講一道類似的題,至少改變一下數字和物體,讓孩子學會基本的遷移。
方法二:讓孩子有些成就感
有些作業太難,孩子暫時完成不了,那麼我們就讓孩子先放一放。如果老師要求必須完成,家長可以先讓孩子把答案寫下來,然後家長自己把題目記錄好,等到週末的時候再讓孩子做。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儘量減少批評孩子。當然,如果孩子懶惰,不願意思考的話,我們可以教育孩子。但是如果是有一些小錯誤,或者是太難了孩子理解不了,那麼家長的批評反而會讓孩子更無助,內心更加的害怕學習。
家長有必要創造一些環境,讓孩子感覺自己能夠做好。學校的學習讓很多孩子產生了不好的心象,家長有條件可以自己開展一些學習活動,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比如:我的孩子一年級,我就會和孩子一起寫日記,交換著讀,互相點評。孩子慢慢地就會愛上寫日記,並且不會害怕。有些家長只是批改孩子的日記,指出孩子的問題,卻沒有想到孩子可能會因此感到害怕,因此而退縮。透過交換日記的方式,孩子會更明白怎麼寫自己,如何改正。
方法三:給孩子一些自主性
自主性很重要,孩子自己決定的事情,往往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我們給孩子定好計劃之後,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做事。當孩子能夠自己安排事情的時候,ta的內心對自我的感受就會更好,也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以上是我給您提的一些小建議。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一方面要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不足是暫時的,這會讓我們更好地保持心情,同時也促使我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其次,如果孩子過於懶惰,那麼打掉孩子的惰性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注意提供正確的方法給孩子,另一方面也要監督孩子執行下去。只有孩子發現自己能夠做到的時候,ta才會更加相信自己,也會更加相信家長對待自己的方式。
-
8 # 諸葛筱蝶
她在你面前給你呈現的是怎麼都不會,你越教她越笨,莫名其妙火氣就上來了,可以試著出去不管她,不看她,讓她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你會發現原來孩子也沒那麼笨,而且啥都會,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秘密……
-
9 # 哎呀吳小豆
說實在的,真是控制不住情緒啊!幼小銜接的老師找我和他爸爸談了一次,說孩子很優秀但是會因為你們讓他很敏感。稍微放鬆一點,覺得自己控制不好時,換爸爸來教或者稍微停一停!
-
10 # 十一與姐姐
出去轉一圈吧,來說說我姑娘,四周半,問他沙子個水泥加什麼能粘在一起,跟我說石子,等封,路上遇到個沙堆,帶她去看,幹沙和溼沙,哪個是粘在一塊的,回答溼沙在一塊的,問她為什麼粘在一起,“因為有水啊”,然後又問她,沙子和水泥加什麼能粘在一起,想了一下,回答我,“磚頭”又重新問她沙子,之後問了幾遍,給我來就不知道,下午她爸跟她聊天,中國說中文,那英語是哪國說的,想了下,“美國”,她爸想了下,沒毛病,但不是他爸想得到的答案,又問她一邊,想不到,我說,中國說中文,日本說日語,法國說法語,泰國說泰語,英國說什麼,“英語”,很好嘛!中國說中文,英語是哪個國家的語言,“不知道”!我跟她爸都好糾結,這是像誰,傻姑娘!
-
11 # 科幻迷電影俱樂部
這就是“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的典型案例!
孩子寫作業不會,家長教了很多遍,孩子還是不會,控制不住情緒和孩子大喊大叫,更有甚者對孩子拳腳相向!
停!我們來分析一下,你教孩子,孩子不會!問題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嗎?因為笨學不會?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沒講明白呢?
作為一個家長不是應該去學習如何控制情緒,而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輔導水平吧!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勝任輔導老師的角色,不會輔導怎麼辦?
01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孩子在學校就沒有學會這部分知識,一個原因可能是溜號了,再一個就是根本沒聽懂老師的話,孩子自覺理虧本身就很膽怯,你的大喊大叫只會讓他更懵!
拿起課本的時候,就要記住你不是他的家長,是他的老師,你要教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學生!
02注意觀察孩子聽講狀況,不要做悶頭講的老師。你輔導孩子是一對一輔導,優勢就是可以隨時看到孩子狀態,不要浪費了資源,講到每一步都要和孩子對視,理解了、跟上了再接著往下講。
好多家長講題就是頭也不抬對著卷子講,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自己是都明白了,孩子跟上了麼?
03講題時適當借用道具。在給孩子講題時,有些題比較抽象孩子理解起來有困難。記住生活處處是學具,比如所在教學低年級口算時,撲克牌就是很好的加減法學具;再講多邊形時身邊的書本、文具盒、書桌都可以用上。
04放慢節奏,控制情緒你想馬上把作業講完,孩子比你還著急呢!
學習的問題著急是不行的,家長要學會放慢節奏,孩子才能穩下心性。孩子知識掌握不紮實,好多是因為耐心不夠,學學就偷懶了急於求結果,作為家長給孩子講題時一定要有耐心,你的耐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心得: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陪伴,輔導孩子作業只是其中的一種.記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放慢節奏、穩住心性做孩子合格的良師益友!
-
12 # 教育有故事
最近網路上有句話非常火:“平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這可能是目前很多家庭裡,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場景。很多孩子寫作業喜歡拖拖拉拉,或者寫作業時,父母怎麼教,這也不會那也不會,搞得最後父母各種暴跳如雷。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確實無法冷靜下來,早就被氣得腦袋短路了。但是,如果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天天雞飛狗跳顯然不是辦法。一般來說,孩子寫作業,家長教了很多遍,仍然不會,家長情緒變壞,有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基礎差可能是主要原因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上學後,他們其實也知道,做作業是跑不掉的,因為第二天還要到學校向老師交差。現在的孩子在家可能不怕父母,但是在學校,一般還是怕老師的。而且,現在的孩子自尊心一般比較強,別人的作業都完成了,就自己沒有,大部分孩子還是覺得很沒面子的。
所以,雖然孩子做作業可能比較慢,但在家裡就算怎麼拖,最後應該都會完成,無非就時間問題。但如果確實不會,這個可能就是孩子基礎太差,在學校裡沒聽懂,對知識點沒有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可能會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在內心深處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會這麼笨,有點扎心的感覺,特別是教了很多遍還是不會,脾氣自然就上來了。
第二、家長講的方法可能不對很多家長輔導作業,由於自己沒有當過老師,題目可能會做,但不一定會教。而且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小學生的作業實在是太簡單了,當他們輔導作業的時候,自認為自己講得非常清楚,孩子應該能聽懂。但孩子的知識結構跟大人差距太大,大人覺得簡單的東西,孩子理解起來可能非常困。特別是當孩子幾篇之後,仍然覺得不會,家長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可能真的沒聽懂,只是在找藉口。
第三、孩子太小,可能學習的習慣有問題很多孩子從小可能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平時在家庭寫作業也是吊兒郎當,對於家長的輔導,根本聽不進去。這種問題一般出在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家長可能沒有嚴格要求,在內心裡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做作業不認真或者斷斷續續的,也沒關係。總是欺騙自己,覺得孩子以後長大了懂事了就好。然而並非如此,其實很多小孩的習慣都是在幼兒時期就養成的,我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就是,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優秀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和興趣,遠比真正學知識更重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終生受益。
第四、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濃由於孩子年齡太小,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總是想著玩耍,他們意識不到學習到底是有用還是沒用,或者有多重要,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只是一種負擔,一種找不到樂趣的東西。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過早地讓孩子去學習各種知識,填鴨式的教育讓他們從小就產生了厭學情緒,等到真正上學後,內心會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自己孩子的作業總是不會,肯定會心情不好,有時候發脾氣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個人可以給你幾點建議,幫助控制輔導孩子作業的時的情緒,供你參考。
第一、降低對孩子的預期很多人說過,在很多家長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也應該是最好的。這是由於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著較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誰都有。但聰明的父母一定是在對待自己的孩子問題上,是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不能總是“我以為”。
那麼,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想要不發脾氣,就得降低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預期。老師在佈置家庭作業的時候,是會控制難度的。家庭作業只是用來鞏固課堂知識的掌握,並不是考試,都是比較有針對性,難易適中。正常來說,一個孩子在學校裡,只要認真聽講,單獨完成家庭作業的問題應該都不大。如果孩子真的沒法自己完成作業,有可能就是孩子的基礎確實不好,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
第二、學會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在人與人交往交流過程中,我們經常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換位思考。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家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一下,可能會好很多。比如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可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小學生作業基本上是不可能難倒他們的,他們覺得太簡單了,兩句話就搞定了。
但是,孩子往往聽起來是一臉茫然,顯然是父母在講解題目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也沒有站在小孩知識層面上去看待這個問題。在家長看來,這麼簡單的問題,孩子應該能懂,而且自己又講過幾遍了,孩子應該理解了。就是由於這種“應該”的想法,孩子往往越講越困惑。
第三、注意輔導方法其實避免輔導作業發脾氣的一個很重要方法就是,改善輔導作業的方法。很多家長可能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學歷高,知識水平都很厲害,教自己的小孩肯定沒有問題。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以前新聞上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研究生家長都無法解答小學生作業。
我們就舉個例子說明,比如數學裡的應用題。解答應用題,我們都知道,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算術法,二是列方程法。對於學過方程式的人來說,覺得列方程是最直接明瞭的,思路清晰,而且簡單。但對於小學生來。他們要是沒學過方程式,只會算術法,家長要是不注意輔導方法,顯然孩子是完全聽不懂,而且可能越聽越糊塗。
所以,需要家長用孩子能夠聽懂的方法,而且一定是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範圍內,越詳細越好,千萬不要是用自己的方式跳著講。
第四、輔導作業還是需要耐心很多人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做不到,但是還是得提。對於低齡化的小孩子,他們小時候你們都是有耐心地帶大了,如今輔導作業卻雞飛狗跳了。在小孩子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他們的知識水平有限,思維方式也過於簡單,很多時候可能會有理解障礙。
如果真的是脾氣上來了,建議家長深呼吸一下,或者先出去稍微離開兩分鐘,平息了再回來。暴跳如雷,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想想孩子是親生的,做家長的還是忍忍吧。 -
13 # 陪讀的瑋媽
家裡有學生的家庭,都會面對孩子寫作業這樣的問題,大部分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都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但是學習成績好,學習習慣好的孩子,家長應該特別幸福。
我家孩子一年級,學的也是比較費勁,輔導作業也讓我傷透了腦筋。有時候再想,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上學的時候,父母根本沒時間輔導我寫作業,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學習卻讓父母們傷透了腦筋。怎麼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
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放學後,不要著急讓孩子寫作業,應該先把白天所學的知識再複習一遍,看看有沒有不懂的,不懂的及時輔導,等他都會了再寫作業。
其次,遇到孩子不會的題目,切忌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要一步一步引導他自己思考,也可以舉例,但是不建議講解原題,等他學會了再做作業,這樣就不會出現孩子總不會的現象。
最後,為什麼同一道題講了好幾遍孩子學不會,我們要分析一下,是不是我們家長的問題,是不是把題目講複雜了,孩子不理解。我建議家長輔導孩子的同時,請每天看看他們的課本,學到哪裡了,儘量把題目講的通俗易懂好理解。其實,有時候是我們太著急了,要求太高了,做錯了就要打,導致孩子怕出錯,但是越怕錯越出錯,我們要適當的允許孩子自己獨立做題,哪怕出錯了,也不要嚴厲指責他,應該好好幫他分析,哪裡做錯了,然後再教他,多教幾遍。
-
14 # 專注兒童情緒管理
特別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是孩子剛上小學的母親,也同樣面臨情緒失控的時候,事後又後悔。
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認識情緒的來源,孩子反反覆覆都教不會,這時我們會著急上火,這是一個行為的事實,背後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個人梳理有一下幾點:首先我們對孩子要求過高,心理認為孩子是聰明的,但是結果告訴我們孩子不會做,你潛意識告訴自己“我的孩子很笨”,你不能接受這樣的孩子,所以你發火,其實是不接受自己認為的“笨小孩”,投射在孩子身上,不接受這樣的孩子,我這裡所說的“笨”不是真的“笨”。
其次,可能我們都過於要求完美,站在大人的角度對待孩子,要求孩子有大人一樣思想,行為,一旦孩子表現跟我們想發有差距,我們就忍不住發火,這跟上一條淺層思維邏輯差不多。
還有我們可能在小時候的原生家庭中父母也是這樣用發脾氣的方式對待我們,導致我們出現問題沒有尋求更有效的方式處理,而掉進了自己的情緒裡面。
解決方式:1.接納允許一切的發生,在情緒要上來時,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放鬆,冷靜下來以後在去面對孩子。
2.放下所有對孩子的期待,允許孩子有不懂,有犯錯,陪伴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順便幫助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
3.接受自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用目標左右自己的心態行為,每次情緒要上來時問問自己要的是什麼?是發洩情緒,還是解決問題,自己不同的行為會給孩子怎樣的影響?
-
15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預期差導致情緒。孩子寫作業,如果老是不會,家長肯定會有情緒。
因為,家長對孩子是有期望的:第一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上完課就懂了,而且會寫。
第二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自覺地寫作業。
第三層期望:家長希望自己講一遍孩子就能懂。
第四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聽懂了就能做對。
第五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這次懂了,下次還能懂。
第六層期望:家長希望自己反覆講了之後就理解了,而且有融匯貫通的能力。
以上是家長心理的一些常見的預期。一般來說,家長不會輕易地發脾氣,只有層層期望被打破時才容易控制不住。
比如:
孩子上完課回家,有一半作業不知道如何寫。這是打破家長的第一層期望,但是一般家長還能忍受。
但是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你不催他,他就根本不動。這是打碎你的第二層期望。
萬般無奈,你給孩子講解,但是講了一遍之後發現孩子一臉懵,你會覺得孩子沒有認真聽。這是打破第三層期望。
好不容易你看到孩子好像聽懂了,於是你給孩子做些題目鞏固,結果發現換了個題目孩子又錯了。你會覺得孩子死腦筋,不靈活。
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孩子上次會的題目又做錯了,問孩子怎麼想的,結果ta似乎什麼都忘記了,一點思路都沒有了。
這些問題都很常見,因為,隨著你的聲調的提高,孩子的情緒也在起變化。孩子觀察到你的變化,結果ta就從題目本身,轉移到如何抵禦你的脾氣上面來了。
孩子的注意力不強,一旦ta開始思考如何對付你的脾氣,那麼就無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思路更開闊,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輕易地起情緒。
控制自己的脾氣,需要注意孩子發展的特點,ta之所以不會做,有可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一般我們都要一一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
1、孩子上課聽講能力差有些孩子上課老走神,無法有效吸收知識。這些知識實際上不多,家長只要給孩子輔導一下一般都能懂。但是家長輔導只是短期辦法,提高孩子的上課能力才是關鍵。
孩子坐不住,走神,可能是上課的內容孩子不喜歡,也可能是孩子聽不懂,基礎太弱。試著給孩子預習一下,教會孩子如何聽課,否則光靠家長課後輔導是無法穩定提高成績的。
2、孩子貪玩,不願意寫作業這也是常見的一種情況。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生活中減少誘惑,儘量家庭中減少看電視,玩手機等行為,否則孩子很容易被吸引。
給孩子多看一些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榜樣不是看幾個就能讓孩子迅速轉變的。孩子的內心變化很慢,需要長時間地接觸才能形成穩定的影響。
給孩子定規矩很重要,寫作業有寫作業的規矩。什麼時間寫,做到什麼程度算符合要求,這些都是要有個大致的規定。
3、讓孩子獨立,更有責任感很多孩子就是因為欠缺做事的機會,生活中都是玩,完全喪失了該有的責任感。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責任意識,孩子覺得自己的學習是為了家長,而不是為自己,那麼就容易陷入非常被動地學習。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孩子有為家庭服務的意識。同時,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任務儘量要自己完成。
4、輔導作業講方法方法一:儘量不要在原題上講
孩子有習題不會的,我們儘量不要直接給孩子講。如果你把這道題給孩子講了,那麼對她就沒有太大練習的價值了。因為孩子就是記住了,但是不是真的學會運用了。
比較好的方式是講一道類似的題,至少改變一下數字和物體,讓孩子學會基本的遷移。
方法二:讓孩子有些成就感
有些作業太難,孩子暫時完成不了,那麼我們就讓孩子先放一放。如果老師要求必須完成,家長可以先讓孩子把答案寫下來,然後家長自己把題目記錄好,等到週末的時候再讓孩子做。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儘量減少批評孩子。當然,如果孩子懶惰,不願意思考的話,我們可以教育孩子。但是如果是有一些小錯誤,或者是太難了孩子理解不了,那麼家長的批評反而會讓孩子更無助,內心更加的害怕學習。
家長有必要創造一些環境,讓孩子感覺自己能夠做好。學校的學習讓很多孩子產生了不好的心象,家長有條件可以自己開展一些學習活動,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比如:我的孩子一年級,我就會和孩子一起寫日記,交換著讀,互相點評。孩子慢慢地就會愛上寫日記,並且不會害怕。有些家長只是批改孩子的日記,指出孩子的問題,卻沒有想到孩子可能會因此感到害怕,因此而退縮。透過交換日記的方式,孩子會更明白怎麼寫自己,如何改正。
方法三:給孩子一些自主性
自主性很重要,孩子自己決定的事情,往往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我們給孩子定好計劃之後,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做事。當孩子能夠自己安排事情的時候,ta的內心對自我的感受就會更好,也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以上是我給您提的一些小建議。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一方面要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不足是暫時的,這會讓我們更好地保持心情,同時也促使我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其次,如果孩子過於懶惰,那麼打掉孩子的惰性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注意提供正確的方法給孩子,另一方面也要監督孩子執行下去。只有孩子發現自己能夠做到的時候,ta才會更加相信自己,也會更加相信家長對待自己的方式。
-
16 # 諸葛筱蝶
她在你面前給你呈現的是怎麼都不會,你越教她越笨,莫名其妙火氣就上來了,可以試著出去不管她,不看她,讓她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你會發現原來孩子也沒那麼笨,而且啥都會,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秘密……
回覆列表
說實在的,真是控制不住情緒啊!幼小銜接的老師找我和他爸爸談了一次,說孩子很優秀但是會因為你們讓他很敏感。稍微放鬆一點,覺得自己控制不好時,換爸爸來教或者稍微停一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