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映象科普

    但是你可知道,小龍蝦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可以說它是生物入侵的一種之一,但是在中國吃貨的努力下,小龍蝦還不至於氾濫成災。小龍蝦原產於美國東南部,原生地在墨西哥灣附近,它別名為美國鰲蝦,在1918年,日本將小龍蝦引進,作為飼養牛蛙的飼料。

    小龍蝦是雜食動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機質、水草、藻類等,小龍蝦生性凶猛,甚至在吃不飽的時候殘殺食用同類,但是小龍蝦的生長對於水質其實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水質過差的時候,小龍蝦就會繁殖緩慢,而且脫殼也慢。如果水質很髒的話,小龍蝦也會大批死亡的。

  • 2 # 蘇蟹閣

    每年夏天,小龍蝦都是紅遍大排檔夜宵店的網紅,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大明星。

    不過,深受國人喜愛的小龍蝦,實際上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

    下面我就來詳細闡述一下,小龍蝦是如何來到中國的。

    生存力強大的外來入侵物種

    現在我們隨處可見的小龍蝦,其學名叫做“克氏原螯蝦”,它是一種淡水蝦,原產於美國東南部,因此又被稱作“美國螯蝦”。

    除了這種克氏原螯蝦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小龍蝦品種,在中國就有四種土生土長的小龍蝦:東北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史氏擬螯蝦以及北韓黑螯蝦。

    不過,克氏原螯蝦的繁衍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更強,蓋過了本土的四種小龍蝦,成為了現在餐桌上的主流。

    由日本“引薦”而來

    原產於美國的克氏原螯蝦,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呢?這就要說到另一個國家——日本。

    在1927年,日本從美國引入了20只克氏原螯蝦,想要進行繁殖培育,作為牛蛙的飼料。1930年前後,一些駐華的日本研究員,將這些克氏原螯蝦帶入了中國土地,在南京等地設立了養殖機構,用於飼料的研發。

    就此,克氏原螯蝦正式踏上了神州大地。由於它特別高超的適應能力以及繁衍能力,迅速入侵了全國各地,成為了一種隨處可見的物種。

    從深感厭惡到由衷喜愛

    其實,克氏原螯蝦剛來到中國時,是非常不受待見的。

    之前也提到過,這種蝦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在一些汙染水體中也是可以存活的,因此,它被人們冠上“不潔、骯髒”的名頭。

    對此,克氏原螯蝦非常委屈,有研究表明,相比起汙水及腐食,克氏原螯蝦明顯更傾向於清潔的水源以及新鮮的食物,生活在汙水裡實在是被逼無奈。

    除此之外,克氏原螯蝦喜歡在田埂上打洞,這會導致田地內無法有效蓄水,影響莊稼生長。

    出於以上的原因,中國人起初是非常厭惡這種生物的。在六十年代之前,人們不但沒有想過去吃它,而且還對它深惡痛絕。

    這種情況在八十年代有所轉變,克氏原螯蝦的食用價值被發現,其人工養殖也隨之走上了正軌。從此,克氏原螯蝦逐漸洗去了汙名,成為國人餐桌上一道常見的美食。

    原來,小龍蝦是這樣漂洋過海來到咱們身邊的,真是不容易啊!

    如果,以後再有人說小龍蝦“生活在臭水溝裡”,或是“日本基因改造做出來的”,記得替小龍蝦們澄清一下:咱們克氏原螯蝦,可是正經的好蝦!

  • 3 # 科學黑洞

    小龍蝦現在是美食屆的網紅,炎炎夏日大排檔裡的小龍蝦供不應求並且價格不菲,但是你知道嗎?在幾十年前小龍蝦只是令人頭疼的外來物種便宜的很,並且大家捕撈小龍蝦是把它們剁碎當作養鱔魚等的飼料。

    迴歸主題我們來說一下小龍蝦的具體來歷吧!最初小龍蝦在中國是入侵物種,它們主要是原產北美的克氏原螯蝦,還有原產大洋洲的紅螯螯蝦,但是在中國大地上崛起的是來自北美的克氏原螯蝦。這些小龍蝦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作為入侵物種在入侵地的食物鏈中沒有明顯的天敵,同時超強的繁殖能力,讓我們不得不正式面對它們,因為它們已經威脅到了本地物種。

    有一種變異的小龍蝦繁殖速度驚人,因為她們不需要雄蝦了,自己就可以繁殖小龍蝦。雌性個體能完全的複製自身的DNA繁殖後代。這種蝦的學名為大理石紋鰲蝦,是一種發生基因突變的變異小龍蝦,這個種群裡已經沒有雄蝦了。

    小龍蝦作為入侵物種,挑逗了我們的味蕾登上了我們的餐桌是不是入侵的太成功了?

  • 4 # 科學閏土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屬於螯蝦科,原產於美國中南部和墨西哥東北部。克氏原螯蝦被廣泛引入歐洲、非洲、中南美洲和東南亞,一旦被引入合適的棲息地後,克氏原螯蝦就會迅速繁殖並最終成為一個重要的物種。作為一名成功的殖民者,克氏原螯蝦具有較短的生命週期和較高的繁殖力,這讓它在棲息地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上圖為小龍蝦(克氏原螯蝦)的分佈圖,藍色為原產地,紅色為被小龍蝦生物入侵地區。

    1927,日本從新奧爾良引進了100只克氏原螯蝦,其目的是作為美國牛蛙的食物來源,美國牛蛙是在1918年被引入日本的。但是隻有20只克氏原螯蝦在跨太平洋運輸中倖存下來,被飼養在東京附近的青蛙農場。

    1929年克氏原螯蝦被從日本引進南京,然而,沒有詳細記錄有多少小龍蝦被引入到南京,以及被引入小龍蝦的來源。現在,小龍蝦(克氏原螯蝦)在中國大部分省份的池塘、河流、水庫、小溪和溝渠中都能找到。據推測,目前國內所有的野生小龍蝦種群都可能起源於南京及其鄰近地區。

    小龍蝦(克氏原螯蝦)是一種多能雜食動物,在不同型別的水體中成功建立自己的體系。小龍蝦主要以動植物碎屑、大型植物和活動物為食,如軟體動物、昆蟲、環節動物、線蟲、蝌蚪和小魚。小龍蝦的捕食者有魚類、鳥類和哺乳動物,小龍蝦幼蟲可被蜻蜓,鞘翅目幼蟲和水生半翅類昆蟲捕食。入侵物種克氏原螯蝦可能會帶來外來病原菌如蝦瘟疫真菌和寄生水黴;細菌感染也很常見如擬態弧菌,當以受汙染的小龍蝦為食時,可引起人類腸胃炎。

    近幾十年來,小龍蝦因其獨特的味道,已經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水產品之一,尤其是在長江沿岸的省份。上世紀70年代初,長江流域的農民曾嘗試養殖小龍蝦,但由於缺乏技術和消費需求,未能實現產業化規模。2001年,湖北省潛江縣農民啟動了水稻小龍蝦輪作養殖模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已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如蝦稻輪作養殖、荷花小龍蝦養殖、池塘多體養殖等,制定了在特定環境下養殖小龍蝦的可行策略。國內小龍蝦養殖產業長期佔據全球的90%以上,如下圖。

    儘管克氏原螯蝦的培養為農民帶來了收入,但從農場逃離的個體對當地的魚類、甲殼類動物、水生植物和淡水生態系統構成了威脅,還會切斷水稻幼芽,其洞穴導致灌溉水的流失和農田的破壞,可能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 5 # 生活情感日記

    麻辣小龍蝦受到不少吃貨們的喜愛

    因此有人說沒有小龍蝦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從各種夜市、大排檔小龍蝦已成為燒烤之後餐桌上的另一種標配。

    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整體顏色包括紅色、紅棕色、粉紅色,主要棲息於永久性溪流和沼澤等地水體較淺、水草豐富的水域。小龍蝦體內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且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生存力強大的外來入侵物種

    現在我們隨處可見的小龍蝦,其學名叫做“克氏原螯蝦”,它是一種淡水蝦,原產於美國東南部,因此又被稱作“美國螯蝦”。

    除了這種克氏原螯蝦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小龍蝦品種,在中國就有四種土生土長的小龍蝦:東北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史氏擬螯蝦以及北韓黑螯蝦。

    不過,克氏原螯蝦的繁衍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更強,蓋過了本土的四種小龍蝦,成為了現在餐桌上的主流。

    近幾十年來,小龍蝦因其獨特的味道,已經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水產品之一,尤其是在長江沿岸的省份。上世紀70年代初,長江流域的農民曾嘗試養殖小龍蝦,但由於缺乏技術和消費需求,未能實現產業化規模。2001年,湖北省潛江縣農民啟動了水稻小龍蝦輪作養殖模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已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如蝦稻輪作養殖、荷花小龍蝦養殖、池塘多體養殖等,制定了在特定環境下養殖小龍蝦的可行策略。國內小龍蝦養殖產業長期佔據全球的90%以上,如下圖。

    儘管克氏原螯蝦的培養為農民帶來了收入,但從農場逃離的個體對當地的魚類、甲殼類動物、水生植物和淡水生態系統構成了威脅,還會切斷水稻幼芽,其洞穴導致灌溉水的流失和農田的破壞,可能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 6 # 炫冰工作室123

    小龍蝦的來歷是什麼?

    小龍蝦是一種世界級的生物入侵物種,原產於中、南美洲和墨西哥東北部地區,1918年傳入日本,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再由日本傳入中國,現已成為中國淡水蝦類中的重要資源,廣泛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各省市。2013年5月網傳小龍蝦是當年侵華日軍生化部隊引進中國用來專門處理屍體,此種說法純粹是造謠。

    小龍蝦是存活於淡水中一種像龍蝦的甲殼類動物,學名克氏原螯蝦,也叫紅螯蝦、淡水小龍蝦、鬥蝦。小龍蝦是甲殼類中分佈最廣的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

    在二戰期間小龍蝦由日本傳入中國,開始在江蘇省南京市以及郊縣繁衍,經過長時間的擴充套件,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生存空間不斷擴充套件,目前小龍蝦已擴充套件至安徽、上海、江蘇、香港、臺灣等地,形成數量龐大的自然種群,成為中國淡水蝦類中的重要資源。

    小龍蝦是在二戰期間由日本傳入中國的一種龍蝦品種,同時也是世界級的入侵生物品種。雖然小龍蝦的攻擊性很強,曾經一度對中國的生物系統造成影響,但是在吃貨的中國人面前,小龍蝦的數量也在極具減少。由於市場需求量逐漸擴大,人們不僅吃光的入侵的小龍蝦,還進行專門的小龍蝦養殖。以上內容由第一農經網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7 # 崑崙還東國

    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北美,在中國外來生物資料庫裡記錄是1929年由日本傳入中國,被列入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在60年代食用價值被髮掘之後,養殖熱度不斷上升,各地引種無序,80-90 年代大規模擴散。已經在安徽、江蘇、上海、湖南、湖北、臺灣、香港等地野化,擴充套件速度非常快。

    小龍蝦喜歡掘洞,是挖洞高手。小龍蝦掘洞很深,大多數洞穴的深度在50-80釐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過1米。其洞穴大多挖在離水面1-10釐米的範圍內,這些潮溼的地基可能適合它掘洞,洞中最多居住的蝦不超過兩個。掘洞速度非常快,大概6小時就可完成一個洞,一旦放棄,不會有蝦重新佔有,而是挖掘新的洞穴,這對水利設施影響危害非常大,輕則導致灌溉用水 流失,重則引發決堤洪澇等險情。

    克氏原鰲蝦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擴散能力,對水體溶氧的適應能力很強,在水體缺氧的環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來,而且可以藉助水中的漂浮植物或水草將身體側臥於水面,利用身體一側的鰓直接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以維持生存。它的到來給中國的本地物種中國的中華絨鰲蟹和青蝦具有致命的殺傷作用,它能攻擊蛻殼的蟹並以青蝦為食,給中華絨鰲蟹和青蝦的造成巨大的危害。

    小龍蝦凶殘貪食,大型水生植物、浮游甲殼類如枝角類、撓足類及底棲動物如螺類、貝類、口虎魚類、水生昆蟲都是鰲蝦的攝食物件。該蝦所到之處往往會造成當地某些物種的消失,進而改變了該地區原有的食物鏈,使得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

  • 8 # 天驕餐飲管理

    龍蝦已經為大家所熟知,餐桌上鮮紅香辣美味的龍蝦征服了萬千食客,而那些關於小龍蝦的傳言,你都信了嗎?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你是否還對這種美食存有顧慮?小龍蝦都長在汙水裡,重金屬超標,外國人從來不吃?本文將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關小龍蝦的傳言。

    小龍蝦到底是什麼?是蟲子嗎?

    小龍蝦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蝦”,學名叫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種如假包換的淡水蝦。它和龍蝦有親戚關係,分類學上它們都是“十足目”,龍蝦是龍蝦科、正螯蝦科或擬螯蝦科,而我們吃的小龍蝦則是蝲蛄科(所以在中國北方一些地區它被直接稱為“蝲蛄”)。

    小龍蝦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所以又叫美國螯蝦。原生地在墨西哥灣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帶,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它是最具食用價值的淡水龍蝦品種,年產量佔整個淡水龍蝦產量的70-80%。

    中國以前有小龍蝦嗎?

    其實中國有四種原生態的正宗小龍蝦,它們是東北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史氏擬螯蝦和北韓黑螯蝦。除此之外,還有兩種“外來和尚”,原產美國的克氏原螯蝦和原產大洋洲的紅螯螯蝦,只不過克氏原螯蝦技高一籌,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成為最著名的小龍蝦。

    美味的小龍蝦其實是入侵物種,這種蝦性情凶猛,繁殖快,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對“原住民”也會造成威脅。

    小龍蝦是為了消滅屍體,經過基因改造而引進的?

    網上有傳聞說:“駐中國的日軍生化部隊因為要處理大量的屍體,將克氏螯蝦經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變成小龍蝦,運到日軍駐地擔任起水體清潔的工作。”這種說法相當荒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上世紀70年代人類才開始DNA重組技術的應用研究,侵華日軍搞基因改造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我們現在吃的小龍蝦確實是從日本來的。1927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20只克氏原螯蝦,目的是繁殖培養成為牛蛙的飼料。大約在1930年前後,克氏原螯蝦又被引入中國,最早的養殖地在南京附近,很可能也是作為飼料用途。之後克氏原螯蝦憑藉良好的適應能力在各地繁衍開來。所以從時間上看,小龍蝦進入中國和日本侵華並無任何瓜葛,也不存在什麼陰謀論。

    日本不吃小龍蝦?外國人都不吃嗎?

    小龍蝦在美國已經吃了上百年,小龍蝦的買賣也逐步從鄉間集市走向大宗交易,目前全球每年的貿易量超過30萬噸。小龍蝦在美國是很常見的料理食材,通常和馬鈴薯玉米水煮搭配卡疆粉(Cajun)調味。美國用於食用的小龍蝦有98%產自路易斯安娜州,該州在1983年將小龍蝦選為州代表動物,並且每年都舉辦“小龍蝦節”。

    小龍蝦的來歷起源 你知道多少?

    路易斯安那小龍蝦節上的場景。

    小龍蝦傳入日本後,並沒有得到日本消費者的青睞,畢竟是“牛蛙的飼料”,而且日本有豐富的水產品,相比而言,小龍蝦肉質和口感都處於劣勢。

    外國人吃不吃小龍蝦還可以看看出口資料,2011年僅湖北省就出口小龍蝦8000多噸,全國的出口量至少是數萬噸。目前出口的小龍蝦食品以熟食為主,如龍蝦尾、蝦仁、茴香整肢蝦、辣粉蝦、龍蝦醬,主要銷往丹麥、瑞典、西班牙、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日韓和東南亞市場,比如歐洲市場上90%的小龍蝦來自中國。

    小龍蝦是雜食動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機質,水草、藻類、水生昆蟲、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當然它也吃小魚、小蝦、貝類等活物,甚至在吃不飽的時候同類相殘。正因為它食性雜,所以生命力很強,能在汙染水體生存。但是餐館的小龍蝦基本上都是養殖的,比如北京簋街的基本上都來自盱眙的養殖場。在養殖環境中,要根據生長需要,投餵動物性和植物性飼料,比如麥麩、豆餅、水生昆蟲幼體等。

    小龍蝦能忍受汙染的水質,但它們並不喜歡那樣的環境。有學者專門做了實驗,發現小龍蝦更傾向於選擇新鮮的食物,更喜歡清潔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汙水中純屬被逼無奈。而且,小龍蝦對環境的忍耐也有限度。如果水質差,小龍蝦不僅繁殖困難,而且也長得差,脫殼慢。在養殖條件下,小龍蝦密度比較大,如果水很髒,它們的活力就會顯著下降,天一熱,蝦就會大批死亡,而且也經不起長途運輸,所以養殖戶也會很注意水質保養。

    食用小龍蝦是從野外河溝撈的?

    早期確實有不少小龍蝦是從河、湖甚至稻田裡捕捉,但隨著這些年小龍蝦受到追捧,各地的野生小龍蝦的密度根本不足以滿足捕撈需要,現在餐桌上的小龍蝦都是養殖的了。

    人工養殖小龍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傳聞中“小龍蝦酷愛鑽孔打洞,所以養殖成本太高”的說法也站不住腳。小龍蝦養殖在上世紀50-60年代開始推廣,到8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很大規模。以湖北省為例,2013年荊州市小龍蝦產量15.8萬噸,潛江市產量3萬噸,估計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450萬畝,產量34.75萬噸。如果算上整個從養到吃的產業鏈,小龍蝦的產值要超過400億元。

    小龍蝦體內重金屬超標幾百倍?

    小龍蝦的環境適應能力確實很強,能夠在汙染嚴重的地方存活下來。但是它攝入的重金屬大部分被轉移到了外殼,隨著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毒素被移出體外,所以肉裡的重金屬未必會超標。有些研究資料表明,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我們吃的尾部並無太多重金屬,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監管部門在日常的抽檢中並未發現小龍蝦重金屬超標的問題,2011年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共抽檢小龍蝦一萬多噸,主要出口到歐盟、美國,檢測專案包括微生物、重金屬殘留、獸藥殘留等,批次檢測合格率為99.8%以上,沒有任何國家提出通報。北京市曾對主城區範圍內銷售的生鮮小龍蝦以及餐飲企業內待加工與成品小龍蝦開展抽樣檢測,取樣地點包括京深、大洋路、錦繡大地等大型水產集貿市場以及簋街等小龍蝦銷售與食用集中場所,小龍蝦主要來自南方各省養殖場,監測表明小龍蝦可食用肉質部分中鉛、鎘含量均低於國家標準中對於甲殼類水產動物及製品中鉛、鎘的最大限量值0.5mg/kg。

    小龍蝦的來歷起源 你知道多少?

    除重金屬,農殘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比如湖北省2007年對小龍蝦農藥殘留情況進行過大規模檢測,對9個縣市、14個村鎮、4萬多畝蝦稻連作田開展調查,採集土壤樣品和水樣各300個,抽取蝦樣500個。結果顯示在全部500個蝦樣中,未檢出農藥殘留超標。農業部對湖北省小龍蝦產地連續多年進行抽檢,也沒有發現藥殘超標。

    小龍蝦攜帶肺吸蟲,易造成“橫紋肌溶解症”?

    南京曾經發生過一次多人因“橫紋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學家從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懷疑小龍蝦是導致這一事件的元凶。但是專家對蒐集到的樣品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檢測分析,包括致病菌、重金屬、農藥殘留、抗生素殘留、激素、寄生蟲、藻類毒素等,並未發現異常,也沒有找到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物質,最終這一事件被定性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症,世界各國均偶有發生,一般是吃水產品後24小時內發病,除此之外沒有明顯的規律。除了吃小龍蝦,吃海魚、淡水魚都出現過類似案例。(更多閱讀:吃小龍蝦會導致肌溶解嗎?)

    網上也有種說法,認為是“洗蝦粉”導致了橫紋肌溶解症。實際上洗蝦粉的主成分是草酸,它從機理上就不具備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可能。儘管它的確酸性較強,但是由於是水溶性,洗完之後又經過很多加工程式,不可能在蝦身上有很高的濃度。我們平常吃的很多蔬菜裡也富含草酸,比如菠菜。

    當然,小龍蝦的確可能攜帶寄生蟲,但這也不是它的專利,其他水生生物樣可以攜帶,比如蛙、螺、貝、魚、菱角等都可以。預防寄生蟲病的關鍵是燒熟煮透(比較保險的做法是100度燒煮10分鐘以上),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龍蝦。

    小龍蝦呈現藍色是重金屬汙染造成的嗎?

    蝦殼上的顏色主要由甲殼內的甲殼藍蛋白和蝦青素共同形成,根據含量和結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現出紅、橘紅、藍、青、白、黑等多種顏色,比如澳洲龍蝦主要以藍色為主。網上出現的藍色小龍蝦最大的可能是個別小龍蝦的基因變異,這並不稀奇,也與重金屬汙染無關。(更多閱讀:藍色的小龍蝦是怎麼產生的?)

    小貼士:吃魚蝦水產要注意什麼?

    海洋是各種汙染物最後的歸宿,尤其在近海,來自大陸的汙染物被沖刷至此,可以被水生生物富集。以海底底泥中有機質為生的貝類容易富集鉛、鎘、汞等重金屬和其他汙染物,而肉食性的魚類因為處於食物鏈頂端,也容易富集汙染物。從汙染物含量來看,一般是海水魚高於淡水魚,肉食魚高於草食魚,大魚高於小魚。普通消費者可增加食物多樣性,通過平衡膳食降低汙染物的總體攝入水平。

    魚類是人類優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魚類及其產品品種搭配、適量食用,對健康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但要注意,兒童以及準備懷孕、孕期中或正在哺乳的女性應當避免食用鯊魚、旗魚、金槍魚等魚類產品。控制其他大型肉食性海產魚類的攝入量,平均每週不超過300克為宜。如果覺得某一週吃多了,下一週少吃或不吃即可。

    重金屬汙染導致的急性食物中毒其實是很少見的,吃海鮮或水產時真正最大的威脅是微生物,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目前中國食源性疾病報告病例中它名列前茅。對付細菌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和對付寄生蟲一樣,燒熟煮透是最保險的辦法。此外,儘量不要吃不新鮮、來歷不明和不認識的水產品,發生赤潮的海域捕撈的海產也要慎食或不吃,因為這些水產可能帶有能造成中毒的生物胺、藻類毒素或其他生物毒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與什麼水果搭配燉著吃比較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