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劉備就算聽從群臣的建議,沒有去征討東吳,沒有後來的夷陵之戰的慘敗,蜀漢也是很難短時間內統一三國的。

    首先,劉備沒有發動對東吳的征討,那蜀漢和東吳將會是聯盟的關係。還是維持著三國鼎立,相互制衡的作用。

    當時曹強而孫劉弱。孫劉兩家要想生存,只能聯共同抗曹,不然憑一已之力對抗曹操是很困難得。

    所以劉備沒有徵討東吳,那三國還是孫劉抗曹,相互制衡的關係,短時間內誰也奈何不了誰。

    其次,劉備不征討東吳,就不會發生夷陵之戰的慘敗。劉備也不會被病逝於白帝城。

    雖然那樣劉備可以繼續活著,劉備雖然是一代梟雄,但曹丕和孫權也不遑多讓。

    憑勢力、威望,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最後,三國鼎立,孫劉聯合抗曹,同時孫劉聯合也是利益關係,有利益的時候也會破裂。

    魏蜀吳三國,無論那一方去功另外一方,他都要防著第三個。這個關係在短時間很難打破。

    蜀漢本來就地貧人少。若蜀漢攻打東吳,肯定要防著曹魏,去攻打曹魏,也要對東吳留一手。同時東吳有長江之險,曹魏地大人多。

    所以,劉備就算不去征討東吳,在短時間內也很難統一三國。

  • 2 # 南門太守

    劉備為什麼不能討伐孫吳呢?當然應該討伐!作為一家之長,人家把你欺負成了那樣,你還那麼鎮定,還在裝理性,你怎麼向家裡人交代?別人又怎麼看你?劉備如果連這點兒血性都沒有,那就枉稱一代梟雄了。

    孫權偷襲荊州,這件事做得極不地道,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劉備的憤怒當然是有道理的。況且,荊州是蜀漢的立國基礎之一,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得很明白,北伐要想成功,荊州是重要的支點,必須奪回來。

    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蜀漢陣營裡有不少人出自荊州,所謂的荊襄集團,他們跟著劉備入了蜀,但家人、親朋、祖產都在荊州,故鄉淪陷、國破家亡,必須打回去,且一刻都不能停,多停一刻,親人們就要多受一份罪。

    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最後慘敗,於是大家總結教訓,說劉備不該討伐孫吳,如果冷靜一些情況會不一樣,怪就怪劉備太沖動,甚至有人質疑諸葛亮,認為他在關鍵時刻沒有勸阻劉備,但這些看法有些簡單了。

    二虎相爭,曹魏得利,這一點劉備當然很清楚,但現實沒有留給劉備做其它選擇的餘地,他只能硬著頭皮幹,如果劉備此時還要去維護什麼孫劉聯盟,蜀漢內部必須馬上分裂,一部分人估計會離劉備而去。

    問題不在於討伐孫吳,而在於如何討伐。以劉備的當時的實力,具備跟孫權一拼的條件,劉備剛剛在漢中大敗曹操,士氣正旺,傾蜀中全力,孫權未必有勝算。

    事實上,劉備東征初期進展得較為順利,孫權、陸遜沿長江一線連擺五道防線,劉備一口氣破了兩道,打到了陸遜親自鎮守的夷陵,劉備完全佔據主動,吳軍只能被動防守,吳軍將領內部也出現了分歧,陸遜險些控制不住局面。

    應該說,直到此時劉備東征都是正確的,戰略上沒有問題,戰術上問題也不大,劉備的問題出在此後。

    曹魏黃初三年(222年)6月,急於求進的劉備命各路蜀軍分頭佔據附近的要地,就地紮營,自秭歸沿長江而下,蜀軍各部人馬先後紮下了50多處營盤,連綿不絕,有數百里,最東端抵達了一個叫猇亭的地方。

    相持數月,看到蜀軍士氣受挫,士卒疲憊,陸遜覺得時機到了,決定發起全面,他上疏孫權,報告了情況,準備行動,吳將不理解:“要進攻也應該在當初,現在蜀軍已深入五六百里,雙方相持七八個月了,各處要地都被他們佔領固守,發起攻擊必無法得利。”

    陸遜解釋說:“劉備是狡猾的敵人,他經歷過的事情很多,剛開始集結,他用心專一,此時不能進攻。現在他已經在這裡很久了,不能取勝,士氣受挫,又沒有新的計策,夾擊此敵,正是現在!”

    陸遜很冷靜,他看出了劉備的破綻,那就是戰事久拖、心裡難免有些浮躁,這給了陸遜以反攻之機。反攻開始了,但起初並不順利,陸遜命令攻擊蜀軍其中的一營,卻未能取勝,換成一般人心裡該慌了,但陸遜的內心足夠強大,他命令再次發起攻擊,這回每個士卒手裡拿一束幹茅草,用火攻的辦法對付蜀軍,結果收到了奇效。

    這時到了夏末秋初,長江中游一帶氣候乾燥,有時還會颳起大風,這些都利於火攻。蜀軍夾山築營,地勢狹促,一旦起火,施救困難,各地兵營同時燃起大火。

    吳軍趁勢發起全面反擊,蜀軍被連破40多座營寨,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一口氣逃了幾百裡,退到了白帝城。

    劉備的錯誤不在於東征,東征以後他仍然有機會,而不發動東征機會反而更小。劉備的錯誤在於,當戰事進行到相持階段後他產生了浮躁心理,急於報仇,急於求勝。

    這時劉備才需要冷靜下來,不能靠一腔怒火來做決定了,這時應該穩紮穩打,能找著機會破敵最好,找不到機會,也要鞏固住已取得的戰果。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即便荊州無法全部奪回,劉備也有了一定的收穫,最重要的是,劉備向全軍將士展示了自己的態度和決心,蜀漢分裂的危險就不存在了。

  • 3 # 肥仔米99199

    以我個人來看 就算沒有發動夷陵之戰 蜀漢也沒多大機會能一統 那我們就先來看看劉備為什麼一定要堅持發動這場戰爭 其一:三國演義裡說的主要原因 為關羽報仇 我認為這是一個原因 但不是主要 其二:荊州的重要性 隆中對裡講過 一統天下的前期有三 跨有荊益兩州 天下有變 兩路出兵 而失去荊州 那一三條件成為了空談 劉備就是為了這個才堅持發動戰爭(因為劉備這個時候已經是帝皇 不可能只考慮兄弟之情不考慮集團利益發展)

    可能有人就要說了 那為什麼諸葛亮等人還要勸劉備呢 這裡要說一點 諸葛亮 趙雲吵架並不是和劉備才不帶他們一起而是諸葛亮是傑出政治家(蕭何型別 主打內政)趙雲只是個有名無權的保鏢 他們都是勸劉備要等時機 荊州剛丟 損失慘重 士氣大落 並不是出兵好機會 後面大家都知道了 劉備集團又一次慘敗。

    好了 迴歸題主問題 不發動夷陵之戰 我認為好處有 其一 參加了這場戰爭的人而死去的人壽命會長一點 但多久沒人知道 其二 蜀漢還存有一點爭天下的實力 畢竟減少了一次損失 結果(個人見解) 只有一個益州 只能偏霸一方 你說不進攻吧 活活等死 你說進攻吧 東吳你不能動 因為荊州已經被佔死了 除非有變 (夷陵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指揮)動曹魏吧 你一個益州易守難攻(諸葛亮北伐就看出來)一個益州北伐中原 難於上青天 而夷陵之戰的時候 劉備已經六十有幾了 就算當時不死 能活多久 不知道 但一定沒辦法活到一統(除非曹魏 東吳送人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混油皮面板,有什麼粉底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