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七彩文藝

    李叔同是中國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著名的畫家、漫畫家豐子愷就是他的門下弟子,我們要欣賞他的書法,要大體瞭解他的平生,這樣才能看出作品背後的一些深意。

    這幅書法作品,類似問主配的圖,剛開始一看,我心裡是這樣想的:這也算書法作品嗎?書寫隨意,緊湊不夠合理,“交”字的撇捺頓筆再連筆,似乎不怎麼出眾。“集”字上下不協調,“觀”字可以說算是寫得太擁擠了。這應該是他練習的一副手稿吧。

    上面的劉叔同的這一副作品,看起來有云淡風輕的從容,“勞”“慧”字的化筆,為他的書法增添一份美感。學生時代的他他在寫作文課,感到紙短文長,就在一格中改書兩字交卷,博得了“李雙行”的美稱。

    這一副作品,很多人都看出來劉叔同先生並不在意筆畫橫的提筆以及筆畫豎的收尾。他書法作品的特點就是隻要你一看到,就印象深刻,多數你看起來隨意的筆法,卻是作者的追求,自然的美,另類的美。

    李叔同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自然)靈動。後期則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特別是出家後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樸,恰如李叔同自我的表白:“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這是其他行家給他極高之評價。

    看他的書法作品,如果不是為了學習,我們可以忽略那些構字的技巧,從字行間感受充溢的淡雅和寧靜之味,真乃墨香撲鼻!

  • 2 # 於兒

    謝謝邀請!李叔同在沒出家之前的書法有碑帖的痕跡。而他出家以後,由於思想的變化,我們再看他的字已經不能再用書法去看待了。他的字稱不上上好的書法,但看他的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 弘一法師李叔同,他的字和他的歌一樣空靈悠遠!好書法是一種功力,而好字是一種境界,法師的字太澄明,太靜潔,看法師的字你要帶著一顆至純至善的心,帶不得半點庸俗和低趣味。法師的字和他的人一樣,是那樣的自然,隨心所欲,了無虛華,看他的字就像靜聽一位樸訥而睿智的長者靜靜地講經頌道。大師的字看似稚拙其實是爛漫的禪趣。每一字一劃都滲透著灌注著他的虔敬心,樸素心。書法是心靈的跡化,弘一法師李叔同,他的書法由在俗時的絢爛到脫俗後的平淡,是修心的結果,是大師境界的昇華,能靜心品賞大師的墨寶,是人生之福。

  • 3 # 我是伍洋

    上回說過叔同出家的原因,這次講講他書法的特點。

    叔同幼時經過十年的傳統文化訓練,他的國學各項都達到很高水準。年輕時,他的書法以魏碑為基礎,受北魏影響較大,表現為剛勁厚實,古拙有力,蒼樸雄健,圓滿耐看。

    中年時風格為之一變,由剛勁厚實而變秀雅清麗,筆勢收放自如,結構疏密停勻,整體看上去仙骨秀逸瀟灑出群。

    出家後,書法風格為淡而清,由於禪宗修行越加精深,書法更為平淡恬靜,用筆輕慢,行氣疏朗,在右上下互為相通,融為一體,給人一種疏而不散,肅穆高古寧靜淡遠的佛禪氣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卻說“人性本惡”,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