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鏡頭裡面鄉村
-
2 # 從耗子胖成豬
衡量一副攝影作品高低的一個關鍵點就在於“題材稀缺性”、“不可複製性”。
簡單舉個例子:
拍荷花、拍車模之類的題材,在這個“全民攝影”的時代,這兩種題材都已經被拍濫拍俗。所以,在今天稍微正經一點的攝影比賽,拍荷花,拍車模的照片都會在第一輪挑選中被刷掉。就是因為這類題材太多太濫了。
所以,拍攝靜物的題材很難上升到藝術的高度。但這類拍攝以商業需求居多,雖然不藝術,但是賺錢啊。
-
3 # 芷丘攝影
藝術從來就不分高低。對於藝術家表達情感才是唯一。攝影藝術亦是如此。我們看李英傑老師的《稻子與稗子》,沉甸甸的稻子謙卑的低下身子,而腹內空空的稗子驕傲的揚起頭。作品用像徵手法描繪了現實中某些人的真實狀況。極具揭露性和諷刺性,能說這樣的靜物作品是低階藝術嗎?再看黃翔先生的《十月的螃蟹》,七六年十月"四人幫″被抓,先生用煮熟的螃蟹來闡述他們不能橫行了,用茅臺酒代表當時人們高興的心情,又用菊花的影子暗示了時間關係。對於政治我們不談。僅就這張用靜物來表現政治題材和作者的心情看能說靜物攝影是低階藝術嗎?
依我的看法攝影分為三個階段1入門,我不多說了2表現階段,用技術手段來體現畫面感所謂的視覺衝擊力,遺憾的是很多人停留在這一階段甚至走偏,以為照片不好就換器材,最後成為器材黨。第三是表達階段,這一階段是攝影家情感的爆發和體現,作品充滿了攝影家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後二張是我隨手拍的《被摘下的交通燈》當時就想,這東西用你你可以指揮一切,不用你垃圾一個。
-
4 # 倫勃朗的光影
只有拙劣的技術和平庸的作品,題材沒有好壞,主題更沒有高下。
攝影和繪畫一樣是人們喜愛的一門藝術形式,從誕生到今天產生了無數的優秀作品,使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的影響不亞於任何其他藝術門類,而且相比繪畫等古老的藝術形式其影響力所佔比重也越來越大。
藝術的本質是人的情感和智慧的結晶,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思想的外在呈現,創作素材是藝術家的代言。只有藝術家和藝術家的水平差距。素材本身沒有高低,就像同是拿一個人作模特拍攝,有的藝術家能拍成藝術作品,有的人只能拍出一個人的影像。有的人把很美的風景拍成一幅普通照片,有的人能把一件老物件拍成一種記憶。
-
5 # 詩畫同源
大師也好名家也罷,此番說法有失公允,什麼是低等藝術?什麼又是高等藝術?假如藝術真的像一棵樹一樣,能夠從小長到大,那麼參天大樹就是“高等藝術”了吧?如果參天大樹否定和看不起幼苗樹種,是不是就等於從根本上否定了自己了呢?
藝術沒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能不能稱得起是“藝術”。攝影作為一種工具描繪世界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它是一種利用科技手段記錄現實生活場景的方式,藉助科學玻璃成像鏡頭和感光材料以及轉換介質記錄光影與實體的成像過程,攝影師,只是一個工具的使用者而已。不可否認同樣工具在不同的使用者手裡,產生的結果大有不同,這就是普通人與攝影師的區別所在。技能是可以透過訓練得到的,經驗也可以讓使用者變身為“高手”,當一個人的許多攝影作品被認可後,所謂的大師就產生了,榮譽是公眾給的,“師”也不過是個名號而已,並不是藝術的化身,“師說”也並非真理。
從拍攝的內容上我們可以根據內容把攝影分成若干種類型,比如此刻問題中提到的“靜物攝影”,顧名思義,有別於動態和風景及人物類。攝影的最大特色是它的“抓拍能力”,稱為瞬間藝術。相比較拍攝動態的物件目標,靜物拍攝時更容易把握,由於目標物是靜止的,這就給拍攝者提供了充裕的準備時間,讓拍攝者有足夠時間選擇,你可以多次設定光源,佈置和調節環境色,還可以重複多次拍攝同一角色主題。靜物不僅沒有表情,不會亂動或擅自離席脫離鏡頭,更不會鬧情緒不配合拍攝,只要拍攝者有耐心它就是理想的無怨無悔的被拍物件。也正是這些看似相對簡單的一切,讓人覺得簡單易拍,其實絕非易事,要想拍出靜中的深邃而耐人尋味的特色頗為困難,正所謂大道至簡。如果你去拍攝人像,除了光線和外部的輔助設定,還有個被拍攝人物可與合作,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協助攝影師的,而且至關重要。比如,主角美麗,可以給你的作品加分,她的吸眼睛率很高,加之表情的融入,更可為攝影內容增色,因為有了情感因素,畫面中的人物情緒能夠與觀者產生內心的某些共鳴!此類的攝影作品不勝列舉,主角在很大程度上幫襯了攝影師,甚至掩蓋了一些現場拍攝時的瑕疵。
而在拍攝靜物時,你永遠也找不到“互動”!你必須具備堅強的內心,扛得住寂寞和孤獨。想象一下,在一堆靜靜地鵝卵石中,去發現那顆玉石仔料是何等的艱難。只有慧眼獨具,方能發現平凡中的美麗,它要比在萬花叢中折取一枝,更勝一籌。
就像服裝設計一樣,服裝設計的頂尖,不是比誰穿的更多,花花綠綠,層層疊疊,而是比,誰能穿得更少!世界上還能有比Bikini穿的更少的服裝設計師嗎?
靜,絕非不動,靜止的只是同一空間中的相對停止,調動的卻是萬千心思。給一個看似“無情無義”沉默寡言的實物以生命力,這需要何等巨大的能量。
-
6 # 攝影家趙許生
這個問答題,提問有些問題。他提的問題是 :“有攝影大師說,拍攝靜物是低等的藝術”。我想,任何攝影大師也不會說,拍攝靜物是低等的藝術。
一、本文總論述
要解讀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靜物攝影的歷史。從攝影術的誕生到至今,將近180年的歷史。在攝影術誕生之初,以靜物攝影為題材的攝影作品,就隨之誕生了。靜物攝影與其他門類攝影,同樣經歷了這麼長的歷史。靜物攝影,在攝影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全世界拍攝靜物的攝影大師,從模仿油畫效果的“畫意”攝影,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理論技藝體系完善的門類,靜物優秀攝影大師人才輩出的攝影門類。它的發展又進一步衍生出藝術靜物攝影和服務於商業廣告靜物攝影。
靜物攝影的顯著的特點是 :拍攝靜物技巧技術含量高,靜物攝影作品的審美價值高。
靜物攝影要想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用光佈局具有很深的藝術功底。要與任何藝術門類的攝影相比,在靜物攝影創作中應該來說,難上加難。所以說靜物攝影,從開始就引發了許多攝影大師在攝影藝術和技術兩方面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極大的推動了靜物攝影的發展。在靜物攝影中,攝影師透過精心選擇用光佈局,以及形體,質感,紋理構圖,光影和色彩等視覺語言,運用攝影的藝術手段,創作出形式和內容高度完美統一的藝術作品,給觀眾帶來純粹的藝術美感的享受,同時也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靜物攝影更著重體現作品的審美價值。
二、如何體現靜物攝影的審美價值和靜物攝影的藝術境界。有5個方面來體現靜物攝影之美,表現作品內在神韻。
1、 靜物攝影具有情趣之美,攝影師透過對靜物外在的形態,色彩等構圖視覺元素,形成特殊的神秘的情感。拍攝出具有生命和情感的靜物,也給觀眾帶來審美情趣的共鳴。
2 、靜物的肌理之美。
靜物攝影,透過精心佈局光線,巧妙構圖,就可以拍攝出靜物的質感,紋理。透過藝術創作,拍攝出景物的特徵。所謂靜物的肌理,也就是靜物的質感,也就是靜物個性的特質,這都是透過靜物攝影的肌理來體現的。
3、 靜物攝影的形狀之美。
拍攝靜物的形狀,我們可以透過攝影的構圖的元素進行有秩序的進行的排列。再透過點線面,節奏旋律,韻律等等構圖元素來構成優美的畫面。透過景物的形狀,從而創造出完美的,賞心悅目藝術美感。
4、靜物攝影的色彩之美。
在靜物攝影當中、透過靜物的色彩對比來表現,調動,感染人們的內心情緒。透過色彩對比,創造靜物的藝術形象。
5、靜物的光影之美。
光 是靜物的魂,影是靜物的體。透過光影來刻畫靜物的美好的形象。巧妙的運用光影手段,極大的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不論是黑白攝影,或者是彩色攝影,透過光影的造型手段,創作出震撼人心的攝影作品。
著名攝影大師簡慶福代表作
-
7 # 2016踏煙一行
我想,這句話決不是攝影大師說出來的。
眼中倘若沒有小溪之流,胸中怎有海納百川之大?
眼中不識小器,心中又怎能整合大器?何況小器不小。
一瓜、一果、一蔬,
一花、一草、一木。
……
一花一世界,萬物皆菩提。
靜物之美,天工造物自然之美,沒有靈性何能感染於人,讓人甜美愉快、感動、驚喜、崇拜……傳修感悟?
在我認為,事實上常拍一些靜物攝影不失為是一種像繪畫一樣能訓練提高攝影技術與審美情趣的簡便而有效的捷徑或方法。
想做大片者,不肖於在所謂的小片上做起,何能有拍大片?
過去,世界上的繪畫大師們給我們留下過美的數不勝數的靜物作品,難道攝影大師們就沒有給我們留下過?
(手機拍)
-
8 # 藍色希臘
我現在可喜歡欣賞靜物片了。
接下來也會有意識地去拍靜物。
我眼中的靜物:
安靜,有靈性,有生命力。
質感,紋理,色彩,皆是美。
-
9 # 凌宇攝影
真正的大師是不會這樣說的,愛德華·韋斯頓拍攝的靜物,至今無人超越。看似簡單的靜物想要拍出風格,拍出不同,拍出思想,其實很不容易。反過來說連靜物都拍不好的人能是大師嗎?
回覆列表
不知是那位大師這樣言論,簡直就是謬論!相對來說拍靜物比人、景等是較簡單些。簡單靜物在拍攝中他認為拿起相機就按快門,其實簡單靜物要拍攝出藝術感,腦洞必須大開,光線選擇,靜物質感,背景牆紙搭配,構圖要與眾不同吸引人等。本來簡單靜物要拍得與風光人物匹美,難度之大不是所有大師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