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是王維的七絕組詩,共四首。分詠長安少年遊俠高樓縱飲的豪情,報國從軍的壯懷,勇猛殺敵的氣概和功成無賞的遭遇。各首均可獨立,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好象人物故事銜接的四扇畫屏。 因為你不需要前三首,所以只給你列出註釋,最後一首給你一個完整的解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少年行四首 唐 王維 其一、主要寫的是“少年遊俠” 新豐美酒鬥十千, 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繫馬高樓垂楊邊。 全部註釋 1.新豐:古縣名,漢置,治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新豐鎮古時產美酒,謂之新豐酒。 2.咸陽:秦都,故址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長安。 3.三、四句寫遊俠少年因意氣相投而歡飲縱酒。 這首詩寫長安城裡遊俠少年意氣風發的風貌和豪邁氣概。《唐詩歸》引鍾雲:"此"意氣"二字虛用得妙。"《唐賢三昧集箋註》:"豪俠凌勵之氣,了不可折。" 其二、主要寫的是“投軍報國”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全部註釋 1.出身:出仕、出任。羽林郎:官名,漢代置禁衛騎兵營,名羽林騎,以中郎將、騎都尉監羽林軍。唐代亦置左右羽林軍,為皇家禁軍之一種。 2.驃騎:官名,即驃騎將軍。漁陽:地名,漢置漁陽郡,治所在漁陽縣(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又唐置漁陽縣(今天津市薊縣),本屬幽州,開元十八年改隸薊州,天寶元年又改薊州為漁陽郡,乾元元年復改為薊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說這些遊俠少年明知不宜去邊庭受苦,卻情願赴死於邊庭,以求流芳百世。 此首寫少年們懷著為國犧牲的豪情壯志,從軍出征漁陽。他們蔑視困難,蔑視艱苦,也蔑視死亡,充滿了豪俠氣慨和英雄主義精神。《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黃家鼎曰:"說得俠士壯懷,凜凜有生氣。" 其三、主要寫的是“崢嶸漸露” 一身能擘兩雕弧, 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 紛紛射殺五單于。 全部註釋 1.擘:開弓。雕弧:有雕飾彩繪的弓。 2.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3.五單于:《漢書·宣帝紀》:"匈奴虛閭權渠單于請求和親,病死,右賢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虛閭權渠單于子為呼韓邪單于,擊殺屠耆堂。諸王並自立,分為五單于,更相攻擊,死者以萬數。"此處泛指敵人的許多首領。 此首寫少年們既有勇氣,又有技藝,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一個"偏"字,神氣活現地寫出了少年們因武藝高強而視戰鬥如遊戲,雖臨大敵,不僅毫不畏懼,而且瀟灑自如,揚威耀武。出生入死的戰場被詩人寫成了少年英雄們表演武藝的競技場,鐵血之戰竟然充滿了詩意的美感。《詩式》:"變化功夫全在第三句也。" 其四、主要寫的是“拜將封侯”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全部註釋 真正的“漢家兒郎”本應如此:詩中的他們就像漢家少年的成長史,從一個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的少年遊俠,成長為抗擊外族侵略的漢軍戰士,該詩成功塑造了一個武藝超群、剛猛頑強、勇於殺敵、戰功顯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他在戰爭中顯露頭角,最後立下赫赫戰功!功成名就,拜將封侯! 《少年行》組詩是對殺敵報國的少年英雄的讚美,也是詩人自己嚮往建功立業的英雄主義理想的表述。
《少年行》是王維的七絕組詩,共四首。分詠長安少年遊俠高樓縱飲的豪情,報國從軍的壯懷,勇猛殺敵的氣概和功成無賞的遭遇。各首均可獨立,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好象人物故事銜接的四扇畫屏。 因為你不需要前三首,所以只給你列出註釋,最後一首給你一個完整的解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少年行四首 唐 王維 其一、主要寫的是“少年遊俠” 新豐美酒鬥十千, 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繫馬高樓垂楊邊。 全部註釋 1.新豐:古縣名,漢置,治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新豐鎮古時產美酒,謂之新豐酒。 2.咸陽:秦都,故址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長安。 3.三、四句寫遊俠少年因意氣相投而歡飲縱酒。 這首詩寫長安城裡遊俠少年意氣風發的風貌和豪邁氣概。《唐詩歸》引鍾雲:"此"意氣"二字虛用得妙。"《唐賢三昧集箋註》:"豪俠凌勵之氣,了不可折。" 其二、主要寫的是“投軍報國”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全部註釋 1.出身:出仕、出任。羽林郎:官名,漢代置禁衛騎兵營,名羽林騎,以中郎將、騎都尉監羽林軍。唐代亦置左右羽林軍,為皇家禁軍之一種。 2.驃騎:官名,即驃騎將軍。漁陽:地名,漢置漁陽郡,治所在漁陽縣(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又唐置漁陽縣(今天津市薊縣),本屬幽州,開元十八年改隸薊州,天寶元年又改薊州為漁陽郡,乾元元年復改為薊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說這些遊俠少年明知不宜去邊庭受苦,卻情願赴死於邊庭,以求流芳百世。 此首寫少年們懷著為國犧牲的豪情壯志,從軍出征漁陽。他們蔑視困難,蔑視艱苦,也蔑視死亡,充滿了豪俠氣慨和英雄主義精神。《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黃家鼎曰:"說得俠士壯懷,凜凜有生氣。" 其三、主要寫的是“崢嶸漸露” 一身能擘兩雕弧, 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 紛紛射殺五單于。 全部註釋 1.擘:開弓。雕弧:有雕飾彩繪的弓。 2.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3.五單于:《漢書·宣帝紀》:"匈奴虛閭權渠單于請求和親,病死,右賢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虛閭權渠單于子為呼韓邪單于,擊殺屠耆堂。諸王並自立,分為五單于,更相攻擊,死者以萬數。"此處泛指敵人的許多首領。 此首寫少年們既有勇氣,又有技藝,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一個"偏"字,神氣活現地寫出了少年們因武藝高強而視戰鬥如遊戲,雖臨大敵,不僅毫不畏懼,而且瀟灑自如,揚威耀武。出生入死的戰場被詩人寫成了少年英雄們表演武藝的競技場,鐵血之戰竟然充滿了詩意的美感。《詩式》:"變化功夫全在第三句也。" 其四、主要寫的是“拜將封侯”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全部註釋 真正的“漢家兒郎”本應如此:詩中的他們就像漢家少年的成長史,從一個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的少年遊俠,成長為抗擊外族侵略的漢軍戰士,該詩成功塑造了一個武藝超群、剛猛頑強、勇於殺敵、戰功顯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他在戰爭中顯露頭角,最後立下赫赫戰功!功成名就,拜將封侯! 《少年行》組詩是對殺敵報國的少年英雄的讚美,也是詩人自己嚮往建功立業的英雄主義理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