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好每一day

    崑山的特色小吃是比較多的,主要有陽澄湖大閘蟹、萬三蹄、青糰子以及紅油白湯奧灶面等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是跟當地的生產環境是有關係的,我們想要品嚐到崑山正宗的美食,我們就需要了解它們的做法,還需要去當地品嚐,這樣才可以吃到美食,,而且最好是吃一些高蛋白質的食品。

    崑山名吃

    1.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的大閘蟹可算是崑山一絕,有很多名人為吃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而特地到崑山一遊。農曆九月吃雌蟹為最好,而在十月吃雄蟹則最好。因為九月雌蟹蟹兜裡有豐滿結實的蟹黃,其味特別鮮美;十月雄蟹蟹兜裡的油膏厚實而肥,入口即化,是高蛋白的美味食品。

    2.萬三蹄

    萬三蹄源於宋朝距今600多年。明初,朱元璋當了皇帝,全國都避諱說豬(朱)。因為沈萬三的富可敵國,朱元璋很是嫉妒,所以到沈萬三家坐客,沈萬三以豬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後故意為難沈萬三,問他這個怎麼吃啊,因為是整個蹄膀,沒有切開,如果沈萬三用刀,那朱元璋就可治他的罪了(古時不可在皇上面前動兇器),而沈萬三卻靈機一動,從蹄膀中抽出一根細的骨頭來,以骨切肉,保了自己的一條小命。於是就有了萬三蹄膀的傳統吃法。

    萬三蹄皮潤肉酥,湯色醬紅,肥而不膩,鹹甜適中,肉質酥爛。煨煮好後皮色醬紅,它的吃法很特別,在兩根貫穿整隻豬蹄的長骨中,將一細骨輕抽而出,蹄形紋絲不動。以骨為刀,蹄膀被順順當當地剖開,讓人們分而食之。

    3.青糰子

    青糰子源於清朝距今160多年。據說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有位村民為逃避關卡給李秀成送東西吃,便採艾草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由此傳開。

    青糰子是典型的江南食物,是用草頭汁做成的糕點,甜而不膩。

    4.紅油白湯奧灶面

    奧灶面源於清朝距今150多年。清朝同治年間,在玉峰山下有一家小麵食鋪,店主是名女子,名叫顏陳氏。她悉心經營,取南北面食之長,製作出一種面白、湯紅的紅油麵。由於色香味俱佳,因而深受過往食客的喜愛,生意興隆而馳譽古城崑山全縣。然而,有些同行為了競爭,便中傷其經營的紅油麵是“懊糟面”(即邋遢之意)。儘管如此,小面鋪的紅油麵因其貨真價實,依然受顧客青睞。一天,店鋪來了一位書生,吃麵時,他提出建議:乾脆取“懊糟”之諧音,用“奧灶”兩字為招牌,經營這一獨特的風味。這樣,經書生和其他食客的廣泛傳播,“奧灶面”美食享譽四方,很快成為崑山著名小吃。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麵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滷鴨面,白麵白湯,原色原味。奧灶面不僅選料講究,味美鮮醇,另外還有“三燙”的特點:面燙,撈麵時不在溫水中過水,而在沸水中過水;湯燙,配製好的麵湯放在鐵鍋裡,用餘火燜煮,保持其溫度;碗燙,碗洗淨後,放在沸水中取用,不僅保暖,還消毒衛生。因此“奧灶面”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5.三味圓

    又稱湯麵筋,是崑山市周莊鎮的名餚特產。周莊三味圓的皮以麵筋為料,餡用雞脯肉、鮮蝦仁、豬腿肉加蔥姜、黃酒等調製剁細精製而成。用雞湯燒煮,皮薄餡嫩,晶瑩剔透,湯清味鮮,集點心、菜餚、鮮湯之美,輕輕一咬,鮮汁直淌,堪稱上品。

    6.襪底酥

    源於宋朝距今800多年。宋孝宗曾來到錦溪,由於旅途勞累,胃口全無。心急之中陳妃找當地的百姓為夫君做些點心。因為心急,使得做出來的餅呈腰子狀。宋孝宗醒來看到案几上擱著一疊襪底,心想愛妻怎麼還有閒暇縫襪底?陳妃見宋孝宗醒來,連忙送上酥餅。宋孝宗這才恍然大悟,感到肚中飢腸轆轆,就大口吃了起來,想不到味道比宮中的“東坡餅”還要香還要酥,就問愛妃這是什麼餅,陳妃就開玩笑地說,既然夫君說它是襪底,那就叫它襪底酥餅吧,襪底酥也由此得名。

    7.爊鴨

    源於明朝距今600多年。明朝初年,周市鎮一野味酒店老闆收留一老乞丐,老者楊州人氏,曾是皇宮御廚師,為報答救命之恩,老者獻出了爊鴨秘方,此後周市太和館邱德齋等野味店掌握了爊煮技藝,爊鴨味道獨特,生意興旺,名傳四方。

    8.酒釀餅

    源於元朝末年,蘇州有一張士誠,因為誤傷人命,他帶了老母逃命,老母餓得暈了過去,張士誠見就要被餓死而泣不成聲。一位老伯見張士誠很孝順母子十分可憐,用家中僅有的幾個酒糟做了餅給了他,張士誠的娘終於得救了。幾年後,張士誠在蘇起兵稱王,想起當時的救命恩人,為了不忘記此事,張士誠下令寒食節吃酒糟餅,名叫“救娘餅”。蘇州人對張士誠還是很有感情,把“救娘餅”改叫“酒釀餅”,傳承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賓得的鏡頭那麼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