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慶字輩兒
-
2 # 河畔一壺酒
相聲講究“三分逗,七分捧”,未免有點言過其實,但是有一位好的捧哏演員確實能夠更突出逗哏演員的表演。
郭德綱的表演風格,一般人不好捧,時不時就來個砸掛,這時候捧哏捧好了,包袱就響了,捧不好就尷尬了。
相聲演員上臺前確實要對活,但是絕對不是死記硬背,那種相聲適用於電視等媒體,多一個字不能說,少一個字不行。小劇場不一樣,前面壓場子了,你的時間少了,你要減些內容,還要保證包袱不能減。下場演員來晚了,你要多說一會,還不能讓臺下觀眾看出來,這就是相聲演員的真功夫。
於大爺的功力絕對是恰到好處,不搶捧哏的活,關鍵時候無聲無息甩出個包袱來,是個好演員。不論出現什麼事,能接得住。
-
3 # 赤誠200688
之前看過一個採訪,郭德綱說他和于謙的相聲沒有完整的草稿,通常都是郭德綱寫一個提綱,然後跟于謙討論一下,告訴于謙他接下來大致怎麼講(包袱),然後上臺。郭德綱自己也在相聲中調侃自己錯不了,因為事先沒有詞,講到哪裡是哪裡,沒法錯,自然就不緊張。
這樣的話,對於現場的控制力,臨場應變力的要求很高。
-
4 # 人心總是難以琢磨
之前馬東說過,老郭上臺,全憑几張紙,一個大綱,他會把重點提前和謙大爺說一下,大概過一遍,但是具體說到哪兒就算哪兒。
所以這一切全憑謙大爺臨場發揮!你看,每次上臺的時候,于謙都像第一次和老郭配合似得,聽的特別認真,那目光真是柔情似水啊……,因為他也不知道老郭會說到哪兒,就算老郭胡說八道,于謙也要把他摟回來。這就是水平!
不羨鴛鴦不羨仙,就羨德綱有于謙!
-
5 # 立群無紡布製品廠
說相聲,沒有排練~~!!排練的“相聲”,是藝術家們才說的相聲~~去死吧!!!相聲演員,在臺上,就是表演,同時也是在創作~~根據觀眾的情緒,隨時調整
-
6 # 溫雅熊旎
相聲是語言的藝術,就其表演形式分為單口對口和群口三種,對口甲是逗哏(觀眾看是左邊的)乙是捧哏。無論什麼表演,要想做的精益求精臺下必須排練,對口是兩個人的活兒就更需要排練了,但對於有經驗反應快的只需要大綱就行了——就像現在的郭德綱和于謙。
相聲表演絕大多數都是有詞的,臨時表演沒有臺詞叫“現掛”,這是最考驗演員功力的,這時候深厚的底子和豐富的經驗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聽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像下面這段:
郭說:你怎麼不按詞兒來呀?
於:哪有詞兒呀?
郭:人家就花錢聽你這沒詞兒的?
於:大夥兒聽嗎?
眾:聽!
郭:這行越來越不好乾了,都沒詞兒了。
每當這時據說就是郭德綱忘詞了,靠的是機智的于謙給拉回來還不顯山不漏水的。
郭德綱比較好的搭檔有張文順張老爺子,老先生經驗豐富捧逗有活兒;李菁很有天分,特別是兩隻燈泡般的大眼也很來活兒;最後就是號稱於大媽的于謙了,沉穩機智反應快,有時神補刀甚至反逗的郭德綱都捂臉。你想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兩口子,那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一撅屁股放什麼屁不都是瞭然於胸心有靈犀呀。所謂三分逗七分捧就說明了捧哏的重要性!逗哏的忘詞了或者不按臺詞來了,又或者現場觀眾的打岔等等,都靠捧哏的水平呢,看似詞兒少,作用可不小!
-
7 # 呂秀才的話
“你最好按詞說。”
“哪有詞啊!”
這是郭德綱和于謙兩個人的經典對話。
正如郭德綱所說,一段相聲,聽兩遍都是一個樣,下次觀眾就不會買你的票了。
每次都不一樣,每次都有臨場發揮,這才是老郭和謙大爺的實力所在。
兩個人都機敏靈活,才能有如此精湛的表現。
如果說老郭是段子手,那麼謙大爺就是傳說中的神回覆。
《文章會》裡有一段:
於:您那不是清華,是清華池,澡堂子。郭:你管那個~有道是英雄莫問出處,流氓別問歲數~於:那我不問你歲數。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常言道,熟能生巧。
傳統的段子兩個人熟的都不能再熟了,自然可以翻出些新活來,而新段子也不用那麼鋪平墊穩,如今的老郭靠著抖點碎包袱就能逗觀眾一笑了,於老師也能接的住。
20%可能是死的,80%都是活的。
這也是為了適應當下快娛樂的消費環境。
比如岳雲鵬就是這種環境下優秀的產物。
當然,還是得說,雖然老郭近幾年諸事繁雜,功力下降,但靠著吃老本,還是能堅挺一時的。
如果喜歡,不妨關注。
-
8 # 退休老頭兒2
郭德綱于謙一對兒相聲搭檔,可以說是天衣無縫。逗的妙語連珠,捧的畫龍點睛,包袱抖得自然瀟灑。
你要說不排練那是瞎話,我看過郭德綱一個採訪影片,郭德綱手裡拿著一張A4紙說是要改一改一會說的段子,我琢磨著應該就是整個段子的主線,剩下的就臺上現編了。您別忘了,還有半小時就開場了,聽採訪者的語氣都替郭德綱著急了。那麼這個主線一定要跟搭檔說一下,至少得讓搭檔知道一會說啥呀。我以為這就是他們的排練了,於老闆要是沒點功夫,上場準瞎。這裡所說的功夫就會不會說相聲,會的不難,認為難的指定不會。
您也可以搜主流的段子聽,一個段子在不同的地方說都一樣,甚至字數都一樣,背下來這輩子就吃它了。聽郭德綱于謙的段子場場不一樣,同一個段子場次不同絕不會一樣。你在家看影片,按住了一個天天聽,別說段子一樣,就連觀眾的掌聲都一樣。所以,在家看影片的你也得會看,翻來覆去的查詢不同場次的段子聽,你就不覺得沒有新段子了。
練一定得練,上場前的排練也會有,不過就是串串活,不會大段兒的說,一定就是三言兩語,主線說明白了就能上場了。
-
9 # 曉娛
人老了,是會成精的。這句話用在於老師身上真的不要太合適哈哈哈。
你們難道不覺得於謙到了現在這個年紀,已經活的無比玲瓏剔透了嗎?颳風接風,下雨接雨,就算是打個雷于謙都能接得住啊。這一方面來自於于謙的人生歷練,拜過名師,上過北影,養過馬種過田,拍過電視劇,搭過郭德綱。一方面也來源於他超級平和的心態,任他地動山搖我自巍然不動。當然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與郭德綱已經太熟太熟了。
熟到什麼程度呢,可以這樣說吧,郭德綱一張嘴他都知道要吐什麼槽。最有趣的是,于謙捧哏還不是單一的“啊?哦!嘿……”而是經常都能跟郭德綱互動,接包袱的同時也在不停抖包袱。你若說這全是臺下排練好的,那可真不是。眾所周知郭德綱是個很喜歡在臺上自由發揮的藝術家,如果不是知彼莫如己的于謙老師,還真沒幾個人能接住郭德綱的招兒啊。于謙已經不是一個相聲演員了,他已經有大師渾然天成的樣子了,你看他站在那裡慢吞吞的柔呵呵的,但正常的節奏都在他與老郭的掌控裡。
曾記得幾年前看過一段他和老郭的作品,內容是老郭現場不服“捧哏”這個角色認為其太輕鬆,于謙被一激之下放話,“我今天來逗哏,你給我捧”。本來以為他們倆就是即興玩幾分鐘就換回來了,沒想到于謙換到“逗哏”的位置上,氣場瞬間2米8,張口就來,說了好久都沒停歇,搞得老郭都“不高興了”,趕緊把于謙推換了回來。于謙絕對是有實力的,遊刃有餘的站在那裡,自是他一身功力的展現。
-
10 # 夢裡水鄉花照影
喜歡聽老郭跟於老師的相聲,聽得多了,也會有疑問:這麼多詞兒他們是怎麼記住的呀?後來發現好像每次的詞兒都不太一樣,有時又是幾段連線起來的,所以老郭跟於老師的相聲現掛的成分真的太多了,於老師自己也說過:固定的詞兒佔20%,臨場的佔80%,這是怎樣的一種能力呀!
印象最深的是我要反三俗裡的那段:老郭說“深夜無人的時候,你吱兒嘍一口酒,扒拉兩口菜,噗噗幾口煙,捫心自問,你不虧心嗎?”在觀眾的鬨笑聲中聽到於老師的回覆:“虧不虧心不知道,反正這三樣是夠我忙的了”,簡直是百聽不厭,回回都覺得那麼好笑,太有畫面感了!還有就是老郭感嘆現在的泳衣做的也不好:“過去的那個泳衣,扒開泳衣才能看見屁股,現在的泳衣,扒開屁股才能看見泳衣!”於老師:“嚯哦...,也沒有都像你這麼憋著看屁股的!”不管這詞兒是不是現掛,都捧的那麼的天衣無縫,渾然天成,就像是打心裡冒出來的一樣,那麼的過癮!
回覆列表
老郭說這一個段子講到八十歲一個字不差,那就是學員,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表演的方法都不一樣。
于謙在《鏗鏘行》中說過他們的相聲本子就佔節目的20%,剩下的80%都是靠臨場發揮。
而且之前在馬東上天天向上的時候就提過這個問題,馬東說郭德綱和于謙在臺下上場前就把想講的事兒寫在紙上,就幾句話,指出哪些是重點,不能刪,然後在臺上直接按照這些話往下捋,十場、二十場下來就成了一個節目。
而且為什麼每次老郭講的節目都是老節目,但是觀眾看著還是開心呢?
就是因為老郭同志每次講的都不是一樣的,每次根據現場觀眾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笑點和包袱,這種東西沒辦法準備,只能是臨場發揮。
而且於大媽在反應的時候表情甚是到位,很是惹人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