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兩江總督離奇遇刺,兇手當場被捕,動機疑點重重,結案一拖再拖。“刺馬案”的真相倒底是什麼?
6
回覆列表
  • 1 # 史詩雜談

    案件始

    刺馬是指清末張汶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的故事,後被人傳誦,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已被搬上大銀屏。事情是這樣的: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兩江總督、封疆大馬新貽校場閱兵完畢,返回督署的路上,被刺客張汶祥所殺。然刺客並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張汶祥!”後被捉。

    案件末

    事件發生後,慈溪太后把正在天津處理教案的曾國藩調來審理此案,但在曾出發前召見他,對他說“馬新貽辦事很好”。又在一週之內,連派大員參與審案。刑部尚書鄭敦謹,也奉旨參與審理。於是此案的最終結果是為張文祥定了一個“漏網發逆”和“復通海盜”的罪名,將張汶祥處決,剜其心,祭奠馬新貽,又厚厚地予以撫卹。

    此案撲朔迷離,據傳,馬新貽之所以官運亨通,靠的是假報軍功與結納權貴。在所謂的“剿匪”戰鬥中,原本是一個敗軍之將。被俘以後,又沒骨氣,與“匪首”義結金蘭,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導演一幕馬新貽收復失地的鬧劇,欺瞞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寶座。飛黃騰達後,那些拜把兄弟原以為可以攀附他,千里迢迢來投靠。而馬新貽搶佔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誘殺拜把兄弟。張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脫魔掌,才有了這刺馬大案。

    這只是清廷官場腐敗的一個縮影而已,慈禧太后煞費苦心,將真象掩蓋。後人將“刺馬案”與“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案” “太原案”並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事件影響

    刺馬案的發生加劇割據東南的湘系軍閥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使得西太后加快對湘軍裁減和對湘系軍閥的打壓力度,讓依靠著湘軍的兵力和財力建立和維持的東南海防日益廢弛。正是由於東南海防的倒退,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起,英、法、美、日等列強在這一地區挑釁日益劇增。

    由於東南海防的嚴重倒退和湘軍裁員導致東南地區國防力量的薄弱,清政府無法抵擋列強的侵略,只好與之簽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割地賠款和出賣國家主權來維護中國東南沿海的“安寧”。清廷重臣李鴻章晚年曾道:“若非馬案,則裁(湘)兵日緊,終致海防日廢,列強日盛,戰禍不斷,則國運日衰也。”

  • 2 # 龔小胖子

    我來回答一下。“刺馬案”發生在清朝末年,主人公是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張汶祥刺殺,此案撲朔迷離、迷霧重重,成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而此案的真相一直眾說紛紜,有如下幾個,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官方說法。太平天國覆滅後,剿滅太平軍的主力部隊湘軍一家獨大,曾國藩明哲保身,避免上峰懷疑,主動裁撤湘軍,這些裁撤的湘軍沒有返回湖南,而是在兩江地界就地為匪,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成為社會一大公害。新任兩江總督馬新貽,對待這些散兵遊勇是手段非常兇狠,抓到就殺,所以這些散兵遊勇對他恨之入骨,而張汶祥就是其中一個,在馬新貽校場閱兵返回時,一擊即中,殺掉了馬新貽。這是官方的說法,可事實如此嗎?我認為不可信。

    第二,桃色事件。這個桃色事件,也就是電影《投名狀》中所演的,奪妻之恨。馬新貽、張汶祥和黃縱是異性結義兄弟,老二黃縱的妻子米蘭愛上了大哥馬新貽,剛開始馬新貽礙於倫理沒有答應,但是等到馬新貽就任兩江總督時,馬新貽佔有了米蘭,並且殺害了黃縱。老三張汶祥報仇,刺殺馬新貽。分析一下,兄弟報復,很好的解釋了,張汶祥突破保護馬新貽的衛隊一擊即中的。但是,馬新貽犯得上為了一個女人這樣嗎?馬新貽一個文人,自己的地位和倫理綱常的束縛,我相信這個“桃色事件,”子虛烏有。

    第三,政治暗殺。馬新貽就任兩江總督是接替曾國藩,曾國藩就任直隸總督,南北對調。馬新貽是山東人,根基在北方,派系不屬於湘軍。一個外來的愣頭青,進入湘軍的地盤,掌控湘軍,加之馬新貽剛正不阿,鐵腕整治和裁撤湘軍,勢必會引起湘軍的不滿,可以說馬新貽是慈禧太后為了制衡湘軍和曾國藩而放進湘軍的棋子。另外,太平天國的寶藏下落不明,據說被曾氏兄弟據為己有,這也是慈禧想要馬新貽查清的,以及收集曾氏兄弟的把柄,也是慈禧要馬新貽做的。可惜曾氏兄弟也不是吃素的,馬新貽觸碰到自己的利益,如果湘軍繼續裁撤,我相信曾氏兄弟也會“飛鳥盡,良弓藏”的。所以,先下手為強,找人殺掉馬新貽。可以說,馬新貽是慈禧和曾氏兄弟政治博弈的犧牲品。馬新貽死後,曾國藩又重新就任兩江總督,可見即使曾國藩沒有直接參與“刺馬案,”他也是知情的。

  • 3 # 一點點歷史

    “刺馬案”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震動朝野,慈喜太后曾親自過問此事,關於這個案件,有著官方,民間,以及背後,三個層面的解釋,我們先來分別看一下。

    官方解釋是,刺客張汶祥是太平天國運動漏網的餘孽,對於“剿匪”有功德馬新貽懷恨在心,出於報復的目的行刺。朝廷審判的結果是“聽受海盜指使並挾私怨行刺”,“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刺客張汶祥被剖腹挖心。

    民間的說法則在很多影視劇中有所表現,大量野史,以及民間故事也為其提供了佐證。

    相傳馬新貽曾被太平軍俘虜,並和土匪友曹二虎、石錦標結拜為兄弟,馬新貽發達後逐漸冷淡了兄弟,為了霸佔曹二虎的妻子,陷害曹二虎致死,而張汶祥為了給曹二虎報仇所以刺殺馬新貽,這和電影《投名狀》中描述的情節極為相似。

    但是刺馬案背後或許有更深層的政治陰謀,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中,清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漢族地主武裝,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更是成為大清的隱患,慈喜太后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就是為了削弱“湘軍”的實力,所以“湘軍”精心策劃了這起刺殺,暗中向朝廷示威。

    或許正是清朝末年朝廷和漢族地主武裝的暗中較量,終於導致“刺馬案”的發生。

  • 4 # I八零印記I

    真相是:一筆寶藏引發的血案。

    這個所謂的寶藏就是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時,由當時的天王洪秀全轉戰大半個中國尤其是富庶的南方地區搜刮來的奇珍異寶。

    這個寶藏並不是憑空虛構出來的,而是確有其事:

    其一,太平天國一直都實行“聖庫制度”,一切財物都得上交到“天朝聖庫”,如有私藏,就得掉腦袋。據載1853年太平軍剛進駐南京時,聖庫只僅僅白銀就有近2000萬兩,這相當於清朝一年財政收的近三分之一,而且這樣的聖庫還有很多個。

    其二,天王洪秀全是個不折不扣的“黃金控”,對金子的愛好簡直到了變態的地步。當年,洪天王頭上長年頂著重達八斤的純金打造的王冠,身上穿的龍袍也是金線織成的,連衣服上的紐扣也是鑲著寶石的金疙瘩。更為誇張的是,洪秀全所有的生活用品,差不多都是金子做成的,甚至浴盆、夜壺這種東西都是金子打造的。

    當年湘軍攻破南京後,太平天國的寶藏不翼而飛、神秘的失蹤了。外界盛傳是曾國藩、曾國荃兩兄弟私吞併偷偷用船運走了。

    而我們的所提到的“刺馬案”就與此有莫大的關係,這個案子也被稱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1870年8月22日,新上任不久的兩江總督在守備森嚴的總督促衙門,兌然被刺客張汶祥一個人單槍匹馬就給幹掉了。案子查到最後,草草收場,不了了之,這才被人稱為奇案。

    據史料推斷,其實馬新貽就是死於這筆寶藏:

    原來,慈禧老太后懷疑是曾國藩私吞了,又不好大張旗鼓、明目張膽地明著查,只好來個“曲線救國”,把曾國藩先從兩江總督的位置上挪開,派馬新貽來接手。實際上就是叫馬新貽在南京暗中調查這件事。

    據說馬新貽很快就發現了曾國藩私吞財寶的線索,可惜還沒來得及報告,就讓曾國藩聽到了風聲,這才招來了殺身之禍,被滅了口。

    沒了線索,慈禧太后也只能是吃了啞巴虧,此事就此不了了之,成為轟動一時的奇案。

    從曾國藩的為人處世哲學和其後主動交出兵權的表現來看,他是不會主動去捻中央集權的虎鬚,也不會去和慈禧老太后為首的滿清王朝叫板的,如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行此下策的。

    而此後這個故事更被陳可辛導演搬上銀幕,就是由劉德華、李連杰、金城武、徐靜蕾主演的《投名狀》,不過其中的情節已經做了很大的改動,不復原貌了。

  • 5 # 洞庭一葦1188

    “張文祥刺馬”是清朝四大疑案之一,它的真相早就淹沒在歷史的灰塵中了,流傳的都只是傳說與推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 6 # 中原一哥

    “刺馬案”導語:慈禧執政時期,鎮壓了天平天國以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次鎮壓不是滿族八旗子弟所為,是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所為,滿清政府勢必採取措施,防止有不良居心的人拿到太平天國的寶藏再次起義。滿清四大奇案“刺馬案”的真相真的是疑霧重重、撲朔迷離嗎?

    刺馬案主角:兩江總督,馬新貽,字谷山,號燕門,別號鐵舫,回族,山東菏澤東北五十里馬海村人,1868年,任兩江總督,節制安徽、江蘇、江西三省軍政事務,併兼辦理通商事務大臣(虛銜),1870年8月22日)在督府側門被張汶祥以利刃刺入右脅,次日隕命。

    刺馬案主角:刺客張汶祥,在兩江總督的閱兵場刺殺兩江總督,當時士兵眾多,可是刺客行刺的時候卻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一個人上前阻攔,就讓刺客刺死了馬總督。一、慈禧為什麼派人換曾國藩的兩江總督。其一:鎮壓天平天國運動後,慈禧不相信曾國藩的勇軍,怕兵變,據說,慈禧讓馬新貽接任兩江總督時領了密旨,她要馬在湘軍裡面搞破壞,降低湘軍的影響力。其二,順便查詢太平天國在天京城陷落時的財寶去向,多數湘軍購買房屋,買田地等。

    二、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自保。《水滸傳》很好的例子,宋江徵方臘後,宋朝用各種理由殺他們。從馬新怡到兩江的表現,裁湘軍,由原來的十多萬人到後來的兩萬人,可見滿清政府的心理。三、刑部尚書鄭敦謹,無奈的辭職。有“青天”名聲,是個依法辦事的人。辦過此案後,曾國藩為他送行,他頭也不回,揚帆而去,聲稱有病,不能回京,按清制是不回京覆命要治罪的,但他請求開缺,終生不再為官。

    種種跡象表明,“刺馬案”和曾式集團有關係,也是滿清政府和以“曾國藩”為主的地方武裝的較量,不是“刺馬案”多複雜,多難查,而是不能查,不敢查,滿清奇案真奇嗎,其實也不然。

  • 7 # 陶短房

    “刺馬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中最轟動、牽扯麵也最廣的,因此各種小道訊息也特別多。比如,民間傳說是張文祥的私人恩怨,包括張文祥義釋馬新貽、結拜、馬新貽盜嫂殺弟、張文祥刺馬報仇,等等,另有說是湘軍攻克南京後裁汰安置湘軍,江寧成為湘半城所引起的衝突,還有如春冰室野乘所寫,說馬新貽牽涉到西北某亂,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春冰室野乘的說法太過無稽,馬新貽是菏澤某民,正宗科舉出身(同進士出身外放知縣,逐級升遷,且中間還有降職),獲得軍功的履歷也較為清楚,,縱觀其一生官場履歷以及菏澤某民的傳統(乾隆朝王倫之亂就曾幫著清朝鎮壓),很難相信他和西北同教有什麼瓜葛,

    關於刺馬案八卦傳聞非常多,最大特點是幾乎沒有一個經得起推敲(太平天國的歷史是黑話的歷史,黑話對不上就可疑了)。

    張文祥肯定是太平軍舊部,這點供詞和幾家奏報都寫得很清楚,刺殺封疆大吏橫豎是剮,多一個少一個長毛餘黨的罪名無關緊要,馬新貽的軍功主要在安徽,先後受過袁甲三、胡林翼節制,本人卻是山東人,和湘淮軍都有關係又都不算嫡系(嚴格說他屬於安徽地方官系統出身,但又不是安徽人),能任兩江,和曾李此前為江督關防交接幾乎撕破臉皮、不論安插湘系或淮系任江督都會引發另一方強烈不滿有關,馬既不是湘系也不是淮系,甚至不是安徽人或湖南人,和兩邊關係都還過得去,朝廷對他也信任,任命他當江督,算是朝廷在東南摻的沙子,但又不至於讓曾李不能接受或過於難堪。

    從馬新貽的當官履歷看,他和張文祥的瓜葛,應該是從招安開始的,張文祥自稱為人報仇大約也沒問題,檯面上的供詞是馬新貽不徇私處分了張的把兄弟導致仇怨,這是對馬名聲比較好的口徑,占人妻子的說法流傳甚廣,是否才是真正的實情,就不好說了。

    張文祥的供詞七葷八素,且他確實受過招安,不會是太平軍中的大人物,又不識字,個人動機作案,被各方趁機借題發揮宣洩一把,大約是最接近真相的推論,如前所述,以馬和湘淮兩系既不算很糟、也不算很好的關係,以他在晚清官場中派系的孤立和地位的後進,對曾、李均構不成任何威脅,“政治陰謀”說很難成立,恐怕是上海租界小報編輯腦補過度了。

  • 8 # 痞的潘

    應該是湘軍內部的利益集團策劃的一起刺殺行動。為的是儲存湘軍的實力以免被朝廷剷除。從後來曾國藩接手處理此案,來看湘軍只有曾國藩能調動。也是湘軍與朝庭之間的一場博弈。

  • 9 # 看遍山川

    同治九年八月發生了張文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案,當時馬新貽正在校場檢閱,張文祥手持尖刀直撲馬新貽,當胸一刀斃命,這個案子的事發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否有更深層次的背景?

    雖然官方以張文祥是海盜曾受到馬新貽鎮壓,張挾私報復解釋了張的作案動機,最後匆匆結案,只處死了張一人,並贈於馬新貽一大堆名號,但他家人並不認同最後的判決,在民間更是對此案“炒作”得風生水起。

    從那時就開始各種文藝形式,包括現代小說,影視都對“刺馬案”情有獨鍾,並且根據自己的立場和為了招人眼球進行演繹。有貶張的,弄個文字遊戲,把他名字中“文”字改為“汶”字,是坐實他海盜的事實,也有褒他的,把他描寫成易水寒不復歸的義士。

    咸豐五年,任合肥知縣的馬新貽在剿捻中被俘,而這支捻軍的頭目正是張文祥和曹二虎,石錦標三個結義弟兄。這三個人也是圖富貴,估計捻軍命數不長,想趁這次機會反水,馬新貽當然樂得接受,拍胸脯歃血為盟同保富貴。

    馬新貽憑這三人拉起的隊伍圍剿捻軍,戰功卓著,馬新貽當然也升遷很快,同治四年已任布政使,石錦標回了老家,張文祥和曹二虎還和馬在一起。披堅志銳,攻城拔寨時能共苦,暫時的平靜富貴卻惹來了禍端。

    曹二虎的妻子鄭氏的到來,使馬新貽動了異心,所有的往來張文祥都看在眼裡並告知了曹二虎。稍後,馬新貽派曹二虎去壽春鎮總兵處公幹,被對方以通捻的罪名逮捕,等張文祥趕到,曹已經人頭落地,只得到有人在馬新貽處告發曹通匪的訊息。

    就此張文祥離開了馬新貽,苦練武功,尋找機會,製造了“刺馬案”,聽著有些耳熟是吧,對的,電影“投名狀”就有這一故事的影子,這個說法也是“刺馬案”出於個人恩怨最具有代表性的,又牽涉到馬新貽的緋聞,更被各類影視小說文學作品所採用。

    而比較靠譜的說法認為張文詳雖然在農民起義隊伍裡,但一直是屬於不安分守己的型別,在捻軍裡覺得自己功勞大而地位小離開了捻軍,在寧波投入太平軍轉戰各地,同治四年冬又離開太平軍回到寧波,想聯絡東南的弟兄自己獨樹旗幟。

    在寧波得知弟兄們的老巢南田石寨已經被時任浙江巡撫馬新貽剿滅和自己的妻子羅氏被出賣弟兄的叛徒吳炳燮騙去了杭州極為氣憤,就糾結南田石寨殘部百餘人並聯系在東南海面上的“海匪”,目的是要收復石寨。

    浙江巡撫馬新貽得到訊息後,調集大隊人馬進行剿滅,加強了鎮壓,一連幾仗,張文祥部損失慘重,張又投奔蘇浙邊境的太平軍餘部,又被馬新貽率兵進剿,張文祥等人感到在東南這幾塊地方,若不除掉馬新貽,他們這些人是無法立足的。

    張文祥自告奮勇去杭州施行他的刺馬計劃,在杭州碰到了一個叫時金彪的人,這個人當初在合肥時和馬新貽在張文祥捻軍手裡同時被俘,時金彪告訴張,他當是偽稱馬新貽和自己是朋友,被官軍逼迫入伍,張文祥不明就裡發慈心放走他倆的另一個人就是現在的浙江巡撫馬新貽。

    張文祥懊悔不已,又因為吳炳燮和馬新貽弟弟交好,張向時打聽妻子羅氏的訊息,張說出羅氏的特徵後,時已經意識到前階段吳透過馬新貽弟弟向馬推薦了一個女人,現已經是馬新貽的姨太太,這個女人就是羅氏,但時金彪沒敢說,只是敷衍答應打聽。

    後來馬新貽在回籍返浙途中,奉旨任兩江總督,張文祥於同治九年八月來到江寧,伺機下手。從這個說法來看,張文祥動手之前根本不知道羅氏已在馬府成了姨太太,是為了弟兄們在東南地區的發展立足,算是來個擒賊先擒王。

    這一說法來自陳功懋先生,他的祖父曾在馬新貽手下辦過文案,會審張文祥時又做過記錄,陳先生參考了祖父留下的有關刺馬案筆記整理而出,可信度較高。而民間官場沸沸揚揚的傳聞,這個案子是否另有蹊蹺,也不是空穴來風,主要是當時東南政局處在一個微妙的境況。

    同治初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南京,太平天國已經苟延殘喘,東南半壁江山軍政盡在曾氏湘系手裡。雖然南京是收復了,可太平天國頭腦一個都沒有抓到,幼天王還跑了,李秀成被曾國藩急忙處決,更另朝廷不滿的是,南京城裡太平天國的錢財盡數被湘軍席捲,清廷是落得個“人財兩空”的局面。

    曾國藩湘軍系統權力過大,這不能不引起朝廷的忌憚,而任命馬新貽署理兩江總督明眼人都知道是制約湘系的措施,馬新貽上任以後整頓社會秩序,調查貪腐,必定會侵害湘系的既得利益。而“刺馬案”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曾國藩的湘系勢力,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刺馬案”是由於利益矛盾而激發衝突的政治背景。

    曾國藩等東南大員在審理這案子時,始終以“海盜挾私報復”定性,突出是私人恩怨,以求大事化小,息事寧人。一方面確實馬新貽作為朝廷大員有被俘經歷有損朝廷體面,收捻匪張文祥的妻子為妾難以上奏。另一方面南京被破後,曾國藩等幾次上奏朝廷江南已經平定,如果出了這樣個大案子如實上報,自己也沒法自圓其說,也要承擔責任。

    所以,在這些動機的左右下,把所有對於馬新貽不利的陳述全部刪除,只留下由於私人恩怨引發了案情,草草地了結了案子。正是由於當時曾國藩湘系勢力如日中天,暗地裡又是朝廷的猜忌物件,當局又給人感覺不明就裡草草了結案子,才引起多方猜測。其實若干年以後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的審理,驚動到慈禧太后過問,最後的結局東南官員大部撤職也是和削弱湘系勢力有關。

    “刺馬案”是個簡單的刑事案件,還是後面有政治背景,至今也說法不一,很多資料不全或被篡改,根據前人的筆記摘錄也只能窺見一斑。

  • 10 # 新知傳習閣

    此案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可見其中的盤根錯節。

    馬新貽,山東荷澤人,回族。清政府中難得一見的少數民族官員,他從安徽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開始,一步步走上人生頂點,最後又象流星一樣快速消失在天際。

    太平天國滅亡後,頭號功臣曾國藩馬上就受到慈禧太后的猜忌,第一步要求他馬上裁撤湘軍,第二步就是把他調離兩江總督的位置。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國藩節制了浙、贛、蘇、皖四省軍務,尤其是蘇、皖、贛各省大小官員均為曾的部下、門生、故舊,湘軍駐防三省各地,而這三省的賦稅收入佔了清廷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接替曾國藩位置的就是閩浙總督馬新貽,時間是1868年,而曾國藩卻被調到了天津擔任直隸總督。

    1870年8月22日,馬新貽在視察軍事演習之後,回府的路上被張文祥刺殺。

    這在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第一起高官被謀殺一案。慈禧太后非常重視,前後派出三波人馬參與調查,最後都不了了之,草草收場。

    這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曾國藩的湘軍的軍費一直都沒有著落,這直接影響到湘軍計程車氣,更影響戰爭的勝負。

    為了鼓勵湘軍計程車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曾國藩基本默許了攻下一城搶劫三日的政策。這樣高回報政策刺激了湘軍的戰鬥積極性,為消滅太平天國提供了很大的動力。

    根據當時文人和部分史料的記載,從南方戰場運往湖南老家的船隻絡繹不絕,有時還堵塞了河道,船上裝的全是湘軍軍官和士兵搶劫來的錢財。包括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同樣是如此,他在湖南購買了大量的良田和豪宅。

    更讓人迷惑的是,湘軍攻入南京城後,放了一把大火,把太平天國的聖庫給燒了。

    聖庫就是太平天國的國庫,太平天國推行的是共產主義政策,所有財物一定要上繳,存在聖庫中,供洪秀全享用和軍事所需,其它人不得私自動用。太平天國先後攻下南方十三省,所收繳財物無數。但曾國藩上報慈禧太后,聖庫中是空的。

    在鎮壓太平天國快要結束時,就傳出曾國藩要造反的訊息,而這時的湘軍氣勢正盛,南方 數省的官員都把持在湖南人手中,大部分都是曾國藩的門生和朋友。

    因此慈禧在曾國藩完成裁撤湘軍後,就換了新一任的兩江總督馬新貽,並且在曾國藩遠遠調到了北方,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底下。

    因為湘軍的軍費一直有拖欠,失去了軍隊身份的湘軍士兵就開始鬧事,不願意離開江南迴到湖南那窮山惡水。當然這背後一定有湘軍中高層官員的支援,甚至是一支龐大的組織在操縱。

    馬新貽年紀輕輕就能升到這個位置,最重要的還是慈禧看重他的能力和強硬手腕。他在兩江總督任上,嚴厲打擊湘軍的流氓惡習,查辦了不少湘軍官員。量多嚴重的是,根據一些資料顯示,馬新貽還掌握了湘軍許多非法勾當,並且是非常嚴重的事實,一旦讓慈禧知道,就會引起很大振動。

    這嚴重侵害了湘系人馬和官員的利益,他們策劃了這起謀殺案,一勞永逸的解決了馬新貽。死人是不會開口說話的,這是曾國藩最滿意的結果。

    第一批調查此案的官員明白其中的要害,因此隨便審理就給出了結論說是仇殺;慈禧不信,就派出第二波官員,這批官員受到了湘軍軍官的死亡威脅,維持原判;慈禧就讓曾國藩自己來審理,看他怎麼辦。曾國藩根本就不審理,直接維持原判,其它官員也不敢說什麼,就這樣結案了。

    從此漢族官員開始在清朝後期正式崛起了,到了滿族皇帝都沒有辦法隨便處置的地步。所有這一切為滿清政府的倒臺做好了鋪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水稻首先要考慮自然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