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世一板磚
-
2 # 凱恩斯
由簡入繁,先說索羅斯做空的手法。索羅斯從泰國銀行借錢,由於泰國銀行業是開放的,所以索羅斯能夠很簡單的從泰國銀行手裡借到泰銖,然後把這些泰銖兌換成美元,由於泰國政府使用的是固定匯率,所以多少泰銖就能兌換多少美元。與此同時索羅斯在股市做空。當大量的泰銖被拋售成為美元,泰銖的匯率下跌,很多跟風的投機者把泰銖搶兌成美元,這裡面當然也會有泰國民眾。
如果泰國政府要維持泰銖的地位,他就要講信用,如果投機者將泰銖換成美元,政府必須保證其信用。但是如果美元被消耗光了,那麼就不得不面對失信。所以為了避免這個事情發生,泰國兩條路,要麼讓泰銖貶值,貶值之後美元就少給一點,要麼加息,加息可以促進外匯流入,即使是為了賺取息差,並且增加投機者的做空貨幣成本,因為從銀行借錢利率更高了。但是加息必然會衝擊資產泡沫,讓股市樓市下跌。
所以對於索羅斯,要麼你讓泰銖貶值,這樣他的美元又可以換回泰銖,這時候美元升值,泰銖貶值,他會獲得更多泰銖,而銀行的貸款是固定的,這裡面的差額就是利潤。如果加息,那麼索羅斯就在資本市場利用做空機制賺一筆。
這種手法並不是隨時都可以用的,個人認為,必須滿足幾個條件:1、首先必須是開放的經濟體,完全開放,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銀行可以自由放貸。
2、一國的資產泡沫必然是高的,無法對價值投資者形成吸引力,其衡量標準是資產價格受到加息的影響會比較大,或者說價格對於利率非常敏感。
3、一國國內槓桿比較嚴重。按照理論上,用固定匯率雙向互換,頂多就是儲備消耗光剛剛好,但要記住兩個東西對於貨幣有放大效應,一個是信用,一個是信貸。信用就是我的儲備只有1美元,但是我發行了相當於兩美元的貨幣,從世界歷史來看,金本位的消亡就是一個信用擴張的歷史,信用貨幣雖然也有儲備支撐,但是每一個國家都想多發行貨幣來增加經濟活躍程度。而即使是國家嚴格按照儲備發行貨幣,金融機構比如銀行也會進一步放大貨幣的投放量,比如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很多都達到90%,也就是說淨資產1塊錢,總資產10塊錢,銀行信貸讓貨幣進一步擴張,這樣,當所有的泰銖都要兌換成美元的時候,必然美元儲備是不夠用的。
4、一國國家體量比較小,政策主動性弱。特別提款權SDR可以有效緩解這種情況,但是小國的特別提款權量小,而在經濟上升期,往往小國經濟更加活躍,那麼上下對稱的話,其回落也更加劇烈。
-
3 # 蔣東文
1997的驚魂時刻,在那場由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遊資攻擊下,整個亞洲慘遭血洗,幾十年積累的經濟成果毀於一旦!
索羅斯,這個可怕的金融大鱷,於1992年一天之內讓英格蘭銀行損失了十億美元之後,又將目標瞄準了東南亞,利用鉅額國際遊資向其發動猛烈的進攻。
泰國,成為了第一個屠宰的物件。
索羅斯借勢帶著大量資金進入,不停地向泰國央行借泰銖,再拋泰銖,最後買美元。多重複幾次,便吸引不少跟風盤,於是大家都去買美元,泰銖就此貶值。
而泰國政府呢,為了防止泰銖貶值,只好出手救市,運用外匯儲蓄,丟擲大量美元以回購泰銖。但政府的外匯儲備是有限的,再加之固定匯率制的束縛,政府只能按市場供需關係,將固定匯率制改為浮動匯率制。只有這樣,泰銖貶值了,美元才夠賣。
這時候索羅斯的目標就達成——泰銖貶值!之前借你多少,現在就還你多少!這位大兄弟,就躺著數錢了!
在美國資本家大量拋控後,泰銖對美元匯率應聲大跌、泰國股指也近跌到原來的一半,毫無禦敵之策的泰國政府此時已是無力迴天,泰銖一瀉千里、重新整理了歷史最低點的黑色記錄。
這只是危機的開始,多米諾骨牌被推倒。風險迅速蔓延至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新加坡、印尼、南韓……無一倖免!
-
4 # 史晨昱
1997年的東南亞,大部分國家都沉浸資產泡沫盛宴中,對自身經濟體制的漏洞毫無察覺。由於泰銖具有流通性好、風險較小、資產泡沫巨大等特點,很快就成為索羅斯中意的做空目標。
簡單來說,索羅斯的做空分了三步走:
一、首先低調吸籌:用一部分自己手中的美元換取泰銖。同時,向泰國央行借貸足夠多的泰銖。
二、然後高調拋售:在泰國的外匯市場上大張旗鼓地大量拋售泰銖,引起泰銖貶值。
三、最後輕鬆獲利:將美元換成泰銖,還了泰國央行貸款賺取差價後,拍屁股走人。
泰銖被搞,政府自然要救市。泰國央行祭出“三板斧”: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銑;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略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抹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釐左右,升至1O00至1500釐。
但最後無能為力,很快舉手投降了,為什麼呢?
一、泰國是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簡單來講就是,今天1美元能換100泰銖,明天100泰銖就能換回1美元。這就決定了索羅斯在不動聲色吸籌之後,能夠快速丟擲,在泰銖貶值之前換回自己昨天用來換泰銖的美元。
二、泰國政府外匯儲備不足以託市。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鬥,便宣告“彈盡糧絕”。另外,泰國政府為了死守兌美元的固定匯率,只能維持高利率,不少企業被迫向國際市場尋求低息貸款,泰國外債規模不斷擴大。到1996年底,泰國外債高達93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50%。
三、索羅斯基金大規模運用“槓桿”。他們以自有資本做抵押,從銀行借款購買證券,再以證券抵押繼續借款,迅速擴大了債務比率,不僅如此,它們還將借款廣泛投機於具有“高槓杆”特點的各種衍生工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槓桿比率。據《經濟學家》的報道,量子基金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銖,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因料定交易對手要丟擲泰銖現貨為衍生合同保值,輕而易舉地借他人之手製造泰銖貶值壓力。
四、在以索羅斯為首的做空者的吆喝下,“羊群效應”在一個小國家裡迅速形成。
1997年3月,泰國央行宣佈國內數家財務公司及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性不足等問題。索羅斯將其視為採取行動的訊號,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導致泰國銀行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發生擠兌。
另一方面,索羅斯分批分次,不停的借泰銖拋泰銖借泰銖拋泰銖……大家不知道泰銖怎麼了,怎麼各個銀行和市場上都在拋售泰銖(其實只是假象,是一個陰謀),而美元一下子這麼熱,大家都覺得美元很好,於是大家都一起去買美元,這一下子不得了,泰國政府不得不宣佈,我們沒有那麼多外匯儲備,我們沒有美元了,只有最後一招了,實行浮動匯率。
泰銖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其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
…………………………………………………
-
5 # 愉見財經
向泰國央行大量借入泰銖
外匯市場上大量拋售泰銖換回美元,遠期市場上做空泰銖,股票市場上將之前持有的優質股票以及融券所得優質股票大量拋售砸盤,泰銖市場匯率大跌泰國央行外匯儲備不足以維持固定匯率制,改為浮動匯率制,泰銖繼續貶值在低點買回泰銖,償還泰國央行接著我們來看一下具體過程。整個事件的背景是這樣的,泰銖之所以成為索羅斯狙擊物件,其根源仍在與自身。1900年到1994年,泰國的GDP增長率均在8.0%以上。這其間,為了擴大外資在本國的投資,泰國開放了資本賬戶,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熱錢湧入,股市與樓市泡沫加劇,信貸急劇擴張。到1996年美元升值帶動泰銖升值之際,泰國外債已超過1000億美元,且大多數是短期資金。
由於泰銖升值重創出口,之前快速發展時隱藏的過度依賴貿易、貿易逆差過大等問題都凸顯出來。經濟外部失衡、資產價格虛高與基本面的負面衝擊使國際炒家有機可乘。兩大回合由此產生。
第一回合
1997年2月,索羅斯量子基金先是向泰國借入大量泰銖,隨後逐批大量拋售,同時不斷借入賣出反覆操作。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羊群效應出現,持有泰銖的個人和機構紛紛隨之瘋狂拋售泰銖,泰銖的市場匯率持續走低。到2月14日,泰銖市場匯率跌至10年以來最低的1:26.18。由於其時泰國實行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泰國央行欲維持1:25的匯率,動用50億美元外匯儲備大量購入泰銖,同時大幅調高借款利率。泰銖匯率從而得以穩定下來,局面暫時得到控制。
雖然暫時擊退了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但是其反擊措施也帶來了極大的隱患。一方面,外匯儲備被大量消耗,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也造成了對經濟的極大危害,股市債市均遭遇打擊。
第二回合
5月份,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炒家捲土重來。早在年初,國際炒家在遠期市場上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做空泰銖的遠期交易,同時在股市上大規模買入眾多泰國藍籌股。5月中,在即期外匯市場上,國際炒家大幅拋售泰銖,泰銖市場匯率又開始急劇下跌。在股票市場上,索羅斯將之前買入的眾多藍籌股低價拋售,同時透過融券賣出增加砸盤力度,加上之前借款利率的大幅提高,股市一路恐慌性下跌。在匯市股市雙殺情況下,樓市難以為繼,也接近崩盤。到5月底,泰國央行終於開始反擊,一是繼續用外匯儲備買入泰銖,同時干預遠期市場;二是繼續提高隔夜拆借利率;三是聯合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共同干預即期市場。但一切為時已晚。
6月,索羅斯針鋒相對,通過出售名下基金所持美國國債,籌集更多資金砸到泰國資本市場,同時散佈訊息稱泰國政府已黔驢技窮。泰國資本市場資金紛紛出逃,哀鴻遍野。7月2日,泰國央行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制。然而形勢依然沒有緩解,泰銖繼續暴跌,到7月24日,匯率已降至1:32.5。到7月28日,泰國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請求援助。此後,東南亞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1997、1998年兩年,泰國實際GDP增長率均降至負數,美元比率由之前的的25:1至1998年1月的56:1,人均GDP也由1997年的2496美元下降至1998年的1828美元。
索羅斯在其著作中曾談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資組合看成是扁平或者二維的,我們的投資組合則更像建築物。我們建立一個三維的空間,用基本股票作為抵押來擴大槓桿。 我們用 1000 美元至少可以買進 5 萬美元的長期債券。我們賣空股票或者債券,即借入股票或者債券待其價格下跌時再買入。我們也操作外匯或者股指的頭寸,多空都有。這樣創造出一個由風險和獲利機會組成的立體結構”。由此觀之,狙擊泰銖的過程正是符合了他所提出的基本思想,包括他發動的其他的三場戰爭,狙擊英鎊、日元與港幣,其原理與手法也基本沿襲這一套路。
-
6 # 正商參閱
雖然,索羅斯的一生依靠狙擊泰銖、英鎊、日元與港幣,賺的盆滿缽滿,但他的這種行為還是為人所唾棄的。而說起這四次阻擊貨幣的手法,看上去都大同小異。
索羅斯阻擊泰銖是在97年。在97年,索羅斯在遠期市場上大規模的做空了泰銖,同時還購買了大量的泰國藍籌股。在2月份,索羅斯利用自己的量子基金對泰銖進行了大量借入的操作,隨後,索羅斯便開始拋售手上的泰銖,這麼一來二去就造成了市場的恐慌,所有人都在拋售泰銖,於是泰銖迅速貶值至歷史最低水平。而當時泰國政府被迫使用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才勉強止血,但這只是風暴來臨前的毛毛雨。
5月份,在外匯市場上又出現了大量拋售泰銖的情況,泰銖的匯率又一次開始快速下跌。與此同時,在股市上,索羅斯開始低價拋售藍籌股,致使泰國股市暴跌。
索羅斯這一系列的舉措致使泰銖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跌至歷史最低水平。最後無奈之下泰國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請求援助。與此同時,東南亞金融危機也全面爆發了。
-
7 # 幣港灣
1.向泰國央行大量借入泰銖
2.外匯市場上大量拋售泰銖換回美元,遠期市場上做空泰銖,股票市場上將之前持有的優質股票以及融券所得優質股票大量拋售砸盤,泰銖市場匯率大跌
3.泰國央行外匯儲備不足以維持固定匯率制,改為浮動匯率制,泰銖繼續貶值
4.在低點買回泰銖,償還泰國央行
-
8 # 玄坤文史
我們先了解一下97金融危機的背景,索羅斯為什麼會有機會做空泰銖,首先是當時的東南亞國家經濟政策產生了變化,金融市場更加自由,但是不等同於東南亞地區的金融市場具有更大的價值,像泰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是很大的。
泰國在1997年7月2日宣佈不在使用固定匯率,泰國不屬於經濟強國,外匯儲備也不多的情況下,稍微大一點的機構都能輕鬆擊垮泰國的金融市場,以索羅斯為代表一批國際抄手和財團認為亞洲地區,雖然經濟政策比較積極,但是也明顯出現通貨膨脹,經濟過熱等風險,並且東南亞一些國家政府在揹負了極高的負債。就像日本一樣出現了泡沫危機。
在經濟出現泡沫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日元兌換美元只值100:1,但是全被炒到10:1,也就是日元90%的價值更本就不存在;索羅斯等人也就是在看到亞洲金融市場並沒有這樣的價值,開始向泰國銀行大量借貸泰銖,然後拋售兌換成美元,比如我借一千億泰銖,拋售換了十億美元,大量機構機構也同樣做空泰銖,泰銖開始貶值,美元就會增值,匯率由100:1變成80:1,我向泰國銀行借的一千億泰銖賣出變成一百億美元,泰銖貶值後我只用還80億美元給泰國銀行,前提是建立在金融機構資金儲備遠多於泰國的外匯儲備
索羅斯當時就是在匯率較高時瘋狂拋售手中泰銖,泰國政府當時外匯儲備大概在100億美元,索羅斯集團資產大概在500億美元,後來泰銖貶值泰國政府無法控制,宣佈不在與美元掛鉤,停止自由兌換,但是投資者都認為泰銖也不在具有價值,也開始拋售泰銖,泰國政府被迫宣佈放棄固定匯率,當日泰銖暴跌17%,索羅斯做空泰銖後轉戰香港,也因為這次事件直接引爆了亞洲金融危機。
-
9 # 趨勢線上的音符
在國際金融市場,“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大名如雷貫耳,狙擊英鎊獲利10億美元,做空泰銖獲利20億美元,做空日元獲利10億美元。1997年這場席捲東南亞的亞洲金融風暴始於索羅斯對泰銖的定點打擊,索羅斯的做空手法是美帝對新興經濟體割羊毛的慣用伎倆,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因此被股匯雙殺,金融系統及社會經濟遭受重創。這也暴露出新興經濟市場國家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金融系統的脆弱,經濟泡沫越大,風險越大,國際做空資本的胃口也就越大。
1、做空的原理
由於我們A股只有做多機制,可能我們更多聽說的是如何做多,但是A股還是有不少股票是可以做多或做空的(也就是融資融券),以股票為例:
做多就是融資,預計股價會漲,假如現在股價10元,買入100股,本金1000元,那麼股票漲到15元時,賣出100股,利潤500元,那麼就意味著融資500元。(息稅未計)
做空就是融券,預計股價會跌,假如現在股價10元,我跟券商借入100股,賣出1000元,那麼股票跌至5元時,我買入100股,將這100股在借期到來之前還上,仍然剩500元,那麼融券收益就是500元。(息稅未計)
索羅斯做空泰銖就是這樣:先借入100泰銖,假設時下匯率【美元:泰銖=1:20】,而後拋售泰銖兌換成5美元,待泰銖貶值後,假設現在【美元:泰銖=1:50】,那麼只需要2美元就可以兌換100泰銖,這個差額3美元就是投機所得收益。
2、第一次交手,泰國小勝
90年代,作為“亞洲四小虎”的泰國經濟高速發展,連續保持9%的高增長率,對外資管制寬鬆,熱錢大量湧入也意味著外債的急劇增加,而當時泰國的外匯儲備卻只有區區的300多億美元,明顯的資不抵債,這就為以後經濟崩潰埋下了隱患。
泰國當時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度,沒有匯差,按道理在這種情況下索羅斯是無法賺錢的,不但不賺錢還得付利息。索羅斯要想賺錢,就必須透過做空的手段迫使泰銖貶值而打破泰國的固定匯率制度。那索羅斯是怎麼操作的呢?索羅斯首先大量的借入泰銖,當然這個動作是在不溫不火當中是悄悄進行的,待手上的泰銖足夠多時適時丟擲做空,做空就需要利空的配合。正好在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佈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趁此機會大肆拋售泰銖,市場上後知後覺的人發現此情況,也加入到拋售大軍的行列,於是羊群效應顯現,大家都把泰銖換成了美元,如果泰國的外匯儲備足夠多,那麼完全可以應付這種擠兌現象。但無奈外匯儲備實在有限,泰國央行一看這不是辦法,於是緊急制定反制索羅斯的措施:
(1)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共同抗敵,動用120億美元兌換泰銖,來多少兌多少;
(2)嚴禁拆借泰銖給索羅斯,斷了索羅斯的彈藥補給;
(3)提高隔夜拆借利息由1%提高到100%~150%,也就是借入100,利息就是150。
正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三板斧還真將索羅斯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泰國也暫時穩住了不利局面。
3、第二次交手,泰國慘敗
第一次失利後,索羅斯已經看到了泰國的底牌,對第二次做空泰銖已經胸有成竹。這次,索羅斯更是有備而來,採取了股匯期的三維立體打擊,同時還加了槓桿,幾十億的資金足以調動上千億的資金規模。不止在匯市、股市、期貨合約以及衍生品市場大肆做空,而且這時房市也來湊熱鬧,大家紛紛賣出金融產品和房子換成更堅挺的美元,以防財富縮水,這個時候,泰國明顯應接不暇,捉襟見肘。打到最後,完全拼的就是錢了,誰錢多誰挺到最後,最終還是索羅斯笑到了最後,只有區區3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根本經不起如此的折騰,短暫的戰鬥之後便宣告彈盡糧絕。此時繼續保持固定匯率已可能,無奈宣佈實行浮動匯率,這一浮動不要緊,直接使泰銖一天內貶值20%,匯率美元:泰銖=1:25最高到了1:50。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索羅斯賺了個盆滿缽滿,而泰國也因為脆弱的金融系統被一夜之間薅了羊毛。
有人會問,索羅斯為什麼能做空泰銖,僅憑索羅斯自己的實力如何跟一個國家對抗,索羅斯及其量子基金的背後是誰,羅斯查爾德家族?國際銀行家?抑或老美?但不管如何猜測,索羅斯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經濟的背後是什麼大家也能想得到。索羅斯這個人不算是個壞人,只能算一個精明的猶太商人,商人重利,無利不起早,如果泰銖像人民幣一樣,他也不敢胡來。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索羅斯做空港幣遭遇滑鐵盧,由此可見,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做後盾對人民來講的確是一件幸事啊。
-
10 # 使用者2098430165585
邱毅談武統臺灣 http://www.365yg.com/a6615828117703361032/#mid=1599969368553476
-
11 # 人生如戲
目前的很多解釋都是不通的,最常見的解釋為:索羅斯首先在泰國銀行借了一大筆錢,當然在泰國的銀行只能借泰銖,接著將借來的泰銖換成美元,由於泰國的美元儲備不足只有300億,從而引發了擠兌導致美元升值泰銖貶值。此時再將手持的美元兌換成貶值的泰銖,除了一部分用以償還銀行的借款外,手中還持有的泰銖就是索羅斯的利潤,由此大賺一筆。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實際情況卻沒那麼簡單!有很多漏洞:首先索羅斯要向泰國銀行借錢必須要有抵押物?抵押物怎麼來的?誰也不會平白無故幫他抵押吧!而且不是借100萬200萬那麼簡單,至少是千萬級別或者上億。假設索羅斯準備向泰國銀行借1000億泰銖,那麼首先他必須至少有1000億泰銖的抵押物。假設此時的美元泰銖匯率為1:25,那麼他就必須先拿出40億美元換1000億泰銖購買抵押物。也就是說這時索羅斯的本金是40億美元。假設索羅斯向泰國銀行借了1000億泰銖後,全部兌換成40億美元,此時由於能預料到泰銖即將貶值只有將全部持有泰銖換成美元才能達到利潤的最大化。引發恐慌擠兌之後泰銖貶值至1:50,此時索羅斯又將持有的40億美元兌換成2000億泰銖,或者將20億美元換成1000億泰銖,另外20億美元繼續持有,不過他無論怎麼換,此時的美元對泰銖的匯率都是1:50。此時,索羅斯償還了泰國銀行借款1000億泰銖,還剩下1000億泰銖或者20億美元和價值1000億泰銖的抵押物(假設此時抵押物沒有受泰國經濟危機的影響而貶值,實際情況抵押物此時一定貶值了)。那麼索羅斯總共持有2000億泰銖,理論上他比之前賺了1000億泰銖,但是如果他想抽身走人就沒那麼簡單了,因為2000億泰銖此時只能兌換40億美元,和殺入泰國時的總數一樣多,白玩了!如果沒有之前的操作,此時索羅斯剛剛持有40億美元進入泰國一樣能換2000億泰銖!換句話說,他的40億美元被套牢了!
綜上所述,這個辦法行不通!
如果硬要為亞洲金融危機找個理由的話,我覺得初中的政治課就已經闡明瞭原因: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存在盲目性,經濟危機是其必然產物!在這裡我們也不必過度神話索羅斯,如果說他真的如報道所說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獲得了鉅額利潤,那麼只是他及他的團隊準確預判了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及發生的時間及地點,在匯率市場上事先做空。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貶低泰國政府,雖然泰華人口少,國土面積小,綜合國力不強,但是泰國政府再無能也不至於被一個遠在天邊的金融公司玩弄,當然量子基金富可敵國這是事實,但再厲害的公司在絕對的國家力量和行政力量面前真的脆的如一張紙。隨便舉幾個例子,限制每人每天只能兌換10美元、強制固定匯率結算等等。手段太多了,分分鐘讓你完蛋!
當然當時的泰國經濟出現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主要是經濟出現泡沫沒有實現平穩著陸。經濟泡沫是無處不在的,每時每刻每個國家都有。國家利用信貸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信貸的本質是花掉明天賺的錢,有信貸就一定產生泡沫。本質上這是飲鴆止渴,但是每個國家都樂此不疲!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生產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新的技術革命發生之前,只能按照客觀規律慢慢發展。經濟增長只能短期刺激,長期增長只能靠提高生產力。美國是信貸大國,自然也是經濟泡沫大國,上個世紀30年代、80年代及2008年,都是因為經濟泡沫沒處理好產生了較大影響的經濟危機。
為什麼以前沒怎麼聽說過經濟泡沫、經濟危機?最近這幾年總是在說。一是我們之前是計劃經濟,國際上的事和國內關係不大、影響不大。二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又是貿易大國世界工廠,哪個國家出問題都或多或少會受點影響。三是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時代通訊發達,資訊爆炸,全世界發生的那點事,你想不知道都難。
回覆列表
經濟學中的三元悖論中說,穩定的匯率、獨立的貨幣政策和自由的資本市場流動,三者只能選二而棄一。
97年的泰國是維持著固定的匯率(泰銖兌美元固定值兌換),自由的資本市場流動(允許境內外資本的互相拆借),偏偏又對貨幣的政策保持著獨立,三者全中。為什麼這麼說,當時泰銖的存款利率與美元的貸款利率之間都存在著價差,而泰國的央行竟然沒有考慮這個,固定匯率和允許自由的資本流動就算了,偏偏這個套利的價差空間,他們沒有注意到。就這一個點的存在,就讓索羅斯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當然,要賺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有真實的調查資料和分析做支撐,更需要有強大的投機資本做子彈。索羅斯當時成立了量子基金後,手上的錢自然是不缺的,他也清晰的注意到泰國央行的美元儲備不足,同時又瞄準了這個套利價差,動手就自然而然了。
索羅斯的路子很簡單,先大搖大擺的找泰國政府借一筆泰銖,名義當然以量子基金的名義去借。政府很高興,大名鼎鼎的第一量子來國內投資,借點錢還不應該?高高興興的給索羅斯拿了一筆錢。這裡為了方便,先來個具體的數字方便解釋。設定幾個資料,當時泰銖是20塊兌1美元,索羅斯找泰國央行借了200億泰銖,那麼也就相當於借了10億美金,而泰國央行的外匯儲備設定為200億美金。這裡就可以了,索羅斯把借來的200億泰銖換成10億美金存起來不動。然後就開始拿著錢到市場上去買泰銖賣泰銖,政府規定的固定匯率是20塊,但交易中總存在交易空間,無限的迴圈,會引發市場的質疑。
就是這樣,在買賣泰銖過程中,因為泰銖的頻繁交易導致市場的擔心,憂慮又引起對美元的需求。於是大家紛紛去兌換美元,手裡拿著美元才不緊張,但泰國一共就200億美金,兌著兌著發現不夠了,怎麼整?搞到最後,政府撐不住,不得不宣佈放棄固定匯率,搞到泰銖直接崩盤,一下子變成100泰銖換一美金。這下好了了,索羅斯拿2億美金就可以兌換200億泰銖還給泰國央行,自己拿著8億美金就跑路了。
故事是個老故事,可帶來的影響確是很厲害的,97/98的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一己之力促成,當真是個投機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