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歌樂章
-
2 # 閒看秋風999
約翰·博爾頓,1948年生人,在耶魯高地的工人階層社群長大,曾經獲得過馬里蘭州奧因斯米爾斯市麥克多諾學校的獎學金,1966年畢業。
中學畢業,博爾頓就讀於耶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並於197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他是耶魯政治聯盟的成員。
1971年至1974年,博爾頓就讀於耶魯大學法學院,並於1974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72年,博爾頓曾經是時任副總統阿格紐政府的暑期實習生。
博爾頓在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期間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是喬治·w·布什總統臨時任命的。他在2006年12月休會期結束時辭職,因為他不太可能獲得參議院的批准,當時民主黨已經控制了參議院。
博爾頓現任美國第27任國家安全顧問。
他是2012年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的外交政策顧問。博爾頓還參與了美國國家步槍協會、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新美國世紀的專案、美國國家安全研究所(JINSA)、海灣地區和平與安全委員會、國家政策委員會,他在2018年3月之前擔任組織主席。
博爾頓被媒體稱為“戰爭鷹派”,是伊朗政權變更的倡導者,並多次呼籲終止伊朗的協議。同時,他也是伊拉克戰爭的早期支持者,並繼續支援這一立場。
博爾頓一直支援美國針對敘利亞、利比亞和伊朗的軍事行動。他是典型的共和黨人,他的政治觀點被描述為美國民族主義者和“新保守主義者”。
和川普一樣,博爾頓主張多邊主義,對國際組織和國際秩序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會危及美國的主權。博爾頓批評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
博爾頓批評國際刑事法庭,認為這是對美國主權的威脅。 博爾頓甚至鼓吹要禁止其批評以色列的法官和檢察官進入美國。
博爾頓以是歐盟的批評者。在他的著作《投降不是一種選擇》中,他批評歐盟追求“無休止的外交咀嚼過程”,而不是令人滿意地解決問題。
在2017年6月的一篇題為《弗拉基米爾·普京直視川普並對他撒謊》的文章中。博爾頓稱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是“真正的戰爭行為”。
2018年7月,作為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稱特別檢察官穆勒對俄羅斯干預的美國大選的調查是“俄羅斯的政治迫害”。
2018年11月1日,博爾頓在演講中稱讚巴西當選總統博爾索納羅和哥倫比亞總統馬爾克斯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在演講中,他還將博爾索納羅最近的選舉勝利定性為拉丁美洲的“積極跡象”,並批評古巴、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是“暴政的三駕馬車”。
博爾頓的妻子格雷琴·史密斯·博爾頓是安盛顧問公司的理財規劃師。他們有一個女兒詹妮弗,住在馬里蘭州的貝塞斯達。博爾頓是路德教徒。
(下圖依次為博爾頓、博爾頓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博爾頓和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
-
3 # 黑先生1998
博爾頓是美國鷹派人物的代表,在美國政界是出了名的老頑固,在博爾頓看來,若是一件事可以透過軍事手段解決,那麼就不要利用其他手段,在博爾頓眼裡美國就是錘子,世界就是釘子,美國想敲打誰就敲打誰。
博爾頓以及他標誌性的“鬍子”
美國政府之中博爾頓的資歷相當的老,曾經擔任過駐聯合國大使、助理司法部長等重要職務,在給特朗普當安全顧問之前,博爾頓曾跟隨布什等三屆美國總統,所以對於共和黨來說,博爾頓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不過,無論是在政府內部,還是在國際上,博爾頓本人都飽受爭議。在美國政府內部,博爾頓像是一個怪人,他邋遢的鬍子是他怪人形象的標誌,再加上他捉摸不定的暴躁情緒,讓很多不瞭解他的政府職員都避而遠之。在國際上,博爾頓的口碑就更差了,他根本就不把聯合國放在眼裡,還稱聯合國是美國開的,聯合國應該只設立美國一個常任理事國;面對國際法庭的規則他直接無視,甚至還會以禁止入境美國去威脅國際法庭的執法人員。
最危險的安全顧問博爾頓
博爾頓作為美國的保守派,他的鷹派作風讓許多國家吃盡了苦頭。小布什當年受到博爾頓的建議,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特朗普接受了博爾頓的建議,重新開闢了敘利亞戰場,撕毀了伊核協議,現在特朗普也正在聽從博爾頓的意見,準備軍事幹預委內瑞拉。或許博爾頓腦子裡面只有戰爭,就連線受採訪時的筆記上也是派出5000名士兵進入哥倫比亞的備註。
但是在許多國家看來十分頑固的鷹派作風,卻十分符合美國一直以來秉持的單邊主義理念,這就是博爾頓最大的優勢,他的理念被想要實施霸權的美國政府所接納,他不相信歐盟,也不相信聯合國,他只相信美國的強大可以決定一切。
特朗普與博爾頓
可以說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很多決策都和博爾頓脫不了干係,甚至還有白宮職員透漏:博爾頓可以決定總統接受資訊的性質,他可以讓總統接受的資訊全部都是鷹派作風,賦予總統鷹派的理念。當然,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也說明一則事實,就是博爾頓對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真的是美國曆史上最危險的安全顧問。
-
4 # 走進伊拉克
博爾頓曾在美國企業研究所擔任高階研究員;在柯克蘭律師事務所擔任顧問;FOCUS新聞頻道和FOCUS商業網路的撰稿人;他的專欄文章經常出現在主要媒體出版物中。
博爾頓於2005年8月1日被任命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一直任職到2006年12月辭職。在任命之前,從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擔任副國務卿,負責軍控和國際安全事務。
他以前擔任過的其他職位包括:1989-1993年國務院國際組織事務助理秘書長;1985-1989年司法部助理司法部長;1982-1983年美國國際發展署專案和政策協調助理行政官;1982-1983年美國農業部總法律顧問。1981-1982年國際發展中心。
他寫了許多關於美國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的書。
197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以優異成績畢業,並於1974年獲得耶魯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學位。
博爾頓是美國“鷹派”代表人物,崇尚政權更迭。他是伊拉克戰爭的早期支持者,並繼續支援這一立場。他一直支援敘利亞,利比亞和伊朗的軍事行動和政權更迭。
博爾頓在其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是聯合國的強烈批評者。他在1994年由世界聯邦主義者協會(現為全球解決方案公民)主辦的一次全球結構會議上說,沒有聯合國。有一個國際社會偶爾會被世界上僅存的真正的力量所領導,那就是美國,當它符合我們的利益,當我們能夠讓其他國家繼續前進時。
在一篇關於美國參與聯合國的論文中,博爾頓說:“聯合國可以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有用工具。”
總的來說,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
5 # CK5072
東北人說能用拳頭就別嗶嗶。同理,咋呼的越厲害,懟天懟地懟神仙的往往缺底氣。回去20年,他需要這樣?或者美需要這樣?不是說想打誰就打誰嗎?
-
6 # 老蔣曬太陽
他是一個比希特勒還瘋狂的戰犯,他根本不懂什麼是戰爭,戰場上會出現什麼!我覺得普京應該派出兩三艘戰略核潛艇。從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個方向前出到美國附近,派出兩個旅的海軍陸戰隊。派出一些戰鬥機。用行動告訴美國那些叫囂戰爭的人,讓他們直接滾蛋!要麼就選擇戰爭!我相信美國不是這些人能發動戰爭的!
-
7 # 綠蔭幽草勝花時
因為這人的做事方式方法對少數獨裁國家有不小的威脅,所以那幾個另類國家的人罵他也屬正常現象,相信大多數國家還是比較讚賞他的,至少美華人民是非常支援他的,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美華人民,所以說:博爾頓沒毛病 ,哈哈哈哈哈哈哈
-
8 # 老巫887
當特朗普總統任命他為國家安全顧問時,《華盛頓郵報》說,“鷹派中的鷹派”。你想一想,連美華人自己都這樣說。你看,這幾天,他怎麼說委內瑞拉的事情?不允許其他國家到西半球來搞事!這不是“門羅主義”?嗎?!!!你不能到我的後院來搞事!但是我可以天天到你家門口搞事!到中國臺灣海峽,到南海,到俄羅斯門口的黑海,等等。
因為,我是老大!!!
-
9 # 使用者6149784974355
多幾個博爾頓,美國衰落得更快!這種政治狂人就像曰本的東條英機,以愛國之名行坑國之實!有了這種人,美國的堡壘會從內部攻破——這挺好!
-
10 # 陳一諾
博爾頓這個人在美國是“四朝元老”,向來愛噴,作風強硬,喜好撂狠話。本來,在哪個國家都有幾個狠角色,況且在美國這樣的“世界警察”國家,有幾個也不足為奇。但這兩天,博爾頓的嘴突然噴向了灣灣,小編就不得不來談談博爾頓這廝,也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三個問題。
首先,博爾頓為何總是軍事幹預打擊別國?根源在哪兒?這是因為博爾頓的個性與成長經歷使然。
在博爾頓身上,有一堆標籤: “鷹派中的鷹派”、“一個不抱幻想的鷹派”、“戰爭鷹派”、“美國外交界新保守主義思潮代表人物”、“一個極端的戰爭販子、一個新保守主義者、一個對世界和平和秩序的重大威脅”……但每一個標籤都可歸結到兩個關鍵詞:“美國利益至上(或美國優先)”與“戰爭”。
在國際政治中,有一種基本的哲學——霍布斯主義,簡單講就是叢林規則,弱肉強食,博爾頓正是霍布斯主義的堅定信徒。他自少年時代便堅定認為:這個世界是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且美國的利益至上,因而,為了保障美國的利益,就必須先發制人,以強制弱,而戰爭在他看來就是最有效的保障手段,還美其名曰——“以實力求和平”。這就為何博爾頓從政後,不論是在里根政府、老布什政府、小布什政府還是特朗普政府都奉行軍事幹預打擊別國的思想根源所在。
現年71歲的博爾頓與克林頓和希拉理曾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同學。與克林頓夫婦不同,博爾頓在大學時期就已是個堅定的保守派,他是《耶魯保守派》的主編,還加入到了“耶魯年輕共和黨員”俱樂部,併成為非常活躍的保守派成員。在耶魯大學讀法律時,博爾頓曾目睹反對越南戰爭的校園示威,他在回憶錄中寫道,覺得自己像“外星人”,與他們格格不入。很顯然,他當時並不認為美國發動越南戰爭有什麼過錯好反對的。
大學畢業後,博爾頓的一連串工作經歷又進一步強化了他的保守派立場。上世紀70年代末,博爾頓當了幾年律師後便出任美國保守派智庫——企業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高階副Quattroporte。
上世紀80年代早期,博爾頓開始在里根政府任職,很快便因其保守立場贏得了“新右派律師”的名聲。
1991年海灣戰爭發生前,博爾頓與國務卿貝克合作,促使美歐與阿拉伯國家結成反薩達姆聯盟。
2003年,博爾頓力促美國小布什政府繞開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理由是“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實際毫無證據,博爾頓因此得名“伊戰建構者”。
去年3月,博爾頓被特朗普任命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極力遊說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退出《中導條約》,近來又在烏克蘭、委內瑞拉問題對俄羅斯頻頻放狠話。
博爾頓這個人說到底是很有些才華的,戰略思維縝密,作風老辣且極具遊說力,這一點在他遊說特朗普退伊核、退《中導條約》中再次得到了證明。然而,這樣一個人在美華人眼中也是危險的,因為他總想以戰爭的手段來解決一切,這就意味著他將把一個又一個美國家庭的父母兄弟送上戰場,這一點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回覆列表
作為美華人,博爾頓毫無疑問首先維護美國的利益為目的,如今世界格局千變萬化,出現一超多強的局面,並且伴隨著中印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美國在海外的利益被一步步壓縮,並且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為了維護美國的自身地位,作為鷹派的博爾頓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定會強硬的干涉其他國家事務,體現美國世界警察的角色。作為反華急先鋒的博爾頓對中國的態度尤為強硬,作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的中國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威脅最大,所以博爾頓總是會給中國找各種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