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按中國的農曆,從夏至日開始,按農曆的的第三個庚日開始數伏,同時規定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三伏天的開始。這樣一來,中伏有時是十天,有時就二十天。概括說來,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間,相隔約45天,這期間若有四個庚日,則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個庚日,則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規定末伏必須在立秋後開始而造成的。一般情況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個迴歸年的週期大約為365天外加6小時左右,這樣一來,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後有了波動,一般會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間波動,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動,下一年數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滯後五天(遇到閏年則提前6天或滯後4天),所以數伏的日期推算雖然複雜一點,到還是相對穩定的。下表給出了今後幾年的數伏日期。年代 夏至日 頭伏開始天數 立秋日 末伏開始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死後蜀國堅持了多少年就被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