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皛舒

    什麼是標準字?中國漢字的歷史只有傳承、演變,從來沒有標準字概念。

    漢字從甲骨文起,才有了文字概念。

    從秦始皇書同文起,才統一了文字,就是李斯的小篆。

    從漢朝起,興盛了隸書。

    到晉、唐開始,楷書正式入主漢字宮廷使用文字。

    當然,期間還有魏書、行書、行楷、草書字型的建立,不過都是文人之間流行。

    宮廷使用的正式文字,仍是以楷書為主體,公文的書寫楷書,統稱為“館閣體”。這種公文書體,一直沿用到新中國建立初期。

    公文使用文字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是標準化要求而已,並非標準字概念。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書體繁花似錦,流派眾多,名家層出不窮,從來沒有標準字概念。

  • 2 # 堰北本聖散人

    去讀讀書法史就明白了。漢字是一個音形識別系統,不是簡單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樣的問題別用這樣的題目說來問去。

  • 3 # 尤年1

    應當是這樣吧!

    不管什麼朝代、什麼政府,總該會有一個相對規範的字型,篆書、隸書、楷書即是如此。其實,魏碑也應當算在其中。

  • 4 # 老跨鬥

    此文意義不大

    準備上山清靜幾天,有同行的嗎?

    六間茅草屋

    沒床

    有水罐

    自己去四里地的山下挑水吃

    自己做飯

    鋪些草當床

    有同行的可以歡預定

  • 5 # 跳舞的土豆

    歷朝歷代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漢字規範活動,頒佈了各種通行字政策或標準,或出於整個國家統一的原因,或出於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個人追求。

    有了共同的符號約定,才能取得一致的理解,達到互相交流,因而漢字在這一時期屬於不自覺的規範階段。

    秦始皇“書同文”政策的頒佈,是歷史上第一次有領導的比較徹底的文字規範活動。

    而所謂的“標準字”是為社會廣泛用字,也就是大眾化的通行文字,以當時為主的字型。

  • 6 # 瀚墨無極

    中華漢字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已行成:篆、隸、楷、行、草五大體系,開創了漢字文化向前發展。

    至於五體漢字中誰才是標準字;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不同的標準字,幾千年的漢字文化總不能說沒標準字,本人認為:以官方用字為標準字,比如:官方互通的公文、告示,出版書籍等。

    至於行、草書只不過是官員、大臣們互通書信的一種筆札,多用於交流、欣賞、學習的一種書體。

    為使漢字便於學習和掌握,當前簡化漢字是文字的標準,並走向了世界。

    僅個人觀點:不同看法,望交流。

  • 7 # 鬱香墨

    開啟中國〈文字獄)一查便知,說歷史上只有彖,隸,楷書才是標準字,這種說法是有根有據的。彖書,由甲骨,金文,石鼓等文書體變化中來,歷史跨越近千年,秦以後才最終確立彖書為標準字型。一致沿用至今。隸,也稱漢書體。其隸書本身就是質樸,好認,便寫,適用度優於彖書體。所以,歷史上把隸書體定格為一種標準書體。從漢代至今跨越數千年一致在沿用。楷書,最興盛時期是唐朝,也是在中國有史以來文化發展的最高潮時期,最活躍繁華時期。楷書優於以上兩種字型,形制上,時速上,表現上也大大好於彖隸書體。也是當今沿用的最主要的一種書體。經久不衰,美觀好學。所以,經過歷史確認,楷書體是靠人民生活最近的,也是最受人民百姓歡迎和愛好的一種書體。

  • 8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有人說漢字字型很多,但歷史上只有篆書、隸書和楷書才是標準字型,是這樣嗎?這個問題,應該說即使是篆書、隸書和楷書是標準字型,也是相對的來說。為什麼?因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字型標準。打個比喻,就好像現在的標準字型,就是簡化字印刷體,一切都圍繞它而展開。實際上,篆書、隸書和楷書,也沒有統一標準化,篆書、隸書和楷書門派也多種多樣。篆書也分大、小篆,隸書也有古隸、漢簡,楷書更是千姿百態。所以說,它們並沒有絕對的統一和標準。若說標準,在歷史上,還應該說秦代的小篆,相比較來說是非常標準的了,也得到後來專家與學者的首肯。無論在筆畫或結構上都比較嚴密、合理和準確,可以說是非常的正規和規範。並且,有一定的科學和理論根據。但其字形狹長,書寫起來婉轉流美,不易快速流通,所以,出現了隸書,但又矯正太過。猶如兩極,顧此失彼,不能完美。楷書的出現,才取長補短,中和了兩者的優、缺點,方方正正的傳到今天。有句話說:“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所謂的“標準”,也在合理的存在之中。

  • 9 # 質躍

    這個說法不妥吧,標準誰來定呀?無論歷史上還是現代的,得有一個具有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漢字字型之所以是漢字字型的普遍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審美的共性的標準。這個共性的標準是唯一的,本質的。但是,共性寓於個性中,能自成一家一系統的個性字型,這就是字型的流派,無論篆、隸、楷、草、行等都是具有一個普遍內在的共性的標準。標準是啥呢?就是,漢字藝術審美的本質所在。是什麼?符合普遍的真正書家的那個審美的東西便是。至於每一流派有自家的特性,是符合這一流派內的標準所在。

    所以,就問題而言的“歷史上只有篆書、隸書和楷書才是標準字。”這無非是一種政治形態的形式上的標準取捨。每朝每代,官方意識形態是以自家政權的需要多少會影響標準的定義。但是,真正的藝術又不是完全有政治形態來決定。因此,嚴格說,真正的標準理應當就是本質的所在,內容的、唯一的。而政治形態上的標準,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中的各流派皆可,官方定義便是。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10 # 曾憲全110401818

    中國漢字發展到現在的通用仿宋體的方塊字,其實歷史典籍早就給出了答案,現在的中國有56個民族,是地地道道的多民族國家。但在古代,可能遠不止56個民族,有些民族早被大族滅了或同化合併了,有好多民族都各有其本民族的文字,文字多了很不利於國家統—和管理,所以統治者,特別是開國統治者都會使用強治手段來推廣自己的文化及文字。

    最著名的莫過於大秦,在秦王朝前,各種文字書體多於牛毛,秦始皇笫—個強制手段是統—度量衡,統—書寫文字,在他在位時為統—使用小彖體,可以說殺人如麻,亂書寫字,不按統一字型就—個字“殺“。

    漢隸是大漢朝的統—書寫體,漢朝的劉氏天下,推翻秦朝,當然不能使用秦文的小彖了,秦朝的暴政天下,其文化當然也是推翻物件,不論是度量衡,還是文字都當革新。可以說,漢隸字的使用也是仿照秦始皇的策略,即要治理好國家,就必須有新的文化運動。

    歷史文化,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每個朝代的更替,都伴隨著新的文化運動,歷史在進步,文化更是要進步,我們在歷史上,可以看到,每—次的文化運動,都是舊朝文人的災難,同時也是新文化的屈起。我們現在的書法楷書,大多起源與唐宋,文化文物也多以唐宋名家真跡價值最高。就現代人練書法吧,你隨便找本字帖,就是唐宋名家的。唐宋時期,書法成就己影響中國文化文字書寫快千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的早真的不如愛的剛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