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學優選好課
-
2 # 輸在起跑線上也能追趕
課本上的學到的都是用來應付考試的內容,知識有限。課外書籍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愛好,開拓視野!
打一個很簡單的比方,現在40-50歲的父母們如果要做一件不會的事情怎麼辦,他們首先學的就是到處問人,但是問人的話如何保證別人是不是正確的?如果有愛好看書的人,就知道書上的知識都是精華,昇華人的思想,長見識了也能多一份經驗!
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在她還不懂社會,不懂審美的時候,看一些課外書不僅能豐富課外生活,還能開拓視野,豐富思想,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鍛鍊自己的文筆,從小學到大學,聽說讀寫樣樣都離不開語文,所以多看書,鍛鍊文筆受益終生!
-
3 # 天山第八劍008
尼瑪,課本是知識載體,只講核心概念的形成,但容量有限,適量的輔導材料是必須的!你總不能把課本編成字典一樣厚吧!
-
4 # 說文寫作
明明晚上吃飯了,為什麼還要吃零食?
明明衣服一櫃子,為什麼還要買新的?
這道理不一樣嗎?
都無法滿足現在的情況!
我們更多的時候,能夠接受購買具體的事物,比如說吃的穿的用的喝的騎的抽的……可是,一旦涉及到孩子教育問題,似乎就充滿了怨言。
似乎老師給學生推薦幾本課外書,就成了一大罪惡似得。拿語文來說,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課本上那點知識,那點文章,是遠遠不夠的。
有條件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語文課程標準,上面有具體的要求,每階段學生每學期應該閱讀多少萬字。
試問,只憑課本可以嗎?
說句實話,如果老師推薦你給孩子買幾本課外書去讀,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那種所謂的山般的輔導書除外!
遇到就是緣!
請珍惜!
拿語文舉例,若是老師只講課本,不建議,不倡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甚至視課外閱讀為死對頭,那麼,恭喜你,你可以選擇換班啦!
-
5 # 媽咪樂享邦
我看到很多答友對此問題的憤怒的吶喊!
我沒有憤怒,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我當年讀書的時候,我的媽媽就從來不給我買課外書,那時我特別喜歡看書,經常到學校的圖書室裡面去看,有時也想有自己的書,可我媽就是這樣回答我的:“自己發的書都看不完,還看什麼課外書?”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對書的渴望被埋沒,自己長大以後,就狠命買書,家裡兩面牆的書架全部都是書。
其實課本和課外書完全是兩個概念。
葉聖陶說:課本無非是個例子。
課本就是我們教育界的知名專家學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國家大政方針等,精心挑選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質兼美的文章而已。
而課外書則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了。凡是不是課堂上講的學的書,都可以叫做課外書。他包羅成象,他融匯古今。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課本上的知識太少 ,內容也太狹窄了。
看課外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充實一個人視野,可以擴大一個人的格局。
不過,說實話,有的家長根本不怎麼跟孩子買課外書,認為凡是和學習無關的書都沒有用,不要買。要買也是買什麼作文書,日記起步什麼的。孩子也不喜歡看,所以家長又會說,老師叫買書,買來孩子也不看。
家長以為寫作文,看兩本作文書就行了,完全不明白課外書的作用,所以,老師叫買課外書,家長還是應該和老師一起,和孩子一起,走進閱讀的世界,走進無邊無際的知識殿堂,去享受一場真正的大餐。
-
6 # 學霸數學
課本知識和題型不足應付考試
如果考試只考課本上類似的題型,那相信絕不會有人去買課外書。
我們先看看國內教材的特點,經過無數次改版,幾乎每年都會一定的改變。結果是教材上寫的內容越來越簡單,甚至越來越抽象。老師們紛紛吐槽沒法用了,於是無數老師自己編講義或者叫學生買教輔書來上課,至少教輔書上非常詳細,無論是對知識點的解析還是對題型總結,都非常適合學生學習。這樣的話,只能藉助課外教輔書了,並不能怪老師。
很多老師上課並不用教材教材版本多,改變大,內容少,導致實用性根本不強,這成為無數老師棄用教材的直接原因。在很多學校,上課用PPT和老師自己準備的講義或者教輔書,課後學生回家做練習冊,整個過程根本不用書。學生整個學期下來,學生的書都是新的,這並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現在很多學校正在發生的事情。
教材急需糾偏國內教材版本多,非常亂,實用性又不強。對於這種情況,作為一線數學老師,我覺得還是急需對教材進行糾偏。否則年年花費那麼多資源修改教材,每屆學生又花錢買,這無疑是對資源的嚴重浪費。在國外,教材確定下來之後,一直可以沿用很多,很多屆學生都可以使用。而國內,幾乎每年學生都要購買教材,又要花錢購買教輔書,實在是太浪費了。
-
7 # 欽州的藍天視角
讀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個好習慣。多讀書、讀好書是國家大力提倡的有益的學習行為。
多讀好課外書,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熱愛、豐富語文知識,使學習生活豐富多彩;能夠開闊視野、增加知識,有利於積累語言、寫作、豐富寫作題材、提升寫作創意,提高文學素養;有利於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學生也喜歡閱讀課外書。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語文考試都有作文題,特別是高考,除了作文難外,高考的語文各型別題目五花八門,不多讀課外書、名著,單純靠課本的知識,想考高分,根本應付不了。
語文的考試其實就是一場閱讀能力的考試!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語文能力等,教育部也大力提倡學生多讀課外書,還推薦了一批該讀的課外書書目,隨便百度,都可以查到相關的內容。大多數的學校也按國家要求配備了圖書室、配足了圖書。
為什麼有的老師還讓家長再去買課外書?
如果老師推薦的是好的課外書,特別是教育部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的話,恭喜你,你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師,她希望你的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從而提高學習成績。自己的書,方便閱讀。條件允許的話,家長應該多買些課外書,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當然,也可以經常送孩子去圖書館借閱,圖書館的書一般是免費借閱的。
-
8 # 元寶爸爸聊育兒
不知道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一種什麼樣的想法和動機?
不管你是因為什麼原因提出這種看法,有一點需要你明白,老師讓家長買課外書,一定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而且,老師在這個事情中幾乎是沒有牟利的機會的。
在我看來,老師這麼做,有幾方面的原因。
“減負”大背景下,教學強度明顯不足當下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從社會輿論、行政主管部門來說,都在反覆強調給孩子們減負,課本的內容在削減,孩子們在校的時間也被縮短了,尤其是小學,下午3點多就放學了,一天中能夠用於授課的時間本就很有限,要想要讓老師給孩子們強化重點知識的學習、消化和吸收就更加不可能了。
老師又不敢給孩子們留太多的作業,否則很容易受到家長的質疑和投訴,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麻煩,因此,常規的學校教育,尤其是普通小學和非重點中學的教學目標會降低到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好了,至於你學的好不好、知識掌握的是否紮實,純粹看孩子的造化了。
課綱內教材的難度不夠,課本內容不足以應對升學考試的競爭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是,當下的教育體系仍然是應試教育為主導思想的,為了拉開學生們的成績差距,讓更優秀的孩子有機會升入重點初中、高中,只能透過增加考試難度、擴大考試知識範圍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標,在這種驅動力下,考試題目越來越難,涉及的知識面越來越廣,僅靠教材的知識已經不可能滿足這種要求了,因此,課外閱讀、課外練習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強化學習手段。
我女兒的學校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個學期都需要給她購買全套的《黃岡小狀元》系列書籍和其他指定的教輔材料,老師會在課餘的時間給孩子們講解習題,也會佈置這方面的作業,相比來說,教材的內容難度確實太低了。
家長的要求,也會推動老師主動加大學習強度不可否認,家長的群體焦慮也是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重要推動力。家長們大都希望老師加強對自己的孩子的教學強度、提高教學質量和孩子的成績,在這種動力驅動下,即便老師不主動提出來要求購買課外書,不少家長也會自作主張給孩子購買各種主流的教輔材料,讓孩子學習、做題。
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和老師的職級評定、績效息息相關沒有那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績優異的,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教學工作的肯定,能夠帶來成就感,另一個方面來說,當下的教育系統的職稱評價體系,跟老師的教學質量密切相關,學生教得好,考得好,自然說明老師的教學水平高,能夠給老師帶來名利雙收的效益,因此,推動孩子們努力學習、提高成績,也會是大多數老師的心聲。
這種氛圍下,快樂學習也只能變成一個口號,大環境的裹挾下,你不買課外書,你做得到嗎?
回覆列表
在這裡,小優老師想問您一個簡單的問題:課本的知識能代表所有的知識嗎?你確定你家孩子憑課本知識在每一個考試中都能穩拿高分嗎?不讀課外書以後的高考語文可以考到140以上嗎?如果做不到,還是建議孩子多讀書吧!
新“部編本”教材,換掉了約40%的課文,課本內總字數從原來的15萬增加到45萬,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整個小學6年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不僅如此,新課標要求的閱讀量也從過去的65萬,增長到了145萬!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
閱讀量的增加,除了要求孩子看更多的書以外,也就意味著孩子的考試範圍也在不斷地擴大。要從如此浩瀚的文學作品裡找到考試範圍,難度確實很大。
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呢?有!那就是不斷地擴大閱讀範圍。如何擴大閱讀範圍,那也就只能從這些課外書入手了!
關於學習讀書這事,我個人覺得關鍵在於父母的觀念。很多人意識不到學習或者讀書的重要性,即使你強行把你的觀念強加給他,也很難有改變。對於孩子教育這問題,關鍵是看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日後和你一樣,過著平庸的生活,或者為了生活疲於奔命,你可以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