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有的人如此反對?
2
回覆列表
  • 1 # 167859123陽春白雪

    孔子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在看來,聖賢之人也有失偏頗。事實證明,除了讀書育人,從事教育,其它行業也可以實現自我價值。比如從事航天科技,軍人,企業,甚至私人老闆。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殊途同歸!

  • 2 # 使用者2913915397252

    儒家強調的天命從根子上就錯了。周公旦制定周禮就錯解了周易,自上而下,從有到有的定位,是悖逆天道,天理的。

    易道之道是從無到有,自下而上的。循天地自然迴圈的認識論。

    因此,儒教才有了天命所歸,皇權神授的所謂嫡長承襲封建制度,才有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血統論。

  • 3 # 夏蟲說冰

    絕對的對與錯我說不出來,畢竟一句話的對錯往往是有語境的。我也不是咬文嚼字的“專家學者”。說兩句爭議比較大的,來拋磚引玉,談談自己對經典的看法。

    反儒的人喜歡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來證明儒家是行使的愚民政策,而儒家的擁護者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來試圖讓這句話有更正向的解讀。但在我看來,雙方都有點可笑。從噴儒來說,你不論怎麼貶低孔夫子,也展示不了你的偉大。而對儒粉來說,其實孔子的本意是怎樣的其實並不重要,只要當下的解讀是正向的,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工作起到指導作用,這不就可以了嗎?我們去讀書,從來不是要去求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期待前人的智慧給今人一些啟發,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改之,切莫掉入搞“科研”的怪圈,非要證個對錯是非而虛度光陰,從而迂腐不堪!

    每一本經典都是前人的心路歷程,是經歷後的感悟,有的已經實踐,有的還存在於理論中!我們後人也是應該用自己的經歷與前人經典相印證,悟出自己的處事方式。書從來沒有錯,只有讀書的人錯了!

    再回到這句話上,一個公司,沒一個決策,是要想辦法讓所有人都理解,還是直接轉化成具體動作讓人去做呢?在戰場上,每一次行動,是應該一對一的溝通確保沒一個人都能充分領會戰爭意圖,還是直接下達明確的指令呢?

    可以說,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句話都有它一定的道理,人是活的,為什麼偏要認死理?

    聽爛了的大道理,往往只有經歷過後才能品出來味道,不同經歷,不同立場的人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 4 # 大嘴十三沫

    話要放在一個場景下理解。譬如孝悌本是私事,卻要公論,硬把這些與愛國相捆紮。這就不成體統了。

    還有這種設問本身就不嚴謹,什麼經典?是不是設問者經典就是經典,我們認為的經典在設問者可以隨私心而不成為經典?這種詭辯式的提問,在稍微有點社會學常識的人面前是非常小兒科的!

  • 5 # 1啊米豆腐1

    這個問題很好,沒有一個任何一個網噴能夠指出儒學經典中某句話是錯的,而能夠指出某句話已經不太適合時代的人是肯定是極懂儒學的,又不會噴儒

  • 6 # 趙日金141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這句話是錯的。有些人生育功能存在先天缺陷,不能生兒育女,不應該視為不孝。孝經這句話是錯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照此規定,滿清入關強行剃髮之後,中國就無孝子。

  • 7 # 長風浩蕩

    真有意思,接觸一個思想體系,不看可取之處,先挑刺。這不知是哪家高深思想教化出來的,橫豎儒家倡導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躬自省而薄責於人為尚;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尚。要是儒家教化,估計不會有這喜歡挑刺的、優秀的、有邏輯的思維方式吧。

    當然,如何宗旨有益心性成長、有益性情協調、增益才幹,那就見仁見智吧。

    對了,對那教化你以挑刺為重的那思想,你挑過刺沒?

  • 8 # 笑看東籬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於儒家思想,不可全盤照搬吸收。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時至今日,儒家思想中,有一些言論是明顯錯誤的。摘錄如下: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點評:岐視女人,貶低婦女。

    “父母在,不遠遊。”點評:老守田園,不是大丈夫。好兒女志在四方。阻礙人口流動,影響人才交流。

    “夫為妻綱。”點評:男尊女卑,女為侍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點評:所謂的“後”,指男孩(兒子)。生男育女,自然現象。傳宗接代,老朽殘餘。

    對於儒家思想,只能繼承其主流,摒棄老朽與陳腐!

  • 9 # 付東暉

    儒家文化與孔孟之道是有密切關係的,現代中華文化進步很快也就是對儒家文化必須本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去解讀!

  • 10 # 料金秋見我應如是

    一幫連1.6萬字不到的《論語》都沒讀過的神人,在對孔夫子評頭論足。

    拜託,先知道夫子說了什麼,再評頭論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友是個直男是一種怎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