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銀貴
-
2 # 藍色海沙
首先是戰略物資損失慘重。
夷陵之戰的敗退途中,大量糧草物資被丟棄,劉備還曾下令將士將鎧甲脫下來,點火焚燒,阻塞道路,以抵禦東吳的追兵。《三國志陸遜傳》記載道:“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以當時的生產力,這些物資的大量損失,對於當時實力最弱的蜀國來說是慘重的。劉備病逝後,諸葛亮花了五年的時間休養生息,才讓蜀國恢復元氣,有能力對外出兵。
第二是大量軍事人才及戰將戰死。
在劉備入川的過程中,軍事“鳳雛”龐統戰死,爭奪漢中時,吳蘭和雷銅戰死,劉備稱漢中王后,關羽和張飛先後遇害,黃忠、馬超、法正、劉巴先後病故。夷陵之戰後,名將張南、馮習、傅彤、程畿死於亂軍之中,還有馬謖的哥哥馬良也在亂軍之中遇害,他曾被贊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另外,劉備曾派鎮北將軍黃權駐守江北,以防止魏國的進攻,他曾力勸劉備不要輕易出兵,劉備兵敗後,黃權被吳軍堵住退路,無奈之下,他只得投降魏國。杜路、劉寧也被迫投降東吳。“五虎上將”只剩趙雲一人。
第三是戰略要地荊州的永久損失。
荊州自古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由於東漢末年常年戰亂,而當時的荊州總體來說局勢比較穩定,許多人才來到荊州避難。劉備曾長期佔據荊州,劉備的許多謀士及將領都來自此地,如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馬良、馬謖、伊籍、傅巽、蒯越、蒯良、王粲等人,可謂劉備的人才庫。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希望此戰能奪回荊州,但是夷陵之戰的慘敗,使劉備徹底失去奪回荊州的希望。相比之下,當時巴蜀地區地勢險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大大限制了人才的流入。因此,丟失荊州之後,蜀國的人才出現明顯的匱乏。
各位看官看到這裡就大慨明白了吧,夷陵之戰實為蜀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從此之後,蜀國國力日漸衰弱,這也為蜀國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
3 # 碧水大叔
夷陵之戰,劉備軍團由盛轉衰。不僅僅損失幾萬人那麼簡單。
首先、夷陵之戰的發起,是在關羽已經丟失了荊州的前提下發動的,蜀漢荊州集團軍幾乎已經喪失殆盡。其次,夷陵之戰劉備集團的優秀將領,作戰指揮員,重要謀士損失了一大批,傷了蜀漢國本。就連劉備自己也因此一蹶不振,此後不久便去世。而蜀漢人才乏力,此戰損失巨大。再次,夷陵之戰,劉備集團由之前的戰略進攻被迫轉為戰略防禦,面臨的軍事壓力激增。第四、蜀漢人口本來就是最少,夷陵之戰的失敗,更加劇了國內的兵役負擔。
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就不多說,夷陵之戰,劉備集團看似損失幾萬人,實則傷筋動骨,大勢基本已去。
-
4 # 沉沉相殷
劉備威信掃地,不久死了,軍隊損失慘重,一批文武大臣全部損失,大批裝備糧食馬匹武器的損失,失去了根據地荊州,蜀國倒退幾十年。
-
5 # 不瘦的瘦瘦瘦
劉備的蜀漢政權是建立在劉備的個人威望之上的。在劉備的周圍有一群從北方聚集的人才,但是蜀漢政權的基礎並不穩固。三國時的荊州有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三國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分荊州:劉備: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曹操 :南陽郡,南郡 。孫權: 江夏郡。漢中戰役時劉備為了換取孫權的支援,給了孫權長沙和桂陽兩郡。襄樊戰役後又丟失了零陵,武陵。孟達因為沒有救援關羽,怕被劉備治罪,又帶領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投降曹魏。這樣在夷陵之戰前蜀漢已經丟了五個郡。再說人才的損失,關羽,張飛,黃忠,法正,劉巴在夷陵戰役之前就死了。馮習,張南,傅彤、程畿,馬良戰死,黃權投降曹魏,杜路,劉寧投降東吳。更主要是荊州的丟失,使蜀漢失去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劉表在世時,荊州是北方士人的避難所。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馬良、馬謖、伊籍、傅巽、蒯越、蒯良、文聘,王粲等人都出自荊州。而且荊州是隆中對中戰略佈局的要點,使從荊州和漢中兩路出兵,奪取長安和洛陽的佈局成為泡影。既然沒有夷陵之戰,蜀漢也不能北伐成功。
-
6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夷陵之戰後,蜀國兵力損失一時難以得到補充是蜀國從此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
兵力損失說到兵力就得談到人口,據記載三國時期的蜀華人口不足百萬。而百萬人口中能集結出十五萬的兵力就很不錯了。這樣算來,一場戰役中損失五萬人馬相當於國防力量縮水了三分之一。而兵力不是三五年就可以補充上來的,所以蜀國在夷陵之戰後兵源短時間內都得不到補充。
連續兩場戰役劉備剛剛入蜀立足不穩時,爆發漢中之戰。蜀國以慘勝結局。漢中之戰雙方兵力都有損失,但是曹操聰明在於,發現漢中之戰沒有再打下去的必要時,遷移了手中幾郡的所有百姓。這樣漢中發展就已經讓蜀國國力倒退。兩年後漢中尚在發展中,劉備又發動夷陵之戰,而且以大敗告終損失兵力損失四萬餘。這無疑是讓蜀國雪上加霜。
夷陵一戰人才損失夷陵之戰,蜀國有些名氣的馬良戰死、黃權投魏,名氣小些的沙摩柯、張南等將。對蜀國而言此戰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卒都損失較大,讓蜀國進入疲勞期,無力再發動大的戰役。
-
7 # 不沉的經遠
夷陵之戰劉備究竟損失了多少沒有定論,不過正史不是演義,5萬人已經差不多是蜀漢集團機動部隊的總數,加上之前荊州之戰和上庸的損失,蜀漢自然一蹶不振了。
在《三國演義》裡,往往動不動就幾萬、十幾萬甚至近百萬大軍,但是實際上在正史上,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由於長期戰亂,人口損失很大,幾萬人往往就是一支很大的軍事力量了。
像袁紹佔據河北,擁有冀州、青州、幷州、幽州四州之地,兵強馬壯,在官渡之戰也不過糾集了10萬大軍,和演義裡的70萬大軍相去甚遠。而劉備一直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直到赤壁之戰以後才佔據了荊州一部,雖然後來又奪取了益州,但是實力和袁紹鼎盛時還是有很大差距。
劉備剛奪取益州以後,孫權因為索取荊州不成,曾經以武力奪取荊州。劉備親自率軍5萬趕往荊州,和孫權隔湘水對峙。此時劉備還需要留守部隊鎮守益州,帶的並非是其下屬的所有部隊,但是也差不多是機動兵力的上限了。
劉備在益州的統治鞏固以後,他能調動的部隊應該有所增加,後來在漢中之戰消耗不少、但是不管怎麼說,夷陵之戰損失的,肯定是當時蜀漢集團機動兵力的絕大部分,而且也是蜀漢集團裡戰鬥力最強的一部分。
在蜀漢滅亡時,舉國兵力不過10萬多一點,即使夷陵之戰只損失5萬人,也是損失了全國差不多一半的兵力。而此前關羽北伐襄樊失敗、又被呂蒙偷襲荊州,蜀漢集團在荊州的部隊損失殆盡。接著孟達叛變,劉封前去討伐又被擊敗,劉備在上庸又損失了萬餘部隊,所以蜀漢集團在這一時期的總損失,遠不止5萬,可以說損失慘重。
如果不是益州的地理易守難攻,諸葛亮又有能力,能保持蜀漢穩定,慢慢恢復實力,蜀漢可能就此覆沒,只是一蹶不振,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
回覆列表
這個雖然是省了四萬,但是都是酒精沙場的老兵老將,再說了,這其中也包括他跟隨劉備這麼多年的精兵強將,又沒有後起之秀,所以損失了五萬,沒有重新整作起來的那種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