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纖擢素手”即寫在淒冷的月夜裡,白色素絹反襯下的那雙纖細的於是那樣的突出。淒冷的月夜、纖細的手指、白色的素絹,皆冷色調的意象,這些有意味的形式組合為一冷清孤涼的意境,突出了織女紡織的單調與內心的孤寂。這一纖纖擢素的雙手,辛勞有之、靈巧有之、單調有之,但主要還是用以反襯內心的孤寂。當這雙纖纖細手拿著梭子在織機上穿梭時,單調的“札札”聲彷彿在進行著時空對話,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呢?儘管民間故事中的牛郎織女被有意撮合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鵲橋相會,但兩情久長,如何又不在於朝朝暮暮呢?纖纖細手的消瘦、潔白絲絹的冷清、梭子來往的單調、札札聲響的煩躁一古腦兒襲來,她如何能全身心地織布?所以這兩句詩乃借動作反襯一種孤寂、煩躁的複雜心緒。
其三,關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教師教學用書》以為:“織女織成布,才能同牛郎相會。可是,終日織不出布,直哭得淚如雨下。”這一解析給人的感覺是:織不出布是織女淚如雨下的直接原因。因此,蔣曉輝撰文《如何理解“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語文建設》2002年第11期)對此予以糾正,以為:“因為哭泣得淚如雨下,所以一整天也織不出一匹布來。”實際上這一說法也失之偏頗。
如果以為織女“終日織不出布”或者終日織不出“一匹布來”,那就等於說認可了“章”在這裡作量詞的實際功能,而漢代的“章”卻是一個名詞。其實“終日不成章”一語出自《詩經·小雅·大東》之“不成報章”,此“章”即布匹上經緯相成的紋理。古代的女子在織布時,經線是事先已佈置好了的,她們所進行的工作是對緯線進行編織。華人向以對稱為美,以我們的衣服為例,其面料都是經緯規整合理地編織在一起的,如果衣服哪兒被掛一下,一根經線或緯線被抽掉,那麼衣服的表面就起皺,非常地不平整,就不覺得美了。這裡的“終日不成章”也與此同,它並不是說織女紡織的數量少、終日也織不出一匹布,而是重在說她紡織的質量差,“不成章”即其不能一心一意把心力用在紡織上,織布時動作機械麻木,無所用心,布匹自然章法大亂,皺皺巴巴,即使整天整天地織,終也織不出像樣的布匹來。此外,下面的句子“泣涕零如雨”對此也作了進一步說明。由於織女終日忍受著可望不可即的思念的煎熬,內心煩躁,理所當然地在織布時有心落淚、無心織布了,所以其自亂章法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纖纖擢素手”即寫在淒冷的月夜裡,白色素絹反襯下的那雙纖細的於是那樣的突出。淒冷的月夜、纖細的手指、白色的素絹,皆冷色調的意象,這些有意味的形式組合為一冷清孤涼的意境,突出了織女紡織的單調與內心的孤寂。這一纖纖擢素的雙手,辛勞有之、靈巧有之、單調有之,但主要還是用以反襯內心的孤寂。當這雙纖纖細手拿著梭子在織機上穿梭時,單調的“札札”聲彷彿在進行著時空對話,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呢?儘管民間故事中的牛郎織女被有意撮合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鵲橋相會,但兩情久長,如何又不在於朝朝暮暮呢?纖纖細手的消瘦、潔白絲絹的冷清、梭子來往的單調、札札聲響的煩躁一古腦兒襲來,她如何能全身心地織布?所以這兩句詩乃借動作反襯一種孤寂、煩躁的複雜心緒。
其三,關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教師教學用書》以為:“織女織成布,才能同牛郎相會。可是,終日織不出布,直哭得淚如雨下。”這一解析給人的感覺是:織不出布是織女淚如雨下的直接原因。因此,蔣曉輝撰文《如何理解“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語文建設》2002年第11期)對此予以糾正,以為:“因為哭泣得淚如雨下,所以一整天也織不出一匹布來。”實際上這一說法也失之偏頗。
如果以為織女“終日織不出布”或者終日織不出“一匹布來”,那就等於說認可了“章”在這裡作量詞的實際功能,而漢代的“章”卻是一個名詞。其實“終日不成章”一語出自《詩經·小雅·大東》之“不成報章”,此“章”即布匹上經緯相成的紋理。古代的女子在織布時,經線是事先已佈置好了的,她們所進行的工作是對緯線進行編織。華人向以對稱為美,以我們的衣服為例,其面料都是經緯規整合理地編織在一起的,如果衣服哪兒被掛一下,一根經線或緯線被抽掉,那麼衣服的表面就起皺,非常地不平整,就不覺得美了。這裡的“終日不成章”也與此同,它並不是說織女紡織的數量少、終日也織不出一匹布,而是重在說她紡織的質量差,“不成章”即其不能一心一意把心力用在紡織上,織布時動作機械麻木,無所用心,布匹自然章法大亂,皺皺巴巴,即使整天整天地織,終也織不出像樣的布匹來。此外,下面的句子“泣涕零如雨”對此也作了進一步說明。由於織女終日忍受著可望不可即的思念的煎熬,內心煩躁,理所當然地在織布時有心落淚、無心織布了,所以其自亂章法也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