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來探討下
3
回覆列表
  • 1 # 假裝很努力吧

    王莽大爺!王莽是兩漢之間的皇帝,一直被調侃是否是現代穿越回去的。因為他在位期間釋出的政令實在是思想太前衛了!

    1,土地國有,平均分配。

    2,廢除奴婢制度。

    3,修改官制和地名。

    4,政府參與的計劃經濟和國企專賣。

    5,改革貨幣。

    6,政府建立貸款體系。

    7,強迫勞動,消滅不勞動者。

    8,將一天100刻的古計時法修改為一天120刻的新計時法。

    9,修改與周邊異族的關係,尤其是滅高句麗。

    大家看到這些肯定覺得很熟悉,這怎麼像現代社會呢。就因為這樣的反差突然讓人覺得有點萌啊!

  • 2 # 詩詞聯謎

    最喜歡的皇帝是三國時期蜀漢先主昭烈皇帝劉備,主要是因為這樣四個原因,或者說他的四個方面品質讓人敬佩和喜歡:

    一是佩服其“志”。劉備雖是破落貴族出身,其實與普通百姓無異,只是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的小商販而已。但是他胸懷大志,以微末之身,克服孤窮之境遇,百折不撓,屢挫屢起,最終以屌絲之身逆襲成功,建立蜀漢基業,成為一代英主,這對大多數沒背景沒金錢沒靠山的草根階層激勵作用極大!充分說明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二是欣賞其“仁”。劉備是真仁義,不是有些人所說的假仁假義。仁者愛人,這一點無論言行都看得出劉備仁義之舉。比如兵敗當陽,他本應帥兵急走,就是因為捨不得丟掉十餘萬老百姓,攜民渡江,甘於同敗,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純為作秀,不必冒這麼大的風險,老婆死於亂兵,兒子也差點死了。還有他常說“以人為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話,如果不是真的這樣想,是編不出來的。所以說“無情未必真豪傑”,劉備就是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豪傑!

    三是認同其“能”。劉備是有才能的,而不是《三國演義》上描寫的僅僅是諸葛亮的應聲蟲而已。實際上他多次自己帶兵,有很強的作戰經驗和能力。比如前期入川,征伐漢中,他都沒有帶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軍事並非所長,這是三國志評價的,劉備也深知這一點。

    四是欽佩其“度”。這裡主要是指劉備識人用人的慧眼和氣度。他求賢如渴,三顧茅廬的故事萬代傳揚,成為重用人才的經典事例。他對信任的人敢於大膽使用,身邊聚集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一大批傑出人才,是成就大事的重要支撐。他看出魏延的潛力,就用他做漢中太守,防守蜀漢的北大門,魏延不負重託。他看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用他果然有了街亭之敗。

  • 3 # 伊斯旦丁

    永樂帝朱棣,朱元璋四子,洪武三年(1370)時年十歲授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之後多次參與北方的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招降蒙古乃兒不花,生擒北元大將索林貼木兒,從此加強了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1398年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皇太孫朱允文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後,聽取大臣黃子澄建議,決定實行削藩政策,以燕王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代王、湘王等諸王先後被削奪,湘王自焚,餘者皆廢為庶人。

    朱棣感受到了威脅後,於1399年揮兵南下,於1402年攻入南京城,並登基為帝。

    朱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其一生五次親征蒙古,是蒙古勢力進一步削弱,有力的維護明朝邊境的安寧。南征安南,對維護國家的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增進了民族感情,更是大明王朝宣威海外,使萬國來朝,外國授封者多達三十餘國,開創明初盛世,直追漢唐,有千古一帝之稱。

  • 4 # 種金易

    看起來此問題很容易答,寫個皇帝上去就可以,其實很難。我猶豫了半天,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還有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個個英才明君。

    據統計,在二千多年裡中國共有皇帝495人(包括死後被追封的73人)。其中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為社會進步發展與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他軍事才能卓越,助父統一中國;滅東突厥、薛延陀……唐周邊各民族尊稱他為“天可汗”。唐太宗親歷了隋末的社會大動盪,目睹了隋朝的滅亡。此後,唐太宗非常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勞。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局面。

    不管他這個皇帝如何來得不明不白、怎麼荒唐,但只要他對老百姓好、愛民如子,誰當皇帝不是皇帝。李世民統治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較少,華人心中幾無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端,因此犯罪的機率也就少之又少。

    總之,唐太宗有開明開放的治國思想和措施,積極發展生產、戒奢從簡、任用賢才、虛心納諫、重視培養人才,曾引得萬國來訪,連朱元璋都稱讚他說:“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上述就是我最喜歡唐太宗的主要理由,至於加分理由……呵呵,他姓李。

  • 5 # 潘不安講究史

    說起來大多數人可能不高興,我認為歷史上大多數的明君不是偏執狂就是強迫症,或者是狂躁症工作狂,如果坐成一圈,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在座的各位陛下都是精神病!

    皇帝可不是一個好做的工作,天沒亮起床,半夜入睡,如果碰到天災人禍可能睡到半夜被人從被窩裡拉起來,沒有休假沒有退休(除了乾隆這種奇葩,其他皇帝退休就沒好下場)。父母、兄弟、妻妾、子女、宮女太監,身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害你,晚上睡覺永遠要睜著一隻眼。

    如果排一個高危工作榜,皇帝這個崗位永遠都是第一位。很多人幻想自己做皇帝會怎麼樣?但我認為,三成人會是平庸之君,三成的人會成為昏君,那些聰明一點的會成人暴君,而至於那些怪人壞人精神病倒是能成為明君。

    雖然是這樣,但是崇拜英雄偶像是正常人類的天性,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喜歡崇敬的皇帝。可是如果按題主說的最喜歡的皇帝,卻是很難取捨,那麼我就列一下我喜歡的幾個皇帝。

    一、秦始皇

    千古一帝,如果有票選華人最喜歡的皇帝,我覺得能排第一吧。不過我喜歡他的理由並不是一掃六合的壯舉,正如蘇洵所說的“奮六世之餘烈”,正是秦國六世先祖的積累才打下了一統六國的基礎。

    但是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奠定了中國兩千年多年統一的基礎。可以說中國兩千多年來分分合合無數次,但最終都能統一,都歸功於始皇帝。

    二、漢宣帝劉詢

    西漢我最喜歡的皇帝不是高祖劉邦,也不是武帝劉徹,而是漢宣帝劉詢。劉詢是漢朝四個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足見其功績。

    相對於劉邦的私德有虧,武帝的武功有餘文治不足,漢宣帝是一個真正文治武功的皇帝。其一出生就恰逢巫蠱之亂,直到武帝駕崩時才被恢復身份。從小生活在掖庭中,又經常行走民間,深知百姓疾苦。

    登基後,反對專任儒術,以霸道雜糅王道治國,恢復生產減輕百姓負擔;對外聯合烏孫打敗匈奴,使呼韓邪單于稱臣,徹底解決匈奴問題,降服西羌,又建立西域都護府,將整個西域納入大漢版圖。

    其在位期間被認為是西漢之最巔峰。在個人感情上故劍情深,始終不忘患難之妻許平君,唯一遺憾的也正是因為感情,立許平君之子劉奭為太子,即是漢元帝,導致了西漢的衰弱。

    (《烏龍闖情關》中的漢宣帝劉病已,還有人記得嗎?)

    三、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年輕時被認為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唯一的野望估計就是“仕宦當為執金吾,娶妻當曲陰麗華”。但是至王莽篡漢之後,就開啟了開掛一樣的人生,昆陽一戰完成了以一萬七千人大破王莽四十多萬大軍的奇蹟,到現在甚至被網友們戲稱“位面之子”。

    其用十二年平定天下,在位三十三年,登基後善待功臣,從未枉殺一人。同時整頓吏治,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大興儒學,重新延續了漢朝二百多年的國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劉秀是最早接見日本使臣的中國皇帝,著名的漢倭奴國王金印就是劉秀敕封的。

    而我喜歡劉秀只是因為一句話“仕宦當為執金吾,娶妻當曲陰麗華”,並在當皇帝后仍保持這這一份真摯的感情。

    四、隋文帝楊堅

    現代很多人喜歡給楊廣翻案,實際上真正奠定隋朝繁榮的是隋文帝楊堅,其被列為《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第82位,但對這個美華人編寫的排行,我認為楊堅的名次遠遠不止。

    楊堅打敗尉遲迥,把控北周政權,恢復漢族楊姓,並讓改為鮮卑姓的漢人能夠恢復漢性,經歷五胡亂華後北方漢人又重新恢復統治地位。接受北周靜帝禪讓,攻滅南陳,統一分裂數百年的中國,北擊突厥,被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全華人口高到7000萬戶,被稱為開皇盛世。

    在政治上,楊堅取消了“上品無寒門”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度,同時建立五省六部制,是唐三省六部制的原型,改變府兵制度為平時農耕加訓練,戰時為兵的“農兵合一”制度。

    五、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也是一個上馬定乾坤,下馬安天下的君主,雖然近幾年網上對他的爭議比較大,應該主要來自於玄武門之變的汙點。但是縱觀其一生的功績,對其治下百姓來說也算是一個千古明君吧。

    另外我喜歡其的理由是,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之一,其少年便開始從軍,後來太原起兵時才十八九歲左右,先後親自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是唐朝建立最大的功臣。其善用騎兵,建立的重甲騎兵玄甲軍在歷史上也是有名的精銳,曾以3500人於虎牢關下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

    另外李世民擅長隸書,頗有造詣,現在仍有書法傳世,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從傳下來的詩文來說,水平絕對超過以“詩文”見長的“十全老人”。

    六、宋仁宗、明仁宗

    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仁宗”的皇帝很少,這兩個皇帝被稱為仁宗,也的的確確配的上仁這個字,兩人非常相似,都是非常典型的儒家標準的仁君,所以我把他們列在一起。

    至於我喜歡他們的理由可以用兩個故事來說明:

    宋仁宗一晚處理公事,餓了想喝羊肉湯,但卻忍著沒有說。後來皇后知道了就勸他,但宋仁宗卻表示,昨晚只是一時想喝,如果索要很可能成為慣例,以後宮裡天天做,一年可能就要殺幾百只羊,於心不忍。

    明仁宗年少時,朱元璋讓他去檢閱軍隊,結果回來的很遲,朱元璋表示疑問時,他回答清晨太冷,讓士兵先吃了早飯在檢閱,所以回來晚了。後來登基後,曾經因為大臣用借糧而非免費發放的方式賑災而發火,

    雖然這兩位皇帝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是卻能剋制自己的慾望,仁愛子民,如果是在他們治下為百姓,應該都會喜歡的吧。

    (狸貓換太子的原形就是宋仁宗)

    以上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皇帝,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漢高祖劉邦、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周世宗柴榮、明太祖朱元璋、明孝宗朱祐樘也是我喜歡的皇帝。就是那句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6 # 求索919

    歷史上的皇帝有很多另人羨慕佩服敬仰的,有些任勞任怨,有些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日三餐都在朝堂之上的皇帝也不是沒有,這裡邊當然我喜歡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要論最喜歡的皇帝,我還是喜歡風流才子宋徽宗趙佶,他藝術水平幾乎無人能及,對書畫藝術的欣賞與創作能力也是登峰造極,所以這是我最喜歡的皇帝。

  • 7 # 么么龍

    本人的話,比較欣賞漢高祖劉邦。

    為什麼比較喜歡他?原因有很多。

    一、出身貧寒,卻能開創大漢四百年基業。(雖然東漢不是由他開創的,但也是他的後代所建)大家都知道劉邦只不過是區區一個亭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派出所所長,其地位算不上高。一無顯赫的身世,二無深厚的背景,卻仍可以成就千秋霸業,這是他的運氣,更是他的本事。

    二、知人善用,任用賢能。劉邦奪天下,非他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恰恰相反,與他的死對頭項羽相比,劉邦哪方面比得上項羽。武功絕對不是項羽的對手。(至於文采,倒是有可能半斤八兩。)但是,強大又優秀的項羽,依舊輸給了劉邦,無他原因,全賴劉邦會用人。領兵有韓信,治理內政有蕭何,奇謀百出有張良,還有一個善用攻心計的陳平,哪一個不是對項羽造成極大的威脅。而且韓信和陳平還曾經是項羽的手下,可惜不被重視,最後反被劉邦重用,助他奪取天下。

    三、優秀的治國之人。說起來,劉邦算不得什麼優秀的君王,治國方面,比之他的後人文帝、景帝,都是有幾分的差距。不過,在建國之初,他採納了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讓百姓休養生息,雖不是絕妙良策,卻也是穩固之法。況且,劉邦也是比較愛民,不輕易用徭役等盤剝百姓。

    四、殺伐果斷。幾個異姓王,全都被劉邦誅殺。雖然說誅殺功臣為他留下了一些罵名,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君王,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若是讓這些異姓王羽翼豐滿,必然會釀成災禍,所以,我認為他做法欠妥,但是目的是正確的。

    綜上。

  • 8 # 磨史作鏡

    我喜歡秦始皇。這是千古一帝。

    首先他統一六國貢獻大,基本奠定了古代中國漢地疆域。他統一文字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對意義巨大。他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增強了中央集權。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職,初步具備了皇權體制,對今後兩千年封建制度影響巨大。他善於用人,手下戰將如雲,白起,王翦,司馬錯,蒙恬,蒙毅,章邯等等,謀臣李斯,韓非等,都能人盡其才。他加大了對邊疆開發力度,設立嶺南三郡,滅蜀後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他修建長城,派蒙恬抗擊匈奴,維護了邊疆穩定。總之可算功績巨大。當然人無完人,他也做了不少錯事,比如焚書坑儒,比如用法嚴苛,比如不恤民力等,為之後的秦末農民起義埋下了隱患。但總體上說他還是一位偉大帝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人為賢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