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年初七的習俗
1、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2、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3、戴人勝、贈花勝
人日節時,中國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4、出遊、登高看晴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唐朝之後,“人日”開始變得重要起來。古時,每至人日,皇帝便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據說,如果當日晴空萬里,就代表今年國家風調雨順,是大吉之兆。
5、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6、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7、送火神
在山東部分地區,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8、拆天地棚子
山東莒縣一帶,正月初七俗稱“人七日”,有“拆天地棚子”之年俗。這天早晨,每家百姓敞開大門,並將除夕入夜時放置的”攔門棒“(一根適當粗細,比大門口稍寬些的木棒,放置在大門口裡側的地上,傳說用於攔截不祥類靈物。這裡順便提醒,外地人去莒縣過年,特別在晚間進門要注意抬腳,防止絆腳喲!)撤走,在門口點一把豆秸,並將家裡供天地三界神和灶君神的牌位(一種用紙做的牌位籤,插在用一塊麵食做的底座上,天地三界神牌位用黃色紙做,一般用毛筆寫”天地三界神之位“,灶君神牌位用紅色春聯紙做,寫”灶君神位“)請下來,一起點燃燒了,同時放鞭炮,放完鞭炮後從大門處開始,從外向裡把家裡院子掃一遍,整個“拆天地棚子”的過程就完成了。從此開始,請來過年的神都返回自處,過年環節即結束,各家恢復平常日狀態,可以洗衣、從事各種事宜。
9、人口饃
在晉東南地區(山西晉城一帶),人們會蒸特殊的饅頭(個數比家裡人口多一個)。饅頭中間加入制錢,據說吃到帶制錢的饅頭一年中會有好運。
10、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將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裡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捻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11、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二、大年初七的禁忌
1、不能訓子
由於正月初七是人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所以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在古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到了現在,家長則不能在今日訓斥孩子,所以熊孩子們,這一天你們可以放肆的蹦蹦跳跳了。
2、避免外出遠行
傳說裡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諸事情不宜,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3、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4、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一、大年初七的習俗
1、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2、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3、戴人勝、贈花勝
人日節時,中國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4、出遊、登高看晴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唐朝之後,“人日”開始變得重要起來。古時,每至人日,皇帝便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據說,如果當日晴空萬里,就代表今年國家風調雨順,是大吉之兆。
5、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6、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7、送火神
在山東部分地區,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8、拆天地棚子
山東莒縣一帶,正月初七俗稱“人七日”,有“拆天地棚子”之年俗。這天早晨,每家百姓敞開大門,並將除夕入夜時放置的”攔門棒“(一根適當粗細,比大門口稍寬些的木棒,放置在大門口裡側的地上,傳說用於攔截不祥類靈物。這裡順便提醒,外地人去莒縣過年,特別在晚間進門要注意抬腳,防止絆腳喲!)撤走,在門口點一把豆秸,並將家裡供天地三界神和灶君神的牌位(一種用紙做的牌位籤,插在用一塊麵食做的底座上,天地三界神牌位用黃色紙做,一般用毛筆寫”天地三界神之位“,灶君神牌位用紅色春聯紙做,寫”灶君神位“)請下來,一起點燃燒了,同時放鞭炮,放完鞭炮後從大門處開始,從外向裡把家裡院子掃一遍,整個“拆天地棚子”的過程就完成了。從此開始,請來過年的神都返回自處,過年環節即結束,各家恢復平常日狀態,可以洗衣、從事各種事宜。
9、人口饃
在晉東南地區(山西晉城一帶),人們會蒸特殊的饅頭(個數比家裡人口多一個)。饅頭中間加入制錢,據說吃到帶制錢的饅頭一年中會有好運。
10、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將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裡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捻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11、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二、大年初七的禁忌
1、不能訓子
由於正月初七是人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所以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在古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到了現在,家長則不能在今日訓斥孩子,所以熊孩子們,這一天你們可以放肆的蹦蹦跳跳了。
2、避免外出遠行
傳說裡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諸事情不宜,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3、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4、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