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種田人ysh
-
2 # 請遠離轉基因
我是農民我來說幾句:玉米分櫱必須掰掉不掰掉搶主幹養分,分出來的到秋有杆無實不說還嚴重影響機收效果。
大家不要聽網上一些狗屁專家說的不用掰存屬扯淡!在就是還有專家建議玉米割苗這個是最最坑農民的,千萬不要相信他們的一派胡言切記!
輔助幾句:種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想高產就不能完全依賴化肥求高的 ,這樣會坑害了土地的。想長久的種好地高收入一定要了解自己手裡的土地缺什麼補什麼以免投資過於浪費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
3 # 肥仔農經
南方玉米種植比較早,就在生長過程中許多朋友發現自家玉米出現許多分櫱,有些人則認為需要將多餘的玉米分櫱打點,而有些人卻認為打不打都是無所謂的,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至於說多餘的玉米分櫱應不應該打掉,下面就這個問題我來說下我的個人觀點。玉米多餘分櫱應不應該打掉,首先我們來看下玉米分櫱發生的時間和部位,在做出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畢竟打掉多餘的分櫱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如果玉米多餘的分櫱,發生在玉米苗期或者大喇叭口期就應該要打掉的,因為這時多餘的分櫱會消耗玉米的養分,而且分櫱太多導致玉米田間密度增大,不利於田間的光合作用和通風效果,同時對玉米後期生長也十分不利。甚至嚴重時會影響玉米抽穗和結實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導致後期玉米穗小、玉米籽粒不飽滿等症狀,從而使玉米受到不同程度的減產。
玉米分櫱如果是發生在抽穗期,一般可以不用打掉,因為穗花期這個時候發生分櫱現象,已經對玉米產量不造成太大的影響,在後期分櫱也會自然收縮。而且遇到肥力較弱的田塊,也可以不用打掉多餘分櫱。
綜上所述,玉米多餘的分櫱應不應該打掉,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奪。不過玉米分櫱跟播種時間、土壤水肥和品種等多種因素有關係,所以我們也要加強田間管理,進行玉米分櫱的防治,才能使玉米達到高產、高質的效果。最後也祝大家糧食大豐收!!
-
4 # 孤舟獨釣702
我是農民,曾在一塊十畝的承包地裡種了同一品種,其中五畝去掉玉米分櫱,剩下的五畝沒有去掉,秋後透過對比,發現沒有去掉分櫱的棒子非常好。後來在電腦上查詢,技術員講解是這樣的:玉米生長前期,多餘的養分儲存在分櫱上,當後期玉米需要的時候,又回籠到主幹。作為一個種地的農民,不知道深奧的大道理,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玉米的分櫱不需要去掉,費工費事,徒勞無功。
-
5 # 鄉記
種玉米和水稻都會遇到分櫱的情況,這是正常的,這是自身的生長規律。玉米幼苗的分櫱情況是受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品種、土壤肥力以及播種的早晚都會影響分櫱數量。
玉米分櫱要不要去除呢?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答案是不用的,完全可以保留。表象上分櫱確實是佔用了有限的養分和種植空間,可是它恰恰可以讓玉米獲得更好的收成。
1、分櫱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所有農作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依靠根系和葉片吸收穫得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玉米幼苗也是一樣的,分櫱就是分枝加葉的過程,在特定的根系結構下、在預期的供肥情況下,玉米要生長的更好,那就必然需要透過強大的葉片光合作用來轉換、吸收能量和養分。玉米葉子多了,光合作用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2、分櫱也會給主莖提供養分。玉米幼苗生長分櫱的過程中,還有一個細節被人忽視掉了,才讓很多人誤以為分櫱就是“狼多肉少”的關係。其實不然,玉米分櫱有雌穗吐絲的現象,這就意味著分櫱也有可能授粉成穗。分櫱由分櫱葉提供養分,而大量沒有果穗的份莖收集到的養分也會流向玉米主莖。有穗無穗各佔一半的情況下,玉米主莖、分莖養分是平衡的。
3、分櫱增加了玉米根系,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一般情況下,發育良好的玉米幼苗留下分櫱共56條根系,去除分櫱以後是29條甚至更少根系。根系多吸收土壤水分確實也更多,而水分也還有很多在根系與土壤中互相滲透。同時分櫱多了葉子也多了,直接減少了太陽對土壤的暴曬,也減少了水分被蒸發。
我是“鄉村橙哥”,每天精彩三農資訊。關於文中所述觀點,請大家斧正,並提出寶貴意見。
回覆列表
多餘的玉米櫱一定要打掉!
為什麼呢?由於品種的問題,有的玉米發兩枝,有的發四枝,如果留下這嚴重阻礙了橫距中的通風行道,並和主體爭奪養分,因為密度太小影響主體的光合作用,使地表被分櫱,隱擋太陽直射不到地表,致使根部周圍溫度低,陰溼。
這樣的話互相爭養分,如果一人吃一碗就吃飽了,而一碗被一大二小或一大四小吃肯是吃不飽的。會造主體生長緩慢,葉片缺養髮黃,棒穗小而短,並顆不能飽滿。
所以就我本的親身試驗,不能留,為了高產必須去掉分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