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二三讀書會
-
2 # 超級小票
二戰裡面,日軍在白刃戰前先把子彈退掉然後拼刺刀,是一個怪異而引人注目的戰術。這確實是其步兵操典的規定,這一規定因為看起來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決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衛武士道的尊嚴,而是日本軍隊根據實戰檢驗做出的結論,這和日軍的兵器,作戰特點是相吻合的。日軍在白刃戰前退出子彈,是指雙方開始班以上規模近距離格鬥的時候,而不是隻要一準備肉搏,衝鋒的時候就退掉子彈,那純粹是自殺行為。 根據日軍自己的統計,在白刃戰開始以後,保留步槍子彈造成的損失比收穫更大,明令白刃戰開始後子彈退膛,正是依據這個判斷。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兩個:第一,日軍使用的步兵輕武器效能限制日軍的制式輕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槍,它繼承了其前輩村田式步槍的特點,那就是彈丸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這樣的特點使三八式步槍射程遠,打得準,也適合白刃戰,不但日軍喜歡用,中國軍隊繳獲後也喜歡用,戰前還從日本進口過一批。但是它也有缺點,因為彈丸初速高,質量好,因此命中之後往往易於貫通,創口光滑,一打兩個眼,對周邊組織破壞不大,在殺傷力上不如中國的中正式步槍。白刃戰中,這個缺點更為突出,因為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後經常殺傷自己人,而且,由於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被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仍然能夠反擊!在二戰中國戰場,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優勢,日軍人員損失與中國軍隊相比,達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軍處於人員劣勢,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槍在肉搏戰中開槍射擊,因為誤傷造成己方大量減員,顯然是賠本的事情。第二,日軍對白刃戰的戰術認識白刃戰中,日軍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為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面,半斜向面對對手,刺刀尖略與眉平,這樣,槍從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頸,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問題是如果您擺一下這個姿勢,就會發現原來這樣一比劃,槍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對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鬥起來,射擊的機會很難比突刺的機會更多。而如果作射擊準備,手指必須放在扳機上,這就造成了兩個嚴重問題,一,只要雙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會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槍,影響了持槍姿態,拼殺中使不上全力。 另外,三八式步槍太長,轉動槍口瞄準對方的力距也長,如果對方不是出現在正前方,轉動槍口的時間太長,可能槍口還未到位,自己已經被刺倒,這時候使用槍托進行打擊無疑是更為方便的作戰方法。可見,白刃戰中能夠有效射擊的機會很少,保留槍膛中的子彈,取得戰果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影響了肉搏動作的質量。這才是日軍在白刃戰前槍彈退膛的真正原因。 順便說一下,西北軍的刀法脫胎自軍閥混戰時期的李景林部,獨成一家,專破日式白刃戰拼刺術,具體的刀法其實只一招,出刀的時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來,刀背磕開步槍,同時刀鋒向前畫弧,正好砍人家腦袋,其威力在於揮刀的同時盪開對方武器,因為和劈砍是一個動作,對手來不及回防就中招了。日本人怕大刀隊,並不是一般的宣傳,而是確有其事。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發現同樣問題。美軍的衝鋒槍槍身較短,白刃戰拼刺刀吃虧,最初近戰中往往用長點射彌補其不足。日軍實施夜襲等行動時,多為奇襲,使美軍來不及用密集彈幕將日軍切斷於戰線之前,一旦進入混戰,沒有經驗計程車兵用衝鋒槍掃射造成的己方傷亡往往比敵人造成的還大,在貝蒂歐,美軍指揮官肖普上校曾經威脅如果有士兵再亂開槍,就把他的槍扔到海里,而且從此再不發一顆子彈。 大概唯一不重視白刃戰問題的就是德華人了,後來一看不是不重視,也和它的戰術運用和裝備有關,德軍進攻特別重視裝甲部隊,近戰的機會不多,防禦重視工事和裝甲部隊的配合,近戰的機會不是沒有,卻多發生在狹窄的工事,建築裡,比如斯大林格勒會戰,這時,德軍多用爆破,掃射來清除敵人,比用刺刀的機會多得多。這樣,就被德華人總結出了“衝鋒槍加手榴彈打近戰金不換”的真理,其實,德華人不是不能白刃戰,他們更擅長在狹小空間用匕首解決問題。
-
3 # 津城沐雨
怕誤傷自己人。
我們看抗日戰爭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日本兵在拼刺刀時都要把子彈退出去,不懂的人不理解日本為什麼這樣做,其實他們是為了防止誤傷自己人。
日本的三八大蓋兒槍支,射擊精度高,子彈射中目標後不易偏轉,會繼續前行,子彈的穿透力強,如果拼刺刀時不把子彈退出去,有可能會射穿敵人後誤傷自己人。
這也是日本三八步槍的弊病,很多戰士被打中後,子彈在身體上穿了一個洞,卻傷勢並不嚴重,過兩天傷口癒合了繼續上戰場。
-
4 # 北海先生1991
彈盡糧絕後,抄起刺刀短兵相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每一次直刺都可能帶走一條活生生的生命,戰爭真的太殘酷了!每一次戰事都可能是自己人生的永別,但願世界不再有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白刃戰前先把子彈退掉然後拼刺刀,是一個怪異而引人注目的戰術。說起來這是其步兵條令的規定,在熱兵器時代,這一規定因為看起來迂腐而令人困惑。起初大家都會認為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或者有的說是自己人少,怕誤傷自己人。要知道子彈不上堂是打不響的,所以這一說法就是純扯淡呢!
在日軍《步兵操典草案》中,“突擊”時步槍“關保險”這一條,經戰鬥檢驗後,在1940年定稿頒發的《步兵操典》中被刪除。而所謂日軍拼刺刀退子彈之說,似無“條令”根據。其實真正的由來是一本出版於60年代傳流很廣的抗日題材的優秀小說,其後還曾拍過電影和電視劇。由此,日軍拼刺刀退子彈流傳多年,其實只是受小說影響而已。
真正的歷史中,日本人是不可能退掉子彈吃大虧的,希望我們能夠理性的看待問題,不要被電影電視劇所迷惑,要不然中國軍隊怎麼可能損失那麼大,幾個日本兵就敢追著100多人跑,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槍法好。
-
5 # 赤焰噠噠噠
日本兵特別崇尚武士道精神,歷史資料和影視作品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本兵拼刺刀會把步槍槍膛裡的子彈全部退出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從他們當時的制式步槍三八式步槍來分析一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坦克出現在了人類的戰場之上,出現了一種全新的作戰方式——步坦協同。經過歐洲國家的研究發現,對坦克射擊不是原來的500到600米,而是在400米以內。於是掀起了世界範圍內步槍的改革。例如德國的毛瑟98k步槍槍長從1.24米減為1.1米,前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從1.3米變為1.2米。然而日本對這個毫無興趣,日本到了二戰中期的戰略思想從三個月滅亡中國變成了鐵壁合圍,困死中國軍隊。於是日本沿著主要公路,主要縣城建立據點和炮樓,所以日本放棄了適合更適應坦克機械化部隊推進的短步槍,轉而選擇了據點要塞作戰有著射程優點的長步槍,從而造就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步槍——三八式。
三八式步槍,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陸軍於1907年正式確定為陸軍制式步槍,一直到二戰結束整整四十年。三八式步槍槍管長達797毫米,子彈出膛速度達到756米每秒。這樣的資料讓它的射程達到了500米,且穿透性極強,近距離人體根本無法阻擋。而且這把槍槍長1.27米再加上刺刀之後長達1.7米,在近身搏殺中有著無比的優勢,在配上專業的刺殺教練,讓當時的中國軍隊吃盡了苦頭。
但是在實戰中,日本兵發現,在近身刺殺中中國士兵經常配合射擊使日本兵損失慘重。於是日本兵也學中國士兵,刺殺的同時配合射擊,然而近身刺殺一旦開始,雙方作戰人員交錯,穿透力極強的三八式步槍,經常射穿中國士兵的身體誤傷自己人,損傷士氣,日本兵損失慘重。後來,為了避免這個現象出現,加上日本人對自己刺殺技術的自信於是便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日本兵一開始刺殺,就會把槍膛裡的子彈全部退出去。這並不是為了顯示他們的武士道精神,而是為了避免因三八式步槍的超強穿透力而誤傷自己人。
-
6 # 強武堂
歷史上日本兵在拼刺前不會退子彈,那在近距離作戰中純屬自殺行為,何況退下來的子彈怎麼辦?日軍士兵後期出門也就是帶40發左右的子彈,退掉10分之一的彈藥,打完仗再過來撿起來?
在拼刺過程中不隨意開槍在邏輯上和技術上都是正確的。三八式步槍的槍口動能不算小,近距離穿透效果很好,但拼刺是捉對廝殺,除非一方遭到保衛才會出現幾個本方人員背靠背進行防禦的狀態,因此你無法確定敵人的後面就是敵人。另外在當時的巷戰導致的突然遭遇時,也是刺刀比步槍子彈管用(有衝鋒槍自然用衝鋒槍打巷戰或者塹壕近戰)
不得不說退子彈這條在日軍的操典裡面是見不到的,我唯一在日文網站上見過一次,結果人家是一個看了亮劍的日本人,很好奇自己怎麼不知道有這樣的“冷知識”。
但是,在拼刺前日軍是有關保險的習慣,考慮到三八式的保險設計,可能是旋轉的動作被我軍老兵看到認為是在退子彈,然後經過某部我不願意提到的小說和一部神劇的“宣揚”,彷彿成了真實的歷史。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到是有過挺著空槍發起白刃突擊的戰例,但這是在彈藥耗盡的前提下發起的自殺式攻擊,完全不能作為戰例來分析。
事實上,由於各種神劇的“教唆”,大部分對白刃戰之前從躍進,投彈到真正突擊的步驟並不瞭解。試想發動攻擊前,把子彈噼裡啪啦退出來,對面難道不會聽到聲音?如果距離太遠,那麼半途遭遇敵方火力尤其是輕機槍的壓制怎麼辦?甚至還有一個持槍動作對於躍進動作的影響問題。
-
7 # 50後男人
首先,日軍拚刺刀前退子彈是一個誤傳,在日軍《步兵操典》中,是沒有拚刺刀前要退子彈的規定的。日軍《步兵操典》只是要求在“突擊”衝鋒時和“白刃戰”中,要將步槍關保險、不要隨便開槍。
(日軍的步兵操典)
日軍擅長拚刺刀是有傳統的。因為自“甲午戰爭”後,小日本看到了侵略中國的希望,所以,在日本國內掀起了所未有的軍國主義浪潮,全民軍訓就是其中一個舉措。當時日本規定,所有中小學生都必須學習一門武藝,其中劍道、步槍刺殺(槍道)就是必選的專案之一。日軍《步兵操典》中,也將刺殺術作為訓練的必選內容。所以,日軍剛入侵中國時,與中國軍隊拚刺刀,中國軍隊經常吃虧的。
但是,日軍確實是沒有拚刺刀前退子彈的規定的。
一、對當時的中國軍隊而言,日軍更喜歡與中國軍保持捎遠一點距離作戰(其實也沒有什麼軍隊喜歡一開打就上刺刀拚殺的)。因為日軍的武器、士兵的槍法普遍比中國軍隊好,保持稍遠一點距離作戰,更能更好地控制戰場的態勢。事實上也是如此,許多中國軍隊經常與日軍一接觸,一輪炮火之後,中國軍隊就崩潰了,根本用不著拚刺刀。
(兇殘的鬼子正用活人做刺殺訓練)
二、抗戰時,拚刺刀其實不是日軍喜歡的戰術,倒是中國軍隊喜歡的戰術。因為中國軍隊武器不如人,比如中國軍隊常用的最好的步槍--中正步槍,射程就比日軍的三八大蓋短,大炮也沒有日軍多。所以,中國士兵為了戰勝鬼子,常奮不顧身衝向鬼子展開近身拚殺,以抵消日軍的武器上的優勢。
三、日軍《步兵》操典上要求士兵拚刺刀時不開槍,是因為當時的步槍穿透力普遍較大,近身作戰時開槍,很要容易誤傷自己人的。其實,三八大蓋只要一關保險,就不會走火了,根本不需要退子彈這樣麻煩。不要把日本人想得這樣愚蠢,不然,我們不會要打十四年才能把小日本打出去了。
-
8 # 如此之彪
一個原因是因為三八式步槍的設計結構。在進行拼刺刀時由於近距離開槍射殺敵人會導致子彈貫穿敵人身體後,繼續傷害到友軍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日本軍部要求在拼刺刀時,步槍的槍彈要退膛或關掉保險。(由於軟體知識有限,影片被截成5段,請大家諒解)
-
9 # 純野生的坦克
日均拼刺刀時從來沒有退子彈的事情發生過!!!
沒有發生過!!!
沒有發生過!!!
沒有發生過!!!
100發有坂6.5mm步槍彈在1937年的價格是5日元(5円)相當於1.8美元!(圖片說明:有坂6.5mm步槍彈)
而1937年全年日軍的軍費陸軍和海軍相加(日本在二戰結束前沒有空軍)也才32.7億日元!!陸軍更是隻有可憐的16.6億日元!!但是當時的日本陸軍可有足足17個師團和大量的預備役師團來分享這點軍費!!能留下買子彈的錢只有不到4000萬日元!!所以日軍在整個二戰中才會一直強調士兵的命中率和一直不裝備衝鋒槍!就是沒錢鬧的!
如果那個缺心眼的日軍在拼刺刀時選擇“退子彈”!我敢保證日軍軍曹能活活打死他!
那麼為什麼會有“日軍拼刺刀退子彈”的傳聞流傳下來的?這就要從日軍的步兵操典和三八大蓋的特點來說了!
(圖片說明:日軍1904、1940、1944三版步兵操典)
實際上,在最早的明治版本的《操典》上,反而明文規定在發起“白兵突擊”(白刃突擊)之前要先進行一輪齊射,也就是要儘量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至少也要打亂敵人隊形,以便在肉搏中佔據先機,這時槍膛中留有空彈殼,更是避免了任何走火的可能性。
但是,在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之後,日軍發現中國士兵(無論國軍還是共軍)的身體素質和武器裝備都遠遠比不上日軍;在白刃戰中日軍可以輕鬆取勝!根本不需要在白刃突擊之前進行齊射,就可以直接突入我軍軍陣!所以在40年版的日軍步兵操典“中國駐屯軍”版中規定——在白刃戰開始之前,直接關閉步槍保險以防走火,再進行白刃突擊;以節約子彈(這個說法存在一定爭議,但是在日軍華北駐屯軍中確有此規定;但在關東軍中沒有找到文字性證據,只有口述)!(圖片說明:日軍三八式步槍)
但是,當時日軍裝備的三八式步槍,的保險機構是在槍機的尾部;關閉保險需要將步槍尾部的保險栓旋轉180度。當兩軍對陣時,遠遠的看見日軍集體轉動槍機關閉保險時,由於保險非常靠近槍栓,可能會誤以為日軍在拉動槍栓退子彈;於是乎就以訛傳訛了!
再加上為了提高我軍士氣,增強我軍士兵在和日軍白刃戰時的信心!這個說法就流傳下來了!
-
10 # 每日點兵
在中國的抗戰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侵華日軍在肉搏戰之前先把子彈從槍膛退掉,然後在拼刺刀的鏡頭。然而當年的日軍真會採用這種怪異的戰術?這還要從日軍手中的三八式步槍說起。
一戰後日本開始向戰勝國法國學習軍事理論,法國陸軍不重視機械化部隊,而看中馬奇諾防線這樣的要塞火力體系,日軍在中國遍地蓋炮樓修碉堡就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而在要塞攻防戰中長射程武器的優勢不明而喻,因此二戰中最長的三八式步槍應運而生。
三八式步槍是一款射擊精度高又適合近距離拼刺刀的武器。它使用6.5毫米子彈,射程最遠達到了800米,可以壓制中國軍隊手中射程只有400米的漢陽造和中正步槍。當時抗日前期日軍平均身高1米58,抗戰後期日軍平均身高降低到了1米46,然而三八式步槍加裝刺刀後長度接近1米7。槍比人高,這畫風是非常的不協調,可到了戰場上這種突兀就轉化成了巨大的優勢。冷兵器向來講究一寸長一寸強,中國軍隊手中的步槍加裝了刺刀也比日軍三八式短了20多釐米,吃了大虧。在臺兒莊戰役中,一名日軍便可以輕易地刺傷三名中國軍人,我軍往往還未靠近便已經中刀。
日軍在拼刺刀的時候是不可能先退子彈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理由。
第一,不像網上所說,在日本陸軍各種版本的《步兵操典》中,並沒有明令要求拼刺刀時退子彈。如果它真實存在的話,以日本人的嚴謹和對白刃戰的重視程度,是不會不寫入操典中的。
第二,日軍使用的都是採用旋轉後拉槍機的手動步槍,如果要將彈倉內5發子彈全部退出,就要重複5次推拉槍栓的過程,這是非常浪費時間的表現,等退完了子彈敵人已經衝到面前了,這招相當不實用。
第三,日軍槍法精準,火力猛烈。拼刺刀也是在比較近或者衝鋒的時候才使用,有槍不用卻退子彈拼刺刀,不符合常理。日本人是比較軸,但並不傻。
真實的情況是日軍拼刺刀之前並不是在退子彈,而是在關保險。從遠處看關保險的動作和把子彈從槍膛退掉非常像,被大家誤解為退子彈。要說明的一點是,日軍在白刃戰前關保險,也是雙方開始班以上大規模近距離格鬥的時候,而不是隻要一準備肉搏就退掉子彈,那純粹是自殺行為。日軍關保險主要是為防止因三八步槍穿透力過強而誤傷隊友。要知道抗戰初期的日軍戰鬥力十分彪悍,打槍拼刺刀樣樣精通,至少四名中國軍人才能消滅一名日軍。因此在拼刺刀的時候開槍誤傷戰鬥力更強的日軍隊友是很不划算的。
面對身強體壯、裝備精良的日軍,中國軍隊有自己的獨門秘笈。八路軍打仗向來以靈活多變而著稱,往往在大規模拼刺刀的時候先打光槍裡的子彈扔光口袋裡的手榴彈再說,這樣可以大量殺傷因拼刺刀而陣型密集的日軍。有不少八路軍甚至在拼刺刀的時候專門往日軍大腿上來上一槍,這樣子彈最後會射進地裡,就不會出現誤傷隊友的情況出現。有的部隊兩個人結成一個戰鬥小組,一個新手在前邊吸引日軍注意力,另一名老司機則從側方把刺刀捅進敵人的胸膛。
西北軍的刀法也是一絕,在國軍中廣為流傳。它脫胎自軍閥混戰時期的李景林部,獨成一家,專破日式白刃戰拼刺術。具體的刀法其實只一招,出刀的時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來,刀背磕開步槍,同時刀鋒向前畫弧,正好砍日軍腦袋,所以說日本人怕大刀隊是確有其事。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也吃了日軍白刃戰的虧。美軍的衝鋒槍槍身較短,白刃戰拼刺刀不佔優勢。日軍實施奇襲,使美軍來不及反應。一旦進入混戰,沒有經驗計程車兵用衝鋒槍胡亂掃射造成的己方傷亡往往比敵人造成的還大,美軍指揮官就曾威脅如果有士兵再亂開槍,就把他的槍扔到海里,而且從此再不發一顆子彈。美軍最後總結對付拼刺刀最好的辦法是用手槍。
大概唯一不重視白刃戰的就是德華人了。德軍進攻特別重視裝甲和火炮部隊,近戰的機會不多。近戰多發生在在狹窄的工事、建築裡,比如斯大林格勒會戰。這時德軍多用爆破、掃射來清除敵人。這樣,就被德華人總結出了“衝鋒槍加手榴彈打近戰金不換”的真理,其實,德華人不是不能白刃戰,他們更擅長在狹小空間用匕首解決問題。從一件小小的步槍可以看出一支軍隊採用的武器和戰術是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的。
在現代戰爭中,刺刀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大大下降,但也有可能成為戰鬥的主角,並決定戰爭的勝負。中國的56式三菱軍刺就已其獨特的造型和恐怖的殺傷力而聞名於世,並在對越和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有良好的表現。2004年在伊拉克巴士拉以北,英軍的一個20人車隊在遭受什葉派武裝襲擊之後彈盡糧絕。隨後英軍衝過100多米的開闊地之後和民兵在塹壕展開了白刃格鬥,最後什葉派武裝士氣崩潰落荒而逃。此戰英軍僅受傷3人,殲敵20多人。
當前刺殺技術雖然日漸沒落,但在遇到彈藥耗盡、機械故障時挺起刺刀、利用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的力量,從而達到消滅敵人仍是一種有效的手段。當前解放軍在訓練時依舊保留刺殺技術的訓練,更多的是一種戰鬥精神和勇氣的培養,因為無畏和勇敢才是解放軍屢戰屢勝的最強大的武器。
回覆列表
首先抗戰中日軍使用的是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的穿透性強,打中敵人後會穿過去,容易打到自己人。二戰初期的日本兵都是精兵,靠刺刀就可以取勝,用不著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術。
對華人來說,日本人主動拼刺刀實在是求之不得。本來武器差,子彈又少,拼刺刀自然可以減輕不少武器上的劣勢,反正人多。所以中國軍隊出現了很多大刀隊,就是等著日本人拼刺刀。後來就有了我們大刀隊。
退了子彈,減少了誤傷的機率,且減輕了搶身的重量,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