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98727556629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反問、設問、疑問、排比、誇張、對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 本體 |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 出現 | 是、成為 |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 無 |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像一塊空靈的藍水晶.朱自清《春》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覆: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12.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排比、對偶、擬人、誇張、反問. 13.聯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準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晨鐘雲外溼”(杜甫《夔州雨溼不得上岸作》)以“溼”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溼”,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15.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16.頂真 頂真也做頂針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絡. 17.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裡,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絃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2) 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3) 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李華《弔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4)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兇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裡,到處叫嚷喧譁,到處騷擾百姓.”這裡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範仲《岳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好壞而歡欣悲傷.” 18.迴環 簡單地說迴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裡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19.移情 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 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 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 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④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 ⑤轉朱閣, 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 上面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 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的才格外明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月亮的四句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