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觀人962

    能,如果都學書協個別大師寫書法,中國沒有文盲,都能寫書法、連阿貓、阿狗都能寫。甚至螃蟹也能爬出書法,反正誰也不認識。

  • 2 # 無為大聖o

    中國書法中的幾種書寫體勢是獨立的,真、草、隸、篆各有體勢。各有章法皆並存中國書林一千幾百年之多,因為文字是人交流的工具,中國文字的各種書體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不可改變。

    提這樣問題的朋友可能覺得楷書比草書容易學吧?非也!書法中的各種書體的難度幾乎一樣。比如小篆出現後書者認為比大篆簡單了、隸書盛行後書者看著又比小篆簡單了、而後楷書盛行自覺比隸書簡單了,其實不然簡單只是字形上的簡化了但是真正書寫起來,隸書難於篆書、楷書難於隸書啊。

  • 3 # 澄廬書院

    減少文盲率,和推行行草書沒有必然聯絡。

    從源頭抓起,文化下鄉,提高普及率。

    一代一代的薪火相傳。

    光靠書法只是其一。

  • 4 # 明之書苑

    很多人不知道,實際上在民國時期,于右任就做出了規範草書,並計劃推行出去,成為正楷,這樣就簡化了繁複的繁體字。但由於戰爭來臨,後來又敗退臺灣,這一切都中止了。不然,以于右任在書壇和政壇的地位,這項計劃極有可能成功。

    話說回來,日本和南韓的字就都借鑑甚至照搬中國的楷書和草書,創制出他們國家的字型。

    但即使推行了,對於減少文盲率的作用不大。畢竟,降低文盲率要靠教育。草書代替楷書,只能讓書寫起來更簡便一些。

  • 5 # 小於84288286

    我認為減少文盲率是靠有法律保障的強有力的普及教育的措施,而不是靠用一種書體代替另一種書體。

    我有一個疑問不明白,提問者所謂的草書是指“潦草的字”還是書法意義上的的草書?不管是指哪種,我覺得都不可行。

    首先“潦草的字”,大多是書寫者為了減省快捷而隨心所欲寫出來的,往往難以辨認,又不成體系。這樣的字怎麼能來學習呢?所以根本行不通。

    如果是指書法藝術的草書,我認為也是行不通的。當然,提問者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奇怪。早在漢章帝時、魏文帝時都曾詔令草書上事。然而,草書一直沒有成為官方通用的文字。究其原因,還得從草書的發展史說起。

    長話短說,“草為篆之捷”,草書是從繁難複雜的篆書減省演化而來,並形成一定的符號,帶有篆書的特點。秦漢時期的草書與隸書並行發展,受隸書影響有了隸書痕跡,被稱為章草。魏晉時期,章草進一步草化,擺脫了隸書的波磔成為今草,也叫小草。更加放縱連綿,字形百變的草書稱為狂草也叫大草。

    草書發展至此,因其連綿起伏,放縱自肆的線條所具有的富於個性化的音樂美,畫面美……,而具有更高的觀賞性,鑑賞性成為書法藝術裡的最具藝術性的書體。

    魏晉時期,去隸書的波磔,增加了勾挑等筆法的楷書因其易於書寫,結體方正逐漸成為實用性越來越強的官方文字。雖然在通行過程中結體繁簡也有一些變化,但能歷經千年沿用至今,足以說明其不可代替。

    綜上所述,不管是哪種意義的草書,都因其很強的隨意性影響辨認,不可能成為為減少文盲率被普及的書體。

  • 6 # 大章書法

    首先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用行楷書替代楷書和文盲率沒有什麼必然聯絡。首先我們得先弄懂文盲到底是什麼?

    從狹義上來講文盲就是不識字,從廣義上講就是沒文化知識!我想這個問題應該說的是狹義上的不識字!那麼不識字的原因在哪裡?對於現代的年輕人基本已經沒有不識字的,除了那些窮得吃不上飯的地方的孩子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之外,哪裡還有不識字的?那就是老一輩的未曾讀過書的人!文盲的問題實質上是沒有讀書。

    而問題說用行草書替代楷書,我們首先得知道行草書和楷書的關係,從書體出現的先後順序來講:篆隸草楷行,草書和楷書都是從隸書之後演變出來的,而行書是為了使楷書更容易書寫,草書更容易辨認而出現的。到了現代,楷書已經成了基礎性的識字書體,如果沒有了端端正正一筆一劃的基礎,直接學習行草書那將會是增加識字難度,楷書無非幾十個基本筆畫組合,我們記住的不需要那麼多零部件,而行書的“符號”多達上百種,草書就更多了,差一點點就不一樣,一個字形可以代表很多個字,一個字可以寫成很多字形,辨識度不高,對於漢字學習更加沒有保障。

    比如下面這兩個字,差一點點代表的就不一樣

    所以,用行草書替代楷書是不能減少文盲率,相反會讓很多的人不識字。

  • 7 # 萬氏制筆

    從狹義上來講文盲就是不識字,從廣義上講就是沒文化知識!我想這個問題應該說的是狹義上的不識字!那麼不識字的原因在哪裡?對於現代的年輕人基本已經沒有不識字的,除了那些窮得吃不上飯的地方的孩子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之外,哪裡還有不識字的?那就是老一輩的未曾讀過書的人!文盲的問題實質上是沒有讀書。

    而問題說用行草書替代楷書,我們首先得知道行草書和楷書的關係,從書體出現的先後順序來講:篆隸草楷行,草書和楷書都是從隸書之後演變出來的,而行書是為了使楷書更容易書寫,草書更容易辨認而出現的。到了現代,楷書已經成了基礎性的識字書體,如果沒有了端端正正一筆一劃的基礎,直接學習行草書那將會是增加識字難度,楷書無非幾十個基本筆畫組合,我們記住的不需要那麼多零部件,而行書的“符號”多達上百種,草書就更多了,差一點點就不一樣,一個字形可以代表很多個字,一個字可以寫成很多字形,辨識度不高,對於漢字學習更加沒有保障。

  • 8 # 練字栗子君

    栗子君認為,這是一個偽問題。

    一、推行草書,能不能讓大家多瞭解多認識草書?

    應該是可以的,但是,多認識草書,多識字就等於文盲率嗎?未必。

    什麼意思呢?

    如果文盲率指的是識字的能力和水平,那麼你認識草書只能說是認識草書的能力,這是很小的一部分。

    你認識甲骨文,只能說提升了你認甲骨文的能力;你認識大篆只能說你提升了認大篆的能力;你認識小篆只能說你提升了認小篆的能力。

    這些能力,都可能與文盲率相關。

    二、書體本質上沒有優劣。

    若把草書識字率與文盲率劃等號,讓甲骨文、大篆、小篆等書體情何以堪?栗子君認為是不妥的。

    而一個人的文盲率要怎樣檢測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思和託福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