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蘭頌
-
2 # 東籬先生
這些年來,在央視春晚上看過的小品,我個人認為是中國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先生在1984年表演的小品《宇宙牌香菸》,是最經典的。其理由如下在這場小品中,馬季分四個部分描述了宇宙牌香菸的好處,這段作品對傳統相聲的技巧使用不多,好多地方都是透過他的肢體語言表演和語言的誇張來實現的。但它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太貼近現實,太貼近生活了,《宇宙牌香菸》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同時也讓馬季先生的創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反應。另外,馬季在表演小品時,有時還從央視春晚舞臺上,走下來,到應邀的嘉賓坐的桌子面前,零距離的表演,這才是真正的接地氣了。這一次他在春晚上的表現,才讓全國億萬觀眾,正正經經地領略到了相聲的魅力,不管是之前有聽相聲的經驗的,還是沒有,這個小品都令大家捧腹大笑的……
-
3 # 很喜歡260
公雞下蛋,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
趙本山、宋小寶的相親
沈騰、馬麗的扶不扶
宋小寶的海參炒麵
-
4 # 迷途燈芯
1991年春晚小品《警察與小偷》,如果讓現在的年輕觀眾看,可能感覺很一般。但是在當年,這個小品能把大家樂得前仰後合。春晚看過這個的,至少也是80後了吧。
趙本山的賣柺系列也非常好看,尤其是《賣柺3》,節奏緊湊,包袱不斷,劇情反轉之快,出人意料。
這個小品可以說是本山大叔的巔峰之作了。
-
5 # 防詐騙生活小常識
1999年 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昨天 今天 明天》
1999年是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最火的一年,於是當年的春節晚會就出現了一種全新樣式的小品,在主持人崔永元的牽扯下,趙本山和宋丹丹把該說和不該說的實話都抖了出來,包袱一個接一個。可惜的是,平時老練的主持人崔永元,在趙本山、宋丹丹光彩的映襯下,簡直有點跟不上趟。
這個作品中,最重要的笑料「薅社會主義羊毛」,它也成為了當年的流行語。
-
6 # 口水雞沒有口水
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主角與配角》
整個小品就是看的人明白演的人在幹嘛,整個主線就是角色的爭執,多年演配角的人也想體驗一把主角,但是發現其實好的未必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從開始服裝爭執,到後來鏡頭爭執,最後角色的爭執,在爭執中也讓人感覺到小人物也有大夢想,但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才是最重要、最自然的。
-
7 # 扯犢子有一套
說起小品大家肯定都能想到趙本山因為他的小品給我們帶來了太多歡笑,趙本山的小品裡大家很少有知道他和鞏漢林合作的一個作品叫如此競爭,這是一個描寫一個賣報盲人於一個賣十三香的為搶攤位而發生的故事,開篇鞏漢林一段小曲別出心裁讓人記憶猶新,從內容看貼合時代背景語言上風趣幽默作品結構緊湊,我認為這個作品比較好。
-
8 # 1小小鳥1
賣柺吧!!賣柺要算趙本山個範偉的巔峰之作了!不論從劇情還是從演技都是無與倫比的!
賣柺更是里程碑的開始,這個就像大話西遊一樣,開創了趙本山,甚至是小品的新天地!!
回覆列表
先是群體順口溜是否是小品?關鍵詞是“順口溜”,且又似乎與“群體”表演“小品”沒多大關係,那就先用排除法排除掉。這裡直奔主題好吧?比較陳佩斯與趙本山小品高下?沒聽說陳佩斯貧嘴過順口溜,趙本山倒有過實在太多此類案例。趙氏“賦比興”常用,如“改革春風吹滿地”等,他的起承轉合也用,但非群體出演站滿臺人。
再是問小品定義?小品非大戲,原來主要是舞臺劇和影視劇導表基本功,同時也是戲劇影視教學必須。像歌手背後的詞曲作家竄上前臺自己演唱,就有戲劇影視教授將小品搬上舞臺正式演出,有點“拌冷盤”味道,無須熟而生上桌,半成品也不是。小品明顯要的是笑點非淚點,陳佩斯與趙本山,裝哭也使觀眾足以開懷一笑。
比較陳佩斯與趙本山小品高下?應該說陳佩斯的小品堪比教材,著實就是喜劇胚胎,總有無以復加以及無法複製呈現,我與家人得到贈票觀看陳氏話劇《托兒》公演200場金典則笑點淚奔。這邊,為什麼趙本山自己辦藝校呢?在於趙氏標準並非通用標準。“喜劇不傷害任何人”這一定義非同小可,還要拿痴呆傻盲聾啞開涮麼?
戲劇影視藝考招生僅就導表專業而言,必然優先考慮畢業大戲所需生旦淨丑角色佈局;文學性觀照國際性,藝術性比照時代性,是說接地氣也要吸空氣,單憑小品,難堪大任,要比就比,擔綱大戲一一陳氏話劇《托兒》全國公演,已經開創舞臺劇中外紀錄;趙氏主演《三槍》全國公映,完全構成電影片負面案例。是為記。
以下四幅劇照,第一幅為陳佩斯、朱時茂央視春晚小品《吃麵條》,是小品標誌、風致、極致的教材。第二幅為趙本山、範偉央視春晚小品《模特隊》,是小品服務於農村、農業、農民的經典。第三幅為陳佩斯、郭凱敏舞臺輕喜劇《托兒》即騙人婚托兒。第四幅為趙本山、閻妮電影故事片《三槍》全瞎胡扯跟哪兒都不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