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木芙蓉》詠木芙蓉詩鑑賞
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豔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韓愈的古體詩多佳作,律詩數量並不多。這首詠木芙蓉的五律雖不能稱作韓愈律詩中的上品,但也寫得清新活潑。
詩的前半在與水上芙蓉的比較中寫木芙蓉的可愛。首聯敘寫木芙蓉的開花季節與顏色。木芙蓉是叢生的木本植物,八月始開花,有紅色、白色、黃色等品種。鮮豔如荷花(荷花又名芙蓉、蓮花),故又名木蓮。因花耐寒,故又名拒霜(見《本草綱目》)。“新開寒露叢”一句藝術地概括了木芙蓉有別於芙蓉的自然屬性。“水間”指代芙蓉。“遠”既指程度,又指芙蓉開放的夏季與木芙蓉開放的秋季時間距離遠。著眼於“比”字,形象地描繪了木芙蓉獨秀於秋季的物質存在。
頷聯承首聯,仍與水上芙蓉進行比較:出句比花色,對句比花名。從句式上看,出句以反詰表肯定,對句為肯定句。而出句與對句互文見義:木芙蓉並不是嫉妒荷花才在顏色上與之爭豔,在花名上與之攀齊,不過偶然與之相同罷了。“嘉名”,美名。“自”是各自的意思。木芙蓉與芙蓉各自有嘉名、各自有豔色,才直逼出個“偶”字來,偶然相同。仍在突出木芙蓉獨立的物質存在,而手法上則是議論。
詩的後半透過採花和觀花寫木芙蓉的可愛。頸聯寫愛花之情不禁而採花。“官渡”是官家在江邊設的渡口,“古祠”是古老的祠堂,點明木芙蓉生長的地點:在江水畔古祠側。“搴”是摘取。到江中採芙蓉的季節已過去,故曰“晚”。樹上的木芙蓉正盛開可供摘取,而除木芙蓉外既無芙蓉又無它花,故曰“空”。“空”是唯一存在的意思,與“晚”相對,有對比和襯托意義:一面是莖葉枯朽,荷老成蓮的江上雕零景象,一面是枝條茂盛,叢花似火的岸上繁榮景象。對比之下突出了木芙蓉秀絕一時的特點。若將“空”字理解為空曠、空寂,便索然無味了。此聯用詞出自屈原《九歌·湘君》:“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意思是:薜荔花生在樹上,卻到水中去採取;芙蓉花生在水中,卻到樹上摘取。用來比喻找錯了處所便無所得。韓愈反用其意:此時到江上採芙蓉才是找錯了地方,請到樹上採木芙蓉吧。摘花是愛花的表現,此聯既寫出了詩人對木芙蓉的喜愛之情,又反用屈原意,而以芙蓉雕落不存襯托出木芙蓉的時令觀賞價值,一筆兩得,詩便活潑了幾分。
將採摘的花帶回,很快就要枯萎,要使賞花慾望不斷得到滿足,只能常來實地。但願老天照應,不要颳風,不要讓木芙蓉過早地隨風飄落。“得”字表示客觀允許,因而拉進了客觀的主宰者即“令”的主動者——天,為表達主觀愛花惜花的感情服務。如此處理,使尾聯也帶了幾分活潑。
讚美木芙蓉的感情透過將木芙蓉與芙蓉相比較而表達出來,是本詩的突出特點,加上修辭技巧,使詩充滿清新活潑的氣氛,富於藝術感染力。木芙蓉的身價在讀者心目中或許因此而有所提高吧?
木芙蓉·木芙蓉》詠木芙蓉詩鑑賞
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豔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韓愈的古體詩多佳作,律詩數量並不多。這首詠木芙蓉的五律雖不能稱作韓愈律詩中的上品,但也寫得清新活潑。
詩的前半在與水上芙蓉的比較中寫木芙蓉的可愛。首聯敘寫木芙蓉的開花季節與顏色。木芙蓉是叢生的木本植物,八月始開花,有紅色、白色、黃色等品種。鮮豔如荷花(荷花又名芙蓉、蓮花),故又名木蓮。因花耐寒,故又名拒霜(見《本草綱目》)。“新開寒露叢”一句藝術地概括了木芙蓉有別於芙蓉的自然屬性。“水間”指代芙蓉。“遠”既指程度,又指芙蓉開放的夏季與木芙蓉開放的秋季時間距離遠。著眼於“比”字,形象地描繪了木芙蓉獨秀於秋季的物質存在。
頷聯承首聯,仍與水上芙蓉進行比較:出句比花色,對句比花名。從句式上看,出句以反詰表肯定,對句為肯定句。而出句與對句互文見義:木芙蓉並不是嫉妒荷花才在顏色上與之爭豔,在花名上與之攀齊,不過偶然與之相同罷了。“嘉名”,美名。“自”是各自的意思。木芙蓉與芙蓉各自有嘉名、各自有豔色,才直逼出個“偶”字來,偶然相同。仍在突出木芙蓉獨立的物質存在,而手法上則是議論。
詩的後半透過採花和觀花寫木芙蓉的可愛。頸聯寫愛花之情不禁而採花。“官渡”是官家在江邊設的渡口,“古祠”是古老的祠堂,點明木芙蓉生長的地點:在江水畔古祠側。“搴”是摘取。到江中採芙蓉的季節已過去,故曰“晚”。樹上的木芙蓉正盛開可供摘取,而除木芙蓉外既無芙蓉又無它花,故曰“空”。“空”是唯一存在的意思,與“晚”相對,有對比和襯托意義:一面是莖葉枯朽,荷老成蓮的江上雕零景象,一面是枝條茂盛,叢花似火的岸上繁榮景象。對比之下突出了木芙蓉秀絕一時的特點。若將“空”字理解為空曠、空寂,便索然無味了。此聯用詞出自屈原《九歌·湘君》:“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意思是:薜荔花生在樹上,卻到水中去採取;芙蓉花生在水中,卻到樹上摘取。用來比喻找錯了處所便無所得。韓愈反用其意:此時到江上採芙蓉才是找錯了地方,請到樹上採木芙蓉吧。摘花是愛花的表現,此聯既寫出了詩人對木芙蓉的喜愛之情,又反用屈原意,而以芙蓉雕落不存襯托出木芙蓉的時令觀賞價值,一筆兩得,詩便活潑了幾分。
將採摘的花帶回,很快就要枯萎,要使賞花慾望不斷得到滿足,只能常來實地。但願老天照應,不要颳風,不要讓木芙蓉過早地隨風飄落。“得”字表示客觀允許,因而拉進了客觀的主宰者即“令”的主動者——天,為表達主觀愛花惜花的感情服務。如此處理,使尾聯也帶了幾分活潑。
讚美木芙蓉的感情透過將木芙蓉與芙蓉相比較而表達出來,是本詩的突出特點,加上修辭技巧,使詩充滿清新活潑的氣氛,富於藝術感染力。木芙蓉的身價在讀者心目中或許因此而有所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