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家阿牛哥

    曹操!字孟德!漢朝丞相!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三國中第一奸雄,手段極為兇殘,曾因軍餉問題,命人盜墓!後成為盜墓行業的祖師爺!其兇殘度不得不令漢獻帝膽寒!由此曹操便可肆無忌憚的發號施令,令其他諸侯臣服!

  • 2 # 範光永原創詩詞

    控制漢室皇帝作為傀儡,任其擺佈,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以皇帝名義發號施令,對不服者進行清剿。這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 3 # 雄觀

    我認為,曹操把漢獻帝把持在手裡,牢牢掌握朝政大全,是實現政治目的的關鍵一步,也是統一北方的必由之路。

    不過,在這裡,要說明一點,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袁紹的謀臣沮授向袁紹提出的計策。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和袁紹的謀士,為什麼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呢?

    大家都學過歷史,也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統治者為了向世人宣稱自己是神聖的統治者,鼓吹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派他下來替天管理人民。這種說法就是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採取的愚民政策。如果一個人想做皇帝而不能,又想把眾多人籠絡到自己麾下,那麼,就可以選擇牢牢把控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或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歷史上的曹操就是這樣做的。

    東漢末年,袁紹因十常侍之亂引入董卓進京勤王,十常侍專權被消滅,但進京勤王的董卓比十常侍的危害更大。最後,董卓燒燬洛陽皇宮,帶著獻帝遷都長安,末了,董卓被王允呂布聯合發動的宮廷政變除掉,董卓之亂宣告結束。

    董卓死後,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又在長安發生戰爭。漢獻帝劉協沒了依靠,在外漂泊好幾年,才被楊奉和董承護送著還京洛陽,東漢王朝就此衰落,即將傾塌。

    面對著這樣的形勢,曹操的謀士毛玠向曹操建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意思是說,建議曹操把天子迎回洛陽,整地耕田,儲蓄軍備物資,這樣的話,就能稱霸。

    曹操覺得這個建議可行,就採納了毛玠的建議,迅速付諸行動。

    所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初是沮授提出來的,而曹操麾下的毛玠提出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在這裡,奉天子和挾天子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曹操謀士毛玠用的是奉,表示尊敬,袁紹謀士沮授用的是挾,表示要挾。這就說明,曹操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專權擅政,後來是看劉協這個軟柿子不行了,曹操選擇架空劉協,獨攬大權。

    其實,曹操採納毛玠建議的時候,很多人都是不贊成的,但曹操帳下的兩個謀士荀彧和程昱堅定支援曹操,最終促成了曹操迎奉天子的軍事行動。

    這樣一個建議為什麼曹操採納了,而袁紹沒有采納呢?這是因為,曹操看透了其中的機遇。

    封建社會,皇帝是天下主宰。迎奉天子,師出有名,在漢朝為正統的天下,皇帝是正統天子,不奉皇帝的,都是亂臣賊子,曹操以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獲得漢朝舊勢力和新興勢力的支援,誰敢說個不字。

    換一個角度來說,假如曹操這麼做要是失敗了,那也不是他曹操的失敗,而是天子的失敗。這樣,自己就可以不用擔責任,從而更好的規避了失敗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皇帝是天的兒子,老百姓都尊敬這個大兒子,是民心所向,有了皇帝在手裡攥著,人民群眾也會站到這邊來。如此這般,也就結束了那些覬覦皇位的人連年來的戰爭,能過上平安的生活。故而,迎天子入京,具有巨大的機遇和利益,能獲得更多的政治優勢和政治資源。

  • 4 # 歷史帶鹽人

    東漢末年,十常侍之後亂後,董卓弄權,把持朝政。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設計誅殺。董卓舊部李傕以此為由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獻帝。此後,漢獻帝千辛萬苦逃出長安。不料在公元196年,他又一次落入曹操的控制,並遷都許縣。曹操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對於曹操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

    一是曹操以漢室為正統,表示擁護漢室,依仗漢室朝臣身份掃蕩、消滅了許多的諸侯,如韓遂、張繡等;

    二是逐步取代袁紹在北方的地位。“挾天子”後,曹操逐步與袁紹平起平坐。在袁紹表示不擁護漢獻帝時,多方義士投奔曹操。由此,曹操才有消滅袁紹勢力的決心,成為北方最大勢力,為統一北方乃至之後的大一統奠定良好的基礎。

    與其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倒不如說他是“扶天子以令諸侯”,由始至終,他均未有改朝換代。這也正如曹操所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 5 # 旭明奮力

    曹操的實力逐漸地強大以後,為了在道義上佔據高位,於是假裝把漢獻帝迎接回來做皇帝,其實不給漢獻帝一兵一卒,曹操掌握著實際上的政權,漢獻帝只不過是被用來代替曹操說話的木偶罷了。曹操利用漢獻帝的名聲,四處征戰,勢力越來越大。

  • 6 # 煙雨111

    這個問題so easy啊,你可以想像一下你是曹操你會怎麼做。第一,掌握漢獻帝的後宮,把漢獻帝皇后、妃嬪全弄死,換成自己閨女或者侄女等。後宮侍衛宮女全都換成自己人!第二,掌握朝廷實權,同情漢獻帝或者不聽自己話的官員,都流放或者弄死。第三,在禮儀上當一個“忠臣”,在平時或者重大節日現場,都要給足漢獻帝面子,該怎麼來就怎麼來,讓天下人看到我曹操的忠心。做到以上三點,曹操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啦。

  • 7 # 唐不三不四藏

    其實這句話是有兩種說法的,而就這兩種說法就讓這句話的意思完全顛覆,下面我就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是曹操的說法,那他說挾天子就有點不得人心了,還有令諸侯,是令得動劉備還是令得動孫權?所以這句話都是反對曹操的人用來評價曹操的。

    但是這句話在曹操這裡其實也是有的,不過說法不一樣,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這句話的意義可不簡單啦。

    曹操之所以要將天子掌握在手中,就是要爭取當時心繫漢朝正統的世家大族的支援,比如說荀彧、崔琰這些世族出身的人,都在曹操陣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就表明曹操早就已經認識到如果不啟用這些出身大族的名士,就不能讓自己的勢力進一步擴大,換句話說,其實曹操在這時就已經承認了世家大族的社會影響力和政治地位。

  • 8 # 惠州點石蘇望

    首先,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說法是不對的,那是沮授對袁紹的提法。

    據三國志記載,玠語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為什麼漢獻帝會成為一些諸侯眼中的香餑餑呢?

    這要從著名的軍師賈詡說起,王允成功端掉董卓之後,李漼、郭汜、樊稠等董卓舊將人心惶惶,一心想著放棄軍權,逃回家鄉。本來,如果三人從此逃回去,那麼東漢王朝或許還可以多幾年太平日子。可是此時,賈詡站出來說話了。賈詡的一句話,改變了李漼三人的命運,改變了東漢王朝的命運。賈詡說:“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後也。”賈詡說得不錯。一旦李漼等人放棄兵權,一個負責治安的小小亭長,就能把幾個人抓了。可是如果率領大軍攻打長安的話,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同樣是帶著漢獻帝,懂得人心向背的稱奉,徒有野心者稱挾。這就是挾和奉的區別。都是有實力的人,當有不臣之人出現,天子的名分像月亮一樣皎潔,自然會有人代表月亮來消滅他。十八路諸侯會盟,曹操帶了一樣沒有它就開不成會的寶物,那就是假詔書。奉天子之名,名正而言順,師出則有名。那公認的不臣名單裡,就有董卓和袁術。

    漢獻帝雖然顛沛流離,名義上還是大漢天子,這天下還是大漢的天下,諸侯們還是大漢的臣子。誰敢公然欺辱天子,其他諸侯必然群起而攻之,董卓的陰鑑還不遠。董卓就是真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沒多少人願意聽他的。

    雖然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聽曹操的,奉天子給曹操帶來了哪些好處呢?

    第一,人才的籠絡,如荀彧,程昱等潁川文人集團,就是因漢室的名義而投奔曹操的。如楊彪和孔融這樣的老臣即使看不慣曹操,也不得不留在曹操身邊,以盡漢臣之義。

    第二,司州和豫州,幾乎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就是奉天子的結果。

    第三,給馬騰封官入質,保證了西北局勢的穩定,曹操才能從容進取荊州,從而與孫權會獵於吳。

    第四,劉備領徐州得之無名,是曹操幫忙下的詔書。在之後的袁術稱帝事件中,真正奉天子令了一回諸侯,讓劉備去打袁術。

    由此可見,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可以拆分成“奉天子”與“令不臣”兩部分來看的。總之,奉天子則名正,可以令不臣;挾天子則名不正,無以令諸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書藝文志》總序翻譯昔仲尼而微言絕?